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耿精忠明知道造反是死罪,耿精忠为什么还向康熙投降

众妙之门 2023-06-13 20:42:25

耿精忠明知道造反是死罪,耿精忠为什么还向康熙投降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耿精忠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响应吴三桂造反,他当时击杀了福建总督范承谟以及五十多位官员,造反的意志很坚定,然而他却成为第一个投降康熙的藩王,难道耿精忠不明白即便自己投降也是死路一条?还是他心存侥幸,认为康熙会对自己网开一面?

我们都知道造反历代是政治重罪,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轻易放过那些造反的大臣,在此情况下,耿精忠为何还是要向康熙投降呢?其实简单来说就三个原因:一是耿精忠首鼠两端,对清廷始终抱有幻想;二是他内部人心不齐,部下不愿意为他卖死命;三是他腹背受敌,受到了清军的重点关照,难以坚持。

首鼠两端公元1673年11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口号,正式起兵造反。吴三桂起兵后,起初只有他一藩造反,另外两藩,耿精忠和尚可喜都没参加。

当时尚可喜不愿意造反,对吴三桂的行为非常抵制。耿精忠倒是想造反,但他对吴三桂没信心,想再等一等,看看时势再说。也就是先看看吴三桂的战斗力再说。

五个月后,耿精忠见吴三桂势大,俨然有割据半壁江山之势。如果他再不起兵,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论功行赏也轮不到他。于是他就在1674年3月,在福州抓了福建总督范承谟(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余人,响应吴三桂,正式造反。(起先没杀范承谟,后来是投降之前为了灭口,毁灭自己主动造反的证据才杀的)

所以,其实从耿精忠观望之后再造反这就个行为就可以看出,他对造反的态度是带有首鼠两端心态的。他始终都在拿吴三桂当挡箭牌,吴强则帮吴,清强则助清,对反清一事的态度不如吴三桂那么决绝。也就是没有吴三桂看得那么透彻。他到死都没明白,他在康熙眼里就是砧板上的肉,缺少跟清军玩命的勇气。

人心不齐耿精忠造反后,一时间东南沿海震动,清军在对付吴三桂的同时不得不分兵耿精忠。这对于当时节节败退的清军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而对于吴三桂来说,清军分兵,他就可以趁机进军江西,打通与耿精忠的陆路。待江西拿下后,他们两个可以携手北上,攻克清廷的江浙财赋重地,与清朝划江而治。

至于尚可喜,到时候广东被四面包围,不信那个老家伙还不起兵。不过吴三桂的计划虽然很好,但清朝毕竟坐拥北方中原大片土地,实力还是远超吴三桂和耿精忠的。所以清军在稳定了颓势后,康熙很快就布置了反攻方案。

这个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先在南线稳住吴三桂的主力,然后集中兵力向西北的王辅臣发动猛攻。当王辅臣被围困于平凉城后,吴三桂就得派兵去救他。这样一来,他就没有多余的兵力与耿精忠就无法在江西会和了。

当时,耿精忠通过扩张,手上有十万人。但是这些人都是草台班子,战斗力不行,打家劫舍却很在行。耿精忠靠这些人,连个浙江都拿不下来。并且,吴三桂的军队对他是非常忠诚的,一心一意的为吴大帅卖命。而耿精忠的军队对他忠诚度不够,从上到下都是看在可以抢钱抢粮的份上才支持耿精忠造反的。

所以后来当吴三桂援救王辅臣的两路援军都被清军击退,吴的机动兵力不足,被迫放弃与耿精忠会师于江西的计划后。耿精忠的手下就起了异心,想把耿精忠推出去当大伙的替死鬼。比如,耿精忠当时的亲信徐文焕就已经暗投了清军,他重兵在握,随时打算降清。

腹背受敌耿精忠北上受阻后,吴三桂派人走海路联络台湾的郑经,希望他能沿海路北上,偷袭东北或浙江,给耿精忠创造机会。然而,由于耿精忠造反后,兵力比以前扩充了好几倍,瞧不起郑经,想吞了郑经。因而郑经就拒绝了吴三桂的建议,自作主张的进攻福建沿海,抄耿精忠的后庭。

按郑经的设想,耿精忠、吴三桂、康熙大麻子都不是好东西。他谁都信不过。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趁福建兵力空虚之际,先抢地盘。当时耿精忠的主力在浙江与清军对峙,郑经此时偷袭福建,毫无疑问的让耿精忠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有被腰斩的危险。

康熙当时收到了耿、郑内讧的奏报,遂即调整部署,调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贝子傅喇塔、浙江总督李之芳,集中江南清军主力猛攻耿精忠。按康熙的设想,耿精忠实力偏弱,而且此时又腹背受敌,拿下他,不成问题。

这个时候,若是郑经还有一点理智,他就应该援助耿精忠,最起码也应该停止进攻。毕竟他和耿精忠都是弱者,两弱相斗,最后得利的只能是清廷。

然而郑经偏偏就要打耿精忠,而耿精忠也偏偏敌视郑经。于是耿精忠就在北有清军,南有郑经,再加上他本来就首鼠两端,对康熙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对大清有功,康熙不会杀他)的情况下,向清军开城投降了。

投降之后的命运耿精忠投降后,因为有吴三桂的存在,康熙要拿耿精忠做榜样,就没杀他,而是让他继续坐镇福建。而耿精忠心里也没谱,就袒身露体的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并请仍留靖南王爵,想以征剿灭郑经军,以功赎罪。

康熙当时要对付吴三桂,就准了耿精忠,让他继续带兵。后来,耿精忠率兵挫败郑军。接着又进军粤东潮州,打败尚之信的军队,康熙趁机就把耿精忠留在了潮州。

再后来,吴三桂病死,耿精忠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康熙遂即就找了割据借口,诏耿精忠入觐,以负恩谋反罪革去其王爵,交司法审理。最后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康熙同意了明珠的上奏,以耿精忠负恩谋反,罪过大于尚之信为由,将他凌迟处死。横竖是个死,既然耿精忠决心造反,就应该知道康熙不可能放过自己,倒不如造反造到底。

三藩之乱时,耿精忠都投降了,为何康熙还要凌迟处死他?两点原因

所谓:时也势也!清朝的“三藩之乱”,当然也可以称之为康熙削藩,便是经典的例子。

大清能开国,说来说去并不是清朝的八旗多牛逼,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明降将的力量,这才舒舒服服的一统天下。而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后来的这三藩,就是大明降将的典型代表。

清朝开国有多舒坦,康熙削藩时就有多危险,两者相辅相成。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只占便宜,不承担风险的事。明白了这个道理,康熙的姐夫耿精忠,为啥会被康熙凌迟处死,基本上就有了方向。

概括说来就是:我耿精忠的祖上,“为皇上立过功,为大清流过血”,导致被许多汉人咒骂,我们一家人付出了这么多,你康熙凭啥削藩,不让我继续享受?其实,站在耿精忠角度去观察,这就是一个,被剥夺权力的事件。

而站在康熙角度上则是:“削藩,大清危险,不削藩,则皇上危险”,你们三藩各个土皇上,我真龙天子向哪摆?所以康熙削藩,就是一个回收皇权的事件!

时也势也,当皇权和藩王的这种矛盾,发展到康熙时期,已是无法调和了。因为再发展下去,康熙就变成了弱势皇上,根本没法保证大清继续发展和巩固。更何况这三藩还都是汉人,不存在“肉烂在锅里”的可能。

三藩中,最有实力和能力的是吴三桂,他是康熙的主要目标。但最特殊的则是这位耿精忠。

耿精忠的祖父是,大明首任靖南王耿仲明,本是毛文龙的手下。在毛文龙被杀后,归属孙元化。在崇祯年间,他跟孔有德叛乱,被明军剿灭后,耿仲明投奔了后金,也就是满清。因此成了多尔衮手下悍将,在顺治六年被晋封为靖南王。

耿精忠出生在公元1644年,此刻已经是大清的天下了。在康熙十年,他才世袭了王位。不过跟其祖上相比,这哥们却是典型的“享受人生”类型,对兵法韬略,弓马骑射等毫无兴趣,就知道吃喝玩乐,搞享受,可谓是穷奢极欲。可惜这种美妙人生,随着康熙削藩,要被剥夺,他如何能答应?

所以在吴三桂反清后,耿精忠就站在了吴三桂一边。于是耿精忠也起兵了,并联络台湾的郑经,其兵锋之盛,一度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康熙得知情况后,一面看管他在京城内的家人,一面写信劝耿精忠:姐夫喂,你就别闹了,我让你当福建的大佬还不行?可耿精忠却根本无视,依旧铆足劲要干掉大清似的。

那么康熙为何不杀了他家人,为何还要亲自给耿精忠写信?理由就是,耿精忠的老婆,是豪格之女,也就是康熙的堂姐妹。自然耿精忠则成了三藩中,唯一的皇亲国戚,康熙的堂姐夫。这就是耿精忠的特殊之处。

在康熙眼中,他应该是最没有理由反叛的,也应是最容易被安抚的。除了是皇亲国戚外,耿精忠也没有吴三桂那么大的战功、能力和影响力,属于典型的浮夸二代。

可哪料挺好的剧本,却被耿精忠给玩偏了!因此康熙如何不愤怒?

再说耿精忠,随着不断胜利他也飘起来了,先跟郑经产生矛盾,而对自己的手下也缺乏管束,导致军纪败坏,老百姓怨声载道。这样一来,他就失去了民心。很快就在清兵的反攻下,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耿精忠眼见大势已去,便想率领水师外逃,但却被已经投降的亲信,给堵住了去路,最终只好也投降了。

投降后的耿精忠,还抱有幻想,不但请求康熙保留自己的王位,还表示要干掉郑经,以实际行动赎罪。康熙竟然同意了!

这可让耿精忠大喜过望,为了活命,此刻的耿精忠比谁都玩命,不但击败了郑经,还在平叛尚之信的战斗中,立下战功。

可哪料,这无非是康熙“以夷制夷”的套路,在三藩之乱基本上被打垮后,康熙二话不说,先削其王位,跟着就开始审理耿精忠。公元1682年,也就是三藩之乱彻底被平息后,耿精忠被康熙凌迟了。

所以,耿精忠之所以落得这个下场,是有其特殊性的。概括说来,有两点原因,尤其第二点,太让康熙难堪!

其一:德不配位!本是一位浮夸二代,他没什么大本事,却想称王称霸。

其二:打脸康熙!其实在康熙的剧本里,就不想怎样他。因为最终也只杀了耿精忠,对他的弟弟,都既往不咎,根本没受到牵连,毕竟是皇亲国戚,康熙也要脸面。

可哪料耿精忠去打脸康熙,你让康熙如何下台?自然是凌迟处死,怪不得别人。

耿精忠究竟做了什么事,为何会被康熙凌迟处死?

耿精忠,何许人也?他是大清朝堂堂正正封的靖南王,和吴三桂,尚可喜三人一起组成“三藩”。在满是清王朝满族子弟的人才,这三位汉族子弟独霸一方。

早年间,耿精忠也帮康熙除去了许多敌人,成年后还娶了豪格的女儿,豪格可是一方重臣,成为他的女婿,一辈子绝对有光明的前途,可最后康熙皇帝却对他恨之入骨。

这是为何,让我来带你一探究竟。

耿精忠其人

说起耿精忠这个人,从小生活在靖南府,父亲耿继茂去世之后,他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下一任靖南王。按照道理,一位年少袭爵的子弟,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是很难担当大权的,只能游戏一生,遛马逗鸟,平平淡淡无灾无难度过一生,但是他却有些不同。

1655年,他与豪格的女儿成婚,成为了豪格的女婿,可能是由于豪格的支持,他成功袭爵,也有可能是自己强大,能打败虎视眈眈的敌人,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就是靖南王。但是承袭这个爵位,给他的生命已经留下了隐患。

他的爷爷耿仲明是明朝的大臣,后来投降,被封了个藩王,镇守广东一带。明明是前朝旧臣,应该夹着尾巴做人,但是他这位耿爷爷却没有这个意识,他有了自己的府邸,就大兴土木,整个府邸被装饰的富丽堂皇,连门口守门的大狮子,都是白玉做的,放到现在,只能大呼浪费。或许这时,帝王已经偷偷起了心思。

而我们的主人公耿精忠就更加放肆了,大兴土木,娶妻之后,一方霸主,地位尊贵,便起了异心。他也是聪明,分析时局,鳌拜刚刚被除,内忧解决了,皇帝多半要对外患动手了。藩王位置很危险,但是这个人真是胆大,他假装上书请求废掉藩王,想看看康熙小子的反应。

“没想到这个小子真的敢这样想!”没错,康熙想到以前古时藩王一方权力过大,威胁到皇帝的各种例子,他感到警惕,“你自己说的削藩,那我就顺水推舟,答应好了。”然后,三大藩王起兵谋反了。

所以,耿精忠是个怎样的人呢?似乎有几分狂妄几分骄横,更有很大野心,在众人以皇帝为至高无上之时,他却如同三岁孩子一样,藐视帝王权威,这的确不是个能让皇帝喜爱的人。

耿精忠——康熙之恨

耿精忠谋反了,这个人本来就藐视皇帝尊严,惹得帝王不喜,因为不满皇帝的决定而选择背叛大清,“该诛!该诛!该诛!”康熙看到这个结果,一定很是气愤。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建一代做尽了坏事,杀死福建总督,改变当地信仰神像,并且偷偷筹齐兵马,准备干一票大的。他以“反清复明“的旗号招集了许多兵马,自封兵马大元帅,和吴三桂一样,成为了整个大清的背叛者。

征战途中,杀死多少无辜百姓,以”反清复明“口号引起了国家多少动乱。国家并不怕政权的更替,只怕处于风雨飘摇,而上位者最怕的,是自己的地位,是祖宗基业遭到威胁,耿精忠触犯了皇权的底线,皇帝对他定是充满了仇恨。

《清圣祖实录》中有这样一段话:“耿精忠撤建昌诸贼,其为海寇所逼无疑,我兵宜乘机前进,其令大将军杰书……酌量招抚,勿坐失事机”康熙恨啊,他派遣大军去讨伐谋反的逆贼,短短时间招募出的军队怎么能抵得上清王朝精心培养的大军呢?本来十分猛烈的叛军开始节节败退。帝王出手,果然实力非凡。

耿精忠已经退无可退了,他输了,他投降了,最后这个逆贼的结局则是被凌迟处死。

帝王之恨

作为帝王,康熙最看重的是什么?是自己皇帝的权威,是自己的皇位。很不幸,耿精忠都涉及到了,他试探皇帝,这是在藐视皇帝权威,他起兵谋反,还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这更该死,直接是觊觎上了康熙的皇位。

除此之外,派他镇守地域,是让他好好保卫一方清朝土地,他却鱼肉百姓,各种奢侈生活都尽情享受,无法无天。纵使娶了豪格的女儿,成了豪格的女婿又怎么样,这是忘了自己本是个奴才,本是大清帝国的一条狗。

可是这条本来该永远沉浮与自己脚下的狗,有一天却汪汪乱叫,甚至咬死了自己的子民,真是反了他了!康熙哪能不恨?凌迟处死都是便宜他了。

其实耿精忠如果生于现代,这种有野心,想往上爬的人必定会有不凡成就,可惜生在了古代,生在了皇权统治的时代,却没有投胎在皇家,真是可悲、可叹呀。

靖南王耿精忠戴罪立功,为什么最后还是被康熙皇帝凌迟处死了?

康熙8岁登基,杀鳌拜,给了这位少年皇帝无比的信心,却在三藩之乱上,差点翻船。没能忍到兵强马壮的时候就开始动手了。这个给了康熙极大的打击和焦虑。靖南王耿精忠镇守福建,是三藩之一,祖上是明朝都督毛文龙手下的参将投降的清朝,被皇太极重用,但是耿精忠却伙同吴三桂一起造反,还联络台湾郑经一起反。后来抗不过康熙的军队选择了投降。康熙帝依然重用他,让其戴罪立功,但依然暗藏谋逆之心,被告发后凌迟处死。

三藩之乱源于康熙没忍住撤藩的意愿而提早执行,激发了吴三桂等人的反叛。之所以撤藩和历史上其他朝代一样,藩镇天高皇帝远。拥兵自重,有独立的危机。对于君权高度集中的帝王来说,是不容卧榻之侧有人酣睡的。三藩之乱,先是吴三桂杀了朝廷巡抚朱国治,发起叛乱,然后耿精忠跟着响应,杀了福建总督范承谟,并兵分三路进攻浙江,为了造声势,还邀约台湾的郑经一起反。

但耿精忠的反叛是支持不了多久的,第一,他的兵力不足,总数就七八万;第二,他的粮草不足,支持不了多久;第三,和吴三桂、台湾郑经之间互相猜疑,没有信任。尤其是台湾郑经甚至在他背后抵着打他,腹背受敌只好投降。投降后,康熙让耿精忠戴罪立功。耿精忠也确实不辱使命,击败郑经,将其赶回台湾,又击败尚之信。

三藩被撤已经是铁板钉钉,耿精忠也没有那个能力短时间再次反叛,这里面不排除一个因素:范承谟是康熙非常得力也非常喜爱欣赏的大臣。福建的百姓对范承谟更是爱戴,他死后,康熙非常痛心。关于耿精忠戴罪立功后还依然藏谋逆之心,所以被凌迟,很多人都有猜测,认为康熙对耿精忠是有必杀之心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