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忠贤大权在握,为什么会被没能力的崇祯帝弄死

说历史 2023-06-06 14:10:53

魏忠贤大权在握,为什么会被没能力的崇祯帝弄死

魏忠贤权力那么大,为何能被崇祯“秒杀”?

这里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因为魏忠贤的太监身份,再者是因为崇祯皇帝早就已经有预谋,最终就是魏忠贤根本就不得人心。

一、太监身份决定他必败

魏忠贤虽然说权力无边,在朝廷能够执手遮天,但是所拥有的这所有一切全部都是皇帝的。也就是说,魏忠贤所得到的一切都只不过是皇帝的,只不过是一个附属品,就算很厉害,也同样是在皇帝的下面。这个皇帝在驾崩之后也就意味着能够结束当前的日子,一朝天子一朝成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后根本就不喜欢这个太监,反而恨之入骨,一直都在严厉的打击。

二、崇祯早有预谋

古人有云,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崇祯皇帝。在登上皇位的时候并没有打算马上就除掉魏忠贤,而是一直以来都会小心谨慎。一开始也同样会特别担心魏忠贤的实力,因此就会选择步步退让,让魏忠贤完全看不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狡猾的魏忠贤一直都对崇祯皇帝大献殷勤,三番五次选择敬献美女,甚至也会在美女的身上放了一些迷魂药,就是希望能够达到流连美色的作用,不料却被崇祯皇帝看破。等到魏忠贤幡然醒悟时,发现早就已经为时已晚。

三、魏忠贤不得人心

作为东厂督主,还可以有效控制着锦衣卫确实权力滔天。靠着自己的小聪明,能够得到皇上的信任,但是性情很是残忍,是一个极其凶暴且诡计多端的人。这就导致魏忠贤在内部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身边也没有太多的亲信,这就导致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安插属于自己的人手,想要巩固自己的权势也会有更大的难度。崇祯皇帝在上台之后,朝廷内部马上就改变风向,魏忠贤丝毫没有改变的能力,只能够选择举手投降,俯首称臣。直到无力回天,也准备告老还乡,但是在离开的时候还是被拦住,因为失去生活的希望,就只能够选择用三尺白领结束自己的性命。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魏忠贤大权在握,为什么会被没能力的崇祯帝弄死

明朝为何突然灭亡,皆因崇祯诛杀魏忠贤?



明朝为何突然灭亡,皆因崇祯诛杀魏忠贤?真实历史没那么简单!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清朝官方评价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全盛时期的大明朝,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北伐蒙古,南下西洋,威震东亚,名扬四海。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在他的《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如果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有些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这些地区都在亚洲。如果说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及其‘中心’等级体系中占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么这个经济体就是中国。”中外学术界公认,明朝时期的中国财富占当时全球财富总量的1/3强,工业总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2/3。明晚期国力依然强盛,经济进步,文化繁荣,尤其江淮一带商业昌盛,经过张居正的新政之后万历朝成为明代最富庶的时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赫赫帝国,竟突然间轰然倒下,说亡就亡了!

诛杀魏忠贤

明朝为什么会突然灭亡?很多人认为,崇祯皇帝诛杀魏忠贤是一个重要原因。魏忠贤市井出身,为赌债所逼自阉入宫,倚仗天启皇帝宠信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由于天启皇帝酷爱木匠工作,不事朝政,魏忠贤得以专权擅政,并逐渐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阉党对朝廷另一大势力集团东林党进行了血腥镇压,残杀了左光斗、杨涟等一大批朝廷重臣,时东林党人“累累相接,骈首就诛”。

魏忠贤

但“好景”不长,天启皇帝仅在位七年,在23岁时就英年早逝。继位的崇祯皇帝早就痛恨阉党集体,即位两个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置了魏忠贤。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一,崇祯告谕魏氏乃大恶之人,“本当寸磔,念梓宫在殡,姑置凤阳”。魏忠贤在去凤阳守陵的路上被迫上吊自杀。此后,东林党东山再起。

有观点认为,魏忠贤虽然贪婪成性,但他并不是罪大恶极之人,而且具有极强的个人能力。他通过加征工商税、海税,减免农税,既保证了财政和军需,又使老百姓能够平安度日。在魏忠贤当政时期,明朝没有发生过大的变乱,边境战事状况也在不断好转。而崇祯皇帝虽然志向远大,但生性多疑自负,刚愎自用,惯于推卸责任,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那么理所当然地,志大才疏的皇帝崇祯错杀了有能力又实干的魏忠贤,而重用只会空谈阔论、做道德文章的文官庸才,从而导致了大明朝的迅速垮台。

不得不说,这样的认识过于肤浅。崇祯处死魏忠贤,确实可以看作明亡的一个直接诱因。但是,明亡的原因不在于魏忠贤的个人因素,而在于明王朝内官(司礼监)和外官(文官集团及内阁)的制衡体系被打破,国家局势一边倒地向文官集团倾斜,皇帝失去了权力的支点。

制衡体系的崩塌

实际上,明亡的原因极其复杂。明朝国祚276年,历十六位皇帝。王朝初期,皇帝多雄才伟略、能励精图治,王权自然可以把控得很牢固,政通人和,国事欣欣向荣。然而几代之后,继任的皇帝由于长在深宫,不通世务,根本无法与一路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才得以出人头地的人中翘楚所组成的文官集团抗衡。因此从英宗开始,皇帝对内官(司礼监)的倚重不断加深,其目的在于制衡外官,以确保皇权。所以,成化皇帝可以专心搞房中术,嘉靖皇帝可以专注于炼丹术,正德皇帝可以当大将军,天启皇帝可以做小木匠,万历皇帝可以30多年不上朝,而王朝依旧可以运行百余年如常。因为,军国大事决策出自内阁票拟和司礼监披红的协调,皇帝只需要做好名誉的领袖即可。

然而,物极必反,也是一个规律。民间有说,“汉亡于外戚,唐亡于藩镇,宋亡于外敌,明亡于党争”。断送明王朝的恰恰也是这个内官和外官相互制衡而皇帝懒政的政治体制,因为它带来了明末残酷的党争。这里的“党”与现代汉语的“党”不同:现代汉语简化字“党”的下半部分是“兄”字,意指在特定的群体中兄弟友爱;古汉语繁体字“党”的下半部分是“黑”字,原意指晦暗不明、非公开、暗地里、私下、偏袒,一般为贬义。

诚然,党同伐异存在于历朝历代,但是明末的党争还是触目惊心。以东林党和阉党为代表的党派争斗时时刻刻处在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白热化状态,极大地消耗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力量。有人说,明亡于东林党患,而非党争。实际上,东林党患只是党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而崇祯处死魏忠贤同样只是党争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党争也只是明亡的一个表面原因,明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利益集团和集团利益固化,加之天灾人祸、内忧外患而导致的民不聊生。

崇祯皇帝的性格缺陷

在明亡的过程中,崇祯皇帝需不需要负责任?尽管晚明朝政积弊太深,如果没有根本性的变革,任何人都无力回天,但是毫无疑问崇祯本人的性格缺陷加速了明亡的过程。他性格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多疑,崇祯朝共17年,内阁首辅换了19任;内阁大学士换了50人;刑部尚书换了17人;各地总督杀了7人;各地巡抚杀了11人。走马灯似的换杀重臣,其多疑寡恩的性格可见一斑。在袁崇焕事件上,他的这一性格缺陷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崇祯皇帝在三年之内就对袁崇焕由极度信任到凌迟处死,这种急速的态度转变寒了所有官宦的心。从此再无人事边事,也无人事内事,崇祯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崇祯帝

以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崇祯皇帝属于典型的缺乏非整合能力的人格。所谓非整合能力是指人们承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个体能够容许矛盾的信念、情感同时存在,并不会感到不适。这样的人对待人和事都更宽容,更能够接受不完美和变化。而欠缺非整合能力的人,会对复杂的矛盾的认知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容易走极端,倾向于对人和事的绝对信任或绝对不信任。崇祯皇帝在即位之初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彻底铲除了魏忠贤及其余党,却使东林党一党独大,难以约束。对于袁崇焕,崇祯皇帝由于他“五年平定辽东”的夸大之词,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大明王朝的安危都托付给了他一人,这是何等的天真和儿戏?袁崇焕当时就对质疑的大臣私下说过,皇上对于评定辽东的期望太大,所以他只是暂且用“五年平辽”之说来安慰皇帝的心罢了。问题是,还不到五年,才三年多,崇祯就因为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和援救京师策略而亲自下令将他凌迟处死。这是典型的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人格。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性格缺陷不仅仅危害个人,而是会危害整个国家。因此,明亡于崇祯,必然性多过偶然性。

从国家统治的角度来看,制度的作用和人的作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崇祯皇帝因循先祖惯例,不打破内廷与外廷的政治平衡,是不是明就不会亡?事实上,这种政治平衡被打破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内官外官互相制衡的政治体制,到晚明时期已经使党争愈演愈烈,超出了合理的度,平衡迟早要被破坏。换句话说,无论谁当皇帝,明都会亡,区别只在时间早晚。

但是,制度是人制定的,制度应该是为人服务的。崇祯皇帝如果能够积极地打破平衡的体制机制,而不是消极地打破体制机制内的平衡,那么大明王朝和崇祯本人的结局都可能会是不一样的。然而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只能从历史的教训中不断汲取经验。

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是如何败在年仅17岁的崇祯帝手里的?

权倾朝野的魏忠贤那是得到了帝王的信任,崇祯在登基之前上演了一出扮猪吃老虎的好戏,崇祯以为他会和自己上一个上司一样对自己言听计从,没有想到自己败在了年仅17岁的崇祯帝手里。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全国军政大权集于帝王一身之上,中央集权制得到了深化,帝王现在已经真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没有人能够制约帝王手中的权力。

在明朝发展的过程当中文臣集团逐渐崛起。他们威胁到了皇权的统治,明仁宗扶持了另一个和文臣集团相抗衡的政治集团宦官集团,宦官集团和文臣集团成为了明朝历史上针锋相对的两大势力,这是帝王玩弄权术的一种把戏。自己的手下斗得越厉害,帝王的宝座坐得越稳,宦官集团就是帝王在朝中的代言人,帝王站在权力的天平中间。

魏忠贤把宦官集团势力推向了明朝政治舞台的高潮。胜利的天平倾向了宦官集团魏忠贤手中虽然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这一切都是大明王朝帝王赐予他的权利,失去了帝王的信任,他将一无所有,他手中的权力也将荡然无存。崇祯在魏忠贤面前主动示弱,获得魏忠贤的认可和信信任,魏忠贤天真地认为这个孩子必将成为自己手中的傀儡,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败在一个17岁的孩子手中,魏忠贤在多年的政治斗争中经历了风风雨雨,没有想到会在小河沟里翻了船。

崇祯上台之后一改往日的作风,他已经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拥有了帝王的身份,现在他要发起绝地反击的冲锋,拿回属于明朝帝王手中的权力,第一个目标就是魏忠贤,魏忠贤一撸到底,最后在发配凤阳的路上被迫上吊。

不可一世的九千岁魏忠贤,为何会被崇祯轻易扳倒?

魏忠贤家境贫寒,早年在家乡不学无术,沉迷赌博无法自拔,后来输的太多于是承受不了打击而自宫进入皇宫(听说因为与宫中的某个太监有交情并没有完全切除)。刚进去皇宫的魏忠贤可谓是一穷二白,毫无任何背景与关系,想要升官发财只能靠自己的本事。

让魏忠贤权势滔天的人其实是明熹宗,朱由校非常喜欢魏忠贤还有和魏忠贤关系极好的客氏,这两人善于阿谀奉承,对别人都心狠手辣,而且他们还在四处结党营私,在宫中隐秘的发展势力,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得罪他们。朝廷上有些大臣听说了此事都向朱由校进柬劝皇帝不要轻易相信这两人,但是皇帝不听,用了各种理由反驳大臣们。

但是魏忠贤却私底下却谋杀了很多说他坏话的人,明面上对皇帝更加掐媚,勾结皇帝身边的人让朱由校每天沉迷于歌舞丶射猎之中,不理朝纲,这激起了很多大臣的反对,很多大臣联名声讨魏忠贤,而魏忠贤却装作很无辜的样子,朱由校还因此责备了很多大臣,这让魏忠贤更加肆无忌惮了。

魏忠贤后来掌控东厂在全国各地都有眼线,经常大肆搜捕丶迫害与他不和的人,让全国百姓官员陷入恐慌之中。当时信王朱由检对此悲愤不已但又不敢发作。天启七年朱由校驾崩,朱由检知道是时候开始清算了,但是又不想另生变故,于是并没有让外界知道自己的态度,朝廷的大臣和魏忠贤都很疑惑,便开始试探朱由检,众大臣对魏忠贤的追随者进行打压发现朱由检并没有反对,于是便大张旗鼓的开始对魏忠贤兴师问罪,而朱由检趁势将其铲除。

为什么魏忠贤势力如此庞大却被轻易除掉呢?这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宦官专权实则是明熹宗昏庸无能丶无法明辨是非造成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