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是大不如前,汉武帝把他爸爸和爷爷积攒下来的国库都搬空了,就是为了打仗。因为国库空虚,他不得不重视财政收入这一块,所以理财达人桑弘羊就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受到重用。
桑弘羊到底是谁?他的理财能力到底如何呢?
你见过13岁就当侍中的吗?你见过哪个古代人十几岁就会心算的?桑弘羊就会,他本是洛阳城首富之子,因为心算能力强而享誉洛阳城,汉景帝晚年时期听说了桑弘羊的才干,就破例招揽年仅13的桑弘羊进宫当侍中,还时常陪伴在太子身边侍奉。
在汉武帝身边多年,桑弘羊所享受的优待很高,许多的杂书典籍他都能够看到,所以涉猎甚广,积累了很多知识。但是,桑弘羊最擅长的还是理财。于是,在他三十三岁的时候,汉武帝亏空了国库,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桑弘羊,让桑弘羊来帮他把这个漏洞给补上去,给他挣钱!
桑弘羊被汉武帝任命为大农丞,掌管会计事务。汉武帝为了充实国库,想了个办法,就是把盐、铁、酒的专卖权都由国家垄断,从中挣取大量的利润。桑弘羊就是这件事的实施者,汉武帝只是同意了臣子们的意见,而桑弘羊用他精明干练汉武帝为何重用桑弘羊?的超强工作能力,仅仅三年时间,就让汉武帝的小金库翻了两倍不止。
汉武帝想,哎呀,这个桑弘羊管钱的能力真不错,要是人人都和他一样会挣钱,会理财就好了。但是,桑弘羊只有一个,汉武帝也不能强求,他这么多疑的一个人,竟然愿意将汉朝的财政大权交给一个桑弘羊独掌,可以看出他对桑弘羊是多么器重和信任啊!
自那以后,桑弘羊就始终掌握着汉朝的财政大权,直到汉昭帝时期,桑弘羊被杀。
桑弘羊怎么会被杀?他犯了什么事?
说起来,桑弘羊之所以会死,和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脱不了干系。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就将霍光调遣到自己身边任职,霍光耳濡目染,政治能力十分突出,又深得汉武帝的信任,所以汉武帝死后将年幼的汉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当然,汉武帝还留了一手,那就是美其名曰怕霍光一个人压力太大,给他同时指派了三个助手,他们分别是上官桀、桑弘羊以及异族人金日磾。
桑弘羊认为,没有自己,汉武帝就没有钱,没有钱就养不起那么多的军队,也就打不过匈奴,所以他的功劳才是最大的,为什么汉武帝最后却将辅政大权交给一个什么大功也没有的霍光?他不服气!
三位辅政大臣中,恐怕只有金日磾和霍光的关系不是那么坏,虽然金日磾和上官桀两家都是霍光的亲家,但上官桀却时刻谋划着夺了霍光的大权,杀了霍光。所以,桑弘羊就和这些多付霍光的势力联合起来,其中也包括了想要争夺皇位的燕王刘旦,以及为了金钱利益而叛变汉昭帝的鄂邑长公主。
他们联合起来诬陷霍光,但是汉昭帝对霍光充满信任,于是他们又计划暗杀霍光,也被识破,最终他们反叛的事情被拔出来,桑弘羊就算是有天大的功劳,此刻也只能求一个全尸了。霍光可不是心慈手软的人,这些人欺负他就算了,居然还想杀了汉昭帝,所以他这个辅政大臣命令手下杀光了桑弘羊全族之人。
可怜的洛阳首富桑家,大公子桑弘羊掌管国家财政大权多年,桑家的首富地位该是多么巩固,偏偏嫉妒心作祟,这下好了吧,家产全部充公,可高兴坏了汉昭帝和霍光了。
如果大汉朝有像现代社会一样发达的八卦娱乐产业的话,桑弘羊绝对是王思聪般的存在,是八卦娱乐新闻的常客。
头顶“富二代”的光环闪闪发亮,年纪轻轻展露头角,江湖传闻他精于心算,博览群书,年仅13岁就特招入宫,做当时太子刘彻的陪读。
“震惊!年仅13岁富二代买官入仕!”“亿万家财继承者竟然弃商从政!”“扒一扒桑氏家族的崛起之路”
公元前139年,桑弘羊的新闻攻占了八卦杂志、网站、报刊的娱乐、财经,甚至时政版块的头条新闻,一时舆论甚嚣尘上。
无疑,这位饱受争议的天才少年,在舆论的裹挟中走向了当朝政治权力的漩涡中心。他之所以弃商从政,应该是与汉朝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汉武帝的首席财务官
桑弘羊与汉刘彻相识于少年时期,比刘彻小4岁。公元前140年,年仅16岁刘彻登基大宝,史称汉武帝。
汉武帝的一生致力于开疆拓土,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通西南夷、东定朝鲜,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奠定了中华的疆域版图。
战争的机器一旦按下开始键,就是一部烧钱机器。打仗需要粮草,谁来帮汉武帝筹钱?汉武帝选择了他信任的发小――桑弘羊。
桑弘羊于任职期间,策划和参于了一系列的国家财政经营活动。
统一货币
向商人征财产税
盐铁官营
向商人征缴财物
调控国家物价
这一系列财政改革举措,增加了政府的经济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死后第6年,大汉的朝堂上发生了一场划时代的辩论,辩论的一方是大汉第一经济学家兼农业部部长桑弘羊及农业部官员,另一方是全国顶尖的贤能多学之士。
史称“盐铁会议”,这场会议的讨论不限于经济政策,还有外交、国防以及道德上的义利之争等等,贤良文学指责盐铁官营、均输、酒榷等“与民争利”,并导致民风败化。盐铁官营之后,只注重产量,质量差,价格高,生产的农具多大而不适用;同时还存在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和强迫农民服役等问题。
同时关于对外政策,贤良文学反对向匈奴用武力,主张偃兵休士,厚币和亲,依靠德政的感化维持和亲局面。他们认为汉武帝对匈奴进行的几次大规模的战争,都是几个好事之臣,故意夸大敌情,欺骗了汉武帝,挑起了战祸。这几次战争没有能削弱匈奴,反而造成了西汉国势的衰弱,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
始元六年(前81年)七月,会议结束。通过这次会议,霍光成功利用贤良文学批评和打击了自己的政治对手,赢得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经济上也使得官营政策有所收缩,罢黜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
满门抄斩
盐铁会议后,大将军霍光和丞相田千秋的朝堂斗争愈演愈烈,最后桑弘羊命丧霍光之手,被满门抄斩。
桑弘羊(?—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随后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桑弘羊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磾等受武帝遗诏,同为辅政大臣。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召开,因贤良文学指责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与民争利”,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会后,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其他政策仍沿袭不变。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牵连被杀.
伴君如伴虎啊....
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好说,毕竟史料只是记载,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怎么想的那也只有当事人本人才知晓了,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来进行一些推测而已,而桑弘羊作为当时的首辅大臣,可以说是手握重权了,但他最终却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而在现在对于桑弘羊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也是众说纷纭,有着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他后期产生了异心,勾结上官谋反而被杀死,身首异处,这种说法的话就并不是很好推测其原因了,毕竟以他当时的权力和地位,还有他早年的忠心来看,这样的谋反行为是很反常的,毕竟所谓的谋反都是在当时他的政敌霍光的示意下写的。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说桑弘羊其实是被霍光陷害,以谋反罪名赐死了,桑弘羊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从小在洛阳各种文化的熏陶下十分的多才多能,十三岁时,被召到宫中,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后来因为他在国家治理、经济政策制定方面的才能,逐渐被汉武帝得到重用,伴随而来的是官职得到不断升迁。到了汉武帝驾崩前,桑弘羊与霍光、上官桀被命为顾命大臣,辅佐汉昭帝弗陵治理江山。
但是在改革之时桑弘羊和霍光的政见不同,双方之间可以说有着很深的矛盾,完全就是政敌,而当时的太子是皇帝最宠爱的而是,并不是嫡长子燕王李旦,于是上官桀和燕王就一直密谋想要谋反篡位,结果被霍光告发,在信件中发现桑弘羊也被卷进去了,就被处死了,毕竟相对来讲当时的霍光更得统治者的信任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9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