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孙中山刚刚从国外学习归来,乍眼一看,不就是一个学生气十足的青年而已嘛。孙中山早就听说过张之洞的大名,他想自己一定要去认识这位人物,便信心满满的跑去张之洞的府上拜会了。谁知道,最后他竟然被张之洞的大门拒之门外了!
张之洞的脾气还是挺好的呀,为什么不肯见这个男学生呢?原来啊,是孙中山呈上去的一张名帖惹怒了张之洞。孙中山在拜会名帖上写了九个字“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了这几个字,暴跳如雷,大喝道:“一个平民小儿,也敢和我这等封疆大吏称兄道弟,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我让你吃闭门羹吃个够!”
张之洞想了想,气不过的他命人把孙中山的拜帖还给孙中山,还在孙中山拜帖的后面写了一个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你好大的口气啊!后生!)
门房把拜帖还给孙中山,说:“我家大人不愿意见你,你走吧!”
孙中山愣在门边,怎么也不愿意相信,他拿着拜帖,左看右看,没什么不对呀,这时,他看见了张之洞写给他的那句上联,心里一下就懂了,嘀咕道,张大人竟如此瞧不起我?他也不客气,向门房讨来笔墨,当即就在张之洞府门前对了一个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大人可不要小瞧了我!)
写完后,孙中山又请求门房把帖子送到张大人手里,门房见他对了自家大人的对联,也就答应了孙中山,又把那帖子拿给自家大人看,谁知道这一次自家大人看了以后竟然没有生气,反而还大笑起来,让他快快把门外那后生请进来。
张之洞的确是被孙中山的文采和自信给折服的,他预料此子将来定是不俗,不愿错过,和孙中山见面以后,对孙中山满意极了。
实际上,张之洞这个人是很大度的,他也允许手底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就拿辜鸿铭这个人来说吧,此人在慈禧太后60岁大寿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写了这种诗,还有得活?张之洞爱才,他凭一己之力把这件事压了下来,所以最后这个人没有死。
还有一件事,张之洞不是长得矮么,有人就利用这个大作文章,画了张之洞和他那两个矮子助手,还专门取名《三个矮子》来嘲笑张之洞。张之洞完全可以以官压人,把这人杀掉,但是他没有,反而斥巨资把这幅画买回家了,还连连称赞,画得不错。
可见,张之洞最后能欣赏孙中山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大度的人,哪里会这么小气呢?不过是一时之间气不过,觉得后生没有礼貌罢了。
除了能容人,张之洞还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出勤率最高的官员,他就是个工作狂,有时候工作起来,24小时不间歇的工作他也不会倒下,他的秘书们都是轮班倒来陪他工作的。
思想方面
对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以最小代价的改良实现中国向近代国家的蜕变,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他的经济思想在当时是比较领先的,但在其所有的政绩中,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最突出的,其兴学育才思想及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育方面
一方面改革旧体书院,一方面开办新式学堂,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等。
工业方面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领袖人物,督办粤汉铁路,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实业。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法制方面
主张学习西方法律,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方面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尤其主政湖广多年,百姓口碑颇佳。张之洞在湖北打下的基础,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爆发创造了条件。孙中山曾称「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张之洞曾多次为强学会捐款,但婉拒入会。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前,张之洞也从未公开反对变法。他与康、梁属于不同的政治与学术派别,但远非互为仇敌、势不两立。但应当注意的是,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喋血于菜市口的杨锐是张之洞的得意弟子。从张的门生中,走出了许多后来的改良派甚至革命党人。
负面
张之洞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激进改良派持有不同的主张,对激进派和革命党人采取镇压态度,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和维新派自立军起义。
庚子事变期间,慈禧以以光绪帝的名义十一国同时宣战,张之洞作为地方实力派人物,公然聚众反抗朝廷,违背清朝政府的命令,不向外国开战,以保全自己的行政区,为后来地方军阀割据和混战埋下了后患。
张之洞去世之际,《天津大公报》评论说:观其一生,张相国毫无宗旨,毫无政见,随波逐流,媚主以求荣之人也。梁启超则称张之洞,浮华之人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7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