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何宋仁宗迟迟不肯立太子,有何缘由

人生百味 2023-07-22 17:27:32

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后改名赵曙。嘉祐七年(1062)立为皇太子,封钜鹿郡公,嘉祐八年即帝位。仁宗三子:长杨王昉,次雍王昕,次荆王曦,皆早亡。仁宗在位久无子,乃以(汝南)王第十三子宗实为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是为英宗。——《宋史·列传第四·宗室二》

从上面这段简略的记述里,隐隐约约给人的感觉,宋仁宗迟迟不立太子,是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相继早亡,没有皇储可立,最后不得已而立的宗室子侄。但是,既然自己的三个儿子早亡,在宗室子侄中选择太子是早晚的事,宋仁宗为什么拖那么长时间呢?

至和二年(1055)初,46岁的宋仁宗得了一场大病,病的不轻,关于病情史料语焉不详。作为一个万民臣服、拥有四海的皇帝,啥都不缺,缺的就是儿子,若大的家业没人继承,放在谁身上谁不着急上火?所以,揣情度理,此时的宋仁宗他的心病同样很重。

皇帝病成这样,接班人的位子还空着,一旦山陵崩塌了怎么办?宰相文彦博沉不住气了,急不可耐地建议宋仁宗赶快把太子定下来,病中的宋仁宗同意了。叫人想不到的是,都说皇帝金口玉言,可宋仁宗病好了以后,又把立太子的事儿撂下了。

宋仁宗的此举惹急了一个大臣,他就是知谏院范镇。按宋制,谏院是负责规谏讽谕的机构,其长官称为知谏院。所以,范镇认为,关于建储的事儿自己给皇帝提建议正对口。

在嘉祐元年(1056)的五月,范镇理直气壮地给宋仁宗上了一道疏,奋然说道:“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并三次觐见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至于痛哭流涕。宋仁宗也很感动,但就是不松口,并以委婉的语言安慰范镇说:“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二三年。”——《宋史纪事本末·英宗之立》

宋仁宗为什么说要等个二三年再立太子呢?他当然有他的心思,嘉祐三年(1058)六月,刚刚就任宰相的韩琦向宋仁宗提了一条建议:“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廟、社稷计?” 宋仁宗回答说:“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就是说,后宫妃子就要有生孩子的了,看看生啥再说。

一句话道出宋仁宗的心思,显然,此时的宋仁宗并不情愿把皇位传给宗室里的其他子侄。而且关键的是,他相信自己还有生育能力,或许苍天见怜,生个儿子也未可知。

但宋仁宗似乎命里注定没儿子的命,后宫生的偏偏是个女儿,按理说,这回他该听大臣们的劝说了吧,可宋仁宗好像并不甘心。这时候,刚刚担任御史中丞的包拯也出来说话了,说的挺严肃:“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夫万物皆有根本,而太子者,天下之根本也,根本不立,祸孰大焉!”

但是,任凭你怎么上纲上线,宋仁宗好像铁了心了,就是拖着不办。他对包拯这样说道:“徐当议之。”也就是说,等过一段时间再考虑这件事儿吧!一句话把包拯打发了。

如果说迟迟不立太子,是不愿把皇位传给宗室子侄的话,他似乎又不置可否,至少没有完全否定,而且非但没有否定,给人的感觉,他似乎也同意在宗室子侄中选定太子这个意见。那宋仁宗究竟怎么想的呢?

嘉祐四年(1059)十一月,发生了一件在一般人看来很平常但对于宋仁宗来说却很不平常的事儿。宋仁宗的堂兄汝南王赵允让死了,这件事使得宋仁宗在建储这个问题上,态度一下子来了个九十度大转弯:不久就确立了宗实为太子。

一个宗室王亲死了,怎么就促使宋仁宗的态度大转弯了呢?这里面当然有说道。在封建时代,一个男人要是没有儿子,往往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解决的办法就是从宗族里过继一个来,这既有门面的问题,也含着防老、承宗的意思。

在这一点上,宋仁宗似乎也没能免俗,宋仁宗当皇帝当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儿子,就于景祐二年(1035)的春天,把汝南王赵允让的儿子,即后来的英宗皇帝宗实,接进宫里当儿子抚养,那时候宗实才四岁。

但过继来的孩子再好,毕竟不是自己的骨肉,换句话说,你实心实意把他当儿子疼,他能不能真心诚意从骨子里把你当爹待,还不一定。特别是汝南王赵允让威望很高,他的儿子包括这个宗实对他都很敬重、孝顺,有他这个亲爹在那儿,宗实对自己的感情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吗?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赵允让死了以后,宋仁宗似乎才打消了顾虑,态度来了个大转弯。从这个“大转弯”里,不难看出宋仁宗迟迟不立太子的用心。

宋仁宗是开创盛世的一代明君,为何最后皇位无人继承?

宋仁宗是大宋朝最仁厚的君王,他在位四十二年,对群臣与百姓都非常仁厚,所以他死后才会有谥号为仁宗。虽然他是一位仁厚的君王,但老天爷对他并不仁慈,他偌大的后宫却只有三个儿子,并且都早逝了,所以一代明君的宋仁宗去世的时候,却没有亲生儿子继承他的帝位。

宋仁宗13岁便登基为帝了,他起初也有不少孩子出生,可惜古代的医疗技术太过于落后,他很多孩子出生后便夭亡。他一生有三子八女,只有两个女儿活了下来,其他的孩子都去世了。他虽然一生都在实行仁政,可惜他却没有亲生儿子活下来。所以当时久久没有皇子的宋仁宗受到群臣的压力,不得已才将宗室子赵宗实接到皇宫中作为储君养育。

不过此时宋仁宗并没有放弃生儿子的梦想,毕竟他当时还在壮年,还是大有机会生下皇子的。所以当时他把赵宗实接到皇宫中抚养只是作为储君的备选。之后他便在后宫中大肆鼓励妃子生育皇子,并允诺如果谁能生下皇子,便被封为太子。宋仁宗这个想法是好的,以为可以为他早些迎来他的儿子,可惜后宫自古就是女人们的战场。宋仁宗这一鼓励不要紧,这让很多妃子看到自己有机会母凭子贵,所以积极备孕。

可是宋仁宗后宫的女子们怀孕后,很多都莫名其妙地就流产了。就这样,宋仁宗还是没有等到他的儿子降生。宋仁宗是有耐心再等下去的,但随着宋仁宗年纪越来越大,大臣们没有耐心了,一次又一次催促宋仁宗立太子。最后年迈的宋仁宗只能放弃了生儿子的想法,最后由养子赵宗实继承他的帝位。

宋仁宗为什么无子 历史上宋仁宗无子真实原因分析

宋仁宗是北宋的皇帝,身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正常来说应该子嗣繁盛才对,宋仁宗一生也有不少的儿女,但最后成年的却只有三个,唯独没有儿子。面对宋仁宗晚年膝下无子,皇位无人继承的问题,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宋仁宗赵祯在位四十二年,在皇位上勤勤恳恳,深得百姓和邻国辽国的敬佩,据说宋仁宗死后,辽国的皇帝都感到非常伤心,就像自己家人去世一样。宋仁宗一生比较遗憾的事情就是无子,在他去世之后皇位到了侄子赵曙的手中。宋仁宗身为一代明君,最后有这样的结局可以说是悲哀的。

很多人猜测可能是宋仁宗的生育能力有问题,这一点不用怀疑,宋仁宗没有问题。他的嫔妃前后为他生了五个女儿,就可以很好的证明。宋仁宗前期生了五个女儿,导致他对生儿子这件事情看的很重,下令谁生下儿子就立谁为皇后,儿子则为皇太子。这样各位嫔妃压力就很大了,而且后宫的黑暗斗争很严重。

每一位妃子都想当皇后,成为后宫的主人,而成为皇后唯一的重点就是生下儿子。后来宋仁宗的妃子就不断传出怀上龙子的消息,但当宋仁宗高兴之后,怀上龙子的妃子竟然相继自杀或者失踪。到后来有些妃子怀上龙子,但很恐慌为了活命竟将孩子打掉。

说到底不是宋仁宗没有能力生下儿子,只是他的妃子都没有能力保住自己的孩子。不过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宋仁宗后宫女人之间的斗争实在是太激烈了,但这是宋仁宗无法控制的。随着宋仁宗年纪越来越大,再想生儿子就很难了,直到最后也没有儿子降生,在自己老后只能将皇位传给了别人的儿子,这对宋仁宗来说真的很遗憾。他宋朝江山管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人口不断增长,却偏偏自己没有儿子,实在可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1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