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顺序,也非常有意思。朱元璋第一次诛杀功臣,是从廖永忠开始的。之后一路杀下去,基本上就是按照私人关系的远近了,关系越远,被杀得越早。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的濠州旧部,还继续扩大着优势地位。直到朱元璋这一朝终了,功臣都被杀得差不多了,这个格局基本上也没怎么改变。
本文摘自:《安徽日报农村版》2017年02月10日第11版,作者:李新峰,原题:朱元璋清洗旧臣有玄机
朱元璋最早是因为参加红巾军起义,然后势力一路做大,最后做到了皇帝。有一场战役非常关键,那就是渡江之战。
当时起义的义军被元朝军队围困在长江西北,眼看就要断粮,而长江对岸的芜湖,正好是盛产稻米的地方,朱元璋当即就决定,摆脱元军包围,东渡长江,到长江对面吃米去!而要到长江对面,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朱元璋的部队,缺少的就是船。要不说该着朱元璋成事呢,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叫廖永忠的起义军首领带领他的部下前来投奔朱元璋。这个廖永忠所带领的部队,正好是一支精锐水师。有了他们的加入,朱元璋带领部队,顺利渡江。
这一战,在朱元璋的心里分量非常重。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明朝的官场派系,以这一战为分界线,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三大派系:
第一是之前一直跟随朱元璋的濠州红巾军旧部,这是和朱元璋私人关系最亲密的第一圈层,战功赫赫的常遇春,就属于这个梯队。身处这个梯队中的人,不管是战功赫赫,还是战功平庸,都是朱元璋封侯的首要考虑人选。
第二是渡江之前前来投奔的廖永忠的巢湖水军,这个圈层之内的人虽然也在封侯时有一席之地,可要是跟他们所立的战功比起来,实际上是受到了压制。我们看廖永忠,虽然战功远远超过濠州旧部,但是在封侯的时候,却排在众多战功平庸的濠州旧将的后面。
然后就是渡江之后,在朱元璋当皇帝已经毫无悬念形势下前来归降的各路降将,这个圈层的人在封侯中有份儿的,要么依靠战功,要么依靠率领大队人马归降,整体和朱元璋的私人关系比较单薄。
后来论功行赏时,就是按这些人和他建立主从关系的早晚。越早,朱元璋成事的趋势越不明显,在朱元璋地位稳固之后的封赏就越大;投奔朱元璋的时间越晚,他成事的趋势越明显,之后得到的封赏就越低。
反过来,咱们再来看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顺序,也非常有意思。朱元璋第一次诛杀功臣,是从廖永忠开始的。之后一路杀下去,基本上就是按照私人关系的远近了,关系越远,被杀得越早。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的濠州旧部,还继续扩大着优势地位。直到朱元璋这一朝终了,功臣都被杀得差不多了,这个格局基本上也没怎么改变。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淮西勋贵在朝堂享有极高的话语权,淮人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占据主导权,非淮人被排挤、压制,他们不甘心,想尽一切方法赢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利用淮人和非淮人之间的矛盾,加强和巩固自己的权力。
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极力维护为统治阶层服务的法纪,触犯、违反法律的绝不宽恕。朱元璋专门制定法律条例来约束淮西勋贵集团,但是这些法律对于这批淮西勋贵的约束力并不大,随着朱元璋和淮西勋贵之间矛盾越发激烈,朱元璋决定采取流血手段解决问题。
淮西勋贵的核心人物是李善长,李善长为人小小谨慎,和朱元璋的冲突并不明显,随着另一位淮人胡惟庸登上丞相宝座,事情就起了变化,从李善长到胡惟庸先后掌权的十七年,虽然他们都打压非淮人,尤其针对浙东地主集团核心人物刘伯温,但这只是封建统治内部两个派系的斗争,朱元璋还能忍受。
但是胡惟庸坏就坏在他和军事贵族之间联系密切,之前一些军事贵族的叛变已经引起朱元璋的警觉,对于公侯大将的防范也愈发严密,本来丞相一职权力就非常大,已经让权力欲极强的老朱觉得大权旁落,现在文官领袖和军事集团密切联系,想干嘛,造反啊?这让朱元璋忍不了了,直接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杀了胡惟庸,趁机取消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独揽了政权。
胡惟庸被杀之后,胡案成为了朱元璋进行政治斗阵的最佳武器,凡是心怀怨恨、行为跋扈的,影响皇室统治的文武官员和大地主阶层,都陆续被列为胡案同党,处死抄家,李善长也被牵涉在内,淮西勋贵的主要力量被彻底摧毁,之后蓝玉案更是将淮西勋贵中的军事贵族也大部分消灭了。
朱元璋?以猛治国?,用流血手段进行了长期的内部清洗工作,巩固了朱明皇室的统治,虽然朱元璋用流血手段解决了淮西勋贵和非淮西集团之间的矛盾,但是明朝统治阶层依旧矛盾重重,后期的南北之争,就是为了各自庇护各阶层利益所爆发的冲突。
朱元璋所做所为,核心利益就是为了维护朱明皇室的统治,希望大明王朝千秋永固,对于诛杀功臣这个现象,只要封建王朝存在,皇帝和功臣之间必然存在矛盾,矛盾无法调和自然会走到对立面,最终以流血暴力收场。
胡蓝案
空印案
郭桓案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 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赵翼的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 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兴起了几个大案,杀了许多人。
胡蓝案。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 欲谋反。朱元璋命羽林军将胡抓捕,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3万人。洪武二十三年 (1390),有人告发李善长交通胡惟庸情状,朱元璋又将当时已经77岁的李善长赐死,并诛 杀其家。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因牵连于此案亦被杀。
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又兴蓝玉案。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 有人认为蓝玉案与燕王朱棣有着关联。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燕王为窃取储君之位,伺机在太祖面前挑唆,致使朱元璋在 猜疑的心态下制造了蓝玉党案。
胡蓝案使得大明的开国功臣被屠戮殆尽。
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李善长、徐达、 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6人为公爵,另外28人为侯爵,并赐给大量土地,同时颁有铁 券,如果本人或子孙犯罪,可以免死数次。朱元璋还使皇室与功臣联姻,如郭英之妹为朱元 璋宁妃,冯胜、蓝玉、徐达之女皆为王妃。李善长、傅友德、胡海、张龙等勋贵之子皆尚公 主,与他结成了儿女亲家。朱元璋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确保功臣忠心,巩固自己的皇位,使 大明江山传祚无穷。
然而没过几年,这段短暂而甜美的政治婚姻就宣告结束。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颁布《 洪武青花执壶铁榜文》,对文武功臣严加戒饬,严厉指责他们违法乱纪的行径。这可以看作 是朱元璋对骄傲放纵的功臣的一种警告,也是他们关系紧张的一个信号。洪武八年(1375) ,朱元璋制作《资世通训》,洪武十三年(1380)制作《臣戒录》,警告大臣们如果对天子 不忠、逾越礼制,将受到严惩。这些功臣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朱元璋已经将屠刀举起。
廖永忠是最早被杀的功臣。廖永忠在很多战斗中立有功勋,特别是在鄱阳湖之战中殊死战斗 ,建国后被封为德庆侯。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以其私自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逾制 为由将其杀死。其实这只是借口,真正导致廖永忠丢失性命的原因在于一个政治隐秘,当年 正是他执行了朱元璋谋杀小明王韩林儿的任务。在他之后,朱亮祖、李文忠、徐达先后死于 非命。
通常而言,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产生矛盾不乏先例,关键是皇帝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汉代的 刘邦心存猜忌,大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气量宏大,处理较为妥当;宋太祖赵匡胤则采取了 另外一种模式,即“杯酒释兵权”,和平解除功臣的兵权。朱元璋的情况与刘邦有些相似, 却又不同。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多是他的同乡,甚至汤和与周德兴还是他的同村,是 幼时游戏的玩伴。正是这些人在战斗中出生入死,东征西讨,为朱元璋夺得天下。待到朱元 璋登基成为皇帝后,他们之间却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不可逾制。这些功臣心里也许难以及 时适应这种改变,而朱元璋却是一个多有顾忌的君主,矛盾于是不可化解。朱元璋之所以大 开杀戒,史家通常认为是他为继位者扫清障碍,永保大明江山。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对他 大开杀戒不以为然,曾数次劝谏。一次,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 ,让太子朱标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就对自己大杀文武功臣进行解释:“汝 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 ”意孝陵神功圣德碑思就是说,我杀人就是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可是,他在为子孙扫除障碍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后来,他的孙子建文帝锐意削藩,燕王朱棣立即起兵“靖难”,夺取天下。假使当时蓝玉等能征惯战的开国功臣还在,朱棣未必敢兴兵,建文帝也不用“逊国”了。
朱元璋不仅屠戮功臣,也注意严肃整顿吏治。这与他来自底层,看到元朝因吏治腐败导致灭 亡的教训有关。他在明初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须用重典,法外用刑的情况很严重 ,遭到惩处的官吏很多。
空印案。按照规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和各府、州、县都要派遣官吏到户部报告地方财务情况 ,户部审核清楚才算了结。户部的审核很严格,钱谷数字如稍有不合就得重新造册填报。重 新造册不算困难,主要是账册上要有地方衙门的印信才行,而从中央到地方重新盖印往返要 很长时间,因此地方官员习惯带些备用的空白文册,一旦遇到驳回的情况,只须重新填写而 不必往返了。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户部也很清楚,照例默认,没有人去追究。再说 ,这种文册盖的是骑缝印,也不能用作他图,没有什么危害。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 发现这种情况,非常震怒,认为是故意欺骗他,下令将各地衙门长官主印的一律处死,佐贰 官杖一百充军边地。很多人蒙冤受死,其中就包括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他是当时人公认的 好官。
郭桓案。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等人告发户部侍郎郭桓等人串通舞弊,吞盗官粮。 朱元璋十分重视,将他们全部逮捕。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等人亦 牵连在内。最后追赃粮700万石,郭桓等数百人被处死,各地布政使官员入狱被杀者又有数 洪武刻本《御制大诰》万人。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因此破产者不计其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4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徐渭简介:徐渭墨葡萄图欣赏
下一篇: 朱元璋祖坟:大明皇帝朱元璋祖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