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沛霖是清朝末年著名军阀,一生反反复复,追求权利,深陷权利的深渊而难以自拔。而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与小时候的贫穷离不开关系。
苗沛霖家庭贫困,祖辈世代务农,家徒四壁是他们家最好的写照。苗沛霖自小就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开始的时候,是期望通过科举改变人生。天赋不足,经过努力,三十岁的时候他考中了秀才。
但是很快他发现,尽管脱去童子身份,成为一名生员,穷还是照样穷。他人生的转折点,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
捻军是起义军的一支,苗沛霖仗着自己有点儿知识投入捻军。起义军大多数都是泥腿子出身,所以对于知识分子有着天然的钦佩和尊重。苗沛霖在这儿受到欢迎,入幕中充当“红笔师爷”。
不过苗沛霖不甘寂寞,他认为捻军都是一群草莽英雄,所以最终选择离去。捻军的礼遇让他自信心倍增,曾多次自荐寿州知州金光筯。金光筯根本没有将他当一回事儿,苗沛霖于是回乡,想要自己拉扯起一杆大旗,却遭到冷漠对待。失败之下,苗沛霖只能靠教书维持生计。
1856年,捻军横扫凤台县武家集,苗沛霖才迎来他最大的转折点。被捻军打垮的地方武装,想起了当初苗沛霖的见解,突然认为他是真有才学,于是纷纷请教他。于是苗沛霖打着“御捻”的旗号,在当地豪绅的资助下,组建苗家军。
照理来说,苗沛霖应该是站在官方这边的。但是随着苗家军越来越壮大,发展到十几万的地方势力后,苗沛霖有了异心。他想要像自己的同乡朱元璋那样,建立工业,借口寿州擅杀案与太平军、捻军连成一气。
三方共同攻打寿州,苗沛霖拉起了抗清大旗。他还建立天顺王国,称“河北天顺王”。苗沛霖以为清廷气数已尽,自己定能功成名就。但实际上清廷虽然衰弱,对付农民起义军还是可以的。
随着清军的进攻越发激烈,苗沛霖终于赶到难以抵御,于是就又投降了清朝。对于苗沛霖的反复和暗中通敌,清政府十分生气。为了平息清廷怒火,苗沛霖将主意打到了陈玉成的身上。
他命心腹给陈玉成带去亲笔信,信里对陈玉成许下誓言,若是陈玉成能到寿州共谋大事,他一定拉扯人马协助。
陈玉成虽然痛恨苗沛霖的投敌,但是却也寄希望于苗沛霖反复无常,能够重新加入己方阵营。于是陈玉成不顾部下劝诫,前往寿州,结果被苗沛霖抓住。太平军的支柱英王,就这样英年早逝了。
据说陈玉成曾怒斥苗沛霖:“吾今日死,苗贼明日亡耳!”这话竟然一语成箴,一年半后走投无路的苗沛霖再次扯起反清大清。但是最终被清军镇压,战死在蒙城城下。
苗沛霖反复无常,他最大的信仰来源于权利,可惜最后也因此而死。他曾经分析自己失败的人生,说是被读书耽误了。为此还作诗《秋霄独坐》:
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鸣夜冥冥。
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
但实际上很明显,他一生被权利迷花了眼。自己并没有实现抱负的能力,偏偏不自知的追求,最终沦落。
苗沛霖的一生,八个字足可以概括:心比天高,目比寸短!
杨秀清 (约1820—1856)
太平天国革命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广西桂平人。原为烧炭工人,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冯云山被捕入狱后,他假托“天父上帝”下凡附体,安定众志,取得代“天父”传言的特权。1851年1月与洪秀全等领导发动金田起义。12月在永安(今蒙山)被封为东王、九千岁,节制诸王,主持朝政。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派兵北伐、西征,宣布太平天国外交政策,后因居功骄横,挟制天王封其“万岁”,引起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化,酿成“杨韦事变”。1856年9月2日为韦昌辉所杀。
萧朝贵 (约1820—1852)
太平天国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广西武宣人。贫农出身,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冯云山被捕入狱后,他假托“天兄耶酥”附身,安定众心。1851年1月与洪秀全等领导发动金田起义。12月在永安(今蒙山)被封西王、八千岁。次年9月进攻长沙时牺牲。
冯云山 (约1815—1853)
太平天国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广东花县人。塾师出身。1843年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宣传、组织革命。1848 年被捕入狱,旋被救出。1851年1月参加领导金田起义。12月在永安(今蒙山)被封为南王、七千岁,次年6月于蓑衣渡牺牲。
韦昌辉 (约1823—1856)
原名韦志正或韦正,清末广西桂平人。地主出身。1848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1月参加领导金田起义。12月于永安(今蒙山)被封为北王、六千岁。1856年9月“杨韦事变”中滥杀无辜2万余人,激起公愤。11月被洪秀全处死。
石达开 (1831—1863)
太平天国领导者之一。客居广西贵县。地主出身。1849年参加拜上帝会。1851年1月参加领导金田起义。12月于永安(今蒙山)被封为翼王、五千岁。1854年领军西征,屡败湘军。1856年6月击溃清江南大营。“杨韦事变”中险为韦昌辉所杀,韦被处死后回京辅政。 1857年5月因天王猜忌,率军20万出走,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欲与清军谈判,被捕,旋被杀。
胡以晃 (约1816—1856)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平南人,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5月奉命西征,克舒城、桐城。次年歼安徽巡抚江忠源部,克庐州(今合肥),封豫王。1855年配合石达开与湘军作战。次年病死江西临江(今清江)。
秦日纲 (约1821—1856)
太平天国将领。原名日昌,广西贵县人。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驻守安庆。次年封燕王。1856年2月配合诸军破清江北大营,6月破江南大营。因天京事变中追随韦昌辉被洪秀全处死。
陈玉成 (1837—1862)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藤县人。l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四年(1854年)随西征军攻破武昌,升任殿右三十检点。同年反攻岳州,转战湖北黄州(今黄冈)、蕲州等地,扭转了西战场形势。后在随州(今随县)斩清将扎拉芬。在应山大败清将孔广顺。再回师救庐州、芜湖。 1856年驰援镇江,攻破清军江北大营。次年晋封成天豫等职。1858年9月与李秀成合军再破江北大营,旋在三河镇大败湘军。次年封英王。1861年安庆失陷后退据庐州(今合肥),还思进取。次年庐州陷落,应苗沛霖之邀北上寿州(今安徽寿县),被苗诱捕。6月在押解赴京途中于河南延津就义。
李秀成 (1823—1864)
太平天国将领。或作寿成。原名以文,广西藤县人。1851年参加太平军。1858年9月与陈玉成合军击破江北大营,旋在三河镇重创湘军。次年晋封忠王。1860年配合诸军击溃江南大营,后率军三次进攻上海。1864年天京(今南京)沦陷后护卫幼天王出走时被俘。8月7日于南京殉难。
洪仁玕 (1822—1864)
太平天国领袖之一。广东花县人。1843年与族兄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2年赴香港,往返香港、上海等地,对西方思想文化有较多了解。1859年4月辗转到天京(今南京),受封为干王,主朝政。向洪秀全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建议书——《资政新篇》。1864年7 月天京沦陷后,迎护幼天王,转战于江、浙、赣,以图中原。10月在江西石城被捕,11月遇害于南昌。
刘丽川 (1820—约1855)
上海小刀会领袖。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53年9月领导小刀会在上海起义,建立大明国。行太平天国正
太平天国诸王
黄万兴 太平天国将领。封藩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萧三发 太平天国将领。封式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黄期升 太平天国将领。封助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许茂才 太平天国将领。封著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李秀辉 太平天国将领。封浓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陈赞明 太平天国将领。封拥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姚克刚 太平天国将领。封虔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赖永扬 太平天国将领。封开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萧朝兴 太平天国将领。封模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赖世就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人。封奏王。曾随李世贤进军江西,后不详。
侯严威 太平天国将领。封烈王。具体事迹不详。
魏超成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人。1851年1月,率会众往金国团营途中被阻,折回与来自广东信宜往金田团营的凌十八部会师,攻打郁林。未成,退至乡间辗转北上,赴永安州,任殿前监斩官。随军至南京。1854年1月,任殿右十四检点,助林启容守江西九江。1858年九江城陷,突围走奔陈玉成,守安徽庐江。1862年封循王。同年7月配合洪仁玕援安徽宁国不利,退回天京,其后具体事迹不详。
张兆安 太平天国将领。封依王。具体事迹不详。
卢六 太平天国将领。封殿前冬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嘏王让千岁。具体事迹不详。
卢文从 太平天国将领。封祝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秉忠 太平天国将领。封觐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维正 太平天国将领。封觐王。具体事迹不详。
林大居 太平天国将领。封敬王。具体事迹不详。
秦日南 太平天国将领。封畏王。具体事迹不详。
秦日庆 太平天国将领。封庆王。具体事迹不详。
秦日来 太平天国将领。封贺王。具体事迹不详。
秦日源 太平天国将领。封报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文安 太平天国将领。封望王。具体事迹不详。
陈潘武 太平天国将领。封相王。具体事迹不详。
张立超 太平天国将领。封铭王。具体事迹不详。
侯贤提 太平天国将领。封心王。具体事迹不详。
杨柳谷 太平天国将领。封随王。具体事迹不详。
方营宗 太平天国将领。封念王。具体事迹不详。
赖永 太平天国将领。封恋王。具体事迹不详。
陈志书 太平天国将领。封志王。常州失守后殉国。
张善超 太平天国将领。封颂王。具体事迹不详。
练顺森 太平天国将领。封播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四福 太平天国将领。封重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盛乾 太平天国将领。封有王。具体事迹不详。
侯裕宽 太平天国将领。封为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享乾 太平天国将领。封视王。具体事迹不详。
孙茂升 太平天国将领。封问王。具体事迹不详。
刘蔚鸠 太平天国将领。封享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玉秀 太平天国将领。封献王。具体事迹不详。
谭应芝 太平天国将领。封乐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盛爵 太平天国将领。封就王。具体事迹不详。
侯玉田 太平天国水军将领。封振王。天京陷落后,脱险逃出,由上海到香港,准备秘密为李世贤军提供军火、粮食接济,并侦察清军行动,不幸被奸商陈镇杰告发,随即被英国殖民者引渡给广州清朝官府。坚强不屈,英勇就义。
黄得用 太平天国将领。封弼王。具体事迹不详。
萧朝富 太平天国将领。封项王。具体事迹不详。
蒋有福 太平天国将领。封懿王。天京失陷后突围而出,不幸被俘牺牲。
万镇坤 太平天国将领。封劝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明厚 太平天国将领。封凤王。具体事迹不详。黄精忠 太平天国将领。封代王。具体事迹不详。
杨张安 太平天国将领。封拱王。曾与谭绍光一同援救昆山,具体事迹不详。
吴玉棠 太平天国将领。封嵇王。于嘉应州龙虎墟降清。
黄和锦 太平天国将领。封佐王。太平天国十三年,清军攻陷常州,被俘后遇害。
赖桂芳 太平天国将领。封柬王。太平天国十三年,清军进攻丹阳,赖桂芳率军抵抗,在激战中阵亡。
刘胜邦 广西武宣县高楼村人,参加金田起义,行走如飞
清朝晚期,清 *** 腐败无能,八旗兵、绿营毫无作战能力,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清 *** 将权力下放到了地方督抚、乡绅等手中,允许他们自行招募兵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团练。从1853年开始,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地方逐渐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等农民起义的主力。
李鸿章剧照
不过,要说到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军阀,却并不是曾国藩、李鸿章,虽然,他们拥兵自重,有着自己的私人部队,但是,他们还是隶属于清 *** ,而且要听从清朝皇帝的调遣,根本谈不上军阀。
另外,《辞海》对“军阀”一词的解释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也就是说在自己的地盘上,军阀可以主导一切,可以征税、征兵、征粮。在清朝晚期,就有这么一个人,可以被称得上军阀,他就是苗沛霖。
苗沛霖剧照
与洪秀全类似,苗沛霖也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秀才,获得了功名之后,他既没有升官发财,也没有光耀门楣,想要出人头地,又生逢乱世的的苗沛霖,认为这正是“大丈夫得志之秋也”,于是,他跑到了皖北的雉河集,投靠了捻军的张乐行。
由于当时的皖北地区交通落后,教育也不发达,捻军中的读书人很少,读过书、头脑又灵活的苗沛霖很快受到了张乐行的重用,在捻军中他被称为“红笔师爷”。没过多久,不甘屈居人下的苗沛霖,去到了清寿州,借着清 *** 让地方“团练自保”的风口,苗沛霖成为一名练总。
朱元璋剧照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与陈友谅、张士诚争夺天下的时候,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苗沛霖在学习朱元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筑寨、广聚粮、缓称王”的计策。1856年夏,苗沛霖的苗家军不断开始壮大。
苗沛霖毕竟是读过书的人,他将队伍编排、束号令、齐金鼓,不听号令者以军法处置,于是,苗沛霖的队伍开始走上正规化,也因此,苗沛霖成为了太平天国、清 *** 拉拢的对象。
到了1860年,苗沛霖的势力“南通光、汝,西薄归、陈,东逾州来,北尽黄河之浒……众数十万”,在他所控制的地盘内,苗沛霖令行禁止、擅自生杀,俨然一位土皇帝,就连清 *** 的钦差大臣胜保、巡抚翁同酥也得受其胁迫。
陈玉成剧照
蒙城、宿州等地的清朝官员被苗沛霖的心腹取代,清 *** 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名存实亡,综上所述,苗沛霖才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军阀。
曾经背叛太平天国,出卖陈玉成的苗沛霖,最终被自己的部下给杀害,可谓是因果循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4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清朝皇后还住在坤宁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