郑板桥开仓济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中国一些清关廉吏的人格魅力与他们体恤百姓的为官之道,永远留在历史的丰碑上,永远被后人传颂。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开仓济民 注释:
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郑板桥开仓济民 翻译:
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2012山东聊城中考语文试题)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A 说明:本题2分。
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2分。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文言文阅读。(10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 ②谴:责问、责备。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我任之() (2)去任之日()
小题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
小题3: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小题4: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承担(2)职务
小题1: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
小题1:这些人害怕上面责怪下来,自己要承担责任
小题1:廉洁、爱民、勤政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中“郑板桥开仓放粮时,有人阻止他时,郑板桥说的话”来分析理由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中对“郑板桥”的具体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9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郑板桥的诗郑板桥写竹子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