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卫青、霍去病麾下有哪些将军,他们的结局如何

华里士 2023-07-22 15:32:15

霍去病,分别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两人出将入相,麾下能征善战的将军比比皆是。在《史记》中记载了卫青和霍去病麾下的将军。

跟随卫青出征的校尉、裨将被封侯的有九位,未被封侯,但成为将军的有十四位。

跟随霍去病的校尉和其他官吏被封侯的有六位,后来成为将军有的有两位。

李广:汉文帝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公孙贺:胶东王刘彻立为太子,公孙贺被选为太子舍人。元光元年至元鼎六年,公孙贺以太仆之职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七次出击匈奴。公孙贺凭军功封为南奅侯,亦因酎金失侯。太初二年,公孙贺因受丞相之职被封葛绎侯。征和二年,因巫蛊之祸冤死狱中。

李息:侍奉汉景帝。汉武帝在位时期,李息曾多次担任将军,率军征讨匈奴,镇守边邑。因军功封关内侯。

公孙敖:公孙敖初以骑郎身份侍奉汉武帝。一生四次为将,两次废为平民。后因其妻涉巫蛊案受到牵连,腰斩而死,全家被灭。

李沮:汉武帝时,李沮以左内史身份担任强弩将军。一年后,又担任强弩将军。

李蔡:汉文帝时,匈奴入侵萧关,李蔡随堂兄李广参加汉军,两人同为汉文帝的侍从,后任武骑常侍。到了汉景帝初年,李蔡已有军功赐二千石禄。在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的元朔五年李蔡任轻骑将军。后与卫青一同出兵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李蔡立下了战功,被汉武帝封为乐安侯。不久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银印青绶。汉武帝元狩二年丞相公孙弘死,又因李蔡击战匈奴有功,被任命为汉武帝的第二个丞相。汉武帝元狩五年,李蔡因私自侵占汉景帝陵园前路旁一块空地而被问罪,应送交法吏查办,李蔡不愿受审对质,自杀,封国被废。

张次公:跟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立下战功,封为岸头侯。太后驾崩后,任将军掌管北军。后因犯法,被杀。

苏建:元朔五年,担任游击将军,与公孙贺、张次公等跟随卫青攻打匈奴。元朔六年,再任右将军,与公孙敖、公孙贺、李广等跟随卫青出兵定襄攻打匈奴,因迷路当斩,于是拿钱赎罪为庶人。其后担任代郡太守,最终死于任上,

赵信:匈奴小王,战败投降汉朝,改名赵信,被封为翕侯。后来兵败,又降匈奴。

张骞:西通大夏的使者,回朝后被任命为校尉。岁卫青北伐匈奴立功,封为博望候。其后再次与卫青出征,因没能按时会师,花钱赎罪废为民。后来再次出使乌孙,回朝被任为大行人,死于汉中。

赵食其:武帝即位后的第22年,以主爵为右将军,从卫青出定襄,中途迷失方向,花钱赎为平民。

曹襄:平阳公主与平阳侯曹时之子,在其父曹时薨后袭平阳侯位,尚卫长公主,二人生有一子曹宗。元狩四年,曹襄作为后将军跟随卫青出战,胜利还朝。曹襄于元鼎三年去世。其子曹宗袭平阳侯位。

韩说:以校尉身份随卫青出征有功,为龙嵒侯,后因交纳酎金不合规定失去侯位。元鼎六年,以横海将军身份出击东越有功,为按道侯。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为光禄勋。后到太子宫中挖掘巫蛊,被太子杀死。

郭昌:以校尉身份跟随卫青攻打匈奴。元封四年以太中大夫的身份当了拔胡将军,驻军朔方。领兵攻打昆明,无功而返。被收回官印罢官。

荀彘:多次随卫青出击匈奴。汉元封二年,为左将军,与楼船将军从水陆两道进攻朝鲜,遭到朝鲜的坚决抵抗。次年,朝鲜王为其大臣所杀,汉朝乘机灭朝鲜。荀彘因争功擅捕楼船将军,被汉武帝杀死。

路博德:曾以右北平太守身份随霍去病北伐匈奴,因功封符离侯。后以卫尉身份为伏波将军平定南越。后因犯法丢爵。之后任强弩都尉,在居延屯田,不久去世。

赵破奴:为霍去病军司马。元狩二年,升为鹰击将军,从征匈奴右地,斩匈奴速吸王,俘稽且王、右千骑将及王子、王母等3000余人,武帝遂封其为从爆侯。后因罪失侯。元封元年,西汉因楼兰攻劫汉朝使节,梗阻丝路,派赵破奴率军数万人攻破姑师,因功又封为捉野侯。太初元年,率兵2万北击匈奴,至受降城400里之地被围,因寻水遭匈奴伏击被俘。天汉元年,与其长子从匈奴中逃归。后因巫蛊案被杀。

一门五侯爷的大将军卫青, 为什么能得到善终呢?

昨天,我们介绍了西汉双骄之一的霍去病,今天要聊的是,他舅舅:卫青。

纵观整个历史,权倾朝野的官员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可卫青这位大将军却得到了善终,卫氏一门最光荣的时候,有5位侯爷。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深得汉武帝信任。此等殊荣,在西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卫青

那么,为什么卫青能得到善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这几个:

1、卫青出身低微

卫媪与卫姓男子生有一男三女: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君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卫媪在丈夫死后,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

卫家家境贫寒,卫青就被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却一点都不在意这个私生子,郑家的几个儿子也只是把卫青当做奴仆看待,整天对他指手画脚,随意苛责。卫青懂事一些后,就回到母亲身边,不受郑家的白眼与奴役,在平阳公主身边做了一名骑奴。

由于童年生活的艰辛,卫青深切体会到地位卑贱的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他养成谨小慎微的习惯。在自己姐姐卫子夫成为皇后,自己也有所成就的时候,他依然保持谦逊的态度,事事小心谨慎,做自己该做的事,说自己该说的话。

他的成功主要是自己的努力,才能七战七捷。

2、卫青从不结党营私

正如我在前文所述,卫青的出生以及所处环境,他不可能去拉帮结派构筑卫氏集团。

一方面是汉武帝之所以那么放心卫青,除了他的能力,他的出身低微也很重要,因为他没有标记。

其次就是他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侄子霍去病也是最年轻的将军,姐夫公孙贺是丞相,还有个太子外甥等,他更加不会去结党营私,一旦他有这方面的动作,汉武帝会任其做大?

所以,他只需要做好该做的事情,他的位置就很稳固了。

卫青

3、功勋卓著

在卫青与霍去病之前,西汉与匈奴交战,那是败多胜少。

正因为有了这两位英才,才能连破匈奴,最后几乎将其灭绝完。

从他的战功来说,唯有霍去病能对他有威胁,可是霍去病意难忘童年经历,对卫青这个舅舅很敬重,而且他也是卫青一手带出来的将军,所以更不可能了。

4、卫青很谦逊

卫青的经历,让他养成谦逊的习惯。他从不以势欺人,经常向其他大臣请教、学习,深受同僚的好评。

身为大将军的他,除了因为李广一事,被李氏一族所记恨,其他很少得罪过人。

所以,他的人缘、口碑很好。

5、不养门客

从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贵族大家,还是门阀世族,都喜欢养门客。

卫青却因为从来不养,因为他知道他的位置与经历,一旦奉养门客,必会遭到汉武帝忌讳。况且,有窦婴和田蚡的前车之鉴,他就更不会去做了。

卫青

所以,他之所以能在权倾朝野后,还能善终,与他的谨小慎微不无关系。以至于苏轼后来用主仆关系,来形容汉武帝与卫青的关系。

大将军卫青骁勇善战,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杀伐果断,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最喜爱的女儿时,也有着十分温情的一面。他将这个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十分溺爱,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作为一个父亲,他想把最好的给女儿,让她幸福快乐,做整个大汉王朝最荣耀的公主,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个可爱的女儿生长在蜜罐子之中。但是命运弄人,她虽然在物质上有了最好的,但是在两次婚姻上都不太顺利。她最后的结局也成谜,所以现在人们对她有很多想象,甚至怀疑她被一向宠爱她的父皇汉武帝杀死。她就是卫长公主,我们来一起看看她的苦乐人生,和被误解的结局。



卫长公主即当利公主,其名、字皆不详,只知道是汉武帝长女,其母为卫子夫。她出生于自己的母亲皇后卫子夫正深受宠爱的时候,《史记·外戚世家》中有记载"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这个孩子就是卫长公主。她的出生也正好打破了一直流传的汉武帝无后的流言。我们知道汉武帝刘彻七岁就做了太子,然后到十六岁登基,一直到即位后的两年内一直都没有孩子。他舅父田蚡甚至在建元二年(前139)对前来朝见的淮南王刘安说"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意图谋反。

所以现在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卫子夫怀孕后汉武帝会更加宠爱她,也就能想象到这个福星会被汉武帝怎样宠爱。



西汉时,一般是皇帝的女儿即帝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姑姑称大长公主。但是汉武帝却直接将这位女儿封为了长公主,裴骃有"此帝女也,而云长公主,未详。"的记载。后来经过史学家的考证,两汉时期地位特别崇高,特别受到尊崇的公主能够以帝女之身受封长公主,不是只有皇帝的姐妹可以叫做长公主。

汉武帝有不少的女儿,但是卫长公主是唯一一个以帝女之身受封长公主的,地位和待遇远超她的其他妹妹,武帝确实是对她极尽宠爱。

少时在宫中受尽宠爱,成年后要觅夫婿,汉武帝自然也是精挑细选。《汉书》和《史记》中对于这位卫长公主的记载也多聚焦于她的两次婚姻上。



第一次是亲上加亲,卫长公主下嫁给了平阳侯曹襄。曹襄的先祖就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曹参。同时曹襄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也正是将卫子夫介绍给汉武帝的媒人。所以这样一看,曹襄不但是家世显赫,而且这门婚姻也是亲上加亲。

曹襄本人也并非是什么纨绔子弟。元狩四年(前119)著名的漠北之战,曹襄作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这次战役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骁勇善战的大汉军队千里奔袭,大胜而归,使得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基本上得到解决。作为随军将领的曹襄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可见曹襄也同其先祖战将曹参一样,是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好男儿,是很有才能的。

婚后二人也是情投意合,琴瑟和鸣,很快便有了一个孩子,起名为曹宗。但是好景不长,元鼎三年(前114),曹襄逝世,卫长公主悲痛欲绝。



据《汉书》记载,在第二次婚姻之前,武帝送金十万斤给卫长公主,据《汉官六种》记载,黄金万斤是汉代皇帝聘皇后才会有的厚礼。而且将她的封地改名为当利,所以从此后卫长公主又号当利公主。当利这块地方非常富饶,它产盐,有盐官,也就是"盐邑",是胶东半岛最为富裕的地方,武帝其他所有公主的封地没有一个比得上她的。而且卫长公主也是东西两汉唯一一个受封盐邑的公主,据此种种,可见卫长公主之受宠。

公主第二次下嫁的夫婿也是同样的天下皆知,地位显赫,但是这场婚姻最后却以悲剧收场。



第二次的夫婿是当时很有地位的方士栾大。元鼎四年(前113),汉武帝十分宠信栾大,认为栾大有通天彻地之能,于是封他为五利将军不说,又拜他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这还不算完,后来又封为他为乐通侯。最得意时栾大身佩六印,贵振天下。

而且武帝在赐栾大天道将军印玺时,甚至不允许以常规来进行。他命使者身穿羽衣,而且要夜间也站在白茅草上面,这才把印赐给栾大,栾大也身披羽衣,夜间站在白茅上受印,以此来表示不是天子的臣子,是超然世外的方外之人。《史记》中记载"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可见卫长公主的这次下嫁也是风光无限。

但是灾祸总是来的很突然,武帝发现栾大并没有通神之能,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盛怒之下下令腰斩栾大,对栾大的推荐人乐成侯丁义也处以弃市之刑。

自己的丈夫被自己的父亲处以极刑,心灰意冷的卫长公主最终带着孩子曹宗,孤独的过完了剩下的日子。除了知道她死于巫蛊之祸前,史书再无任何关于她结局的记载。



加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卫长公主被父亲腰斩的传闻其实是套用她的第二任丈夫栾大的结局。巫蛊之祸更是无稽之谈,早在这场祸事爆发前,卫长公主就已经逝世。她及其幸运,出生在帝王之家而且备受宠爱,也十分不幸,接连看着两任丈夫死在眼前,她的早亡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虽然早早香消玉殒,但是却躲过了巫蛊之祸,避免更心碎的结局。




卫青和霍去病的戎马一生的介绍。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元光二年汉武帝决定改变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卫青
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卫青半身像
[2]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消灭匈奴数千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龙城之役在汉匈交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朝自高祖刘邦建国以来,屡屡受到北方匈奴的掠夺羞辱,如高祖“白登七日”之困,吕后受冒顿单于书信之辱,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万骑大入关,斥候一度略至长安附近的甘泉,以及匈奴频频对汉朝边郡和百姓的烧杀劫掠等,可谓汉朝的心腹大患。龙城的胜利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汉军士气,成为汉匈战争的转折点,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
再击匈奴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收复河朔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史记》《汉书》盛赞此仗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奇袭高阙
匈奴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余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表示:“我没有忘记诸校尉的功劳,同样也会嘉赏。” 于是卫青三子在襁褓中被封为列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1300户。 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二出定襄
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獗。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山西省定襄)、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场战役中卫青任命霍去病为嫖姚校尉, 带领八百骑兵,做为一支奇兵脱离大军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打击匈奴的软肋。此仗霍去病斩敌2028人,杀匈奴单于祖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这次战役中,共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 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但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置苏建弃军而逃的罪过时,有人建议将他斩首以建立大将军的威严,有人认为苏建是尽力而战的,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身为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建立威严;自己本有权力可以处决部将,却不敢擅杀。他要做一个人臣不敢专权的榜样,于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汉武帝赦免了苏建的死罪,令其交纳了赎金后贬为平民。
漠北大战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于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后。 原计划远征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士专力对付匈奴单于。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单于远在东方,于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力战深入之士皆归属骠骑将军霍去病。 大将军卫青麾下,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汉武帝私谕卫青道李广年纪已高、运气又不好,不要用他抵挡单于。于是大将军就没让李广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 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 19000多人。 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遭遇。经过激战,俘获了匈奴三个小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消灭匈奴七万多人。左贤王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南下窥视汉朝。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令霍去病秩禄(即俸禄)与卫青相同。 卫青和霍去病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罢太尉之位,直到设置大司马位,作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大举措,除外掌兵政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可进入内朝参决政事,秉掌枢机,以代替太尉之职。
位极人臣,谦让仁和
卫氏一门显赫后,京城中有歌谣说: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说卫氏一门的显贵全靠了卫皇后。其实不然,在两汉时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带关系窍居高位的,而卫青、霍去病却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即使后来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根据褚少孙补叙:家奴出身的卫青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后,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适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侯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侯,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丈夫。 注:而根据司马迁记叙,卫青尚平阳主当是在元鼎二年后(公元前115年),不是元朔五年(公元前127年)加封大将军以及元狩四年(公元前122年)加封大司马后。 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汉武帝欲以群臣下大将军,唯有汲黯不肯,卫青还经常向汲黯讨教。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於平生。——《史记 汲郑列传》)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但是霍去病与舅舅卫青的关系亲厚,后来李敢因为错怨是卫青导致了父亲李广的自杀,于是击伤了大将军。霍去病知道后,射杀了李敢为舅舅报仇。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按《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为二万二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更不养士,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而且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跟舅舅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谥号烈侯。取《谥法》“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 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阴山卫青
(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平阳公主死后,与卫青合葬。(右图为卫青墓卫星图) 班固在《汉书 叙传》里是这样称赞卫霍的: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述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霍去病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霍去病石刻雕像(12张)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虚岁)。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英雄不问出身
霍去病马踏匈奴2
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 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怀孕后发生了馆陶公主绑架且欲杀卫青一事,事情败露后卫子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卫青被任命为建章监,与长兄卫长君一起加官侍中,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这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武功颇盛的帝王,而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常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胜利的时候极少,秦只能寄希望于修筑长城进行消极防御而汉朝却以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买来暂时的相对平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而他很快就在身边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卫子夫的弟弟,时任太中大夫的卫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卫青拜车骑将军,和另三员将领各率一支军队出塞。在这一次出兵过程中,四路大军出塞三路大败,尤其离谱的是老将李广竟然被匈奴所虏,好不容易才逃归。反而是出身“骑奴”,第一次出塞领兵的卫青,出上谷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斩敌七百。卫青的军事天才使汉武帝刮目相看,他从此屡屡出征,战果累累。
漠南之战,横空出世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它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卫青领军二出定襄,史称漠南之战。十八岁的霍去病第二次跟从卫青出征(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卫青任命霍去病为嫖姚校尉,霍去病雕像
带领八百骑兵,做为一支奇兵脱离大军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打击匈奴的软肋。(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赴利:奔向有利之处,以消灭敌人)此仗霍去病斩敌2028人,杀匈奴单于祖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食邑二千五百户。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
河西大战,战神无敌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 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此战后,汉武帝益封霍去病二千二百户。
河西受降,列郡祈连
卧虎石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 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作战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部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阏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发生的时间在秋天。 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我们永远也猜想不出此时的浑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机会把霍去病扣为人质或杀之报仇,只要他这样做了,单于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奖赏他。然而最终浑邪王放弃了,这名敢于孤身犯险不惧生死的少年的气势镇住了他。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 河西受降顺利结束,而今天的我们却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个局势迷离危机四伏的时候,那位十九岁的少年是怎样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仅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的。 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
饮马翰海,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 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在这场战争的事前策划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单于,结果由于情报错误,这个对局变成了卫青的,霍去病没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左贤王部。 然而这场大战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三岁。此仗后,汉武帝益封霍去病五千八百户。
纵死犹闻侠骨香
霍去病与舅舅卫青的关系亲厚,两人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更不养士(门客),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而且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而霍去病也跟舅舅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同时下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相同。秩禄,即俸禄。卫青和霍去病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罢太尉之位,直到设置大司马位,作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大举措,除外掌兵政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可进入内朝参决政事,秉掌枢机,以代替太尉之职。 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但是霍去病与舅舅卫青的关系亲厚,李敢因为错怨是卫青导致了父亲李广的自杀,于是击伤了大将军。霍去病知道后,射杀了李敢为舅舅报仇。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了。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家族
霍去病的姨母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舅舅是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 霍去病曾在出征的途中看望自己的生父霍仲孺,并把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回朝廷。霍光后来得到武帝重用,成为托孤重臣,曾废立皇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为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霍去病有一个儿子霍嬗,字子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生母未见史书。霍去病死后,霍嬗袭冠军侯爵位,为侍中,颇受汉武帝疼爱,有意等他长大以后用为将军,继续霍去病的功业。霍去病死后六年,元封元年(前110年),霍嬗从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史记·封禅书》“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后不久暴卒,谥号为哀。霍嬗死时可能只有十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霍嬗无子,霍去病的嫡系后裔至此断绝,冠军侯国也因此而除。 此外,霍家有史记载的霍山、霍云二人,因谋反被汉宣帝灭族。但也对宣帝时期的政治产生过一定影响。因《史记》《汉书》互有讹误,对他们二人的身世记载大体而言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二人均是霍去病之子,第二种意见认为二人均为霍去病之孙,第三种意见认为霍山为霍去病之子,霍云为霍去病之孙,而认为霍山、霍云均是霍去病之孙者,又对霍山与霍云的兄弟关系产生分歧,有人认为霍山是霍云之兄,也有人认为霍山是霍云之弟,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6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