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抗倭英雄,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戚继光,其实,还有一位比他更厉害,此人就是胡宗宪。胡宗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在明朝一帮子官二代、富二代中,胡宗宪可算是比较有真才实学的一个,虽然家里几代都是锦衣卫高官,却没有沦落为纨绔子弟。抗倭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功劳,胡宗宪这个人比较圆滑,他抗倭不像有些人只知道打打杀杀,他喜欢用计谋,经常搞搞离间计,挖个坑什么的,把一帮子倭寇玩的团团转。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最喜欢的一段,就是胡宗宪用50袋大米轻松干掉3000多倭寇的事情,
当时,四万多倭寇兵分三路从沿海地区向杭州挺进,其中一路攻到了杭州城下,另一路拿下了嘉善和嘉兴直逼杭州,正带领一千多人在宁波一带剿倭的胡宗宪,赶紧带人回援。但是他兵力太少如果去杭州解围,恐怕不仅解不了围还会被两路倭寇包了饺子。
于是胡宗宪就想着在路上截击从嘉兴赶去杭州的倭寇,可是这路倭寇也有一万多人,一比十的比例可不好打伏击。于是胡宗宪就使了个计,派人搞了两艘船,装上50袋大米,这些可不是一般的大米,是提前用毒药泡过的。挑选了部分手下假扮成地方官员和随从的摸样,为了把戏演好还带上了官方文书,插了一杆到嘉兴犒劳军队的旗子。
这些人开船迎着嘉兴的方向就去了,路上果然遇到了从嘉兴赶去杭州的倭寇,一看倭寇来了这帮子人赶紧跳水逃命了。倭寇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对于这种情况见怪不怪,看着两船的粮食物资喜笑颜开,拉回去做晚饭了。
胡宗宪的轶事典故
东南御倭战争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并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胡宗宪听取幕僚徐渭(徐文长)的建议与策略,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对汪直采用招抚策略,对徐海、陈东、叶麻等海盗首领采用剿灭的策略,利用徐海之妻王翠翘使其上岸投降,而后胡宗宪为了斩草除根,用反间计促使陈东杀死徐海,最后自己再将陈东处决。胡宗宪之后为了招抚王直,让他去杭州旅游,但是却被死脑筋的御史王本固杀掉,胡宗宪面对倭寇的愤怒侵袭,只得采取战争手段。他使俞大猷戚继光克岑港,又提拔戚继光,使他得以大展宏图,创造多次大捷。但他为减轻浙江压力,曾经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相传,王翠翘被俘后曾向胡宗宪请求埋葬徐海,胡宗宪不许;请求去做尼姑,还是不许,而是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小兵。王翠翘对胡宗宪说道“你诛杀归顺的人,你把天道放在什么地方了?”她面对大海痛哭,喊道“明山,我辜负了你呀!”遂写诗一首,投水而死。她的诗写道建旗海上独称尊,为妾投诚拜戟门。十里英魂如不昧,与君烟月伴黄昏。
胡宗宪的评价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世宗的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世宗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运降临之时。
胡宗宪的轶事典故
东南御倭战争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并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胡宗宪听取幕僚徐渭(徐文长)的建议与策略,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对汪直采用招抚策略,对徐海、陈东、叶麻等海盗首领采用剿灭的策略,利用徐海之妻王翠翘使其上岸投降,而后胡宗宪为了斩草除根,用反间计促使陈东杀死徐海,最后自己再将陈东处决。胡宗宪之后为了招抚王直,让他去杭州旅游,但是却被死脑筋的御史王本固杀掉,胡宗宪面对倭寇的愤怒侵袭,只得采取战争手段。他使俞大猷戚继光克岑港,又提拔戚继光,使他得以大展宏图,创造多次大捷。但他为减轻浙江压力,曾经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金云翘传
相传,王翠翘被俘后曾向胡宗宪请求埋葬徐海,胡宗宪不许;请求去做尼姑,还是不许,而是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小兵。王翠翘对胡宗宪说道“你诛杀归顺的人,你把天道放在什么地方了?”她面对大海痛哭,喊道“明山,我辜负了你呀!”遂写诗一首,投水而死。她的诗写道建旗海上独称尊,为妾投诚拜戟门。十里英魂如不昧,与君烟月伴黄昏。
胡宗宪的评价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世宗的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世宗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运降临之时。
这是因为胡宗宪参与到了党争当中,最后皇帝想了个办法把他杀了。对于任何的将军大臣一旦参与到党争当中,被皇帝发现一般都没有好结果,不是被罢免还乡,就是被杀头,而胡宗宪就是其中的一个。
胡宗宪在当将军的时候,可以说成是别有一番作为,他把整个东南地方折腾得惊天动地。在中国沿海城市是一位带来和平的英雄。他在抗击倭寇的历史上拥有着很高的成就他一心想着济世救国,最后也完成了他的梦想,不过却落得了一个被皇帝杀了的结果。
在当时的大明王朝整整有着100多年被倭寇侵扰的历史,满朝的大臣都没有任何的办法去改变这一点。到了胡宗宪的时代,倭寇的侵扰已经变成了有规律的侵扰,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头痛的一件事情。胡宗宪自己却找到了制胜的方法。自己通过自己的方法,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在沿海城市打仗了几年之后,把倭寇深深的打败了,给沿海城市带来了和平。他也因为这件事情在朝中的威望颇高。
胡宗宪的威望在朝中虽然很高,但他却涉及了自己不应该去涉及的事情,也就是党派之争。党派之争涉及到了国家大业,涉及到了日后国家的发展,任何皇帝都不希望由谁来干预党派之争。但胡宗宪却自己犯了这个事情,最后皇帝也是把他想了个其他的办法杀了,虽然他是一代英雄,最后却没有落下一个好结果。
胡宗宪在政治上极有才干,属于能臣干吏。他组织民众灭过蝗灾,招降过强盗并编成了能征善战的军队,平定过起义。尤其是他在抗倭战争中,突出表现了他的文韬武略。
一、平倭息患实我愿,定教海疆无寇侵明朝自初期,在海疆一直有来自日本的倭寇,联合沿海的强盗,侵犯大明。尤其是到了嘉靖年间,海疆的倭患越来越严重。明朝为了平除倭患,便实行海禁。这导致一些以海为生的人,开始铤而走险,加入了倭寇的队伍,使倭患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尤其是浙江和福建的倭患最为严重,大明的百姓时刻生活在倭寇的阴影之下。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胡宗宪挑起了重任。在赴任前,他立下了重誓。
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胡宗宪一到任,就火速制定了严格的军纪,凡有违犯军纪者,一律从严处理,一时间军纪严明,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官兵的士气也得到了恢复,对倭寇不再胆怵。
二、不拘一格用人才,消灭倭患定平波消除倭患,最为重要的就是启用人才。没有人才,抗倭无从谈起。胡宗宪大胆重用俞大猷和戚继光等出色的战将,放手让他们练兵。尤其是戚继光练出了鸳鸯阵,以非常小的代价就消灭了大量的倭寇,以致于成为了抗倭的主力。与此同时,胡宗宪重用徐文长,对倭寇实行离间计,成功劝降了徐海,并智擒了汪直,使浙江的倭患得以平定,并开始着手福建的平倭之战。
但是,胡宗宪为了筹集军饷,不得不倒向了大奸臣严嵩。他启用了严嵩的义子赵文华。这个家伙最大的优点就是贪婪,而且特别的阴险狡诈。浙江总督和巡抚,都是因为他的陷害而被抄家致死。为了平倭大业,胡宗宪投其所好,难免与他在一些事上走到了一块,以致于被言官清流抓住了把柄。尤其在严嵩登台时,胡宗宪被视为严党得到了罢黜,最重性命不保。
大明(50)尤其是(6)倭寇(6)
胡宗宪,明朝抗倭英雄,字汝贞,号梅林。锦衣卫世家出身,生于1512年,死于1565年,享年53岁。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胡宗宪在朝堂做官的二十九年间,一心为国,积极抗击倭寇,对明朝的抗倭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这位抗倭英雄,最后是怎么死的呢?说实话他死的其实是有点冤枉的。嘉靖四十一年,一代首辅 严嵩 被罢官, 严嵩 一派纷纷落马。而胡宗宪之所以能屡屡升迁,除了他本身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人举荐。举荐他的人就是严嵩的义子赵文华,自受到赵文华照拂开始,胡宗宪就打上了严派的标签。因此,如今严嵩失宠,赵文华也死了,胡宗宪因此受牵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为了杀鸡敬猴,新任内阁首辅徐阶授命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胡宗宪由此被罢免一切职务,并押解进京。
徐阶一党不可谓不狠毒,陆凤仪所列的任何一条拿出来,一个死罪,胡宗宪是逃不掉的。幸而,胡宗宪在抗倭中建功颇丰,世宗感念他的功劳,只说胡宗宪并不是严嵩一党,免了他的死罪,只让他回籍闲住。最高统治者,给了胡宗宪一条生路,他人也不好再说些什么。胡宗宪便捡了一条命,带着不甘回到了故里居住。
胡宗宪被罢归故里,并不是他的政敌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因此只要有一丝机会,他们便会如同毒蛇一样,给予胡宗宪致命一击。嘉靖四十四年,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如此重罪,胡宗宪再难逃一死。当初放了胡宗宪一条生路的世宗闻知此事,勃然大怒。立刻对宗宪降旨问罪,将其押赴进京。狱中,胡宗宪竭力为自己辩护,甚至写下万言的《辩诬疏》,却仍是没有结果。于是,在狱中的胡宗宪只得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相信,这宗冤案在隆庆六年才得以平反。
清朝张廷玉的《明史》这样评价胡宗宪。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文华死,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性善宾客,招致东南士大夫预谋议,名用是起。至技术杂流,豢养皆有恩,能得其力。然创编提均徭之法,加赋额外,民为困敝,而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亦不赀。嘉宾、尚鹏还,上宗宪侵帑状,计三万三千,他册籍沉灭。宗宪自辩,言:“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成大谋。”帝以为然,更慰谕之。寻上疏,请得节制巡抚及操江都御史,如三边故事。帝即晋兵部尚书,如其请。复献白龟二、五色芝五。帝为谢玄告庙如前,赉宗宪加……
既肯定了胡宗宪抗倭为国的历史功绩,也指出他喜好权术,为了升官而贿赂严嵩父子的事实。这应该是对胡宗宪最公正的评价了。不是当时人,也不是举例明朝几百年,对那时的情况不是很清楚的今人。而是时间上距离胡宗宪最近的另一个 朝代 的人。相比于,现在有些人一味否定胡宗宪的功绩,强调胡宗宪之死是冤枉,和另一些人,执着指出胡宗宪的个人缺点。这种既有肯定,也有批判的评价,是最公允的说法了。
胡宗宪智勇双全,知人善用,遂实行反间计。先派人以重金珍宝贿徐海,罢脱了桐乡之围,屯营乍浦,再挑动陈东、叶麻反徐海。宪又假意与徐海交好,在平湖督府会见徐海,接济他大批财物,徐海乃擒陈、叶来献,接着投降明军。胡宗宪安置徐海与陈东余部驻于乍浦附近沈庄,分为东西营(今平湖林埭乡清溪桥一带),挑动两部相斗,胡宗宪率大军于八月二十四日乘机进攻,徐海投水死,倭众被歼2000余人,倭酋日本大隅岛主之弟辛五郎,逃至海面,被卢镗擒获,史称“沈庄大捷”。胡宗宪在嘉兴北教场斩陈东、叶麻、辛五郎,连同徐海首级向北京朝廷献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7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明朝人书房的九大标准:不宽敞但要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