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心大悦。胖妹子总是喜欢别人夸苗条的,否则贾宝玉说“杨妃体丰怯热”,宝钗也不至大怒。李白的“坏心眼”,呆会再说,他大概料定杨妃读书少,历史读得更少。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颜值到底如何?《汉书》(下同)载:“孝成赵皇后,……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按惯例,某女生得好,史家会交代,没交代,就说明容貌平平。
赵飞燕舞技出众,对颜值自有补益。比如她多半会“芭蕾跳”,显得体态轻盈,所以人送外号“飞燕”;她打小学歌舞,不会胖,当然也未必瘦弱,毕竟舞蹈也是体力活儿,“掌中舞罢箫声绝”,那是文学夸张。汉成帝为她倾倒,缘于青春年少及优美舞姿的可能性较大,无关颜值。
从实际宠幸来看,也能佐证这一点。“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娣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
就是说,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时间非常短,完全像“三分钟热度”的那种,热过了,给个名分,每月支付点赡养费。至于夫妻义务,想起来,履行一下,想不起来,你也别不服!对小姨子赵合德,他反而表现出了异常的痴恋,“姊娣颛(专)宠十余年”,怕是爱屋及乌的说辞,他连死都要死在赵合德的住处,可见赵飞燕的颜值诱惑远不及其妹。
常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倚新妆”,是否也包括穿新衣服呢?汉初服装尚黑,女子穿黑色裙裾,给人以混夜店的感觉,不会太美;元封改制后,服色尚黄,华贵了许多,可是内命妇的着装也多了不少条条框框,随便穿着,不容易了。颜值一般的赵飞燕,就算穿上新衣,化个“新妆”,又能有多美?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命真的好吗?可以说,很不好!因为是女孩,因为家里穷,她刚出生就沦为弃婴,“三日不死,乃收养之”,顽强的生命力救了她。在阳阿公主家学歌舞,名为宫女,跟奴婢也差不离儿。嫁了皇帝老公,结果被妹子抢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她知道宫廷水深,姐妹之间不能窝里斗,否则早杠上了。肚皮不争气,或许是她最大的命苦,如果她有儿子,其家族乃至西汉末期的许多悲剧都可以避免。不明白?回家查史料去,不能啥都推给我吧,短短千字文,实在容纳不了。
公元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谋夺继承人位置,其祖母傅太后行贿赵飞燕姐妹,使得这哥们顺利成为太子。成帝也不是没儿子,只是生一个,死一个,有的无端夭折,有的被赵合德害死了。关于这个公案,哀帝即位时,司隶解光上的一道奏章说得清清楚楚。此君不愧是搞刑侦的,凶手,被害人,时间地点,证人证言,甚至赵合德的原话,汉成帝的态度,各种细节,他都查实了,然后话锋一转,“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此时赵合德已然自杀,解光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若非议郎耿育上疏辩护,赵飞燕在劫难逃。饶是如此,新城侯赵钦、成阳侯赵?等亲属,还是丢了爵位,驱至辽西郡安置。
如果哀帝活得长一些,哪怕活四十岁,赵飞燕“命好”的野史说法也还是可以成立的。这哥们跟姓王的没啥交情,对赵飞燕,却是感恩的,尊为皇太后加以保护。偏偏他是短命鬼,在位七年就去世。他刚死,民间就流传童谣,诬陷赵飞燕偷汉子,还将赵合德的罪行加于赵飞燕头上,“燕啄皇孙”之典故即出于此。一个月后,赵飞燕自杀,也许入殓前会给化个新妆。
这首写给杨贵妃的诗恐怕正是李白失官的原因。得罪高力士,那是野史,正史里没说原因。只说玄宗很礼貌地送了一些钱物给他,然后拜拜。我个人倒是认为,杨妃拿到赞美诗,必然研究一下赵飞燕。她又不傻,结果可想而知。枕头风一吹,小脾气一发。玄宗又不能将这事儿公开,只好心照不宣,撵走李白以慰佳人。
李白在唐朝有诗仙的称号,我们从李白的诗词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傲慢有才华的人。李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了很多李白的诗词。李白不但是一个诗人,还曾经在朝廷中工作了一年,但是一年之后被唐玄宗赶出了朝野。这一切是什么原因呢?是野史中所说的杨贵妃的原因吗?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首先李白进宫到底当了一个什么官?李白进宫当的是待诏翰林,这个官做什么呢?就是平时写一些给唐玄宗歌功颂德的文章。我们从李白的诗词中可以了解到李白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是想做一番事业的人,想要为国家朝廷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然而他只是在宫中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时间久了抱负得不到实现,李白是很受挫折的,于是言语和表情都会表现出来,李白爱喝酒,难免言语中会流露出来,被唐玄宗知道后辞退他也不是没有可能。
另外一点就是,李白在宫中的一年,陪着唐玄宗和杨贵妃游山玩水,并写诗助兴,经常参加唐玄宗举办的酒宴,然而参加酒宴活动,这只不过是让李白写诗逗乐的。李白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喝多了难免冒出一些事情,就有传言李白写字,贵妃给端着砚台。甚至有一次唐玄宗召见李白,李白喝多了,去了以后让高力士给他拖鞋,高力士没了脸面,肯定会秋后算账,暗地里找唐玄宗说李白坏话,唐玄宗听信高力士的话辞退李白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就是自古才子爱佳人,杨贵妃的容貌出众,李白和贵妃一同见面的次数多了,也难免生情。杨贵妃也有可能被大诗人李白的才情吸引。所以野史中说李白和杨玉环有一腿,导致了唐玄宗将李白赶出宫,当然了这一点可靠性不大,因为宫中耳目众多,李白就算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动皇帝的女人。
我认为比较可靠的是李白不懂得官场的人情世故,才能得不到施展,宫中得罪了一些人,被人背后使坏而被辞官。
历史资料上记载李白是“遭馋见疏”,就是因为有小人进谗言,所以玄宗疏远了李白。
第一,此“馋”是不是彼“馋”?有三件事,有的资料的归为两件事。我们按两件事来分析。第一,醉写诏书。写诏书不是写诗,是关皇家和皇帝的脸面,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去写诏书,大凡有些常识头脑清醒的皇帝都不会喜欢,狂放,潇洒是分时间场合的,写诏书,对不起,不如让杜甫那个事事郑重的人来办。
第二件事是高力士脱靴,这件事记于杂记之中。李白让高力士脱靴,引得玄宗生气,将他赶出皇宫(后来这个故事就换成了妇孺皆知的那个版本,可惜是假的),这件事情是李白的错。高力士忠臣,更是权臣,当着皇帝面侮辱大臣等同于侮辱皇上,这和当着老板面侮辱总经理是一个样子。老板必须要为总经理出头,一个诗人,一个重臣。老板如何选择可想而知。何况,李白要进入官场,理应尊重领导团结同僚,可他却从下到下得罪一个遍,如此情商,让人叹服。
第三件事是“清平调”事件,就是李白为杨贵妃写的那三首诗,尤其是第二首用的是赵飞燕的典故,赵飞燕以瘦为美,这不是讽刺杨贵妃胖么?赵飞燕让皇帝沉迷肉欲,不是暗示杨贵妃迷惑君王么?赵飞燕得宠之后加害皇后,这不是在暗示杨贵妃也会重蹈覆辙么?唐玄宗当时不以为意,可架不住有人和他说这些事,毕竟这些典故全是真的,毕竟一个诗人用典不可能这么巧,毕竟皇帝的心都是那么敏感,何况唐明皇的才华也很高。
还有人猜测就是李白有才,入选翰林院,为李隆基和杨贵妃吟诗作赋,特别是酒后吟诗更是一绝,深受皇帝赏识。后来他受到排挤,不得自己提出离宫,皇帝准许了他的要求。也有的说他泄露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秘密,被驱出宫。
环肥燕瘦是形容我国古代的两大美女,一个是以瘦为美的赵飞燕,据说瘦到可以在手掌心跳舞。另一个是以胖为美的杨贵妃,因为唐玄宗的喜欢,而在唐朝形成一股潮流。而唐玄宗有时也打趣杨贵妃说,赵飞燕飞吹都担心被吹走,而你无论风怎么吹都平稳。这本是夫妻间打情骂俏说的话,但是也让杨玉环对赵飞燕更加敏感。而李白之所以会惹怒杨贵妃就是因为说了赵飞燕这三个字。
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的本意是想写一篇诗赞美杨玉环,但是杨玉环出身在世家大族的杨氏,本就看不起出生低贱的赵飞燕。而且对李白拿自己跟赵飞燕相比产生抵触情绪,十分不高兴。而这时高力士出来添油加醋。高力士是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因为这个关系他在后宫中有很高的地位。而李白曾经当众羞辱过高力士,于是高力士想借此机会报复李白。所以高力士对杨玉环说,赵飞燕以色事主,是红颜祸水的代表,而李白拿你跟赵飞燕比,是暗讽杨玉环红颜祸水。
红颜祸水杨玉环最害怕的就是人们说她以色事主,于是听到高力士的话。杨玉环哭着找唐玄宗诉苦,而唐玄宗也怕天下人对他跟杨玉环的关系说三道四,认为他耽误朝政。所以在这之后,李白的日子就不好过,本来唐玄宗许诺李白担任中书舍人,因为这件事也一直没有兑现,再加上李白在朝政上处处受到打压,于是就辞去事务离开京城去浪迹江湖。唐玄宗就借此机会,给李白一些钱财让他四海漂泊。
赐金放还李白之所以会得罪杨玉环就是因为他想称赞杨玉环,却不应该把杨玉环跟赵飞燕相提并论。从而引发杨玉环的不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0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平阳昭公主米汤退敌兵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