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唐宋这些小事怎么建立和毁灭一个诚信社会

华里士 2023-07-22 20:46:14

诚信话题,一直很热,但也一直被挑战。说被挑战,还是客气说法,其实是一直被泼凉水,比如前几天,满怀爱心点个关注,自以为做了善事,其实被人当冤大头。多少朋友被凉水浇头,心塞满满。所以也有人悲愤高呼:中国的诚信降到了5000年来最低点。

讲感情,这悲愤可以理解,讲历史,这悲愤很缺心眼。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随手一扒一堆光辉事迹。可扒扒乱世衰世,恶心事也是一堆,“5000年来最低点”这帽子,千万别随便扣!

但历史沧桑,一个硬道理,才是从来不变:欲治其国,先治其心。

不管哪家王朝,要强,先都是诚信强,要崩,更都是诚信先崩。一个诚信社会怎么崩盘的,又是怎么建起来的的,历代这些教训,才比悲愤5000年来最低点,更有现实意义。

而这个教训,掰扯点历代小事,一目了然。

一:撅了皇帝也不能改

何为政府公信力?汉文帝的廷尉张释之最有发言权。

汉文帝车队出行,途经长安中渭桥,却倒霉碰上个乱穿道路的违章者,把汉文帝的车马都惊着,差点把汉文帝撅下车。惊了一头冷汗的汉文帝大怒,非要重办违章者,却被廷尉张释之一通硬顶:依法他就罚点钱,真重办了这法律还有威信吗?真就只罚点钱了事。

还有一次更恶劣,汉朝高祖庙里的玉环被偷了,这恶劣程度,跟刨祖坟没两样,汉文帝更怒,一听小偷落网了,赶紧给廷尉张释之下死命令,必须把小偷全家灭族。谁知又被张释之顶回来:依法这种罪就是杀本人,根本到不了灭族这地步。要是拿个玉环你就改法律,下次有人把高祖庙刨了你怎么判?这话一说,发飙的汉文帝又没脾气了:依法办吧。

这个年代,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照史书称赞,二十多年才四百多人犯罪,公认诚信和谐社会。为什么诚信和谐?这汉文帝也有脾气会发飙,但只要说公信,撅了皇帝也不能乱飙。不乱飙,也就有了诚信和谐社会。

二:拯救大兵耿恭

东汉永平十八年(75年),汉匈战争史上悲催一年,匈奴骑兵席卷西域,汉朝西域都护全军覆没,只剩耿恭带几百人苦守疏勒城。但此时汉章帝初登基,正是国丧年头不能用兵,西域?再悲催也只能先放弃!

可西域放弃容易,耿恭他们怎么办?洛阳朝堂里,东汉大臣们吵翻天,照着司空第五伦,就是那位廉政标兵第五伦的论调,既然决定先放弃西域,那这帮人也别救,让他们替国家壮烈殉国好了。可司徒鲍昱一声怒吼:如果为国浴血的战士都不救,以后谁来替国家打仗!一声吼惊醒汉章帝:救,不惜一切代价救!

于是,七千汉军全速开动,冒着严冬风雪向着西域进发,先头两千战士踩过齐腰深的积雪,翻过暴风凛冽的天山,终于抵达疏勒城下,领军主将范羌看到,冰雪覆盖的疏勒城头,堆积如上的匈奴兵尸体上,站立着耿恭率领的二十六个重伤的战士,顽强撑起大汉的战旗!

然后,这支会师的队伍再度历经恶战,终于突破匈奴重重包围,成功返归玉门关,抵达玉门关一刻,包括耿恭在内的战士,已仅剩下十三人,各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他们返回洛阳那天,洛阳百姓万人空巷,争相目睹英雄们,很多人都哭了。

一个帝国是否铁血,不在多少技术装备,多少豪言壮语,而在它是否会对每一个浴血的战士兑现永不放弃的承诺。就如东汉,纵然一时西域受挫,也终会吊打匈奴,勒石燕然。

三:官员履历造假

铁血的东汉,为什么会衰亡?一大原因,就是有件好事出了毛病:举孝廉!

举孝廉,汉朝从西汉武帝年间开始的好制度,到东汉更成熟:时刻留心民间好人好事,谁孝顺持家就请谁做官,选出过不少名臣,实现过不少盛世,堪称简单有效撑场面。

但到东汉后期,这好事的毛病,就越发多了,有人开始为了钻空子,故意串通炒作搏出位。怎么炒?比如有个叫许武的,为了让两个弟弟出名,故意兄弟三个演戏,假装为争家产打架,然后再叫两个弟弟主动退让,他拿家产两个弟弟出名,果然都顺利举孝廉当了官。

有个叫赵宣的更恶劣,他父亲过世之后,此人高调宣布守孝,竟然独自一人穿着孝服,在墓道里一住就是二十年,果然感动全汉朝,政府成天求他出来做官。可有人细一扒才知道:人家在墓道里养着老婆,儿子就生了五个,哪样都没耽误,就摆样子骗官。

但以《后汉书》说法,这几个骗子,还都算是良心人物,到了东汉晚期,举孝廉全是豪门勋贵把持,没简历?大笔一挥编一通不就得了!东汉末代的各级官员,只要是举孝廉出来的,事迹一个比一个感人,就没几个真的,民谣都有嘲讽: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就是这么群坑货。

这么多坑货云集,曾经讲诚信的汉朝,当然也就悲剧了。

四:不靠钓鱼靠法律

唐太宗登基后,很重视一件事,就是诚信。原话叫“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讲不讲诚信,就是国家长治久安问题,尤其是君臣要讲诚信。可该怎么做?早年唐太宗烧脑时,有好事者出主意:您可以钓鱼执法。

怎么钓鱼?好事者策划道:您下次再见大臣,就故意逮着事发飙,谁要是看您发飙后就求饶,那肯定就是佞臣,谁依然坚持原则,那就是好大臣。这办法看着简单有效,可唐太宗听了就怒:君自以为诈,何以责臣子之直乎?做领导带头骗人,怎么有脸要部下讲诚信?

那不靠钓鱼靠什么?唐朝很重要一条,就是法律。翻翻《唐律》就知道,唐朝对诚信问题,不单罚的严,更是管的细:金银器皿物品,且不论质量如何,只要尺寸不达标,生产厂家先来六十大板招呼。商贩卖假货?双倍罚金处罚,商家厂商都是同罪!尤其食品安全,更是零容忍——出售有害食物,最轻一年徒刑,苦主吃出毛病?最重可以绞刑!

具体到司法审判里,不讲诚信的后果,可能比贪污腐败还严重。名臣柳公绰就摊上一案子,两个案犯都是官员,一个经济问题严重,另一个倒没贪国家钱,却是到处串通行骗,没骗几个钱就落网了。结果柳公绰拍板:经济问题严重的那位,退钱带坐牢,诈骗的那个?直接杀头!没骗几个钱?但你破坏朝廷公信,当然该杀!

所以在当时很多外国人,特别是阿拉伯旅行家笔下,盛唐最吸引他们的,不止富庶的场面,更有唐朝官员令行禁止的诚信风气,这风气与其说皇帝倡导,不如说这零容忍法律管出来!

五:不讲诚信帮了黄巢

但讲诚信的唐朝,到了晚唐年代,也是沦落到诚信度崩溃。崩溃到多冰点?看黄巢起义就知道。

黄巢起义,席卷大唐南北,基本要掉大唐王朝半条命,但事实上,当黄巢转战到襄阳时,曾差点就歇菜。当时名将刘巨容在荆门设伏,一通漂亮伏击,把黄巢农民军打得全军覆没,几十万大军就跑出一两成。只要刘巨容加把劲再追击一把,铁定就把黄巢彻底绞杀。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刘巨容却偃旗息鼓,结果侥幸逃脱的黄巢,歇口气再拉队伍,骤然恢复了元气,一顿狠拼猛打,随后真把长安端掉,给大唐沉重一击。论起来,也是刘巨容不作为惹的祸。

可为什么刘巨容不作为?人家自己也有话说:唐朝长期不讲诚信,敌人打来了才知道奖赏部将,敌人走了许的愿又不兑现,给他卖命有什么好?意思意思得了。他是这么说,还有好些将领没这么说,却是这么做,干看着黄巢折腾,最终看着他把长安占了。根子说,就是大唐诚信人品败光,自取其祸!

六:零容忍诽谤

北宋有很多失误,但能缔造富庶文明,一大公认优点,就是官风优良,史称“北宋多名相”,历代高官政见不同,但至少中前期一个个数,人品没的说。

而这风气里尤其称道一点,就是对诽谤零容忍,有多零容忍?瞧瞧北宋名相张齐贤的遭遇:这位张大人,出名全能人才,做宰相做地方官都是好手,还带兵胖揍过契丹。特别是做青州知州,把当地治理的太太平平,案子都很少发,偏被人告了黑状,说他这叫为官不作为。

倒霉的张齐贤,就这么给弄回汴京接受调查,查来查去总算清楚了,全是恶意诽谤。朝野一顿哗然,好些以前和他不和的同僚,这下都给他鸣不平。但这鸣不平可不是动嘴,而是真动手——把那诽谤者找出来,当众大家拳打脚踢揍半死!乱诽谤,就该揍!

更典型的,就是宋仁宗年间的宋夏战争,名将刘平浴血抗敌,兵败后不屈被俘,谁知同僚黄德和造谣,非说刘平做了叛徒,害的刘平家小全入狱。好在御史庞籍查明真相,就是《包青天》评书里总做恶人的庞籍,查明真相后也恶了一把:判决以最残酷腰斩,处决诽谤者黄德和,他学生司马光嘀咕这判决太凶残,庞大人朗声回答:不凶残,怎么对得起战死的英烈!

后来北宋晚期党争,互相造谣整黑材料都成了正常现象,闹得风气败坏,半壁江山都靖康之耻了,好些老臣都哀叹:要是放北宋前期那风气,谁敢这样?

汉唐宋元时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几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

在古代,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渐发展的。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教材里对此有重点叙述。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上述情况在教材里都有介绍。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

1

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第二,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当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段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

二、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条渠道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

第一条渠道是贸易,这又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第二条渠道是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第三条渠道是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现的。第四条渠道是战争,战争在客观上也曾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当然,第四条渠道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古代,中国与邻国之间也曾经发生过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例如,我国古代曾与日本发生过几次战争。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

2

唐军与新罗军队联合打败支援百济的日本军队。元世祖曾两次派军队进攻日本,但遭到了失败。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被戚继光、俞大猷等率军击败。明神宗时,中国派军队支援朝鲜共同打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等等。在历史上,相邻国家之间绝对没有出现争斗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见到的历史现象,这也是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但应该认识到,各国统治阶级挑起的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则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

三、古代中国和外国间的影响是互相的。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和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来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外界发生影响。

中国古代在整个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上升时期,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对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亚洲各国,尤其是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烟叶、向日葵,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另外,像中国的和佛教艺术受印度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著名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说,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国人民共同学习、互相促进中不断演化、完善的。

3

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对外交流就越频繁,而频繁的对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这给我们以启示:凡是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

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的进步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参照了中国唐朝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在医学上,日本也吸收中国中医学的医疗技术,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国汉字的简化笔画或是汉字的偏旁、冠盖作为音符,创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这种善于学习又富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这个事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个国宝如果落后,只要虚心地有选择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取得进步。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辩论会 关于讲诚信的资料 要有理有据 举一些简单的事例,最好有名人名言

名言的话话说你是六年级的吗语文书上应该有吧。
再举一些
1、轻诺必寡信——老子
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8、民无信不立——孔子
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1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1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3、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4、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15、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16、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1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0、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2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23、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2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2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6、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27、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8、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2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31、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3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33、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34、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 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3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36、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37、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38、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39、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持久和平》
40、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41、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42、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43、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4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45、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46、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47、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48、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49、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50、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1、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格言
5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53、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
54、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55、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56、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57、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59、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60、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61、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李大钊
6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64、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陈毅
65、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孙中山
66、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67、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68、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邵雍《迷悟吟》
69、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
70、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71、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汉·韩婴《韩诗外传》)
72、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7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7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75、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76、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77、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78、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79、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80、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我们要拒绝谎言,坚持诚信。如何才能避免反方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尴尬?我方以为:
一开始拒绝,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尴尬局面。我们现在生活在坦诚不受欢迎的时代里。
“你可不要说隔壁大妈戴的帽子难看,听见没有?”
“你要跟新班主任说‘非常高兴您成为我们的班主任’!”
我们说类似的话并不是自己由衷的想法,而是挑一些不让人伤心的好话说给对方听。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生活中不能缺少善意的谎言。
我们从相反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好吗?某个人戴了一顶很难看的帽子,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人家确实不太好。这是因为,总说善意的谎言也会给你带来麻烦。因此,要学会何时说真话,何时说善意的谎言,要不就会导致无法辨别真假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周末接到一个不太亲密的朋友的生日邀请,你并不想去,但拒绝了又怕对方生气,答应得模棱两可。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快到朋友的生日了,你还是不想去,现找了个理由告诉对方你不能去了。你想一想,这时对方会怎么看你?对方肯定看得出来你不情愿去,一定会很生气。
当初你没有拒绝,结果还是让朋友生气了。假如接到邀请时就表明态度会是什么样呢?
“受到邀请我感到非常高兴,但是我不能去,因为那天我在城里有事。”
假如一开始拒绝,就不会有后来的尴尬。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我们认为区分事物首先应先从定义入手进行阐述,综合康熙词典的释义,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规范中,"诚信" 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诚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再来一个例子:
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医生跟他说只是小病,不碍事。可病魔终究会来临。这时病人会怨恨、会后悔。怨恨他不知道自己所剩时间不多,以至于无法完成余生心愿。这样的结果岂不是更加悲惨?

不够的话我可以再补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9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