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三才子之一徐渭简介徐渭为何九次自杀,

历史典故 2023-07-22 19:28:23

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朝三大才”,他在诗文、书画、戏曲等方面都独树一帜。他是“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

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子”,能操琴,爱戏曲,有不少杂剧及文集传世。

徐渭是个当之无愧的天才,但是他是个性情怪异、狷傲轻狂的天才,他这样的性格使得他一生困苦潦倒,实在悲已。

徐渭天资聪颖,六岁读书,九岁能作诗文,十岁就有拿出手的文章供人赏读,享誉远近,大家都称之为神童。

但是徐渭这个神童却在仕途上栽了一个大跟头,二十岁徐渭才考中了秀才,比一般的神童晚了许多,这也就罢了,好歹考上了。但是徐渭一连考了八次一直未能中举,小小的举人,对四十一岁的徐渭来说,仿佛是难以跨越的天堑。

仕途不顺,这对徐渭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更可怜的是徐渭的家庭生活也不幸福。

徐渭是妾生子,刚出生不久父亲徐鏓就去世了,徐渭从小就是由未曾生育的嫡母苗夫人抚养长大的,生生隔开了徐渭与生母的血脉相连之情。

徐渭十岁的时候,苗夫人又寻借口把徐渭的生母给赶出家门。徐渭自小就失了父亲的疼爱,这下连生母的疼爱也要没有了,没妈的徐渭就像根草。

苗夫人去世后,徐渭就跟着长兄生活,但是因为年岁差距大虽是亲兄弟,但两人关系并不好。徐渭因为童年缺爱的关系养成了敏感的性子,所以徐渭总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心中很是不快。

所以内心郁闷不已的他常常在半夜诗兴大发,挥毫泼墨来宣泄愤慨,所作的诗文字里行间都是放荡不羁爱自由之态。

这样的情况在他二十一岁入赘妇家之后有所缓解,他有着看重他的岳父,有着疼爱他的妻子,让多年来没有感受过亲情冷暖的徐渭感觉到了亲人的温暖,吟诗作赋,流露出少有的乐观之意。

但是,这样的生活只维持了短短五年时间,徐渭的爱妻潘氏因为重病溘然长逝,家破人亡,妻离爱散,徐渭恼怒于上天的安排,等他拥有了再夺去,这是多么可恨的事情。

徐渭的仕途有所起色是因为他遇到了当时还是浙闽总督的胡宗宪,因为徐渭先前多次为抗击倭寇的战役出谋划策,引起了胡宗宪的注意。

经多次相邀之后,徐渭就入了胡府,当了胡宗宪的幕僚。虽然徐渭对胡宗宪依附奸臣严嵩很不屑,但是他佩服胡宗宪抗击倭寇的决心和谋略。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徐阶出任内阁新首辅,胡宗宪作为严嵩一派的官员遭到徐阶等人的弹劾被罢免,徐渭也就只好离开胡宗宪府。

但是他老担心自己因为当过胡宗宪的幕僚而被牵连,整天惶惶不可度日,加上他本来性情怪异,所以在这种压力下,徐渭自觉无望,写下了一篇文辞愤激《自为墓志铭》,然后就用铁钉扎入耳窍,顿时血流如注,数月才得以痊愈。

但是之后,徐渭还尝试过数次自杀,始终未能如他所愿。这时的徐渭好像精神有点不正常了,又在一次发病的时候,徐渭怀疑继妻张氏出轨不贞,愤而杀妻,因为杀人的缘故,徐渭被关进了大牢。

还是他的朋友多处走动他才得以轻判,服刑七年就可以出狱了。出狱的时候徐渭已经五十三岁了,他彻底放下了对仕途的执念,开始游历名山大川,各地都有他的足迹。

徐渭一生不治产业,所以晚年的时候活得穷困潦倒,只能靠变卖书画才能为生。徐渭去世的时候,身旁只有一狗相伴,连能遮蔽身体的席子都没有,死时如此凄凉。

明朝三大才之徐渭(明朝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朝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齐白石想给他磨墨,郑板桥自称是他走狗,自杀九次,还杀妻,他是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堪嗟叹!

明代有一个叫徐渭,他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在诗文、戏曲、书法、绘画、军事方面也是全才,就是人生很惨,都不能又有点惨来形容他。他本人用现代的话形容大概是精神病患者,还是狂躁症+分裂症那种,不是都说天才和疯子都是优质一线之隔。西方有个梵高,但与之相比,徐渭重口味多了。梵高也就是割耳朵,最后举枪自尽,徐渭可是自杀了九次,每次都极其惨烈。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山阴(绍兴)人,出身在士大夫家庭。幼年生活还是十分富足的,但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又是妾侍,便被正室赶出家门。徐渭小时候十分聪明,九岁读书,十岁写文,二十考中秀才,却在后来参加科举考试时,表现得一塌糊涂,屡试不中。但他的朋友圈还是比较高端的,陈淳、谢时臣、沈仕、沈名臣等。徐渭就在与这些文人雅士的交往中,成为来一位兼善诗、文、书、画、戏曲乃至军事韬略的奇才。

本来按照正常的路子,徐渭是前途可期,他还得到来当时的抗倭总督胡宗宪的赏识,成为他的幕僚,也帮他进行军事谋略。徐渭教出来的学生李如松,曾帮助朝鲜,击败了日本入侵。

幸福就是这么短暂,权相严嵩的倒台,使得胡宗宪受到牵连。胡宗宪曾受严嵩提拔举荐,被认为是“严党”,受到攻击,最终在狱中自缢。徐渭大受打击,一方面是被牵连,另外是被他人诬陷,再来徐渭本人有一点狂躁症,这次打击对他太大了,便开始来他的九次自杀之旅。

徐渭自杀的场面,是极其惨烈的。据《明史·文苑传》记载,他曾九次自杀:一次先以利斧击自己头部,“血流被面,头骨皆折”,幸而不死;又一次似鬼神附体,他用以三寸长的柱钉刺入左耳数寸,然后用头撞地,把铁钉撞入耳内,丝毫不觉得痛苦,又不死;后又用椎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这些残酷、极端的自杀方式,远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虽然屡次自杀未遂,但徐渭的“心疾”似乎并未缓解,第二年便杀妻了。

徐渭杀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男人最不能接受的一个原因——被绿了。徐渭当时的妻子是继室张氏,感情并不是很好。徐渭次子出生时,是老来得子,徐渭已经四十二岁了。大儿子出生那一年徐渭不怎么在家,加上掐指一算,徐渭离开妻子是春节前的十二月廿五日,儿子出生已经是十一月四日,我们平常都说“十月怀胎”,而次子是十一个月多九天,时间好像不太对。徐渭一怒之下失手杀妻,之后便入狱了。

不管怎么说,徐渭杀妻确实是他命运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在狱中,徐渭潜心绘画,技艺大有提升。徐渭画画优秀到什么程度了呢?

徐渭是公认的“青藤画派”鼻祖,他的水墨大写意花卉,是一种大胆创新,可谓目空一切、无视古今,形成大胆泼辣、乱头粗服的画风,一改吴门画派花鸟画自然秀润、恬静优雅的格调,并结合题诗及苍劲奔放的书法,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

他的题画诗也颇具特色,其中经常表露他的心迹,抒发出“胸中有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后世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都深受其影响,他们的作品中不少能看出徐渭的风格。

徐渭晚年与儿子不和,生计无着,只能靠卖字画度日。但他极其厌恶权贵,富贵之人的宴请从来不去。最终72岁的徐渭在自己破旧的小屋中,离开人世,身下是杂乱无章的稻草,和一条陪伴数年的老狗。门外,是那副流传千古的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渭和梵高其实很像,人生挺惨,都被人说有精神病,最像的还是作品死了后才被世人认识到其宝贵价值。郑板桥为了换徐渭石榴一枝,曾愿意支付五百金,并愿作“青藤门下走狗”,刻了一枚“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用来印于画上。国画大师齐白石自称“狠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徐渭可以说是在我国绘画史上给大写意画风一个新的突破,是中国绘画像高层次发展的一个大体现,这是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画家的原因。

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为什么会死在破草屋中?

徐渭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是一个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笔下的花鸟作品豪放泼辣,水墨淋漓,一挥而就,但求神和,不求形似。这是他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半生潦倒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胸中逸气的抒发。徐渭以其独特的笔触,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将传统的文人画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对后世中国绘画影响极为深远。

郑板桥崇拜徐渭,甚至自刻一枚印章:“青藤门下牛马走”。齐白石直到四十几岁,才见到徐渭的真迹。看过之后他说:“青藤、雪个(八大山人,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前生三百年,为诸君理纸磨墨,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_图

中国民间有一句话,就是“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就是说一个人在外面再厉害,也难保家里不带绿帽子。大才子徐渭就是这绿帽子大军中的一员,并因此杀妻入狱。

徐渭曾因胡宗宪案的牵连,受到波及,“患狂易”后,有过自杀行为。

比徐渭稍晚的袁宏道的《徐文长传》记载徐渭的自杀:“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陶望龄撰的《山人徐渭传》:“及宗宪被逮,渭虑祸及,遂发狂(没有说是真狂还是装狂),引巨锥剚耳,刺深数寸,流血几殆。又以椎击肾囊,碎之,不死。渭为人猜而妬。妻死,后有所娶,辄以嫌弃。至是又击杀其后妇,遂坐法系狱中,愤懑欲自决,为文自铭其墓曰。”

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徐文长》:“徐此后遂患狂易,疑其继室有外遇,无故杀之,论死,系狱者数年,亦赖张阳和及诸卿僇力得出。既郁郁不得志,益病恚自戕,时以竹钉贯耳核,则左进右出,恬不知痛;或持铁锥自锥其阴,则睾丸破碎,终亦无恙,说者疑为崇所凭;或疑冤死之妻,附著以苦之,俱不可知。”

《万历野获编》_图

最终他“睾丸破碎”,丧失性能力。一个丧失男性能力的男人,自己的妻子又比自己年轻,徐渭怀疑张氏出轨并最后杀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徐渭作品中有诗,《述梦二首》P.120,诗中有“伯劳”、“燕子”和“恶侣”。“伯劳”或“燕子”出自梁武帝萧衍的《玉台新咏》中《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伯劳、燕子在古代诗歌中通常引申为“各奔东西”、“夫妻分离”。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的创作年代,故不能确定诗中的“恶侣”就是张氏,不过从“大难临头劳燕分飞”的比喻,很可能是徐渭在胡宗宪案之后形容张氏的。

冯梦龙就以此诗为基础作《情史·卷十三·徐文长》。我们现在不知道张氏的年龄,但隆庆元年,此时徐渭是四十六岁了,徐渭的诗词中提到,他科举屡屡不中,早在三十二岁就已有白发了。而冯梦龙首次提到了张氏是“小妇,有殊色”,年龄小还长得很漂亮,如果是真的,出轨也可以想见。

《情史》冯梦龙的短篇小说集_图

那徐渭的妻子,到底有没有出轨呢?

徐渭杀妻案发后,绍兴府议论纷纷,有的说文长性情残忍、狂悖,有的指他多疑、矫情,大多不相信张氏有奸情。为此徐渭他在给一位做官的邻居好友郁言(心斋)。郁言,嘉靖三十四年举人,三十八年中进士,先后官江苏宜兴和安徽颍上知县,嘉靖四十三年返乡与在酬字堂的徐渭成为邻居。郁言又是忠义之后,其言谈在绍兴府举足轻重。文长在狱中闻知郁氏对他杀妻案情评论竟和一般人无异,觉得知音者尚且误解,心中又难过又惶急,不得不致书加以解释,信的名字叫《上郁心斋》P.885。

信中徐渭一连串反问:“顷罹内变,纷纷浮言。出于忍则入于狂,出于疑则入于矫。但如以为狂,何不概施于行道之人,如以为忍,何不漫加于先弃之妇?如以为多疑而妄动,则杀人伏法,岂是轻犯之科,如以为过矫而好奇,则喋血同衾,又岂流芳之事?”

徐渭自己认为,可能因为郁、徐两家紧邻,郁夫人与死去的张氏往来尤为密切,而女性往往倾向同情女性的立场。郁知县非议文长的论调,极可能受郁府夫人的影响。文长认为“妇护妇,世之常情也”。但这种论调如果在社会传扬开来,或许会左右了自己罪行的轻重。如今生死系于一线,同时也为了自己的清白,他必须加以说明。

《柳河东集》_图

他引两则典故,暗示自己的处境和发生悲剧的原因:“抑不知河间奇节,卒成掩鼻之羞,贾宅重严,乃有窃香之狡。使当年即死,又何异夫莽谦,惟九载勿成,乃始明夫鲧罪,事难概料,大约如斯。”

文中用了两个典故“河间妇”和“贾宅窃香”。

徐渭说的“河间妇”是唐代柳宗元的《柳河东集·外集》中讲述的一个良家女子由贤德而入淫邪的的故事——《河间妇传》,讲的是一个原来贞洁的妻子,由于抵挡不住性欲的诱惑,最后变成一个荡妇,不仅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淫妇,最终纵欲而死。

今天有人把《河间妇传》作为黄色小说的鼻祖。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词曲·金瓶梅》中说:“潘金莲亦作河间妇,终以极刑。”不禁让我们怀疑《金瓶梅》的作者是否受到了《河间妇传》的启发。

第二个“贾宅窃香”的典故,引用的是西晋时,贾充家“韩寿窃香”故事:韩寿是著名的美男子,晋书说他“美姿貌,善容止。”韩寿为贾充的司空掾。贾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贾南风嫁给了太子,后来成了著名的贾后。小女儿贾午悦其姿容,让奴婢叫他半夜翻墙入内幽会,以西域进贡奇香暗赠。事后贾充发觉女儿越发用心修饰打扮,心情欢畅。一次会见韩寿,闻到韩寿身上有一般异香的气味,晋武帝只把这种香赏赐给贾充和陈骞,其余人家没有这种香。贾充知道后,为了家声,只好不动声色地把女儿许配韩寿。

徐渭《墨花图》_图

徐渭的这封信就是希望郁言不能只听片面的说法,对人与事,也不要只见表面,应从不同角度,作深入而长远的观察。通过引用这两个典故,希望好友能够体谅自己的难言之苦:“伏望明公曲谅隐衷,力扶公道,勿泥前说,赐挽后评。”之后以近乎哀求的口吻,祈望郁言改变对他的观感和论调:“倘能出万死一生,即是垂三纲于九鼎,不胜恳竦,实倍叫号。”

我们想想,以徐渭孤傲的性格怎么可能公然承认,自己妻子不贞,但引这两个典故,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自己的妻子貌似谨严,其实行为不端。也只有像郁言这样的文人,才能读懂这两个典故。

徐渭的真迹_图

最大的疑点是徐渭二儿子的出生。次子出生时,徐渭已经四十二岁了,按说老年得子,应该非常高兴。但儿子出生的前一年,是嘉靖四十年,这年七月,由于江西出现冯天爵等人起事,,总督直、浙、闽三省的胡宗宪奉命节制江西,遂率抗倭大军进入江西平叛。之后又有张琏起义,胡宗宪便暂时留在江西,主持平定两广的张琏。

军情紧急,胡宗宪派人到绍兴急催徐渭到江西汇合。嘉靖四十年即将春节之际,徐渭告别新婚仅几个月的妻子张氏和长子徐枚,“即买舟渡江,连日诣幕下”。离开家这天,是阴历十二月廿五日。

在晚年所作的《畸谱》中记载:“四十二岁,随幕之崇安(今武夷山市),再入武夷,至衢入烂柯山。冬,枳生,为壬戌(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四日酉(时)。”

徐渭离开妻子是春节前的十二月廿五日,儿子出生已经是十一月四日,我们平常都说“十月怀胎”,而次子是十一个月还九天,共304日,超43周。而今天我们医学上,正常孕周是40周,共280日,而且这还是按女性怀孕前末次月经计算的,不是最后同房那天算起。

徐渭书画作品_图

哪怕是徐渭和妻子张氏最后在十二月廿五日有过一次同房,次子也应该在九月底就出生了,徐枳的怀胎时间过长,老夫少妻,徐渭又常年不在家,就凭这三点,换做是谁也会怀疑妻子的忠贞,这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再加上徐渭自己说出了这两个典故,明白人自然就知道徐渭杀妻的原因了。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许多文人好友,当地名流一起出面营救这个杀人犯。虽然徐渭杀妻时可能没有捉奸在床,在那个时代,没有捉奸在床而杀掉不贞的妻子,即使在刑法上不能容忍,但在舆论上,在人们公认的伦理观念中,却是可以原谅的,这再会有那么文人、好友甚至是在职官员进狱中探望这么一个杀人犯,并为他的出狱奔走,这一点就很能说明张氏暗地里是有出轨行为,同时很会掩饰自己。

徐渭书画作品_图

所以,最后我们能够知道,“徐渭杀妻”,是因为此前徐渭已经丧失了性能力,又发现了妻子有出轨行为,但妻子很有手腕,掩饰的很好,徐渭一时没有实据,因此二人发生了口角争执,加上徐渭本性多疑,尤其是小子徐枳,其出生颇有疑问,比正常多了一个月。

徐渭最终一怒,失手击杀的妻子张氏的。但也成全了徐渭,正是在杀妻入狱后,在狱中徐渭开始学习绘画,最终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以至于近代画家吴昌硕称徐渭是,“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颜真卿,被封鲁郡公)。”黄宾虹在《画学篇释略》说:“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无人赶上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6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