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晚清英豪,李鸿章、张之洞、曾国潘等人肯定第一时间浮现大家脑海。本文给大家介绍的晚清牛人不在此列,他是真的牛,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
这位牛人就是晚清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所科技学校,一人撑起中国近代军工业半边天的徐寿。听到这些头衔,可能大家也并不是很熟悉。但要说另一件事,大家就不可能不熟悉了。
学习过化学的朋友们,在当初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必背,那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而这个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徐寿翻译命名的,可见徐寿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
1818年,徐寿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和很多人一样,徐寿最开始学习的是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八股文,是冲着科举考试去的。
然而徐寿明明十分聪慧,但是却连个秀才的考不上。科举失意,大多数人应该十分伤心。但是徐寿不,他说:“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俗一点大概是说:“八股文有个毛用,老子不学了!”
放弃当时的“通天大道”,徐寿转而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他读书杂,什么都看,山川、物产、地理变迁,还有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都涉及在内。他还根据书中所学,自制指南针、自鸣钟。
徐寿喜欢器械科学,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科技典籍,同时也想方设法的搜罗中国翻译的西方科技著作。当时中国没有系统学习科学的书院,徐寿一切都靠自学,由此还结识了另一位科技爱好者华蘅芳。
在一片研究八股考试的人中,找一个爱好科技的知音多难啊!两人一见如故,组成cp闯天涯,共同探讨和研究科学知识。
徐寿学习讲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知识必须用于实践检验。当时没有咱们今天的实验室那样,想要什么工具都有。没有工具,徐寿就自己做。他曾经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需要一个三棱镜,买不到就用自己的水晶图章硬磨出来。
就是这样潜心学习研究,徐寿渐渐的闯出名气,连当时像李鸿章这样的清朝大臣都听说了他的名字。后来清廷“师夷长技以制夷”,展开洋务运动,徐寿就这样被清朝大臣们推到台前。
1861年,徐寿入曾国潘所开设的安庆内军械所工作。做什么?当时外国轮船开到中国内河横冲直撞,中国用的还是帆浆动力船,大家一拍手一致决定造轮船。
轮船好造吗?又不是纸糊的,当然不好造。但是徐寿就这样瞎子摸象,凭着《博物新编》上的图和简介,跑到洋人船上研究了一整天,回来就开造了。
没有零件,就自己一锉子一锉子的做。就这样靠着一股韧劲和聪慧,三个月后徐寿造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三年后,造出了中国海军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
看到此船,同治帝钦赐牌匾:天下第一巧匠。曾国藩夸赞:“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
徐寿对于办好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提了些意见,但是曾国藩说:“你只管造船,其他的就别操心了。”徐寿心想:“你让我造那就造呗!”
就这样,在徐寿的带领下,先辈们造出了中国近代第一艘军舰“惠吉号”。随后“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接连诞生,徐寿堪称我国海军军工业的鼻祖。
办好了这事儿,徐寿深知如果中国的科技想要进步,就必须有系统的教育。于是在他又开始了漫长的翻译之路,《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当然还包括让今天学生们痛苦不已的元素周期表,都被徐寿引入中国。
为了传播近代科学知识,徐寿又开办了上海格致书院,书院含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专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科技学院。
咱们今天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而徐寿则是征途的起点。这位先辈,理应被所有人铭记!
众所周知,我国的历史非常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这几千年里,出现了很多的未解之谜以及一些神秘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流失,其中有很多已经变的扑朔迷离、神乎其神。而后世们也会根据这些神秘的现象,发挥想象力,将其加工成为艺术品,排成影视剧等等,以至于出现了盛极一时的穿越风。
在古代哪些格格不入或是跨越时代的现象,使用“穿越”这个词去解释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是穿越总归是人们所幻想出来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不存在的,起码目前有史以来是不存在的。然而在清朝年间,有一个人多年被怀疑是穿越者,直到现在都有关于此人的传说。这个人就是出生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徐寿。
徐寿自幼就家境非常的贫穷,17岁的时候就不幸丧父,成为了家中主要的劳动力,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身上。当年很多人都刻苦求学,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让自己出人头地。然而徐寿对这八股考试是没有任何兴趣的,而他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主要是放在了经商上。
还别说,徐寿还真就是快经商的料子。一边务农,一边经商的徐寿很快就改善了家中的状况,随后便开始钻研起物理学。在那个封建思想极其浓厚的年代,人们对物理意识是非常淡薄的,而且徐寿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西方教育。为了能够进一步学习物理学,于是他在1853年的时候在墨海书馆里买了本物理学的书籍开始自学。
经过了数年的刻苦钻研,徐寿在1862年的时候成功加入到了曾国藩的团队,开启了蒸汽机的自主研发项目。在那个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徐寿愣是研发成功了,可见这能力不可小觑。而也正式因为他过于的出众,所以在民间就被冠以了“穿越人”这一称号。在大环境下可以做到独善其身,徐寿确实与众不同,不然怎么会被称为“晚清霍金”呢?
在晚年,徐寿仍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译书、科学教育及科学宣传普及事业上。1884年病逝在上海格致书院,享年67岁。综观他的一生,不图科举功名,不求显官厚禄,勤勤恳恳地致力于引进和传播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近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不愧为科学家的一生,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4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