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宁死不降的文天祥为何却对亲弟弟降敌体谅认可,

华里士 2023-07-22 23:33:34

知道了下述事实,也许有人会失望:用鲜血书写英勇和忠贞的文天祥的两个弟弟,一个降了元,另一个则逃避现实、退隐不仕。哥哥那么忠烈,弟弟却做出了“有损”其英名的“丑事”。文天祥有三个弟弟:文璧、文霆、文璋。其中文霆早卒;文璧小文天祥一岁,1278年冬天元军猛攻文璧驻守的惠州,他开城投降,年底文天祥被俘;小文天祥13岁的文璋,随文璧投降,后隐居不仕,在他大哥被杀35年后去世,享年69岁。

元初,就有人指责文天祥的弟弟不够忠烈,还赋诗讽刺:“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文天祥号文山,文璧号文溪,溪山指兄弟两人;南枝与北枝也指两人,因为文天祥曾写过“江上梅花都自好,莫分枝北与枝南”的诗。

如果有时空隧道,我很想去问一下那位作此诗的南宋遗民:“你为什么不牺牲?”中国人面对英雄,在不断的感动中,道德崇拜也往往升级。如果这种崇拜离开了大地,丧失了人性基本的理解和同情,就变成了残忍的道德奢欲。也许有人觉得,文天祥会谴责弟弟们。可是相反,他很“理解”,文璋的逃避还是他规劝的结果。

文璧自述投降的理由是:其一,不绝宗祀,文天祥两个儿子一个早死,一个于战乱中失散,文璧把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文天祥;其二,文天祥母亲身死他乡,一直没有安葬,需要举灵柩归乡;其三,不同于元军刚侵南宋时的投降派,文璧降元之时,南宋实际上已经灭亡,抗争的结果只能使全城百姓跟着倒霉。

这样的托辞当然无法让道德审判者满意,但是他的哥哥体谅他。

1279年三月,文天祥被押解到广州,文璧也前来与兄长告别,他是否解释了自己的变节,文天祥当时的态度如何,都不得而知。然而,文天祥有一首写给弟弟的诗——《寄惠州弟》,后人可以窥见一二。诗中云:“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别离。雁行长已矣,马足远何知?葬骨知无地,论心更有谁?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他希望文璧替本是长子的他尽哀痛之情。

1281年,文天祥写信给文璧过继给自己的儿子:“汝生父(文璧)与汝叔(文璋),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英志矣……”文天祥以“孝”明确体谅、认可了文璧的选择。文天祥不是为了清誉牺牲一切的道德狂,他自己尽忠殉国,并不要求别人一定跟他学。后来,他写信给三弟文璋,只是劝勉他不仕而已。文璋也就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终生不当元朝的官,得享天年。国难之下,文天祥三兄弟,或殉国,或投降,或归隐,作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这可能更加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真实,而文天祥的宽容体谅,更让我们在他高高的道德圣像之外,看到了一颗有情有欲的柔软的英雄心。

有必要一提的是,文天祥的继子文陞也“投降”了,他在文天祥去世30年后,当上了集贤直学士,不久病死,被封为蜀郡侯。文陞之子文富,也就是文天祥的孙子,曾为湖广行省检校官。我想,文天祥如果灵魂有知,恐怕也不会痛骂自己的儿孙。

为什么说《过零丁洋》这首诗“是决心书,又是宣战书”?

为什么说《过零丁洋》这首诗“是决心书,又是宣战书”?, 为什么说过零丁洋这首是既是决心书,又是宣战书?

说他是决心书是因为文天祥誓死也不会投降,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说它是宣战书是因为文天祥告诉张弘范他是不会投降的,就是死,也要和他们斗争到底.

为什么《过零丁洋》是决心书不是宣战书

文天祥写【过零丁洋】,是为了表现自己对死的不惧怕,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于是在结尾写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从而我们跟能从这这首诗里看见的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对尘世生死的为所谓惧,摄人心魄的发表自己的决心,而不是抱怨不平的宣战。

《过零丁洋》为什么说是文天祥的决心书又是宣战书

因为他当时被困在梅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文天祥>这篇课文中为什么说<过零丁洋》既是决心书,又是宣战书

“过”经过,途经之意。“零丁洋”即“怜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公元1279年,文天祥途经零丁洋时写此诗,以明自己殉国的决心。

为什么说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对敌人的决战书和决心书?

文天祥写这首诗是被俘押解途中写的。一表现了宁死不降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勇气。二仍坚持斗争到底的勇气,是对敌国招降政策的宣战。

过零丁洋这首诗即使什么又是什么

过零丁洋这首诗既是决心书,又是宣战书。
说他是决心书是因为文天祥誓死也不会投降,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说它是宣战书是因为文天祥告诉张弘范他是不会投降的,就是死,也要和他们斗争到底。

过零丁洋这首诗怎么背啊?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元军主帅张弘范攻厓山,这是宋朝的最后一个据点。由于张世杰等人组织防御得力,元军一时没能攻下。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即把此诗写给他看,表示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据说,张弘范读后不禁连声称赞:“好人!好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5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