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新唐书·卢怀慎传》
译文:
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侵凌百姓,遭到御史弹劾。李业为他向皇帝求情,唐玄宗命中书门下进行复审。卢怀慎和中书令姚崇奏道:“王仙童的罪状清楚明白,如果连御史的弹劾都要质疑的话,那还可以相信什么人?”于是结案。
壹
人在江湖飘,谁能没外号,哪怕贵为宰相。
棉花宰相刘吉、青词宰相李春芳、三旨相公王珪、模棱宰相苏味道、弄獐宰相李林甫、浪子宰相李邦彦……
貌似都不是褒义的外号。
今天要说的是唐朝宰相卢怀慎,他的外号是伴食宰相。
同样不是什么正面的形容。
贰
伴食宰相是什么意思呢?
《新唐书》的原文是这样的,“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
卢怀慎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另一个宰相姚崇,所以政事都推给姚崇处理。有一次,姚崇儿子过世,姚崇请了十几天假,结果公文堆成了山。
因此,人们说卢怀慎是个只会吃饭不会干活的宰相,这就是“伴食宰相”的由来。
这个评价很不公道!
叁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官员,不可能是样样精通的全才,尤其对于一个总领全局的宰相来说,最要紧的本事不是自己会多少东西,而是在合适的时机向皇帝提出政策上的合理建议,把合适的官员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把合适的财物安排到合适的地方。
如果,这个宰相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自己又能秉持一颗公心,廉洁从政,那么,妥妥地就是一个模范。
卢怀慎就是这样的模范宰相。
肆
伴宰相的外号,讽刺卢怀慎占着茅坑不拉屎,那么以此推断,卢怀慎应该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但是,史料上关于卢怀慎的记载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事例来佐证。
明朝儒学大师李贽评价卢怀慎“当事而让姚崇,身退而荐宋璟,有识贤之能、让人之量”,可见,卢怀慎是谦让而并非无能。
基本上,卢怀慎是被黑了。
伍
卢怀慎出自有名的大家族——范阳卢氏,这个家族从三国时期到宋朝,一共出了22个宰相,其中唐朝就有八个,史称“八相佐唐”,卢怀慎就是其中之一。
家族势力庞大,高官厚禄,卢怀慎确是一个清廉的典范。
卢怀慎生活极其简朴,就在卢怀慎离世前不久,两个官员去他家探病,只见——
“敞箦单藉,门不施箔”:床上的草席单薄破旧,门上连个挡风的帘子也没有。
“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正好一阵风吹来,卢怀慎只好举起草席遮挡自己。
“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菜数桮而已”:等到天色已晚,饭菜端上来,只有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而已。
这就是一国总理的生活?要知道,这时候卢怀慎还兼任了中组部部长(吏部尚书)。
陆
卢怀慎可不是只会扮清廉的伪君子,他在政务上同样有着战略性的眼光。
他曾经就官员的升迁考评提出自己的三条主张。
其一,地方官员任职不满四年,不得迁官。如果升迁频繁,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走人了,下一任继续花时间搞调研,对地方施政不利;
其二,中央政府的中层官员应该尽量去地方上磨练,积累基层工作经验;
其三,贪污受贿的官员,免职不满十年,不得复出。
这些措施即使放到现在,也都是真知灼见,很有现实意义啊!建议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当年卢怀慎的奏章。
柒
唐朝三百年间,前称房、杜,后称姚、宋。
房、杜、姚、宋分别指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四位名相。
卢怀慎和姚崇、宋璟是同时代的,卢怀慎或许在能力上不及姚宋,但正是他的谦让成全了姚崇,也正是他的推荐,才有了宋璟的上位。
能力超强的姚崇如果没有和卢怀慎共事,而是碰到一个胡搅蛮缠的家伙,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政治斗争上,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作为后起之秀的宋璟如果不是碰到卢怀慎这样的上司,如果不是卢怀慎的大力推荐,仕途也不会如此顺利。
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卢怀慎就是这样一个伯乐。
捌
关于卢怀慎,还有一个“死后还阳”的民间传说。
传说卢怀慎死后,家中一片悲伤。
因为清廉,家中很穷,甚至连办丧事的支出都捉襟见肘。
有人说,这样当官有啥意思?
到了晚上,卢怀慎又活了过来,他回忆自己到阴间转了一圈,看到阴间种种酷烈的刑罚,但那都是给贪官们准备的,卢怀慎一圈走下来,发现自己不用承受任何一样。
说完,含笑而逝。
廉洁就是卢怀慎的墓志铭。
玖
如果说这样的好官是“伴食”,那么这样的“伴食”越多越好。
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3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为什么岑文本官高了反而平添很多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