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武则天的晚年生活:武则天失去皇位为何还受尊祟

华里士 2023-07-22 22:50:36

隋炀帝是亡国之君,隋炀帝有统一中国的功劳,但死后只落得半亩地下葬,这是很悲惨的。但武则天不一样,武周王朝灭亡后,李唐王朝的新任皇帝唐中宗李显称武“则天大圣皇帝”,给她一个充分的历史认可,唐中宗还下令今后每十天要率领所有的文武大臣去看武则天一次。

唐朝太上皇都没有得到过这样的待遇,唐朝太上皇比较多,因为政变比较多。武则天的孙子唐玄宗也当过太上皇,唐肃宗从来也不去看唐玄宗,唐肃宗喜欢小公主整天抱着小公主上朝,一个大臣劝唐肃宗说当年皇上抱着你就像你抱着小公主一样疼爱,你怎么能不去看看他呢。说得唐肃宗满脸羞愧,羞愧之后照样不去,关系很差。太上皇没有得到的待遇,武则天得到了,皇帝每十天率领文武大臣去看她。武则天临死之前做了一个聪明的决策,回归母亲和妻子的身份,奠定了她在唐朝的地位。武则天对中国历史有贡献有善政,奠定了她在中国整个历史的地位。

武则天死之前最后一个政治遗嘱是袝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袝庙是把自己的神主放在唐朝的宗庙中,归陵是要回到唐高宗的乾陵,去帝号是不当皇帝当则天大圣皇后,我们第一眼看上去是武则天妥协了,回到皇后的位置上了,看上去是妥协了,但是聪明的妥协。政治家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妥协,任何国家之间谈判要有坚持也要有妥协,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武则天的妥协将自己从离经叛道的皇帝回到了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是唐高宗的合法妻子、儿女们合法的母亲。

百善孝为先,古代最讲究孝道,儿子不可以否定母亲,儿子孙子不可以否定自己的祖先,所以武则天在唐朝地位很高。武则天的灵寝回到唐高宗的乾陵,后代不可能开棺戮尸,动她的灵就等于动唐高宗的灵,即使母亲背叛了父亲,儿子们都不可以再动父亲的灵寝。因为古代父亲是至高无上的,是家里的天,皇帝是整个国家的天,她的归灵使唐朝人都无法动她,且对她的评价很高,这是她的地位被保持在唐朝的理由。

唐朝延续了280多年就结束了,后来明清不再是李姓王朝,但历史上对武则天都有比较中肯的评价,在官方史书中武则天一直保持着皇帝的地位,武则天对历史有贡献有善政,对中国的发展有帮助有好处。武则天最大的善政就是人材政策,使得人材流动起来了,最大的贡献是科举制度。在武则天之前是贵族社会,贵族社会不需要科举,贵族的儿子天生就是当官的料,武则天认为没有经过检验谁都不能当官,科举制是最好的检验标准,科举制度不是武则天创立的,但是武则天充分发展起来的。武则天认为父子相承的官位制度不行,她亲自在洛阳对全国的考生进行考试,那时全国有几万考生,所有的考生在她眼前过,她亲自主持考试,把好的考卷贴到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让人们知道她选用了什么样的人材。

科举制在人们的心目中神圣起来了,突破了父子相承的当官制度,通过考试考上去的会被认为有本事,白衣卿相是武则天大力提倡的结果,使得所有人不论出身是什么都要接受统一考试,出现“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局面。所有人都看到上升的希望,本来比较保守的官僚选拔制度就调动起来了,对中国古代的意义特别大,影响了中国以后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科举考试到清末才结束,从武则天以后一千多年都是靠这个制度在选拔人才。今天的高考仍是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机制,大多数领导也是通过高考走上领导岗位的,英雄不问出处,这是一种非常现代的精神,能够做到这样的社会是接近现代的社会,不考虑财产不考虑身份,有民主化的倾向。人才选拔机制使官僚阶层有了流动性。

武则天的第二个贡献是经济政策,使得老百姓也流动起来了。武则天之前唐朝有一个土地分配制度是均田制,均田制的中心原则是把老百姓束缚到土地上,你名下有多少土地,到年终要按土地的指标向你收税,你要无偿给我提供劳役,对农民有束缚作用也有帮助作用。后来束缚作用越来越强,人都被束缚在土地上,要老实地待在土地上,对经济有很大束缚。武则天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登记制度慢慢不再进行,不再清查户口清查土地,老百姓可以进城打工,可以到其他政府没有控制的地方开荒,很多老百姓进入洛阳、扬州这样的大城市做小买卖,城乡经济流动起来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土地利用率都加强了,她的经济政策也使当时的经济活跃起来,创造了50年人口翻一番的成就。当时唐朝面临的问题是人少地多,控制不了那么多土地,经济国防受影响,是努力增加人口的时代。

明清提倡寡妇守节,唐朝不是,为了刺激人口增长,规定法定婚龄是男15女13,在民间比这还要低,太平公主的女儿11岁就结婚了,就是为了刺激人口。武则天通过这样自由的经济政策让老百姓受到的束缚减少了,人口增加了。大唐王朝显得非常活跃,整个社会的流动非常活跃。这个活跃给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长安成为当时一个国际都会,开元盛世用的宰相都是武则天时期培养出来的,都是科举制度选出来的。因为武则天有这样的历史贡献,因为她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所以虽然是中国历来讨厌女性干政,但到时候历史对武则天还是有比较中肯的评价,说她是“求材贵广、考课贵精,累朝赖多事之用”,她培养的人才汇集好几个时代,在她统治的时代老百姓都生活很安定。

神龙政变后,失去皇位的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最后一年的?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和吸引力的女性人物。千年以来,世人对她褒贬不一,有人称赞她挑战了男尊女卑社会中的封建权威,懂得如何选贤任能、励精图治,让国富民安;也有人不认可她为了追求权力手段毒辣、诛杀朝中异己的做法。

不过,无论怎样样的评价,都无法抹杀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女皇帝的耀眼光芒,武则天在公元690年,走上了封建权力的顶端,她自称?圣神皇帝?,她用自己超越绝大多数男人的胆魄和能力,铸造了自己的王朝。直到公元705年,暮年的武则天由于神龙政变,才被迫从皇位上退了下来,结束了她的女皇岁月。

武则天画像

神龙元年,太子李显与众大臣合谋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唐朝复辟。公元705年12月16日,早已经疾病缠身的武则天在仙居殿病逝,享年82岁。从李显复位到武则天去世,前后将近一年的时间,从女皇神坛跌落的武则天,又是如何度过她人生最后一年的呢?

唐中宗李显和武则天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子,虽然是亲生母子,但是,他们二人的亲情却建立在权力之上,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李显的大皇兄李弘年早逝,二皇兄李显被贬流放,病怏怏的父亲李治驾崩,他这才从两位皇兄的手中接过了大唐皇帝之位。

武则天剧照

李显的性格从他父亲李治一样,过于善良又过于软弱,再加上迫于母亲的权势,登基以后,大小事都要请示母后武则天,所以朝政之事,其实都是由武后把持。时间一长,李显不甘心继续充当武则天手中的傀儡,他打算结合外戚势力组建自己的政治集团,武则天得知此事以后,当机立断将李显驱逐出长安,软禁在庐陵。

这一软禁就是14年的时间,在漫长的软禁生涯里,他时常听闻李唐宗室子弟被母后武则天赶尽杀绝,李显惶惶不可终日。他经常在夜晚做噩梦惊醒,每次母亲派使臣前来,李显总觉得这些时辰是前来取他性命之人。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直到圣历元年三月才结束,他在同年9月,又一次被立为太子。

李显剧照

李显被母亲废置二十一年,又经历了流放外地的苦楚,这些过往的苦难岁月,都让他对武则天极为恐惧,却又不乏怀恨在心。神龙元年,李显趁着武则天病重之时联合宰相、将军复位称帝。

重登帝位的皇帝,一般都会对政敌也就是从前掌权之人赶尽杀绝,然而,李显并没有这么做。也许是本性善良软弱所致,也许念在与武则天的母子之情,他只令其退位,迁入上阳宫中软禁起来,饮食起居一切如常,李显还率领百官众臣每隔十日前往观风殿问安。

武则天剧照

但是,年老体弱的武则天,在上阳宫的日子并不好过。据《新唐书》记载,还未退位的武则天虽然早已经年老色衰,她每日仍然要梳妆打扮,从不觉得自己已经衰老。然而,当她退位以后,整容卧病在床,再也没有梳妆打扮过,面容憔悴的可怕。

有一次李显前去给武则天请安,看到自己的母后比往日衰老数十倍,对此大吃一惊。武则天大哭着对唐中宗说道,她之所以将李显接回京城,本就是要传位给他,谁知中宗却联合五贼将她囚禁于此。听完了这番话,李显愧疚不已,此后经常过来探望她,又命令下人对武则天多加善待,直至她病逝。如此看来,武则天倒也算是得以善终。

一代女皇武则天晚年因何被迫退位?

一代女皇武则天做事雷厉风行,杀伐果断,晚年却是被逼退位,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也变得年老体弱,后来也是一病不起,给了她儿子李显和宰相张柬之可趁之机。

武则天在位时延续了贞观之治,也为大唐的开元盛世做出了基础贡献。她也有很多功绩,像打击贵族解除了边境危机,完善了土地制度等,但是即便如此,她也做出了很多世人不能容的事,致使她的亲生儿子伙同当朝宰相非要逼她退位。

她最大的过错是在她夺权的过程中,严厉打击政敌,诛杀重臣,大兴酷吏,滥杀她怀疑的大臣,而且还大封武氏族人。对国家有很大贡献的人才,像唐朝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都没有幸免,诛杀的诛杀,流放的流放,残害支持李氏江山的臣子,而且重用武氏族人,臣子们也都担惊受怕,人心惶惶,不敢再违背她。而且,为了巩固地位,她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下得去手。

她的另一个过错就是豢养男宠。武则天开创了豢养男宠的先河,晚年的她更是十分宠信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也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力,致使他们气焰嚣张,引起很多臣子的不满。连狄仁杰也曾规劝过她,这对她的身体和江山并没有好处,只不过她巧舌如簧以家事和治病为由回绝了狄仁杰。

她还有一个过错就是大兴土木,“天堂”和“明堂”。她自己也崇信佛教,大造佛寺和佛像,也为了神话自己的权力,兴建了天堂和明堂,劳民伤财,耗费国库,百姓怨声载道。

武则天晚年几乎不理朝政,生活荒废,二张乱政引群臣不满,宰相也本想恢复李氏江山,最终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为什么要还政给李唐?

1.武氏出身寒微,武则天心知肚明。

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她的父亲武士彟原是木材商,在隋末因资助并跟随李渊大军而发家,成为大唐的开国功臣。后来在太祖李渊的撮合下,武士彟与 前朝皇族杨达之女续弦,使得武家与关陇集团沾亲带故了。

可以说武士彟娶杨氏(武则天母亲)提高了武氏家族的社会地位。在当时的时代,家族的社会地位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骆宾王在骂武则天时,就有表述:出身贫寒者无能才华多么强是遭人看不起的,也是不能托起高位的。

2.武氏家族的名声不好。

武家后人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地位,家族内部丑闻不断:如儿子对后母缺乏应有的尊重,风华正茂的外孙和与老态龙钟的外祖母通奸,还奸污表妹太平公主的女仆等等。不仅有辱斯文,更败坏了整个家族的社会形象。“培养一个绅士需要三代”,武氏家族的劣根性根本还在侄儿这一代身上起作用。武则天赤手空拳打拚后得来江山,是不可能传给丑闻不断的武氏家人的。

武则天从掌权开始,就一以贯之地打压李唐皇室和关陇贵族,并且力所能及地照顾、提携和重用武家的人,但是武家的人就是不争气,她看好谁谁就出问题。所以,女皇在谁当自己的接班人的问题上,有一个选自己的侄儿到选儿子还是选侄子的过渡。武则天知道这是大事,她顾虑重重,也患得患失。很多时候,女皇会暗忖:如果传位给儿子,那么自己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得来的成果就付诸东流了。

3.狄仁杰的话起了关键作用。

武则天与狄仁杰既是君臣也是战友的关系,犹豫不决时,她把自己的心思向狄阁老和盘托出。狄仁杰是成熟的政治家,他的回答鞭辟入里:“我听说过母亲死后,都是儿子去上香祭拜,从来没听说过侄子上香祭拜的姑妈的。”,这话很有水平,既达到了目的,又不会惹火烧身,可谓滴水不漏。

女皇也不会骂狄仁杰老滑头了,她懂这话份量,也知道足智多谋的狄仁杰的观点代表了民意。这话女皇不爱听,却不得不回味与反刍!见女皇面有愠怒,狄阁老立即幽了她一默:“自从你嫁到李家,你就是李家的人了。”。

武则天仿佛醍醐灌顶,突然明白了:自己传位给李家,才名正言顺。自己死后可以坦然接受后人的香火祭拜,可以与丈夫共葬乾陵。而且忠厚的庐陵王是仁慈的,他复辟后,绝对不会计较母后的过失。更为重要的是,传位给儿子,能得到朝野的支持与称赞。李显也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4.传位给武家的话,一切都是茫茫未来,后面的事情难以预料。江山是否守得住是一方面,而守住了江山,自己在武氏后人心中的地位是另一方面。自古“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得水”啊!

武则天的两位哥哥都是父亲的前妻相里氏所生。自己的侄子当了皇帝尊父亲为太上皇是顺理成章的事!那么,自己是什么呢?这样想来,武则天彻底明白了。心情也开朗了。李唐皇室成员继承自己的衣钵,于国于民于己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国家将更为稳定。所以,最后女皇决定将江山还给李唐,让自己的儿子李显接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4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