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是隋唐系列演义中的人物,与隋唐大部分泥腿子好汉不同。罗成出生富贵,父亲是北平王罗艺。
罗成人物档案
姓名:罗成
别名:罗公然、寒面银枪俏罗成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唐朝
出生日期:598年
逝世日期:622年
出生地:北平
父亲:罗艺
表兄:秦琼
原型:罗士信
儿子:罗通
职业:燕山公少保,幽州郡守
爵位:越国公
兵器:五钩神飞亮银枪(240斤)
绝技:回马枪
主要成就:破一字长蛇阵、击杀杨林、扬州夺取武状元
代表作品:《说唐全传》、《兴唐传》
原本最开始的时候,罗成最讨厌绿林好汉似的人物,仗着自己武艺高强,很是瞧不起他们。后来秦琼的母亲六十大寿,罗成前往祝寿,与单雄信、秦琼、程咬金等人结成异姓兄弟,才慢慢的改变这种看法。
罗成后来参加起义,成为瓦岗山寨中的一员。瓦岗寨解散以后,罗成后来跟了王世充,还被封了一个一字并肩王。
李世民率军前来攻打王世充的时候,罗成顺势投诚李世民。罗成在王世充那儿,封一字并肩王,可以说是大受重用了。他为什么抛弃王世充,选择了李世民呢?
首先罗成投靠在王世充麾下,只是当时的无奈选择。瓦岗寨离散后,单雄信成为王世充的驸马,罗成、程咬金、秦琼等留在王世充那儿。王世充有心想要将他们留下,但是三人都没有这个心思。
徐茂公后来装成道士,秦琼、程咬金后来都被徐茂公带走了。因为罗成当时正在生病,所以就留在了洛阳,此后也只能为王世充效力。
程咬金等人后来都成了李世民的属下,而李世民贤名在外。等到李世民率军来攻打王世充的时候,罗成不愿意全力对上。他那个时候心里其实已经有了投诚的心思,只是没有被点明而已。等到有机会了,自然也就投诚李世民了。
罗成是演义中的人物,罗士信则是评书中的人物。按照两人的人物形象分析,虽然有些地方塑造不同,但是大部分却是相同的。所以就有了罗成就是罗士信的说法。
罗成是秦琼的表弟,罗士信又是秦琼的干弟弟。
《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与裴仁基归(李)密……见获于(王)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后…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而在演义小说中,罗成也曾经在王世充麾下效力,封一字并肩王,受到王世充喜爱,后来也投靠了李世民。
历史考证
(来自)
听《隋唐》,有几个地方颇为疑惑:
1、作为正面人物,隋唐中罗成之狠毒于演义小说中颇为少见。2、罗成是秦琼的表弟,罗士信又是秦琼的干弟弟,说书的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连个姓都不换换,非叫姓罗的和姓秦的配对?
3、罗士信虽为四猛之首,但基本属于龙套角色,《说唐》中无罗士信,亦并不影响情节发展。而评书中加上罗士信虽使情节生动了一些,却又带来了情节上的矛盾:既然瓦岗山有这么一个猛人,又怕什么杨林、李元霸之类?这个人物很像是后期加进去的。
而“傻英雄罗士信”的历史形象与小说中的罗成形象确有许多类似之处。蔡东藩《唐史演义》谓:“俗小说中,有罗成一人,想是罗士信误传”,甚是。
《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与裴仁基归(李)密……见获于(王)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后…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演义中罗成从李密处投王世充,又自洛阳投唐、败死于征刘黑闼之役,与罗士信之形迹绝类。此外,演义中令秦程同时归唐,罗成后至,亦应与史料记载有关。按新唐书,秦程曾共谋归唐,而罗未见参与,则罗与秦程投唐之时间应不相同。
《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年十四……击贼潍水上…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訽军,士信怒……屠之无类”。
小说中罗成之刻薄狠毒与罗士信之事迹当摆脱不了干系。传说罗艺叫罗成助杨义臣,但是罗成反助瓦岗,帮助秦叔宝大破铜旗阵,还逼死了杨义臣,亲手杀了他的几个儿子。据说还有一个女人对罗成很好,罗成却把她毒死,不知真假与否?
《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年十四…请自效……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
罗士信与秦琼是同乡,且其先后投张须陀、裴仁基,王世充、李渊,其间形迹与秦琼完全相同,二人联系之紧密自可想见,此当为演义设计秦罗两人为表兄弟之肇因。
【 邴元真与秦琼、程咬金都是在李密败后归降王世充,故罗士信降王应早于秦、程,当在李密失败之前】
罗士信十四岁从军,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战死,其终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按旧唐书、资治通鉴,罗士信年仅二十,按新唐书罗士信“年二十八”。则在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随张须陀战卢明月时罗或为十二岁,或为二十岁,前者荒谬,当从后者。是年秦琼亦随张须陀进击卢明月,而之前他已跟随过来护儿,既无“年十四”之类的特殊说明,则他当是正常年龄从军,其年龄应大过罗士信,是以演义以秦琼为兄。而罗士信的年龄当是罗成少年英雄的形象的渊源。
《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
罗士信之狂勇由此可见,故其年纪轻轻就被张须陀视作亲信,而秦琼无特殊记载,应为一般战将。资治通鉴记大业十年张须陀攻打卢明月时有“唯罗士信及历城秦叔宝请行”的记载,特地改了秦琼本传,将罗士信排在前面。降李密后秦琼为“帐内骠骑”,罗士信则“署总管”,其地位高过秦琼当无疑问。此当为演义设定罗成武功高强,且高于秦琼之原因。
下面这些现存的唱词足可为有力之证据
明人诸对临《大唐秦王词话》:
吾乃姓罗名成,字士信
京剧《罗成叫关》(京剧《罗成》之一段):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西北风吹得我透甲寒
河南坠子《罗成算卦》:淤泥河不死罗士信,谁转白袍保江山由此可见,罗成、罗士信所指确为一人。想来小说戏曲中本是演绎罗士信故事(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中即只有罗士信而无罗成之名,但“黑闼箭射罗士信”一节已现淤泥河之端倪),流传期间,说书人为其取名罗成(诚?),而以士信为字。然而这一搭配颇为拗口,故往往不像“秦琼秦叔宝”那样被说书人连用。后罗成一名喧宾夺主,罗士信一名反不是广为人知。再以后,罗成有了罗公然(诚-然?)等更为顺口的新名号,而罗士信一名则被重新演绎成了一个傻汉,罗士信与罗成遂就此被分为二人。但这种修改并不固定,可能是由于押韵的缘故,在一些小说戏曲中仍给罗成保留了“罗士信”这一原始名号,使我们能从中窥见端倪,证实猜想。
另,罗艺罗成二人当是纯粹由姓氏扯到了一起,与此相类的还有窦建德被改作李世民舅父一事。《大唐秦王词话》中无罗艺,而谓罗成“兵韬李绩传授,武艺习学秦琼”;《罗成算卦》中则有“十岁北平探过父”一句。可见这个罗成形象最初和罗艺无关,后来才通过“探父”的情节将罗成(罗士信)和罗艺拉到了一起。但最初的“罗少保”还并非是从小在北平长大的(应是从照顾史实着眼),再后来大约因为这种说法不好圆,或与其他情节冲突,才逐渐改成了现在这样。此外,新唐书载罗艺之父名罗荣,连丽如评书《大隋唐》中作罗士信之父。
又:《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士信与裴仁基归密……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
演义中裴元庆和罗成都是俊俏小伙,且都十分勇猛、骄傲。而裴元庆又早早的战死(死因众说纷纭~~),给罗成腾出了显摆的地方。
历史上罗士信与裴仁基关系甚好,又随其同归瓦岗,颇与演义中的裴元庆相类。其勇武、年少亦相同。
历史上裴仁基之子为裴行俨,与演义中的姓名不同——演义中的情节虽多与历史相悖,但其人物若史有其人,则姓名多半与历史相同(个别的因口耳相传会写成白字,如王军可之类),不会更改(包括盛彦师、卢明月等龙套角色在内)。裴行俨虽有“骁勇善战”的名声,但并无英勇事迹被记入史书得以流传,史书倒是记了他一次打仗中箭被程咬金所救的事(寒~~~)——此当为附会程咬金裴元庆是亲戚的原因。而且,他并非死在瓦岗山,而是死在王世充之手——如果裴元庆全由此人演变出来的话,应该不会无视这一情节——这一点足可给小说中秦罗等人降唐以充分理由。此外,亦无记载表明他年轻,可能是个中年大汉亦未可知。
裴元庆身上很可能也搀杂了罗士信的影子,是裴行俨与罗士信两人的混合体。
若如此,罗成、罗士信、裴元庆三个演义人物居然都能追溯到罗士信身上,真个是“三位一体”了。(顾颉刚(?)谓鲧与共工系一人,或亦与此相类吧。)
又:《大唐秦王词话》基本自斧劈老君堂写起,主线故事亦为说唐所采,其纲要与历史差别不大。而之前瓦岗聚义的情节则应为说书人的创作,基本与历史无关。所以一部说唐实为前后两段故事之生硬拼合。是以程咬金让位、瓦岗诸将投唐、排名居前的众好汉批量死亡(基本都是虚构的)等事情变得殊难理解,与《西游记》五行山前后相类。此外,词话中本身亦有拼接的痕迹,魏徵前后判若两人即为一例。
附:《隋史遗文》第三十五回总评:
按史:历城罗士信,与叔宝同乡,年十四,与叔宝同事张须陀,同建奇功。后士信归唐为总管,死节,亦一奇士也。原本无之,故为补出。
【人物简介】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
在清初褚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实际上褚人获《隋唐演义》也有少年英雄罗士信,很勇猛,是秦叔宝的山东老乡和朋友。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罗成与罗士信相同点编辑本段他们都用枪,很勇猛.武艺高强。
史上罗士信在瓦岗军里呆过,罗成也是。
瓦岗军败后,罗士信投靠的王世充,罗成也是。
因不耻王世充,罗士信投了唐,罗成也是。
罗士信于武德五年(622年),率几百人同刘黑闼数成军对持八天后兵败被俘,不屈被杀,才二十多岁,演义中罗成也是在同一年,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人所杀,死时也是二十多岁。
(需要区别的是,评书小说里提到的罗士信----就是那个憨傻的大力士----可看作是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8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罗成最好的朋友是程咬金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