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皇帝陵寝修陵墓时最好的原料产地在哪儿,(清西陵的陵寝)

华里士 2023-07-22 14:23:43

丧葬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人生的大事儿。葬礼更是不可马虎,“视死如生”,甚至很多地方“重死轻生,厚葬薄养”,对死后的一切都十分重视。

在葬礼中,墓地的选择和修建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寻常百姓没有条件还好说,金贵的人哪个不想要找个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坟墓修的漂漂亮亮的。这其中要求最高的,自然是古代皇帝陵寝。

封建皇帝修建陵寝,绝对的举全国之力,用最好的材料,找最好的设计师,选最好的墓地。这个陵寝从皇帝登基后就开始修,甚至很多要修到皇帝去世,精益求精。

正是因为修的好,身份又特殊,所以到了今天往往成为著名旅游景点。大家对于皇帝陵寝想来都不陌生,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咱们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清朝的帝陵。

清朝皇帝入关以后,为了加强统治,提倡满汉一家亲。而且当初清朝入关,打的是驱赶贼子(李自成)的旗帜。将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表明入关不是攻占,而是帮助。

对于前明遗脉,还表现出了大度的包容心。比如说明朝长平公主,清朝找到她之后就对她很是礼待。长平公主曾上书顺治帝,请求出家为尼。但是顺治帝却还是做主,将她嫁给了未婚夫周显,颇多照顾。

当然个人认为,这些都是表面功夫。也就长平公主是个女子,还是残废,所以清朝皇帝比较大度。后来冒出的不少明朝皇室子弟,不都被清朝统治者统统冠以“冒充”之罪处死了。

除了这方面,清朝统治者干下的缺德事儿中,就有挖坟一说。清朝皇帝修建帝陵,最好的原料产地是哪儿?你想不到竟然是明十三陵。

乾隆帝修建自己的裕陵的时候,就把明十三陵里的上等木料和石料都用作己用。当然他不可能明晃晃的干这事儿,毕竟还要看名声。所以他找了个名目,说明十三陵多有毁损之处,如今国家出钱修复。

说是修复,实际上是将定陵等大殿改大为小,偷梁换柱,获取最好的材料,用来修建自己的陵寝。不仅是乾隆帝的裕陵,实际上顺治、康熙、雍正以及后来好几代皇帝的陵寝,里面相当一部分材料都是来自明代建筑和陵寝。

顺治帝孝陵的隆恩殿及神道碑亭天花板,来自于北京西苑明世宗时期休假的清馥殿、锦芳亭和翠芳亭。不仅仅是珍贵的楠木材料,听说就连天花板都给拆来用了。

至于为什么要干这缺德事儿,实际上也是没办法的。皇帝对于自己死后要躺的墓穴总是很重视,想要用最好的材料。但是好的材料就那么点儿,特别是其中最重要的木料楠木。

每一颗成栋梁的楠木,不管是水楠还是金丝楠木,都需要长时间的生长。但是帝王陵寝的修建从没有停止过,尽管规定了这些木料只有皇帝能用,但还是供小于求。

等到了清朝皇帝这儿的时候,好的楠木已经很少很少了,所以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寝,清朝皇帝才打起了前代皇陵的主意。

除此之外,楠木、石料的开采运输也是项大工程。楠木主产地在中国南方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上好的楠木都在深山老林之中。

在古代,猛兽、毒虫、瘴气都是大问题。入山容易出山难,四川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谚语,正是因为楠木开采的困难。除了开采问题,运输也不容易。

那时候不像咱们今天有重吨位汽车、挖掘机、吊车,又重又大的材料,都靠人力和畜力运输。从四川运到京城,时间耗费之久,今人难以想象。

花费这么大代价,还不一定能找到心仪的材料。修建豪华,处处都是上等材料的明十三陵,自然成了最好的原料产地。

清西陵的陵寝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梁各庄西永宁山下。
清西陵是清朝皇室的陵墓群之一,在北京以西约120公里处。陵区西依紫荆关,南临易水

,与狼牙山隔水相望。陵区的四周层乱叠嶂,松柏葱茏,景色清幽,十分雅致。清朝最初

建陵在河北遵化的马兰峪。雍正帝即位以后,原来在马兰峪九凤朝阳山选定陵址,动工兴

建,后因穴中土质带有大量的砂石,遂废陵址,另外选择易县的永宁山太平峪为“万年吉

地”,兴建泰陵。从此,清朝的帝陵在关内分为两地,遵化县陵区位于京城以东,称为东

陵;易县陵区位于京城以西,称为西陵。从雍正皇帝起,实行昭穆之制,一东一西,隔辈

相聚,祖孙葬于一地。乾隆时又下诏定父子死后不葬一地的制度。
西陵的建筑保存完整,共有房舍1000余间,石质建筑和石质雕刻一百多座,建筑面积503

平方米,占地100平方公里,陵区的围墙长达21公里。雍正帝及帝后的泰陵和泰东陵位居

区的中部,西侧是嘉庆帝后的昌陵和昌西陵,再西是道光帝后的慕陵和慕东陵;泰陵的东

侧是光绪帝后的崇陵。在帝后陵的旁边还陪葬有妃子的园寝、王公和公主园寝共七座。整

个清西陵埋葬帝后、嫔妃、王公、公主等共计76人。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和忌

辰,清廷都会在东陵和西陵举行大规模的祭祖活动,称为“大祭”;每月的朔、望则举行

小祭。祭祖活动耗费巨大,仅仅东陵的祭祖活动,每年就要耗费银两103万两。
西陵的建筑形式和布局与东陵大体相同,都是按照清代严格的官式标准建造的,等级森严

。后陵小于帝陵,园寝又小于后陵。帝陵、后陵有红墙环绕,建筑都是用黄琉璃瓦覆顶;

妃、公主园寝虽有红墙环绕,但都是以绿琉璃瓦盖顶;行宫、衙署则是灰色的砖墙,都用

布瓦盖顶。各陵的主要建筑有碑楼、神厨库、朝房、隆恩门、配殿、隆恩殿、明楼、宝项

等。
雍正皇帝的泰陵是西陵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整的陵墓。陵园始建于雍正

八年(1730年),乾隆二年(1737年)竣工,雍正帝和一后一妃葬于此陵。陵入口处的标

志是三座巨大的石牌坊,过了石牌坊是一条宽10米、长2.5公里的神道,神道将中轴线两

的建筑贯通起来。进入大红门后,北侧是具服殿,殿北是30多米高的圣德林功碑亭,重檐

歇山顶,亭内的碑石上记载了雍正帝一生的功绩。碑亭的四角各立有一座汉白玉石的华表

,满刻云龙纹的浮雕,气势庄严。由此过七孔石桥,神道两侧排列的石兽、石人等皆垂首

肃立,神态恭谦。再往北蜘蛛山后就是龙凤门,四壁三门,上有用琉璃制作的云龙花卉装

饰。门的两侧是碑亭、神厨库、井亭等建筑。再北是主殿隆恩殿,殿内明柱沥粉贴金包裹

,顶部饰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大点金,殿宇金碧辉煌。殿后依次是三座门、二柱门、

石五供、方城、明楼等建筑,宝城的下面是地官,雍正帝和后妃就合葬于此。
清西陵各陵的规制与泰陵的规制基本相同,唯有道光帝的慕陵形制特殊,别具一格。道光

帝原建陵于东陵的宝华峪,历时七年竣工,后因地宫浸水,又改建于西陵的龙泉峪。陵园

的规模较小,没有大碑搂、石像生、明楼等建筑,殿宇也不施彩绘,但隆恩殿全部是用楠

木建造的,精美异常,殿内的藻井、檩枋等构件雕刻有数以千计的游龙,龙首高昂,形体

矫健,就像是飞腾于波涛云海之中,极富变幻。因为楠木的香气十分浓郁,再加上龙首吞

云吐雾,便具有了“万龙聚首,龙口喷香”的艺术效果。
光绪帝的崇陵是清陵中建造年代最晚的一座,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1915年光绪

帝后葬于此陵。崇陵规模较小,动工修建的时候清政府已临近崩溃,因此没有大碑楼、石

像生等。建筑用料以桐木、铁料为主,俗有“桐梁铁柱”之称。崇陵的地宫在新中国成立

前曾被盗掘,1980年经考古发掘和清理,现已供游人参观游览。地宫是拱券式的石结构建

筑,由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门洞券和金券组成,四道石门是用巨大的青白

石雕刻而成的,上雕有菩萨的立像,高1.99米,神态庄严,气势威武。金券高大宽敞,是

地宫的主体建筑,东西长12米,南北宽7.2米,高8.95米,全部用青白玉石构筑而成。宝

上放置有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
崇陵的东侧是崇妃园寝,珍妃墓在东,瑾妃墓在西。珍、谨二妃是同胞姐妹,珍妃因支持

光绪帝变法维新而被慈禧太后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

出逃,行前将珍妃溺死于故宫的井内,翌年将尸体捞出,葬于北京西郊西直门的田村,
19
15年迁葬于崇妃的园寝。
清西陵的陵区内林木苍郁,一望无际,空山鸟语,浓荫蔽日,现在辟为北京西南的著名游

览胜地。

有关清王朝的陵园,有几处?

清朝只有东陵和西陵

1、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是清朝皇家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顺治皇帝的陵寝为中心,依次排开。清朝的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的陵墓都在这里。孝庄文皇后的陵墓位于陵区大红门之外,是由于它的备份高于顺治皇帝。清东陵还有皇后陵墓3座,妃园寝5座。

孝陵?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陵寝,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端敬皇后董鄂氏祔葬。

孝东陵?顺治皇帝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陵寝,位于孝陵东侧。又祔葬淑惠妃、恭靖妃、恪妃等十七位嫔妃。是清朝第一座皇后陵。

景陵?清圣祖康熙皇帝的陵寝,其特殊之处在于立有两块圣德神功碑,歌颂康熙生前的功绩。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祔葬。开创了皇帝陵祔葬皇贵妃的先例。

景陵妃园寝?熙皇帝嫔妃墓葬群。位于景陵东侧。内葬: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惠妃那拉氏等48位嫔妃和一位皇子(顺懿密妃王氏?幼殇之子)。

景陵皇贵妃园寝位于景陵妃园寝的东南,是康熙的两位皇贵妃:佟佳氏、瓜尔佳氏的园寝。两位皇贵妃曾在康熙年间奉旨照料年幼的乾隆皇帝居住在宫中。

她们在乾隆年间尚健在。乾隆皇帝为表孝心,尊她们两位为皇贵太妃,并为其单独修建园寝。

裕陵清高宗乾隆皇帝的陵寝。规模宏大,建筑物最为壮观。陵内祔葬: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裕陵妃园寝位于裕陵西侧,被贬的皇后纳喇氏以及乾隆宠妃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等三十六位嫔妃埋葬在这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嘉庆皇帝养母庆恭皇贵妃陆氏、寿高92岁的婉贵妃陈氏、皇五子永琪的生母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维吾尔族的容妃和卓氏、和孝公主的生母敦妃汪氏?等。

定陵清文宗咸丰皇帝的陵寝。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祔葬。?

定东陵普祥峪孝贞显皇后(慈安)的陵寝。位于定陵东侧。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曾在同治、光绪年间偕同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驾崩,享年45岁。

惠陵清穆宗同治皇帝的陵寝。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祔葬。?

惠陵妃园寝同治皇帝的四个妃子: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同治四妃中地位最尊)、献哲皇贵妃赫舍里氏、恭肃皇贵妃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的姑姑)、敦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的墓葬群。

2、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这里埋葬着清朝的?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以及逊位的宣统皇帝,还有他们的皇后、妃嫔、皇子、公主。西陵周围还安葬着亲王、郡王、贝勒等皇族。

泰陵清世宗雍正皇帝的陵寝。建筑的工艺及规格在清西陵均属上乘。祔葬:孝敬宪皇后那拉氏、敦肃皇贵妃年氏。

泰东陵雍正帝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陵寝,她是乾隆皇帝的生母。雍正年间封为贵妃。乾隆初,尊封为皇太后,备受尊崇。乾隆四十二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泰东陵的建筑群工艺精良,在西陵中是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皇后陵。

昌陵清仁宗嘉庆皇帝的陵寝。建筑的规格比泰陵还要扩大,建筑更为宏伟壮观。祔葬: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嘉庆帝元配嫡皇后,道光帝生母。

昌陵妃园寝嘉庆帝嫔妃: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恕妃完颜氏、淳嫔董佳氏等十七人的墓葬群。

慕陵清宣宗道光皇帝的陵寝,规制比较简约,裁撤了一些主体建筑,却别有特色。祔葬: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咸丰帝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崇陵光绪皇帝的陵寝。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祔葬。?

崇陵妃园寝光绪皇帝的两位妃子:温靖皇贵妃(初封瑾妃)他他拉氏、恪顺皇贵妃(初封珍妃,瑾妃的妹妹)的园寝。

其中两座宝顶:东侧为温靖皇贵妃,西侧为恪顺皇贵妃。恪顺皇贵妃初封珍妃,殉难于光绪二十六年的八国联军之乱。次年,慈禧太后将其追晋为珍贵妃。初葬于西直门外。宣统年间追封皇贵妃。移葬崇陵妃园寝。

扩展资料: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东陵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2015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清东陵的经营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时空,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葬有许多对清代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

-清东陵

清朝帝王陵墓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地方

清朝共有两个大型的帝王陵寝群,一个为清东陵一个为清西陵。

1.清东陵,在河北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据说是顺治到此打猎时选定的,康熙2年(1663年)开始修建,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成宽仅50公尺的谷口,俗称龙门口,清代在此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埋葬160余人,诸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

2.清西陵,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4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