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卫为何受雍正重视,李卫凭什么飙升封疆大吏,

人生百味 2023-07-22 14:38:18

李卫是清朝名臣,因为徐峥主演的《李卫当官》被大家所熟知。徐峥饰演的李卫,诙谐幽默而机智,深受雍正帝的信任。历史上真实的李卫也是这样一个人吗?又是凭什么一路从从五品飞升到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呢?

李卫出生一个地主家庭,家里很富庶,长大之后就捐资买官。康熙五十六年捐资员外郎,入朝为官,雍正年间得雍正帝赏识。

这里要说一个前提,李卫在雍正登基之前就与他结识。但是因为夺嫡之争最严重的时候,李卫被派出去,所以并没有参与机要。这也就使得他免于像年羹尧那般,仗着从龙之功,横行无忌,最后被雍正撸下来的结果。

很多人都说李卫没什么文化,李卫自己也说:“臣孤失学,不习章句,缘从母命,访择塾师,仅能讲说《通鉴》,粗知古人行事。”

没文化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能干实事儿呀!

可能是本身家庭富庶,李卫当官之后并不像许多官员一样钻进钱眼里。官场中有许多不会摆在明面上的规则,许多官员靠着这些约定成俗的规定赚些家产。但是李卫不,不仅自己不沾染这些旧俗,还敢于大胆的揭发。

《小仓山房文集》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李卫在户部管理银库事务的时候,某位分管的亲王要求每收钱粮一千两,加收平余十两。李卫多次劝谏,亲王不听,于是李卫就干了这事儿。

他让人搬了一个柜子放在库房外面,上面写着“某王赢余”。这事儿大家暗地里都知道,但没人会这么堂而皇之的摆出来,一时引起轰动。亲王眼见下不了台,于是只能下令停收。

此事后,李卫就被雍正帝看上了。雍正帝在九龙夺嫡中胜出,继承康熙帝位,后世有人分析,就是因为雍正帝为官冷酷。

康熙末年,年迈的康熙帝因为注重人情,所以使得国家出现了许多纰漏。其中贪污腐败,在康熙末年尤为严重。虽然知道此事的严重性,但是康熙帝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就选择了冷面王爷雍正上台。

雍正帝上台后,大肆处置贪污官员,肃清吏治,自然需要本身刚正不阿,清廉正直的大臣。李卫当时的表现,使得他在后来得到雍正帝重用。雍正帝升李卫为为浙江巡抚并兼理两浙盐政,本身就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

垄断=金钱,盐铁这些国营行业,但凡涉及都是肥的流油的。看《红楼梦》中林妹妹的父亲林如海,为巡盐御史。后世总结,林家当时巨额家产超过贾府。有人推断,正是吞了林家的银子,贾府才得以继续维持了几年风光。

李卫上任之后,积极推行“摊丁入地”改革,清理积欠,兴修海塘,成就斐然。盐务上面,一面打击私盐贩卖,一面推行盐政改革,一面处置贪官污吏。不仅稳定盐业生产,而且增加了盐业税收,雍正帝十分满意。

雍正帝曾赞扬李卫:“尔为人刚直,居心莅事,忠诚勤敏,朕所深知。览所奏数摺,实一片血诚,毫无顾忌。且其中分析款项,井井有条,甚属可嘉,殊不负朕一番识拔!钦此!”

为官清廉,办事井井有条,能帮雍正帝分忧,这才是他迅速升官的保障和依据。

不识一字的李卫为何能当上高官?

说到李卫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的,李卫当官这样的事情想必大家也是听说过的,但是其实大家知道不知道李卫其实不认识字的,那么这个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能当上高官的呢?下面就跟随我来揭秘看看吧!

清朝的时候,特别流行买官卖官,而且社会上的这种风气慢慢的成了一种统治者默认的当官渠道。而在这些买官的人当中,却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一个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做官后却坚持为民请命,政治清明,得到了皇帝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通过不懈努力,他从一个小小的五品小官一路做到了封疆大吏,进入清朝政治的中央决策层。那么此人是谁呢?他就是清朝雍正年间著名的封疆大吏——李卫。

看过《李卫当官》的人可能对他有一定了解,里面的李卫性格耿直,遇到贪官毫不留情坚决查处,在缉私盐查贪腐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待爱情上,他又有点惧内,但是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老婆。雍正帝曾这样评价李卫:“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乃国之栋梁。”李卫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初一(1687年2月2日),当日正直大年初一,李卫的出生可以说是天降祥瑞。家里人对他期望非常高,希望他将来能光宗耀祖。只是李卫小时候不爱念书,因此科举光宗耀祖基本没有希望。

一、主管盐务起家

康熙五十六年,李卫通过捐钱买官,获得了一个官拜五品的员外郎职位,这是个闲差,无实际权力。雍正元年,李卫被任命为云南盐驿道,在一年的盐官生涯中,李卫表现出了卓越的财务管理能力。在任期间,整个云南盐务发展迅速,收入稳步增长。雍正二年,李卫升任云南省布政使,仍兼管云南全省盐务。李卫清查以前财政坏账,杜绝贪污浪费现象,整个云南财政在李卫的治理下,节节攀升。

此后,李卫又转任浙江巡抚,并且兼任两淮盐政使。当时江苏、安徽、浙江以及江西都是浙盐的销售区,但是由于浙盐价格高,且浙盐区许多地方离两淮盐场非常近,两淮食盐价格很低,造成这些地区贩私盐严重,严重扰乱了官盐的市场。李卫充分发挥自己在盐政上的管理才能,缉查私盐,抓获多个贩卖私盐团伙,使得整个江南官盐市场恢复正常秩序。

二、善于断案,为民请命

雍正年间,江南地区盗贼横行,严重查处都威胁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地方官员多次缉拿都无果而终,很大原因与官府包庇有关。李卫接管此案件后,搜集第一手证据,通过明察暗访,了解盗贼具体情况。最终将盗贼和不法官员一网打尽。雍正帝十分欣赏他的才能。

三、官至清廷核心决策层

由于在地方上政绩卓越,雍正调李卫到北京任兵部尚书。不久由于母亲去世,李卫回乡守孝三年。三年后,李卫复出,署理刑部尚书。随后又被任命为直隶总督,主管京城地区所有军政事务。这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呢。

四、死后百姓万人送行

雍正去世后,乾隆继位。李卫继续受到重用,仍不停弹劾朝廷贪污腐败分子,乾隆帝也因为十分欣赏他。乾隆三年,李卫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当时李卫出殡安葬的时候,京城竟有数万老百姓为他送行,人们都感谢这位清官为人民所作的一切。

仔细想想,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人,大字不识几个,靠着捐钱买了个官当,最终却做到直隶总督、刑部尚书等职。李卫是完全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努力,完成了自己一生的政治理想,他也因此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

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雍正帝为什么宠他呢?


据文献记载,李卫字又玠,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出生,江南铜山人。其实李卫家境富裕,而他本人长得身强体壮,自幼便喜好习武。指着科举为官肯定是没戏了,于是李卫便于1717年捐钱买了个候补员外郎的官缺,不久后他正式补任兵部员外郎。1719年李卫升任户部郎中。

雍正帝为何如此宠他?

一、从李卫买官的行为来看李卫家里还是很有钱的,因为这一点,也造就了李卫不贪财的性格。

二、李卫虽大字不认识几个,但是聪明伶俐,很得雍正的喜欢,并且这个人办事细心牢靠,更难得的是他知道怎么与雍正相处,居功不自傲,十分地低调。

三、李卫不畏权贵、敢作敢当。

《小仓山房文集》中即说,李卫在户部管理银库事务时,某分管亲王要求每收钱粮一千两,加收平余十两。李卫屡次谏阻,亲王不听,后者遂在库外置一柜,上面赫然写着?某王赢余?,一时引起哄动。该亲王见后,大为难堪,只得下令停收。

亲王之举,也未必是为个人谋利,而是为全体人员谋福利、大家一起分肥,但李卫不管那么多,法外之银,说不能收就不能收,得罪权贵也在所不惜。

当时有些亲王让手下的门人,从上缴国库的银子中每一千两扣下十两,最后进到了亲王们的腰包。李卫看不过去,就在银库门前弄个箱子,上面写某亲王盈余。这时候还是雍亲王的雍正,就看中了李卫不畏权贵,雍正当皇帝后,李卫是平步青云,成为雍正的心腹。

正因为这种敢作敢当的可贵品格,李卫才被雍正发现并在继位后加以提拔重用。雍正元年,李卫被授为直隶驿传道,尚未上任即改为云南盐驿道。到任后,李卫将当地盐务积弊一洗而空,凡在云南所见所闻所思,无不据实陈奏。

对此,雍正很表赞许,次年即将之提拔为云南布政使,仍管盐务并兼管铜厂(铸钱)。雍正还批示说:?尔为人刚直,居心莅事,忠诚勤敏,朕所深知。览所奏数摺,实一片血诚,毫无顾忌。且其中分析款项,井井有条,甚属可嘉,殊不负朕一番识拔!钦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4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