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643年4月29日潞国公侯君集逝世(唐朝有哪些官员离奇死亡)

华里士 2023-07-22 22:40:15

侯君集(生年不详-643年4月29日),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骠骑大将军肥城节公侯植之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平吐谷浑,有很大功劳。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迁吏部尚书后方始读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成功击退吐蕃军。

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曲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进围高昌时,曲文泰已卒,其子曲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户,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师后被人揭发而下狱。虽被免罪,却由于钦羡长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晋尚书右仆射。此次不得拜相,对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

后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争嫡日烈,各有党羽。侯亲善太子,策划兵变,事发被捕。定罪后,太宗于刑前,亲往质问,对以‘朕因汝从此不登凌烟阁’。侯闻言动容,拜倒大嚎,最后求皇帝念旧,允留侯门香火(当时论罪当族之)。太宗许赦免其妻及一子(后迁岭南),侯亦甘心受刑。

尔后太子与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忆前尘,召承乾问‘何以谋反’,承乾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评论,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两意,子臣何以结党窥觊。太宗默然。

凌烟阁24功臣依次是:1,赵国公——长孙无忌;2,河间郡王——李孝恭;3,莱国公——杜如晦;4,郑国公——魏徵;5,梁国公——房玄龄;6,申国公——高士廉;7,鄂国公——尉迟敬德;8,卫国公——李靖;9,宋国公——萧瑀;10,褒国公——段志玄;11,夔国公——刘弘基;12,蒋国公——屈突通;13,勋国公——殷峤;14,谯国公——柴绍;15,邳国公——长孙顺德;16,郧国公——张亮;17,潞国公——侯君集;18,郯国公——张公谨;19,卢国公——程知节(程咬金);20,永兴公——虞世南;21,渝国公——刘政会;22,莒国公——唐俭;23,英国公——李绩(徐懋功);24,胡国公——秦叔宝

唐朝有哪些官员离奇死亡

1.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2.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祏,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3.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5.司空、梁国公房玄龄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6.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
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7.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恭
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8.特进、卫国公李靖
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祏,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9.特进、宋国公萧瑀
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句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0.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
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
11.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
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句丽时病故。
12.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13.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闼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14.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15.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
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16.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句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17.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泄被杀。
18.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19.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20.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21.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22.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户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23.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徐世绩
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元朗,随李孝恭灭辅公祏。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句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句丽,终于将高句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句丽后次年病逝。
24.徐州都督、胡国公秦叔宝
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编辑本段]【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重现长安】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画家蔡昌林重新创作的唐凌烟阁功臣图近日再现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回廊,作者以神来之笔展示了大唐元勋赫赫功绩和盛唐恢宏气度。这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唯一的凌烟阁功臣图石刻壁画。
复原的大唐开国二十四功臣图以镜面花岗岩刻石而成,并附有专家权威审校的人物小传,所有文字用褚遂良体集字而成。人物形象依据唐代壁画资料和中国传统人物造像,传承前人同类作品的神采,融注作者对唐代壁画人物的研究考证成果,为世人了解大唐开国历史提供了生动、准确的形象和文字。
凌烟阁功臣图系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春,唐太宗李世民为褒彰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等开国元勋,亲自作赞,诏令褚遂良题阁,由画家阎立本绘制完成。因而成为集初唐文采、书法和绘画最高成就的三绝之作。为历代史学家所称道。同时,这种褒崇勋德的传统,由此继往开来,延续至今。由于凌烟阁毁于战乱,二十四功臣图仅见于史学家和诗人的描写之中,而无图像可稽考。现存仅有宋人游师雄刻石残片四幅,无法辩识 ,清代虽有苏州刘源重刻版画,但与唐风相去甚远。
以从事于文物题材画创作见长的蔡昌林先生,充分发挥其博物馆学者的资源优势,在两年多时间里,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史料和文物图像,走访和考察了与之相关的古迹遗存,并运用互联网,从国际范围遍访名家,考证史实,正本清源,精心创作,使之成为唐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和西安旅游新亮点

那些跟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大将,最后下场怎样?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大将,他们的下场如何?

政治变动伟业13年(公年617年),李渊喊着“匡扶隋室、废昏立明”的幌子向陕西关中迈进,占领陕西关中之后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小孙子杨侑为帝,傀儡皇帝不太好当,过去了好多个月,杨侑迫不得已禅让给李渊,这就是在历史上的唐高祖李渊。

在反隋全过程中,李家兄弟紧密配合,可是到唐朝建立之后,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的职责分工发生了转变,李建成关键呆在宫腔内帮助解决政务服务,而李世民则是再次领兵,这样一来促使李世民的贡献愈来愈明显。

没多久,太子李建成觉得到威协,逐渐与侄子李元吉勾结整李世民,与李世民犯罪团伙争取鱼死网破,怎奈李渊自始至终朝着李建成。李世民因此带领十位亲信名将及百余兵士伏击在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让位。

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河南安阳人,他是李世民的妻子高阳公主的胞兄,长孙无忌很有智谋。李渊起兵之后,长孙无忌追随者李世民,变成李世民最有力的谋士。

公年626年,李建成怀恨在心,房玄龄、杜如晦被赶出秦王府。这个时候李世民手底下的军师只剩余长孙无忌一人,长孙无忌觉得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大伙儿一起劝谏李世民先动手能力,李世民下了信心。之后李建成提前准备伏杀李世民,李世民总算决策启动叛乱。

李世民称帝之后,授长孙无忌为大元帅,之后一路飙升,最后官至丞相。李世民病故之后,长孙无忌受文帝所托辅助新帝。之后长孙无忌遭受奸险小人的诬陷,遭遇放逐,最终自杀。

尉迟敬德尉迟敬德(585年-658年),今日山西朔州人,鲜卑人,自小借助淬炼他命。元朝末期,尉迟敬德长子县正定县暴动,此后知名度远播。刘武周举兵反隋以后,尉迟敬德投奔了他。

武德三年,李世民率军进攻刘武周,刘武周兵败逃走,可是尉迟敬德却死死的恪守介休县,李世民派李道宗等劝谏其归顺唐代,尉迟敬德见机行事,此后追随者李世民。尉迟敬德也是启动玄武门事变的关键人物,他因击毙李元吉有功功率,封号为蜀国公。贞观2017年,尉迟敬德要求辞官,没有顾及朝中之事。

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敬德过世,寿终74岁,唐高宗李治一声令下让朝中重臣参与尉迟敬德的悼念主题活动,尉迟敬德也算得到善始善终。

侯君集、张公谨侯君集是今日陕西旬邑县人,李世民或是来自秦王的情况下,追随者李世民,并立过军功,遭受李世民器重,之后因参加玄武门事变立过军功,封号为潞国公,又因灭东突厥有功功率徙封为陈国公。

侯君集晚年时期郁郁不得志,整日忧心忡忡,这时太子李承乾也消沉,担忧自身的皇太子之职不保,因此两个人迅速走到一起,逐渐合谋谋反一事,却以不成功而结束,侯君集被处决,其亲人放逐广东岭南。

张公谨原本是王世充的属下,之后受尉迟敬德强烈推荐,追随着来自秦王李世民,之后帮助李世民杀弟兄,因功封号为定远郡公,贞观六年,张公谨病故,年仅39岁。

刘师立、公孙武达刘师立也是早前追随王世充,王世充兵败之后,李世民因器重刘师立的才气,将他饶恕,并授其左亲卫。之后助李世民启动玄武门事变立过奇功,授大元帅,最后官至始州刺史。公年640年,刘师立过世,算作有一个好的结果。

公孙武达是今日陕西省西安市人,元朝执政阶段,公孙武达做了御林军,元朝末期投奔李渊,李渊即位即位之后,追随来自秦王李世民伐刘武周立过奇功,之后屡立军功,授清水县公。

李世民即位即位之后,公孙武达依次任肃州刺史、东莱郡公,唐高宗李治称帝之后过世。

李孟尝李孟尝是今天河北赵县人,隋朝末年,李孟尝跟随王君廓起兵反隋,后降唐。李孟尝降唐后常常跟着李世民外出征战,功勋显著。武德九年,因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立下战功,授武水县开国公。

李世民统治时期,因克东突厥有功,徙封为汉东郡开国公。唐高宗继位以后,先后担任右监门卫将军、右威卫大将军等职务。乾封元年(666年)去世,享年74岁。

李世民杀兄逼父退位受到后世之人斥责,但是如果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去看,李世民不可能等到李建成先动手之后再出手,因为情况已经很危机。而且当时唐朝迫在眉睫的是尽快消除政出多门的态势,国家需要太平,老百姓希望过上安稳的生活。所以大家不要去纠结谁先动手,能够还天下一个太平才是当务之急。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大将的下场各有不同,都是他们自己是选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3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