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宦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看历史,大都喜欢看帝王将相的故事,有时候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一个真正的好皇帝,他的故事其实是很少的。因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其实是“无为而治”。皇帝越是东搞西搞,老百姓的负担就是越是重,当百姓到了忍无可忍,不能担负的时候,就只能揭竿起义。
但“无为而治”和“不作为”是两回事,一个无为而治的皇帝绝对不是一个懒汉。他只是给个国家规定正常合理的流程,并且维持其运转而已,绝对不会平地起风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位“无为而治”,但是却开创了一个制度,让明朝两百年来都能正常运作的一个皇帝,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的一生其实很少有什么很大的动作,比起他的爷爷朱棣可以说太过平静,但历史上始终给了他一个很高的评价,史称的仁宣之治人总共11年,明宣宗就占了10年。明宣宗虽然从不搞什么大的动作,但是他却让国家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他对明朝最大的影响是制定了一个新的公文流程。
事情的起因其实是在朱元璋。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集中,废除了丞相制,但是皇权集中是一种特别理想的状态。要实现这个理想,前提就是皇帝必须是一个体力极强,精力充沛的人。但我们都知道,在嫡长子的继承制度之下,皇帝并不是择优录取的。也就是说,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像朱元璋,有那么好的身体那么充沛的精力,所以到了朱元璋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公文太多,皇帝无法一一处理。
于是到了永乐时代就开始出现了内阁,专门帮助皇帝来处理公文。这种处理叫票拟,其过程就是让内阁的人把文件看完,然后把文件主题及处理意见写下来,附在原文上面,上交皇帝。再由皇帝做最后的决策,最后这个流程就叫批红。在永乐时代,这个流程还是勉强能够执行的,因为朱棣也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但是到了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时代(明仁宗才做了1年皇帝,就不算了),可能他觉得当皇帝还要搞这么多事儿,想偷懒去放松一下都不行!于是就开始了改变,让这个流程不再单属于工作狂才能完成的工作。
明宣宗的改变就是把属于自己的批红工作,交给太监做,为了让他们互相制约,还把这份工作分成了两部分,一个就是把能用的意见抄下来,加上自己的意见。做这个工作的叫秉笔太监,因为有了这个权利,所以在太监了的地位很高。另一部分的工作就是最终同意权,为了谨慎起见,他把这个工作交给另一个太监,这个太监处在宦官系统的最高层,叫掌印太监。
就这样,明宣宗就把自己的工作完全的交了出去,他只起了一个监督执行的作用。而实际上,只要皇帝的威慑力还在,他即使不监督,国家也可以正常运转。
明宣宗的这套公文处理流程,后来被一直沿用。这套体系,可以说是与他的太爷爷朱元璋的的主旨是相反的,朱元璋是要皇帝自己把工作全部做完,而朱瞻基是皇帝不做一点工作,大明一样可以正常运转。从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而言,我们不得不说,朱瞻基是更胜一筹的。
当然,明朝坏也坏在这个制度上。后来明朝晚期的宦官之所以能够权倾天下,就是因为他们把握了这个代使皇权的权力,让后来的皇帝都比较依赖宦官,早已经埋下了隐患。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什么都由皇帝亲自处理,碰到能力差的皇帝,可能大明完蛋的更早!
参考资料:《明史》《中国通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朝时期的"花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