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嘉定四先生唐时升简介唐时升是怎么死的,

话历史 2023-07-22 19:09:46

唐时升是明朝时期学者,字叔达,号灌园,生于公元1551年,去世于公元1636年,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人氏。

嘉定四先生唐时升人物档案

姓名:唐时升

字:叔达

号:灌园叟

并称:练川三老、嘉定四先生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南直隶苏州府嘉定

出生时间:公元155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36年

主要作品:《三易集》

唐时升算是出生于读书家庭,因此从小就接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当时他的父亲唐钦训与归有光交好,所以唐时升很早就拜归有光为师,并且跟随在他名下学习。归有光是有名的学者,唐时升在跟随归有光学诗文之时,颇有所得,早早的就有了诗名。

相比于习读经史,学作八股,唐时升明显对诗文更有兴趣。所以后来他不到三十岁,就放弃了科举的打算,转而专注于雪学业。

唐时升在家专注研究顾古文,虽然他家境贫寒,但是他本人却也不是好名利之辈,将金钱等看的很淡。所以他安心的在家种菜耕田,过着十分悠闲而充实的耕种生活。这样的生活,倒与陶渊明追求的那种安于清贫,怡然自得的生活相似。

唐时升乐善好施,虽然自己本身也不富裕,但是遇到自己能够帮助的人或事,都乐于伸出自己的援手。

这样恬淡的生活和安宁的心态,也影响到了他的诗文,文章有着清雅恬淡的气韵。当时的名士娄坚和程嘉燧都是归有光门下弟子,与唐时升十分要好。三人时常约在一起外出游玩,谈诗论文,意气扬扬,时人将他们合称为“练川三老”。

平淡的日子,不多求无忧愁的生活,让唐时升安然终老。唐时升一直活到明思宗崇祯九年,才无病而终,享年八十六岁。

唐时升简介

唐时升(1551~1636)明代学者。字叔达,号灌园叟,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受业归有光,年未三十,弃举子业,专意古学,工诗文,用词清浅,善画墨梅。家境贫寒,然好助人,人称好施与。与娄坚、李流芳、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又与里人娄坚、程嘉燧并称“练川三老”。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192:谷城诗

谷城诗

李长蘅《谷城口号》诗云:“谷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渔洋山人酷爱此二句,后过谷城不见一花,因赋诗云:“薛北滕南屡问津,远看山色黛痕新。惟余一事堪惆怅,不见花开白似银。”几疑下句有可议矣。先高祖文庄公《东阿旅店题壁》诗云:“东阿南望尽模糊,如黛山光黯欲无。我比渔洋更惆怅,风蓑雨笠谷城图。”则上一句又几几乎在可疑可信之间。今读先大父《丙午过谷城》诗:“怊怅渔洋句漫猜,看山谷下独徘徊。檀园自是诗中画,滕县花偏为我开。”自注云:“余今过谷城,见四围山色,遍野白花,始信前辈诗不妄作,渔洋或非其时耳,遂成二十八字证之。”因思十四字偶然脱口,乃经三四人,经二百余年,始能坐实,可为笔墨中一段佳话也。

〔试注〕

1、谷城:谷城为齐桓公所筑,是春秋齐国名相管仲的食邑。谷山(在今平阴县东阿镇),谷山即谷城山,又名黄石山,是泰山的西支余脉,在东阿县东北数里,即秦汉之际仙人黄石公会张良之处。

2、李长蘅:李流芳(1575-1629年),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南直隶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

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崇祯二年,卒于檀园,享年五十五岁。

3、滕县:今滕州市。

4、渔洋山人: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清初著名诗人。清顺治十四年(1657)进士,初官扬州推官,入为部曹,转至翰林,任国史副总裁、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工诗词,论诗创神韵说。未仕时赋《秋柳》诗,崭露头角;官扬州五年,得江山之助,诗名大起。诗作甚丰,著有《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居易录》、《池北偶谈》等。

王士禛的“禛”字,在他死后,因避雍正讳,改名王士正。乾隆赐名士祯,谥文简。但其后世人,包括正统的中国文学史对之却居然是“王士禛”或“王士祯”两存而使用着的。

5、薛北:今枣庄市薛城区,在滕州北。

6文庄公、:梁诗正。

7、先大父:先祖父。

三老的解释

三老的解释(1).古代掌 教化 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礼记·礼运》:“故宗祝在庙, 三公 在朝,三老在学。”《史记·陈涉 世家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 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 秦 ,复立 楚 国之社稷,功宜为王。’”《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后汉书·循吏传·王景》:“父 闳 为郡三老。” (2).指国三老,多以 致仕 三公任之。《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 执事 之人,朝於大庭。” 朱右曾 校释:“三老,国老也。谓致仕者。”《周书· 儒林 传序》:“下诏尊太傅 燕公 为三老。” 参见 “ 三老五更”。 (3). 东汉 赤眉农民起义军最高首领的称号。《后汉书·刘盆子传》:“ 琅玡 人 樊崇 起兵於 莒 ,众百馀人转入 太山 ,自号三老。”《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 元年 》:“诸三老、从事皆大会。” 胡三省 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4).指 上寿 、中寿、下寿。《 左传 ·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 杜预 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5).道教指上元老君、中玄老君、下黄老君。《黄庭内景经·脾部》:“注念三老子轻翔。” 梁丘子 注:“三老谓元老、玄老、黄老之君也。” (6).柁工。 唐 杜甫 《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仇兆鳌 注:“ 蔡 注:‘峡中以篙师为长年,舵工为三老。’ 邵 注:‘三老,捩船者,长年,开头者。’” 宋 陆游 《入蜀记》五:“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工是也。” 清 沉受宏 《九龙滩》诗:“长索条分众揽舟,独把操篙付三老。” (7).称三个 德高望重 的老前辈。所指不一。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三老》谓 文彦博 、 张方平 、 范镇 为国之三老, 傅尧俞 、 范纯仁 、 刘挚 为 和州 三老。《元史·张德辉传》:“﹝ 张德辉 ﹞与 元裕 、 李冶 游 封龙山 ,时人号为‘龙山三老’云。”《明史·文苑传四·唐时升》:“﹝ 唐时升 ﹞与里人 娄坚 、 程嘉燧 并称曰‘练川三老’。” (8).泛指有声望的老人。 清 赵翼 《谒补山制府奉呈》诗:“望高已共尊三老,才大疑兼用五官。” 清 金和 《围城纪事六吟·警奸》:“往往当路横要遮,道旁三老私叹嗟。”

词语分解

三的解释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 部曲 。三国( 中国 朝代名)。 表示 多次 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部首 :一;老的解释老 ǎ 年纪大, 时间 长,有 经验 ,陈旧的: 老当益壮 。老 朋友 。老练。老化。 少年 老成。 老马识途 。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老。老人家。老 大爷 。 极,很:老早。老羞成怒。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携幼。老 有所 为(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5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