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提起这首《虞美人》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写的词,李煜不是一个很好的国君,却是一个好的词人,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就是他在位期间,被宋太祖俘虏至汴京,南唐灭亡。
李煜是个文人,不是个政治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在文学上建树很大,相应的在与后宫的玩法上也有了新高度。
李煜第一个皇后是大周后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时,入宫为妃,周娥皇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工琵琶,李煜得到大周后可以说找到了知己,与大周后如胶似漆,而且对大周后也是宠爱万分。史书记载大周后“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朶之妆,人皆效之。”大周后创立的服饰和发型打扮,为很多人效仿,可见大周后是多么得李煜的宠爱。
当然大周后并没有纸醉金迷,大周后还是有追求的,大周后在音乐上也有所建树,创作乐曲《邀醉舞破》、《恨来迟破》等。我们都知道盛唐时期的《霓裳羽衣舞》由于战乱失传了,而大周后寻找到了残谱,用琵琶弹奏,于是开元天宝之遗音复传于世。
可惜红颜薄命,在音乐上这么有天赋的大周后只活了二十九年就去世了,而李煜也为此悲伤了很久,并创作了《昭惠周后诔》、《挽辞》以纪念大周后。
史书中也记载了大周后的另一个死因,在大周后生病期间,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也在宫中,大周后偶然见到了自己的妹妹,就问她你什么时候进来的,小周后年龄还小,不懂人情世故,就回答我已经进来好久了,大周后很生气,于是到死也没有朝外,或许大周后是被气死的。
大周后死后第二年,李煜的母亲钟太后也去世了,而李煜按制守丧,守丧期满以后,由于后宫空缺了四年,加上小周后花容月貌,于是李煜立小周后为皇后。
小周后容貌美丽,神彩端静,警敏有才思,李煜对她爱护有加,恩宠超过了大周后。那么小周后的一言一行也就代表了李后主的喜爱,于是也争相模仿,据元朝脱脱所著的《宋史》记载:小周后痴迷绿色,她的衾枕帷幄、裙带衣饰,乃至钗环珠宝、清供玩物,均为青碧。妃嫔宫女受其影响,都效仿小周后,争穿碧色衣裳,并亲自动手染绢帛。有一个宫女,染成了一匹绢,晒在苑内,夜间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湿。第二天一看,颜色却分外鲜明,李煜与小周后见了,都觉得非常美丽。自此以后,妃嫔宫人都竞相收取露水,以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
可以说姐妹二人分别引领了发型和服饰的时尚,而且在野史中还有记载小周后被宋太宗强幸过,不过这都是野史记载,正史中并没有记载,而从鲁速看来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以宋太宗这种政治觉悟这么高的人,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而影响自己的皇帝大业的。
不过这个事情野史中有记载,还有好事的人画下来来了,感兴趣的人可以搜索《熙陵幸小周后图》会有惊喜哦。
1、李煜并不是被囚禁,而是被软禁,他还是可以和别人通信的,所以他的词作可以传出去。这个小周后的百度词条里有记载。而且因为李煜的诗词很有名,宋太祖并没有禁止他的词作外传,只是被监控、监视。
2、小周后的百度词条里说:
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佳节,各命妇循例应入宫恭贺。小周后也照例到宫内去庆贺。不料小周后自元宵入宫,过了数日,还不见回来。后来回来才说明是被宋太宗给侮辱了。 这个太平兴国三年就是公元979年。
3、李煜的后代历史记载的有两个,长子太子清源郡公仲寓 ,次子岐怀献王仲宣 。次子仲宣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公元961-963)。
李仲寓 字叔章 南唐后主李煜长子,初封清源郡公,国亡北迁,宋授右千牛卫大将军,居后主丧,哀毁逾制,太宗临朝,遣使劳问,终丧,赐积珍坊第一区,久之,自言族大家贫,求治郡,拜郢州刺史,在郡以宽简为治,吏民安之,淳化五年,八月,卒,年三十七,子正言好学,早卒,于是后主之后遂绝,初,江南闻后主凶问,父老皆巷哭,及是,其嗣续殄绝,遗民犹为之兴悼云。
说明李煜绝后了。
4、小周后30岁并不老,古代宫廷里的女人很会保养的,30岁看起来估计也就和二十四五差不多,而且小周后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且小周后是才女,在那个时代属于极品美女,而宋朝宫廷里面的女人虽然也有美女,但是和极品美女还是有差别的。再说了,家花不如野花香,别人的老婆,玩起来才XX,所以小周后才会被宋太宗给那个了。
以上自己意见。
首先更正一下,强占李煜皇后的不是赵匡胤,而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强占小周后完全是因爱生恨,就是为了羞辱她。
李煜原本是小周后的姐夫,小周后与大周后相差八岁,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小周后没有进宫前,也就是还没有成为皇后的小周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和赵光义相识,赵光义对小周后那是一见倾心,但是赵光义只是一介武夫,而且人长的又黑又胖,出身名门的小周后根本看不上他。
大周后生病,小周后进宫探望姐姐,与姐夫李煜相识,李煜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学识过人,非常契合小周后的择夫标准。李煜也和这个妻妹兴趣相投,二人日久生情,李煜还特地将二人初见的那幕写成了词,大周后死后,李煜就立了小周后为后。
但是命运弄人,李煜是个好诗人和好丈夫,但不是一个好皇帝,没有多久,就成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阶下囚,但是赵匡胤也没有难为他,改封他为违命侯,可没有多久,赵匡胤突然离世,皇位又传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手中。
这赵光义本就是一色魔,而且没有任何的廉耻,现在小周后落入他的手中,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赵光义一次又一次的召小周后进宫,而且一次又一次的让小周后重复与李煜初见的场景,再一次又一次的强幸小周后。
这都不算完,赵光义又突发奇想,一次准备强幸小周后时,竟然让画师将其当时场面画下来,小周后不从,赵光义竟然让几位宫女按住小周后的手脚,终于完成了熙园强幸小周后。
昭惠国后周氏,小名娥皇,通史书,善歌舞,尤工琵琶……”这里的周氏便是李煜原来的皇后,习称大周后,小周后即是她的妹妹.
二女取舜帝二妃的娥皇女英名为小号.一名蔷,一名薇. 李煜18岁娶娥皇为妃,娥皇既美丽又是才女,深得李煜宠爱。二人过着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李煜即位后。封娥皇为国后,二人感情甚笃。公元964年,李煜次子仲宣年仅四岁得疾而夭,当时大周后也已经病得非常重了.大周后病笃之际,其妹女应奉诏来宫中侍疾,与李煜产生了爱情。
“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摹写的是李煜与小周后的偷情生活。大周后去世后,李煜写下《更漏子》等多首诗文以表达哀情,词义悲凄,催人泪下。大周后病殁后,李煜与其妹女英正式完婚,封为国后,史称小周后。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岁。她在文史记载中,确是个多情而贤慧的女人,因为古代帝王们,多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很少能将全部灵魂寄托在一个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变迁其爱情,而表现于文学的,周后之能得到一个多情帝王的专宠,且使将爱情流露于文学,当然她是一个资质佳惠,美艳多才的女子了。
据陆游《南唐书》载: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亲)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
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这就是后主作词的原动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迷恋周后的情感,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写托出来。请读他的《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写了出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多烂漫,多么娇柔的儿女姿态,以现代眼光看,固然不足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那就够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动了后主的词笔,后主的词笔,介绍了多情的周后给千古瞻仰,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了。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人们身边的。当后主二十八岁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周后终被秋风吹去了,其时,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且将投井以殉,赖救之获免。又自制诔词数千言,皆极酸楚。
对后主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后来将她葬于懿陵,谥号昭惠,从下面词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时的心情。请看下面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艳的词,死后又影响后主做感伤悲切的词,这种功绩,是后人应该感谢她的。
975年,也就是太祖开宝七年,,北宋向南唐发动了全面进攻,赵终于派大将曹彬率军攻略南唐。由宣徽南院使曹彬率领的部队没有遇上什么强有力的抵抗就把金陵攻克了下来。李煜为了不使金陵成为涂炭战场,按照宋兵的要求,率领王公后妃、百官僚属在江边码头集结,登上宋船北上。数月后,李煜来到开封,朝觐赵匡胤,得到了一个带有极大侮辱性的封爵“违命侯”,还要违心叩头谢恩,高呼万岁。为了后唐百姓,他肉袒而出城投降,以换取百姓平安,这份勇气还是值得赞赏的,在最后时刻,李煜终于做了回有骨气的大男人。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李后主写罢降表,写下这首沉痛的破阵子,被押解北上汴京。祖上传下来的江山断送在自己手里,李煜理应愧对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锦绣山河,愧对黎民百姓,而李后主却是垂泪对宫娥,可见其性情。赵匡胤对这样的后主也无可奈何,他对后主说:“你屡次违抗我命令,就封你为‘违命侯’吧!”。小周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又赐予他们汴梁城府邸,两人住在那里,倒也受尽优待,作了高级亡国奴。李后主被封为违命侯,过着长吁短叹的凄寂日子,好在尚有小周后相伴,总算增加了他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就当自己活在梦里罢,或者说是以往的荣华富贵都是黄槐一梦罢!于是写下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就在这年冬天,宋太祖赵匡胤在“烛光斧影”中,在万岁殿不明不白地崩驾,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称帝为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当年十一月,他废除掉李煜的爵位,由违命侯改封为陇西郡公。“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表面上看,似乎意味着李煜身份的提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常常用言语侮辱李煜,使李煜感到十分难堪。尽管他面对太宗的羞辱还要强颜欢笑,而内心却感到无限的伤痛。
李煜在位时的宫女庆奴,在城破之时隐身民间,现在已做了宋廷镇将的妾侍;她不忘旧主,带了封信前来问候。李煜见了庆奴的信,愈觉哀感,便将心中的哀怨写在书信,其中有“此中日夕只以泪眼洗面”一句。太宗差来监视的人,暗中去报告太宗。太宗看了信,便勃然变色道:“朕对待李煜,总算仁至义尽了,他还说‘此中日夕只以泪眼洗面’,这明明是心怀怨望,才有此语。” 最使李煜痛苦的是,“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小周后跟他降宋后虽然被封为郑国夫人,但李煜却连自己皇后也无力保护。
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佳节,各命妇循例应入宫恭贺。小周后也照例到宫内去庆贺。不料小周后自元宵入宫,过了数日,还不见回来,李煜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在家中恨声叹气。走来踱去,要想到宫门上去问,又因自己奉了禁止与外人交通并任意出入的严旨,不敢私自出外,只得眼巴巴地盼着小周后回来。一直至正月将尽,小周后才从宋宫中被放出来乘轿回归府邸。 李煜如获至宝,连忙将花容憔悴的小周后迎入房中,赔着笑脸,问她因何今日方才出宫?她却一声不响,只将身体倒在床上,掩面抽泣。李后主一见料定必有事故,但见小周后正在哭兴之上,不敢再追问,只怕更伤美人。待到夜间行将就寝,李煜悄声地向小周后细问情由。小周后终放声痛哭,大骂李煜之声远闻于墙外:“你当初只图快乐,不知求治,以致国亡家破,做了降虏,使我受此羞辱。你还要问什么?”李煜顿时什么都明白了,只得低头忍受,宛转避去,心虚得一言也不敢出口。这就是宋人王在《默记》中说的:“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
原来赵匡义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他表面上优待李煜,其实早看上了生得花容月貌、美色冠绝天下的小周后。那日进宫,朝贺太宗及皇后,众命妇各散归。太宗却暗使太监假皇后口谕要小周后留下磋商女红,把她留在内宫。小周后信以为真,只满心欢喜在内宫候召。谁知当晚却等来急不可耐的宋太宗,逼着她先是陪宴侍酒后又要强拥她入帐侍寝。小周后被骗留宫被逼侍酒本已违意,又怎肯给那个长得又黑又肥的宋太宗玷污了自己那只属于李煜的清白之躯,是故拼死相抗。怎奈女子力弱,又酒后手软;太宗又乃一介武夫,性情正起。毫无羞耻的太宗还生怕不易得手,竟喝命数名宫女代为强抓住小周后并去其衫裙,终公然在众宫女面前强幸了辱泪满面如梨花带雨的小周后。只怜了小周后一生两次分别被两朝皇帝骗诱入瓮后霸王硬上弓得手,第一次被骗不经意找到了真爱,第二次被骗却是她此生最大的噩梦和耻辱。从元宵佳节进宫,至正月将尽,宋太宗方才恋恋不舍放小周后出来。一连半个多月中,那厮一直粘着小周后,行则并肩,寝则叠股。小周后夜夜受尽非人的折磨。宋太宗自逼幸了周氏,本极不愿放她回去,只是恐怕留在宫中,要被臣下议论,所以暂时忍耐,任凭周氏重归私第,以图再谋另策。已然知道一切后,李煜长叹一声,仰天流泪。优柔寡断的李煜除了逃避和忍耐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他躲着不敢见妻子,待其心情平和后才抱紧她失声痛哭,同时一首又一首地填写思念故国的词曲,即是表达丧国之痛又寄托爱妻受侮辱之恨的词曲。这些充满亡国之痛的词赋传遍了江南,广为南唐故国百姓传唱,每唱一遍,对故国的思念和旧主的眷恋便加了一分: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自此尝到甜头的宋太宗常以要皇后与众命妇磋商女红或赏花为名,强召小周后及众命妇一起入宫。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小周后入宫“参拜皇后”的之后,宋太宗都要将她多“挽留”在宫中好几天。淫邪的宋太宗不满足于只在逢年过节强幸小周后,他想到了一个在没机会和借口召小周后入宫的时节仍可以直观地意淫美人的变态主意:事先召来数名宫廷御用画师如此这般一番,等有机会召来小周后入宫前,使他们躲在宫纬之后——赵光义要让他们把现场描绘下来!然而以往无人在侧时小周后为了李后主而屈辱求生尚可半推半就,当此次行将就事时她发现竟然有数名山羊胡子老头从宫纬后战战兢兢地探头出来现场写生时,仅存的一丁点可怜的自尊爆发出来,一脚蹬开宋太宗,惊恐万状地躲入龙床后。任宋太宗怎么威逼利诱她死活都不肯再就范。宋太宗强推力按仍无法得手,恼怒之余竟又喝来数名宫女代为强抓住小周后,终又强幸之并使完整画师录下过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情.色画之一《熙陵幸小周后图》,“熙陵”是指宋太宗,因为他死后葬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元人冯海粟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描述这幅作品说:“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女抱持之,周后有蹙额不胜之态。”姚叔祥《见只编》云:“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粉本(即水粉画),“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
小周后一被召去便是多日,使得一往情深的伉俪,咫尺天涯,难以相聚。小周后虽恨李煜无能使自己受苦,但毕竟是多年恩爱夫妻且现今寄人篱下共患难,也只有认命了。小周后每次人宫归来,都要扑在李煜的怀中,向他哭诉宋太宗对她的无耻威逼和野蛮摧残。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满足宋太宗的任何要求。李煜望着小周后那充满屈辱和痛苦的泪眼,唉声叹气,自惭自责地陪着她悄悄流泪。还能有什么办法?他深为自己无力保护爱妻的身心而内疚,更对宋太宗的残忍而愤恨。但这个时候,南唐君臣众人的命运操纵在他人手里,李煜对亲人遭受的这种难以启齿的凌辱也就无能为力了。他除了强忍心灵深处创伤的剧痛,长时间同小周后抱头饮泣之外,只有强压怒火,加以回避。每次小周后应召人宫,李煜就失魂落魄,坐卧不宁,彻夜难眠,望眼欲穿。小周后巧笑顾盼的可爱形象,总是如梦似幻般地萦绕在他的眼前。尤其是暮春之夜,他惆怅无言,倚枕遥望宫殿。想念之中,窗外似乎又响起了他熟悉的小周后夜归的脚步声。他赶紧起身,凭窗环顾深院,却不见小周后飘飘欲仙的倩影,只有满地落红。随手拈笔,即成一首《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李煜是个书呆子,他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感情,却任由它流露,他对故国的思念终于让太宗起了杀机,赵光义深知李煜才华实在过人,随着那些动人心弦的词话四处流转,有李煜在一天,南唐故地的人心就不安稳一天。 昔日的南唐宫人庆奴与李煜感情很好,虽然此时庆奴已为宋将军侍妾,但仍对后主念念不忘,经常用书信传递询问关心后主的生活,而后主也在回信中倾诉自己的痛苦,这被赵光义知道了,越发想杀后主。
2008-8-14 13:30 回复 逍遥031 0位粉丝 7楼不久,宋太宗派南唐旧臣徐炫去看望李煜,李煜对徐炫态度非常的冷淡,坐下也不说话,这是因为当初徐铉张洎在后主面前排斥潘佑李平,说了些潘李的危险举动,李煜胆小,便先将二人打入牢狱,二人于是愤而自尽。李煜对此一直深深自责,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叹息说:“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炫无奈,立即告辞回去,将情形如实报告给了宋太宗,宋太宗这是已是决定杀李煜了。 从金陵的安富尊荣的享乐生活,到开封的萧索凄凉,李煜和小周后满腔都是悲愤和怨恨。
终于又到了七夕之夜,978年的乞巧节,这天恰好是李煜的四十二岁诞辰。大家为李煜拜寿,她们在庭院中张灯结彩,备置几案,摆上酒食瓜果。这天月色朦胧,大家的心突然感到无比茫然和凄凉。酒过三巡,沦落在异乡受人凌辱到几乎麻木的李煜勾起了对不堪回首诸多往事的苦思苦恋,李煜回忆在以前的歌舞欢饮,回忆在江南的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现在孤零零的夫妻二人,比似囚犯,只少了脚镣手铐,好生伤感,触动愁肠,一齐倾泻出来。先填一阕忆江南的小令: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记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填完之后,胸中的悲愤,还未发泄尽净。他看着日渐老去的自己,想起自己曾经的帝王才子风花雪月的生活,想起曾经给予自己无限快乐的周娥皇,又想起自己成为亡国奴之后屈辱的生活,想到自己的国家,想到自己的的子民,想到因自己而受辱的小周后,想到自己的家山故国早已物是人非,巨大的失落感就使得他心力交瘁,无穷无尽的愁恨,就像泛着春潮的大江流水,在他的胸膛里翻滚激荡。闲居在赐第里面,连服侍的宫女,也只剩了两三个人;其余心爱的嫔妃,死的死,去的去,一个也不在眼前,便又触动愁肠,胸中的悲感,一齐倾泻出来,那些痛苦的,快乐的记忆汇到一起,决定再填一阕感旧词,终于用这首词道出了自己无限的心酸和一生的愁绪,由此也诞生了词史上最感人,成就也最高的千古绝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周后忽从里面走出,向李煜说:“你又在这里愁思悲吟了,现在虽然背时失势,也须略略点缀,不可如此悲怨!况且隔墙有耳,你不过怀思感旧。外人听了,便疑是缺望怨恨了。从古至今,以诗词罹祸的,不知多少!你我处在荆天棘地之中,万再不可以笔墨招灾惹祸了。”李煜叹道:“国亡家破,触处生愁,除了悲歌长吟,教我怎样消遣呢?”小周后道:“你越说越不对了,时势如此,也只得得过且过,随遇而安,以度余生。从前的事情,劝你不必再去追念罢!今天小菜几样,薄酒一壶,且去痛饮三杯,借浇块垒。”不由分说,拖了李煜直入房内。李煜见桌上摆着几样肴馔,倒还精致,便举起杯来,一饮而尽道:“今日有酒今日醉,遑顾明朝是与非,我自来汴之后,将卿的歌喉也忘记了,今日偶然填了两阕词,卿何不按谱寻声歌唱一回呢?”小周后道:“我已许久不歌,喉涩得很,就是勉强歌来,也未必动听,还是畅饮几杯,不必歌罢。”李煜哪里肯依,亲自去拿了心爱的玉笛,对周氏道:“烧槽琵琶,已是失去,不可复得,待我奏笛相和罢。” 周氏本来不愿唱,因为李煜再三逼迫,推辞不得,便将《虞美人》一字一字依谱循声,低鬟敛袂,轻启朱唇唱起来。李煜乘着酒兴亲自吹着玉笛相和。虽然一吹一唱,并无别的乐器,相和迭奏倒也宛转抑扬,音韵凄楚,动人心肺。
人物生平
后小14岁,大周后与李煜成婚时,小周后年仅5岁,因为亲戚关系,小周后常出入内宫,深得钟太后喜爱。乾德二年(964年),大周后因病与世长辞,中宫空缺;次年九月,钟太后去世,李煜按制守丧。开宝元年(968年),李煜服母丧期满,因皇后之位空缺已有四年之久,便商议立小周后为国后。李煜命太常博士陈致雍根据古今礼制,统办婚礼仪式,又命学士徐铉、史官潘佑参与修订,由文安郡公徐游评论异同。徐游对潘佑的意见甚为合意,李煜就诏命按其礼置办。十一月,李煜立小周后为国后。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小周后与后宫群臣等四十五人,随李煜被俘送到京师,宋太祖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 。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小周后悲哀不自胜,不久亦与世长辞。
人物评价 龙衮:(小周后)美姿容。
马令:①(周)宗娶继室生二女,皆国色,继为国后。②后主继室周氏,昭惠之母弟 (按:当为“女弟”之误) 也。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静。
轶闻典故
小周后与后主日夕研究,将茶乳做片,制出各种香茗,烹煮起来,清芬扑鼻。李煜将外夷所出产的芳香食品汇集起来,或烹为肴馔,或制成饼饵,或煎做羹汤,皆芬芳袭人、入口清香。李煜对于每种肴馔,亲自题名,刊入食谱。命御厨师将新制食品配合齐全,备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宫赴筵,名叫“内香筵”。
马令还进一步考证,认为李煜词“i袜步香阶,手提金绣鞋”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即为描绘与小周后的幽会之作。明人陈耀文编辑《花草粹编》时,据马令之说,将李煜的三首《菩萨蛮》添加题目“与周后妹”;清人沈雄编写《古今词话》时,亦说:“昭惠感疾,周后常留禁中,故有'来便谐衷素','教君恣意怜'之语。”
注:王《默记》原文云:龙衮《江南录》有一本删润稍有伦贯者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
据《宋史·艺文志》有“徐铉、汤悦《江南录》十卷 、龙衮《江南野史》二十卷”,《江南录》并非龙衮著写,且王所引为“删润稍有伦贯者”(即有删改润色的版本)。郑文宝曾亲事后主,他认为《江南录》一书“事多遗落、无年可编,笔削之际、不无高下,当时好事者往往少之”,在其所撰《江表志》、《南唐近事》二书中亦找不到“周后骂后主”的只言片语。至于《江南录》原书,因早已散佚,遂无从查证。
1、第一种可能,王所引《江南录》,为徐铉、汤悦版本。徐铉和汤悦均为南唐旧臣,据《宋史》载,《江南录》原书名《江表事迹》,系赵光义下诏编修,即所谓“官方史书”,且史载徐铉忠臣李煜,其奉诏所撰《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对李煜为人赞赏有加,以常理推断,赵光义强幸小周后之事,断然不会出自此书。
2、另一种可能,王所引《江南录》,实为龙衮《江南野史》之误。《江南野史》卷三有小周后入宫争宠逸事,但并无赵光义强幸小周后的任何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江南野史》有语云“初从谦奉使宫口,质而不返其妃每哭诣,后主无以计,每闻使至,必避之而已”,此句与《默记》所载极为相似,或为王所引之本源。
后人据此创作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曾言见过此画,并说“此图后题跋颇多”;姚士亦说曾见过此画的粉本(记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但所谓“太宗强幸小周后”,只见于少部分野史,于正史并无明确记载,故此画更不足为训。
史料记载 北宋·龙衮《江南野史》卷三
北宋·马令《南唐书》卷六
南宋·陆游《南唐书》卷十六
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八
家庭成员 父亲:周宗,字君太,广陵人,烈祖李c时官至侍中;李Z继位后,颇受礼遇,以司徒致仕。
丈夫:李煜,南唐元宗李Z第六子,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主。
姐姐:周娥皇,周宗长女。李煜继位后册封其为国后,史称大周后。
艺术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3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秦桧之死岳飞死后秦桧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