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人的感情,大部分把宋国当做中国的主流王朝,相对于辽金,大家更认同宋国。 但是宋辽为兄弟之国,百年和平,何以金灭辽之时,宋要背后插一刀? 宋金为君臣之国,虽无百年和平,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宋人竟然不懂么?居然还联蒙灭金。 很多人都很喜欢宋朝。总以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人文最好,民众最富足的朝代,但是为什么却没有人指出,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最背信弃义,毫无廉耻的王朝呢? 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做一次就算了,还能做上两次,大概古往今来,也没有比宋做的更愚蠢的吧。 你怎么看?
答: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将“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混为一谈,本身就不科学。两次外交战略的背景与意义,有着本质区别。
至于所谓“背信弃义”“毫无廉耻”等说法,实事求是说,扣在两宋的头上,确实是过分了。因为这两次外交战略,即使抛却背景结局,却确实有一个相似的前提:都是对方背信弃义在先、无论辽国还是金朝,之所以会遭到宋朝这般报复,首先就要怪自己不负责任背盟。
尤其堪称不作不死的,就是在金辽战争里看上去是受害者的辽国。好些后人都指责,是宋徽宗不顾宋辽两国的百年盟约,悍然撕毁澶渊之盟,才导致了后来靖康之耻的惨剧。但这件公案里,另一个前提却被无视:就在北宋联金灭辽之前的几十年里,辽国就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弃盟约。如果不是北宋一再的忍让,双方的大战必然风云再起!
其中出名丑陋的,就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庆历增币”事件,当时趁着北宋困于宋夏战争的机会,辽国皇帝辽兴宗竟然狮子大开口,以战争威胁北宋割让关南十七县。在面对辽国西夏双线重压的战略困局下,北宋名相富弼忍辱出使,以毫不退让的唇枪舌剑,打消了辽国人对领土的无理要求,却也不得不付出每年增加十万白银十万绸缎的经济代价!
而如此趁火打劫,也在之后北宋多次与西夏战争里,成了看热闹的辽国的惯用伎俩。只要两家刚打到白热化,辽国的使者就立刻杀到北宋,狮子大开口要钱,每次都能盆满钵满而归。这样的强盗手段,终于令宋神宗临终前做出了咬牙遗嘱:收复幽云十六州者可为王!这个遗嘱,也成了后来宋徽宗联金灭辽的最理直气壮依据!
所谓宋辽间的百年和平,说起来,不过是辽国变了角色,从昔日的巨盗,变成了敲诈惯犯!当辽国风光不在,被金国打的吐血时,北宋也自然心安理得,来了个反戈一击!
当然,虽然有此前提,北宋联金灭辽,依然是个严重的错误,不是因为和辽国多么兄弟情深,而是此时的北宋,已经在河西走廊高歌猛进,彻底灭亡西夏也是指日可待。只要北宋拿下了西夏,大国崛起的脚步就不可阻挡,这个眼看要实现的战略规划,却被意外而来的宋金战争打乱节奏。其实,当时宋徽宗不管是严守边境,还是援救幽云地区的辽国精锐,都足以保全北宋安全,给吞并河西走廊争取时间。但是,他却做出了最愚蠢的抉择!
辽国与北宋,这对难兄难弟的灭亡,其实就可以这么形容:辽国一直不作不死挖坑,等到自己挑坑里后,贪便宜的宋徽宗,又自己掉进坑里陪着填坑。
但南宋联蒙灭金,却是另一种情况,如果说辽国还只是不作不死,那么金国却是毫无廉耻在前。当时的金宣宗,在已经被蒙古打的头破血流的情况下,竟然奇思妙想大开,妄图从南宋身上找补回来。于是,当南宋名臣乔行简正疾呼南宋考虑援助金国时,金宣宗却是撕破脸皮,直接挥兵攻打南宋。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么一群被蒙古揍的鼻青脸肿的残兵败将,竟然沦落到连南宋都打不过的地步。1218年枣阳大战,三万金军精锐被南宋打的全军覆没!
自此以后,金朝和南宋,才算到了翻脸的地步,但即使金朝不作不死到这程度,南宋依然没有把事情做绝。可是,当金国已经被蒙古压制在河南一线时,此时的金朝皇帝金哀宗,一边派使者去南宋求和,请求联合对付蒙古,一边却又冲着南宋下黑手,企图派武仙带兵西进,攻打南宋的四川地区做根据地,却被南宋名将孟拱来了个迎头痛击,最后的七万老底军队被彻底打废!南宋为了自身安全,也只有联合蒙古一条路可走!
所以,从当时蒙金战争的局势说,南宋联合蒙古,可以说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的最正确抉择。如果南宋当时浑浑噩噩,只知道看蒙古金国两家的热闹,恐怕也不会续命半个多世纪,当时就被蒙古打包收了!以这件事说,南宋多少吸取了北宋的教训!
宋人出游篇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写过无数首诗歌,流传至今的诗词就有近万首。其中,最触动我心弦的一首词,是他的《钗头凤》,我给你念念: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伤感的《钗头凤》是陆游写给前妻唐琬的伤心之作,诉说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怎么回事呢?
陆游与唐琬是姑表兄妹,从小青梅竹马,长大了又结为夫妻。婚后,小夫妻很恩爱。然而,陆游母亲对儿媳却很看不惯,经常指责唐琬。最后,她还要求陆游与唐琬离婚。陆游是个“二十四孝”儿子,在母亲的压力下,只好给了唐琬一纸休书。
离婚之后,唐琬改嫁宗室子弟赵士程。南宋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游绍兴沈氏园,没想到,在园里竟然遇到了唐琬与她的丈夫赵士程。
陆游:“琬、琬儿……表妹,赵夫人,你们也来游园……”
唐琬(刘敏涛老师):“表哥,好久不见。”
陆游:“真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你们。”
唐琬(刘敏涛老师):(向赵士程介绍陆游)“士程,这位是陆游陆大官人。(又向陆游介绍赵士程)表哥,这位是拙夫赵士程。”
赵士程:“陆兄,久仰了。娘子经常说起你。”
陆游:“赵兄,幸会幸会。”
唐琬(刘敏涛老师):“士程,我们走吧,不要打扰表哥游园了。”
赵士程:“琬儿,今日难得一见陆兄,不如,我们就请陆兄喝杯酒。你将我们这次带来的黄縢酒取出来,我与陆兄不醉不归。哈哈。”
唐琬(刘敏涛老师):“表哥,我敬你一杯。”
陆游:“那我也敬赵兄与表妹一杯,祝你们百年好合。”
赵士程:“陆兄,来来来,再喝一杯。”
陆游:“多谢赵兄美意,我恐怕不胜酒力。”
唐琬(刘敏涛老师):“士程,表哥好像喝多了,不如我们……”
赵士程:“琬儿,莫急。陆兄,平时经常听琬儿说起,说陆兄平日最爱喝酒。再喝一杯又有何妨。”
唐琬(刘敏涛老师):“士程……表哥……哎。”
陆游看着眼前的唐琬,已嫁作他人妇,心中愁闷,酒入愁肠愁更愁,几杯酒下肚,有些醉意,胸中块垒无从排遣,便乘着酒意,提起笔来,在沈氏园的墙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琬不胜伤感,也和了一首《钗头凤》。沈氏园一别未几,唐琬便郁郁而终了。真是可惜。
陆游遇见唐琬的沈氏园,如今是浙江绍兴的一处著名景区,园内墙壁上还有陆游题写的《钗头凤》——当然,那不是陆游的真迹,而是后人修复的。
而在八百年前,沈氏园是一处私家园林,大概造园的主人家姓沈,所以叫“沈氏园”、“沈园”。陆游因思念前妻,多次游沈园,也写过好几首沈园诗,表达他对唐琬的深切怀念。
沈园是私家园林,为什么陆游可以想来就来呢?这是因为,宋朝的私家园林有着向公众开放的惯例,园主人拥有一处漂亮的园林,会非常欢迎大伙进去参观。如果园主人将园子锁起来,不让外人游赏,那是会遭人笑话的。
北宋东京市民有“探春”的习俗。正月元宵节过后,宋人会趁着春光,出城游春,东京城郊,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全是私家园林,这些私园全都“纵游人赏玩”。
南宋杭州市民同样保留着“探春”的习俗,杭州西湖畔也有非常多的私家园林,这些私园也都“放人游玩”,其中的蒋苑使园圃,占地面积不大,但造景十分精致,不但有亭台花木,园主人还在旅游旺季举办斗鸡、蹴鞠等活动,设立跳蚤市场,以娱游人,跟现代的城市公园实在没什么差别。
宋时,洛阳的园林更是驰名天下,宋人是这么形容的:洛阳“贵家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写过一篇《洛阳名园记》,收录了洛阳名园十九处,这些名园,基本上都是私家园林。
洛阳还有一样东西名扬天下,那就是牡丹。洛阳名园多种植牡丹,春时牡丹盛放,满城花香,前往洛阳逛名园、赏牡丹的游客络绎不绝,那个热闹的场景,就如今天,每逢春季,总是有无数年轻人涌往武汉大学观赏樱花。
武大樱花是免费开放给游客观赏的,宋朝的洛阳名园,也是向公众开放的。北宋有一位大学者,叫做邵雍,写过一首诗,题目叫《洛下园池》,诗是这么写的:
“洛下园池不闭门,洞天休用别寻春。纵游只却输闲客,遍入何尝问主人。”
意思是说,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不关门,任人入园寻春,连园主人是哪位都不用问,完全不必担心会被园主人赶出来。
那么,宋朝人到别人家的私园里游玩,用不用掏钱买门票呢?有一些私家园林确实是要收费的,北宋末,有一个叫朱勔的大奸臣,在苏州修建了一个超豪华的私家花园,里面种植牡丹数千株,每至花季,老朱都会让园丁打开大门,放人入园赏春。
不过,男性游客入园,每人要交二十文钱。女性与儿童入园,免费。不但免费,还有酒食相待、礼品相送,礼品就是发簪、耳环之类。哇塞,这么好的园林,我都想去瞧瞧。
更多的宋朝私家园林,是免费开放给游客游览的。北宋大学者司马光,在洛阳造了一个私园,名字叫“独乐园”,自得其乐的意思,但这个独乐园其实是“众乐园”,因为它也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
当然,游客如果觉得这么漂亮的一个园子,来白游白玩很不好意思,也可以给看门的园丁一点小费,叫“茶汤钱”,不论多少,随喜。帮司马光看守独乐园的园丁,每逢旅游旺季,也能收到不少茶汤钱。按照洛阳惯例,园丁得到的小费,一半归园主人,一半归自己。
园丁:“司马相公,本月游客给的茶汤钱,一共有二十贯,我留下了十贯,这十贯是您的。”
司马光:“哎呀,这都是游客送你的小费,我怎么能要?你拿着就好。”
园丁:“司马相公,按洛中惯例,我只能拿一半茶汤钱。不是我的,我决不能要。”
司马光:“不不不,这些钱都是你的。”
司马光坚决不收茶汤钱。过了一段时间,他在独乐园里见到一个新修建的井亭,就是盖在水井上的小亭子。便问园丁,才知道园丁用那十贯钱,给独乐园修了一个井亭。宋朝的一贯钱,相当于我们现在大约五六百元,十贯就是五六千元。
因为宋朝的私家园林是开放的,所以陆游与唐琬才可以到沈园春游,俩人才会在园中相遇,这才有了那首打动人心的《钗头凤》。
不过,发生在宋朝私园里的邂逅,也不尽然都是《钗头凤》这样的伤心故事,也有很暖心的爱情。让我再讲一个故事:
洛阳有一个读书人,姓张名浩,二十岁了,尚未有婚配,父母逼他去相亲,他说:“大凡百岁姻缘,必要十分美满。我如未遇意中人,宁愿孤老终身。”
张浩家也有一座园林。这一日,他游自家园林,在园中宿香亭遇见一名年轻女子,长得花容月貌。张浩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情不自禁,走过去施礼,那女子也敛袂答礼。
张浩:“敢问小娘子是谁家娘子,因何到此?”
那女子(刘敏涛老师):“妾身是君家东邻莺莺,听闻君家牡丹盛开,故而到此一游。”
张浩:“敝园荒芜,不足寓目,幸有小馆,欲备淆酒,以尽地主之谊,如何?”
那女子(刘敏涛老师):“妾身这次游园,其实也是想见君一面。”
原来,莺莺是张浩邻居,幼时与张浩青梅竹马,只是长大后,拘于礼法,俩人未再见面。莺莺对张浩倾慕已久,这次便趁着赏春的机会,到张家园林赏牡丹,希望能在园中见情郎一面。果然,两位有情人在园中遇见了。于是,他们在宿香亭下,立下山盟海誓,成就了一段姻缘。
张浩抱得美人归,应该要感谢宋时私家园林对外开放的传统,因为私园对外人开放,莺莺能够入园游赏,才有机会与意中人在园中邂逅。想想,也真的是挺美好的。
宋人生活百态宋朝也有官办孤儿院 ?
现代的慈幼机构不是宋代所创,早在商周期间就有,不外在宋代从前,基本是救灾性质的,就是发作劫难,出现少量孤儿时,国度会干预,在平常个此外孤儿基本没有轨制性的保证,大多生存只能靠处所官团体道德或官方慈悲人士。真正让孤儿抚育成为轨制化,常规化的只要宋代。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福利最完美,救援力度最大的期间,恰是被国人骂翻了的奸相蔡京搞出来的。蔡京曾命令【路途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以钱米救援。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就读。】 ?
宋代人的生存形态 ?
我们如今叫孤儿院,在现代叫慈幼局,意思是一样的,慈幼局一词出在南宋期间,此前相似机构也有,只是名字稍有收支,婴儿局、慈幼庄都用过,公元1247年正式定名慈幼局,但早在公元1098年宋哲宗期间就有了居养法,建立了官办的居养院,不外阿谁时分居养院是综合福利机构,不只是收养孤儿,还收养一些不克不及自主的人。慈幼局影响则是特地救援社会上的孤儿和弃婴,有些家里前提欠好养不起的也能够送到慈幼局。慈幼局由国度承办,资金次要来源于国度财务,局部承受官方慈悲捐赠,现代的捐赠方法多为食粮捐赠,国度有常平仓,官田和捐赠的食粮存在常平仓。 ?
宋代为了增加弃婴景象,还设立举子仓,食粮来源于常平仓,特地救援家里有孩子的贫苦家庭,谁家生了小孩就给一石米,防止因生存艰难而弃婴。也有的处所间接补贴四千文钱,依照大抵推算,差不多即是我们如今的两千块钱。在这里不得不提一提,这个生了孩子国度给补贴钱的法则,恰是秦桧第二次被启用做丞相时开端施行的,宋高宗亲自下旨履行,事先称作【胎养助产令】请求老百姓必需要养孩子,养不起的国度补贴钱。这么就有效地停止了因贫弃婴的社会景象。【官给钱典雇乳妇,养在局中。如陋巷贫苦之家,或男女幼而失母,或有力抚育,丢弃于邻居,官收归局养之。月给钱米绢布,使其饱暖,哺育成人,听其自便心理,官无所拘。】 ?
慈幼局 ?
依据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纪录,所有的弃婴或怙恃亡故的孤儿都收在慈幼局,国度共给食粮衣物,生病了国度有施药局,收费看病,国度出钱雇佣奶妈,养在慈幼局里给孩子喂奶,孩子长大还可以开学念书,钱也是国度出,哺育成人随其自便。假如官方有人情愿收养,国度每个月给一向钱和三斗米,延续给三年。意大利传教士马可波罗的纪行里也具体记叙了南宋曾有相似的救援机制,马可波罗是元朝早期来中国的,那时分南宋方才沦亡,所以他应该是了解情况的,马可波罗的描绘证明了《梦梁录》里的纪录是可靠的。慈幼局经过临安府几年的运转,结果很好,于是把这类轨制推向了天下,而做这件事的就是南宋的宋理宗,他的抱负就是【必使路途无啼饥之童】 ?
在我们印象里,宋代是一个羸弱的朝代,轮流被辽国、金国、蒙元欺侮,但宋代在国度的各项轨制中是最完美的,特别是福利方面,今日我说的只是抚育孤儿一方面,实际上宋代的福利涉及到各个方面,从诞生到掩埋,无所不及,并且救援力度十分之大,但各人也不用埋怨如今,宋代的福利轨制完美不假,但并不即是生存在宋代就十分幸运了,恰好相反,生存在宋代反而是苦不堪言,由于宋代的高福利面前,完整依托高税收来保持,所以在宋代生存没有压力,但生存压力会让你喘不外气来。这也是宋代简单出现农民叛逆,但很快就会分崩离析的缘由之一,高税收使他们生存压力大,很简单被忽悠起来造反,但高福利下没有生存压力,看到叛逆遭到反抗,胜利期望苍茫而又或许搭上人命时,没有生存压力的人们立即又做鸟兽散了。 ?
?
我正在做【宋人生存百态】系列,带各人一同明白八百多年前我们先人的生存形态,从政治、经济、文明、文娱、福利、习俗等方面,全方位出现宋代期间一般人们的生存,期望感兴趣的好友存眷山野的头条号,让我们一同明白我们先人是如何的一个形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神臂弓简介:宋朝到底有没有神臂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