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德裕劾僧李德裕劾僧文言文翻译

华里士 2023-07-22 22:15:40

李德裕劾僧:唐李德裕镇浙西。有甘露寺主僧,诉交割常住物,被前知事没金若干两,引前数辈为证,递相交付,文籍在焉。新受代者已服盗取之罪,未穷破用之所。德裕疑其非实,僧乃诉冤曰:“居寺者乐于知事,积年以来空交分两文书,其实无金矣。众人以某孤立,不狎流辈,欲乘此挤之。”裕德恻然曰:“此不难知也。”乃以兜子数乘,命关连僧入对,坐兜子中,门皆向壁,不得相见。各与黄泥,令模前后交付下次金形状,以凭证而形状皆不同,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

李德裕劾僧译文

唐朝的李德裕镇守浙西时,有个甘露寺的寺主,控诉移交常住物时,被前任知事僧吞没了黄金若干两,并引以前几任知事僧作证。他们一任接一任地往下移交,都有文书帐簿。新卸任的知事僧已经承认了盗取黄金之罪,尚未落实破用之所。李德裕怀疑他说的不是实话,僧人才诉冤说:“住在寺里的僧人,乐于做知事。多年以来,移交的分两文书都是空的,其实早就没有黄金了。众僧人因为我孤立,不亲近他们,想借此陷害我。”李德裕同情地说:“这是不难查明的。”便备了几乘便轿,命令有关的僧人,入见对质。让他们坐在便轿里,轿门都朝着墙壁,互相之间不得见面。各给一些黄泥令他们捏出先后交付下一任知事的黄金形状,用以做为凭证。结果,他们捏出的黄金形状都不一样,于是揭明了他们的诬陷。众僧人一一认罪。

如何评价李德裕?

841年 稳固边境

回纥嗢没斯率部来降,韦仲平等人贪求边功,欲联合其他部落趁势出击,李德裕竭力反对,认为应以安抚为重,朝廷采纳李德裕建议,赐给嗢没斯部粮食二万斛。

842年 征讨回纥

回纥乌介可汗侵扰唐朝边境,进犯大同、云南,李德裕一人制定作战方略,征调六镇兵力,奇袭乌介可汗,刘沔、石雄等人在杀胡山大破回纥军,救回宪宗之女太和公主。(太和公主回朝不久后病逝,自此之后唐朝未再与回纥和亲)许浑有诗云:毳幕承秋极断蓬,飘飖一剑黑山空。匈奴北走荒秦垒,贵主西还盛汉宫。

843年 指挥平定河东动乱、泽潞之叛

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逝,其侄刘稹欲效仿河朔三镇,要求袭任节度使。李德裕反对其袭任节度使,孤立泽潞镇,同时又征调成德、魏博、河东等藩镇兵马,指挥平定刘稹叛乱。《旧唐书》云:时宰相李德裕用事,素恶从谏之奸回,奏请刘稹护丧归洛,以听朝旨。稹竟叛。德裕用中丞李回奉使河朔,说令三镇加兵讨稹;乃削夺稹官,命徐许滑孟魏镇幽并八镇之师,四面进攻。四年,郭谊斩稹,传首京师。

李德裕用兵五年,平内忧外患,皆独自决断

史学家范祖禹赞曰:自唐失之河朔,或讨伐之,或姑息之,不闻有文告之命,戒勅之辞也。是也兵加而不服,恩厚而愈骄。李德裕以一相而制御三镇,如运之掌,使武宗享国长久,天下岂有不平者乎。

酒文言文朝廷

1. 经典关于酒的古文 孔融的<;难曹公表制酒禁书>;和刘伶的<;酒德颂>

<;难曹公表制酒禁书>

酒之为德者久矣。……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彘肩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屈原不哺糟啜醴,取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治哉!”

<;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木盍ke)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注],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2. 唐玄宗戒酒 文言文翻译 次柳氏旧闻 (唐)李德裕 著 次柳氏旧闻 1 大和八年秋,八月乙酉,上于紫衣殿听政,宰臣涯已下奉 职奏事.上顾谓宰臣曰:"故内臣力士终始事迹,试为我言之. "臣涯即奏:"上元中,史臣柳芳得罪,窜黔中,时力士亦从 巫州,因相与周旋.力士以芳尝司史,为芳言先时禁中事,皆 芳所不能知.而芳亦有质疑者,芳默识之.及还,编次其事, 号曰《问高力士》.上曰:"令访故史氏,取其书."臣涯等 既奉诏,乃召芳孙,度支员外郎璟询事.璟曰:"某祖芳,前 从力士问覼缕,未竟.复著唐历,采摭义类相近者以传之.其 余或秘不敢宣,或奇怪,非编录所宜及者,不以传."今按求 其书,亡失不获.臣德裕,亡父先臣与芳子,吏部郎中冕,贞 元初俱为尚书郎.后谪官,亦俱东出.道相与语,遂及高力士 之说,且曰:"彼皆目睹,非出传闻,信而有征,可为实录." 先臣每为臣言之.臣伏念所忆授,凡十有七事.岁祀久,遗稿 不传.臣德裕,非黄琼之达练,能习故事;愧史迁之该博,唯 次旧闻.惧失其传,不足以对大君之问,谨录如左,以备史官 之阙云. 玄宗之在东宫,为太平公主所忌,朝夕伺察,纤微闻于上. 而宫闱左右亦潜持两端,以附太平之势.时元献皇后得幸,方 娠,玄宗惧太平,欲令服药除之,而无可与语者.张说以侍读 得进太子宫中,玄宗从容谋及说,说亦密赞其事.他日,说又 入侍,因怀去胎药三煮剂以献.玄宗得其药,喜,尽去左右, 独构火殿中,煮未及熟,怠而假寐.弓蚃之际,有神人长丈 余,身披金甲,操戈绕药鼎三匝,煮尽覆而无遗焉.玄宗起视, 异之,复增火,又抶一剂,煮于鼎中.因就榻,瞬目以候之, 而见神覆煮如初.凡三煮皆覆,乃止.明日,说又至,告其详, 次柳氏旧闻 2 说降阶拜贺曰:"天所命也,不可去."厥后,元献皇后思食 酸,玄宗亦以告说,说每因进经,辄袖木瓜以献.故开元中, 说恩泽莫之与比,肃宗之于说子均,垍,若亲戚昆弟云.芳本 张说所引,说尝自陈述,与力士词协也. 玄宗初即位,体貌大臣,宾礼故老,尤注意于姚崇,宋璟, 引见便殿,皆为之兴,去则临轩以送.其他宰臣,优宠莫及. 至李林甫以宗室近属,上所援用,恩意甚厚,而礼遇渐轻.及 姚崇为相,尝于上前请序进郎吏,上顾视殿宇不答,崇再三言 之,冀上少售,而卒不对.崇益恐,趋出.高力士奏曰:"陛 下初承鸿业,宰臣请事,即当面言可否.而崇言之,陛下不视, 臣恐宰臣必大惧."上曰:"朕既任崇以庶政,事之大者当白 奏,朕与之共决;如郎署吏秩甚卑,崇独不能决,而重烦吾耶 "崇至中书,方悸不自安,会力士宣事,因为言上意,崇且 解且喜.朝廷闻者,皆以上有人君之大度,得任人之道焉. 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引用,及同升也,崇颇轻之.无何, 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士事,以吏部尚书宋璟门下过官. 知古心衔之,思有以中之者.时崇二子并分曹洛邑,会知古至, 恃其家君,或招顾请托.知古归,悉以上闻.它日,主召崇, 从容谓曰:"卿子才乎皆何官也又安在 "崇揣知上意,因奏 云:"臣有三子,两人皆分司东都矣.其为人欲而寡慎,是必 以事干知古.然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欲微 动崇,而意崇私其子,或为之隐.及闻崇所奏,大喜,且曰: "卿安从知之 "崇曰:"知古微时,是臣之所慰荐,以至荣 达.臣之子愚,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故必干之."上于是 明崇不私其子之过,而薄知古之负崇也.上欲斥之,崇为之请 曰:"臣有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特原之,臣为幸大矣.而 犹为臣逐知古,海内臣庶必以陛下为私臣矣,非所以俾元化也. 次柳氏旧闻 3 "上久乃许之.翌日,以知古为工部尚书,罢知政事. 源乾曜因奏事称旨,上悦之,于是骤拔用,历户部侍郎, 京兆尹,以至宰相.异日,上独与力士语曰:"尔知吾拔用乾 曜之速乎 "曰:"不知也."上曰:"吾以其容貌,言语类 萧至忠,故用之."力士曰:"至忠不尝负陛下乎陛下何念之 深也 "上曰:"至忠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谓贤相乎 "上之爱才宥过,闻者无不感悦. 萧嵩为相,引韩休为同列.及在位,稍与嵩不协,嵩因乞 骸骨,上慰嵩曰:"朕未厌卿,卿何庸去 "嵩俯伏曰:"臣 待罪相府,爵位已极,幸陛下未厌臣,得以乞身.如陛下厌臣, 臣首领之不保,又安得自遂 "因陨涕.上为之改容,曰:" 卿言切矣,朕思之未决.卿第归,至夕当有使.如无使,旦日 宜如常朝谒也."及日暮,命力士诏嵩曰:"朕惜卿,欲固留, 而君臣始终,贵全大义,亦国家美事也.今除卿右丞相."是 日,荆州始进柑子,上以素罗包其二以赐之. 玄宗好神仙,往往诏郡国征奇异士.有张果者,则天时闻 其名,不能致.上亟召之,乃与使偕至.其所为,变怪不测. 又有刑和璞者,善算心术视人,投算而能究知善恶夭寿.上使 算果,懵然莫知其甲子.又有师夜光者,善视鬼,后召果与坐, 密令夜光视之.夜光进曰:"果今安在臣愿得见之."而果坐 于上前久矣,夜光终莫能见.上谓力士曰:"吾闻奇士至人, 外物不足以败其中,试饮以堇汁,无苦者乃真奇士也."会天 寒甚,使以汁进果.果遂饮,尽三卮,醇然如醉者,顾曰:" 非佳酒也."乃寝.顷之,取镜视其齿,已尽焦且黧矣.命左 右取铁如意以击齿,尽堕,而藏之于带.乃于怀中出神。

3. 楚王赐群臣酒文言文译文是什么 楚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参考译文: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次宴请群臣,直喝到天都黑了,就点上蜡烛接着喝,这时蜡烛突然灭了,这时候楚庄王的一个宠妃正在大臣席上敬酒,有个大臣喝高了,就趁黑灯瞎火的当口调戏这位美人,这样美人一伸手把这个人的帽缨扯下来了。美人摸黑跑到楚庄王那儿对他说:“刚才蜡烛灭后,有人调戏我,我把他的帽缨弄下来了,你赶紧命人点灯,一看就知道是谁了。”楚庄王说:“是我让他们喝酒的,醉后失礼是人之常情,怎么能因此侮辱大臣呢?!”马上命令群臣说:“大家都把帽缨扯下来,一醉方休。”大臣们都把帽缨扯掉,然后点灯接着喝酒,尽欢而散。三年以后,晋国与楚国交战,有一位大臣奋勇争先,五场战斗都冲杀在最前面,首先杀败了晋军。楚庄王感到奇怪就问这位大臣说:“我的德行不够高,从来没有重视过你,你这次为什么奋不顾死呢?”这位大臣说:“我罪当死,上次宴会上调戏美人的就是我,大王您宽宏大量不治我的罪,我因此一定要为您肝脑涂地,冲锋陷阵。我就是那晚被扯断帽缨的人。”就这样打败了晋军,楚得以强胜诸国,这便是暗中的道德必定会有显明的报偿(的证明)。

4. 文言文《宋人酤酒》翻译 文言文《宋人酤酒》翻译如下: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wěng)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迓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为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年长的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

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5. 酒在古文中象征的情感 1杜康 传说中最早酿酒的人,后故以其名代称酒。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元好问《鹧鸪天》:“总道忘忧有杜康,酒逢欢处更难忘。”

2觞酌 原为两种饮酒器具,后亦用作酒的代称。曹植《酒赋》:“若耽于觞酌,流情纵逸,先王所禁,君子所斥。”

韦应物《简寂观西涧瀑布下作》:“茶果邀真侣,觞酌洽同心。” 3绿蚁 酒面上漂浮的绿色泡沫,因似蚁状,故名。

也用作酒的代称。谢朓《在郡卧病呈沈尚书》:“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

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4欢伯 因为酒能消忧解愁,给人们带来欢乐,故借此意而取名“欢伯”。

焦赣《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元好问《留月轩》:“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

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5流霞 对美酒的喻称。

《抱朴子?祛惑》载:“项曼都入山学仙,十年而归,家人问其故,曰:‘有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庾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

李商隐《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6老春 唐时多称酒为春,故称美酒为老春。

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韩翃《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玉佩迎初夜,金壶醉老春。”

7曲生 酒的拟人称呼。郑棨《开天传信记》载:“叶法善会朝客数十人于玄真观,思饮酒。

忽一人傲睨直入,自云曲秀才,与诸人论难,词锋敏锐。法善疑为鬼魅,暗以小剑击之,其人坠阶下,化为满瓶好酒,众人揖之曰:‘曲生风味,不可忘也。

’”陆游《初春怀成都》:“病来几与曲生绝,禅榻烟茶双鬓丝。” 8冻醪 即春酒。

是寒冬酿造,春天成熟的酒。《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传:“春酒,冻醪也。”疏:“醪为酒之别名,此酒冻时酿之,故称冻醪。”

杜牧《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陆龟蒙《漉酒巾》:“靖节高风不可攀,此巾犹坠冻醪间。”

9椒浆 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古代多用以祭神。

屈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浆。”王维《椒园》:“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李嘉祐《夜闻江南人家赛神》:“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10杯中物 因饮酒时多用杯盛,故称。

陶潜《责子》:“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黄庭坚《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11般若汤 僧徒称呼酒的隐辞,以避法禁。苏轼《东坡志林》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

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哥尚忆去岁中云,在姑射山石室中,与无一师,饮般若汤,食穿篱菜。” 12扫愁帚、钓诗钩 因酒能扫除忧愁,能钩起诗兴,故称。

苏轼《洞庭春色》:“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13青州从事、平原督邮 “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劣酒的隐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载:“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劣者谓‘平原督邮’。”

从事,美官;督邮,贱职。故以此为比。

皮日休《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青州从事来。”黄庭坚《醇道得蛤蜊复索舜泉》:“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

6. 《中酒》文言文的答案 中酒

【原文】

一师设教,徒问“大学之道,如何讲?”师佯醉曰:“汝偏拣醉时来问我。”归与妻言之。妻曰:“《大学》是书名,‘之道’是书中之道理。”师颔之。明日,谓其徒曰:“汝辈无知,昨日乘醉便来问我,今日我醒,偏不来问,何也?汝昨日所问何义?”对以“《大学》之道”。师如妻言释之。弟子又问:“‘在明明德’如何讲?”师遽①捧额曰:“且住,我还中酒在此。”

【注释】

①遽(jù):急忙。

【译文】

有个先生执教,弟子问“《大学》之道”如何讲,先生假装醉酒说:“你偏找我醉酒的时候来问我。”先生回家后对妻子讲了白天弟子所求教的问题,妻子说:“《大学》是书名,‘之道’是书中道理。”先生点头称是。第二天先生对弟子说:“你们无知,昨天乘我醉酒时来问我,今天我酒醒了,偏又不来问,为什么?你昨天所问的是什么问题?”弟子回答说是“《大学》之道”。先生按照妻子的话讲解了什么是“《大学》之道”。弟子又问:“‘在明明德’,如何讲?”先生急忙捧住脑袋说:“暂且停止,我现在又醉了。”

7. 要袁中道的饮酒记文言文翻译 袁中道的饮酒记

(你没有出示原文,在网络搜索无果。在袁中道的“游居杮录”发现了饮酒的词语,现摘录如下。如觉不妥,请出示原文,大家一起探讨。)

(原文)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翻译)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唐代·李德裕《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李德裕

惟睿作圣,惟圣登皇。精感耀魄,时膺会昌。舜惭大孝,尧推让王。能事斯极,振古谁方。文明履运,车书同轨。巍巍赫赫,尽善尽美。衢室凝旒,大庭端扆。释负之寄,事光复子。脱屣高天,登遐上玄。龙湖超忽,象野芊绵。游衣复道,荐果初年。新庙奕奕,明德配天。——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景云舞》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景云舞

唐代佚名

∨ 惟睿作圣,惟圣登皇。精感耀魄,时膺会昌。
舜惭大孝,尧推让王。能事斯极,振古谁方。
文明履运,车书同轨。巍巍赫赫,尽善尽美。
衢室凝旒,大庭端扆。释负之寄,事光复子。
脱屣高天,登遐上玄。龙湖超忽,象野芊绵。
游衣复道,荐果初年。新庙奕奕,明德配天。▲ 八牖晨披,五精朝奠。雾凝璇篚,风清金县。神涤备全,明粢丰衍。载絜彝俎,陈诚以荐。——唐代·佚名《明堂乐章。雍和》明堂乐章。雍和

八牖晨披,五精朝奠。雾凝璇篚,风清金县。
神涤备全,明粢丰衍。载絜彝俎,陈诚以荐。景云霏烂,告我帝符。噫帝冲德,与天为徒。笙镛遥远,俎豆虚无。春秋孝献,回复此都。——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景云舞》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景云舞

景云霏烂,告我帝符。噫帝冲德,与天为徒。
笙镛遥远,俎豆虚无。春秋孝献,回复此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2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