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日益临近,春节期间大家除了要多喝几口,难免还需要多抽几口吧。珍爱小命的壹读君每每看着周围的朋友吞云吐雾的时候,就不禁在想历史上第一个抽烟的人是何许人也?这人脑洞得多大才会想到把烟叶子点着了抽着玩呢(是熊孩子吧)?
虽然还有争议,但目前普遍观点都认为烟草起源于北美洲。美国民族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古代历史》一书中记载大约在4000到10000年前,烟草就已成为印第安人的一项重要财产。在印第安传说中烟草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所以也被称为“还魂草”。最早印第安人其实是把烟放在口中咀嚼,而后才发明了各种吸食的方式。
在印第安人的各种宗教祭祀和节庆活动中,吸烟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祭司将吸入的烟再吐向天地,就是在向神灵感恩(可能在他们眼中神灵都是老烟枪)。在今天墨西哥的奇阿帕斯州帕伦克城,有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神殿,其墙壁上刻有玛雅宗教活动中祭司用烟管吞云吐雾的浮雕,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吸烟的历史遗迹。
除了各种活动仪式,吸烟也是印第安人日常生活中提神解闷的重要项目,以至于烟草成为了他们一项重要的家庭财产。在南美洲北部苏里南的印第安人,年轻男子如果求婚就必须要给女方家长送去制作精美的雪茄。
印第安武士甚至在上战场之前都要抽两口,万一一厮杀挂了,最后要再享受一下。
那么烟草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才从北美洲传到我国的呢?首先,烟草走出“国门”后最先拜访的是欧洲。1492年哥伦布刚登上美洲大陆时,就在日记中写下了当地土著人都喜欢吸“干草”烟雾。哥伦布将烟草音译为Tobaco,其实这个单词的读音在印第安语中是Y形烟管(两个杈插在两个鼻孔里)的意思。后来这个单词在法文中就是Tabat,德文中是Tabak,英文是Tobacc。大家现在可以想一想这个单词翻译成中文怎么说?
烟草最初被殖民者带回欧洲后,并没有受到重视,只是被作为西班牙、葡萄牙贵族们观赏的植物。直到有一次,葡萄牙驻法国大使尼古特用自己种植的烟草治好了法国太后嘉赛琳的头疼,太后爱上了闻鼻烟,烟草才开始在法国大面积种植。欧洲人也渐渐接受了吸食烟草的“玩法”。到16世纪中叶烟草已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并随着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
这位葡萄牙大使尼古特究竟是对人类作出了贡献还是超级“坑爹”呢?反正后来烟草中的重要有害成分就用他的名字命名成了“尼古丁”,要说尼古特也挺无辜“躺枪”的。
烟草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欧洲传到菲律宾的吕宋,再经吕宋从福建传入我国的。为什么说一定是从欧洲传来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国史籍对烟草的称呼是Tobaco的音译“淡巴菰”(也译为淡巴姑、姆巴古、但不归、淡肉果等)。明末方以智的《物理小识》记载:“万历末有携至漳泉者,马氏造之曰淡肉果。”《福州府志》记载“一名淡巴菰,明万历始有种者。”“烟草”一词在后来清代由日本传入,才逐渐取代了“淡巴菰”这个称呼。
明清时期的中国人认为吸烟可以防疫病和寒疾,随着最初达官显贵开始吸烟,很快市井百姓也纷纷加入其中。加上当时种植烟田经济效益很高,一亩烟田的产值“可以敌农田十亩”,在关外甚至是“以匹马易烟一斤”,所以很多农民加入到种烟的行列中,造成当时民众吸烟普及速度之快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更多>>(接下文评论)
这里所说的“宅女”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宅女”,毕竟现在的“宅女”是主观上不想出门,累了靠抱枕,饿了靠外卖。古代的“宅女”,受礼教“女子不可抛头露面”的约束,那是真宅,想出也出不去。
1556年,一位葡萄牙传教士描述了自己在广州街头看到的场景。“在广州全城,除了某些轻佻的妓女和下层妇女外,竟看不到一个女人。而且她们即使外出,也不会被人看见,因为她们坐在遮得严严实实的轿子里。任何人到家里也别想见到她们,除非是好奇,她们才偶偶尔从门帘后面偷窥外来的客人。”
平民百姓家的女子也许是在做女工,大户人家可能在学习琴棋书画。但除了这些,她们还有哪些方式可以消磨时光呢?本文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现代社会,你说看到一个女人抽烟,这都见怪不怪的。实际上,搁到明清时期,女人抽烟也是见怪不怪的。明代人刘延玑在《在园杂志》中记述闺房女子是“无不吸烟,十居其八,且事后不能离手。”可见,那个时代女子抽烟的普遍。到了清代,这种风气流行更广,董含在《莼乡赘笔》中记载说“初犹男子服之,既而遍及闺阁”意思是,本来就男的抽烟的,现在女的抽烟的也不少了。
不过,在清代,能抽烟打发时光的一般都是小康家庭,她们之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抽的多。她们抽烟,一是平日没事做,没事来两口儿,二是抽烟消愁,正如清代诗人吴蔚光所说的那样,“一炷愁苗,秋衾梦断。”
不过,笔者总觉得抽烟图乐的还是要占大多数的。清代学者金学诗记载苏州社会风气时说,苏州那片有钱人家的姑娘,太阳晒屁股了都不起床,等睡到自然醒,就梳妆打扮折腾到下午。紧接着就是抽烟,抽烟。对此,清代阮葵生在《茶余客话》里说“虽青闺稚女,银管锦囊与镜奁牙尺并存矣。”
在清代,女子抽烟也不单单是为了排解寂寞,同时也是一种乐趣。先有杭州纪氏兄妹围绕抽烟所作的联句诗收在了《烟草谱》,后又有常熟女诗人归懋仪(巡道归朝煦之女,上海诸生李学璜之妻)以诗文描述抽烟的乐趣,引其中两句“谁知渴饮饥餐外,小草呈奇妙味传。论古忽惊窗满雾,敲诗共讶口生莲。”正可谓是“唐诗宋词酒下生,论古博今云雾中。”
裹脚姑娘玩自己的脚?这是真事儿。
收录在《采菲录》(一本专门研究缠足的专著)中的《建莲纪实》确切地给我们描述了闽南女子玩莲一事。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这一旦有喜庆事儿的时候,闺蜜们就会选一个没有男人的房间聚会。一开始就聊聊八卦,慢慢的就要动手动脚了。动的什么脚,就是这金莲一双。首先大家就交流些理论知识,比如金莲的大小、形状、裹法,说着说着大家就把脚举起来,相互比一比。光看可不行,比着比着就要抽根草席来量一量,以分高下。就到这时,一个所谓的“钓鱼”游戏就拉开序幕了。《建莲纪实》介绍的玩法是这样的“以所量妇女之脚瓣,合成一束,一端使之整齐,一端以手握之,令一个人抽出一条,以猜为谁之足瓣,伸足来对,谓之钓鱼。”
除此之外,闺房当中还有另外一种类似于“点到谁就是谁”的“小脚”游戏。这种游戏同样只有女性才能参加,《莲丛梦回》(二十世纪30-50年代国内缠足实况记载类书籍)记录了游戏的玩法,大抵是这样的:所有参与的女子坐在大床上,围成一圈,每个人伸一只脚,先由一个人用食指点脚尖,并念出一句话,以最后一字落到谁身上为止,这时候被点到的女子就要为缠足的女子按摩脚尖。
“钓鱼”和“小脚”这两种游戏,除了可以丰富女子的闺房之乐,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流裹脚经验。
就像我们现在一样,没事打牌。古代闺房女子也一样,约几个好友“斗地主”。纸牌游戏起源于唐代,唐中宗的韦后就特别喜欢打牌。随时社会变迁,纸牌类型也不断演变,宋元时代人们喜欢打马吊,明清时候喜欢打麻将。古代女子打牌,多是为了消磨时间。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玩牌高手,她叫李清照。李清照除了一写得一手好词还玩得一手好牌。她比较喜欢打马吊,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本《打马经图》。在序文中,她写道“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在《打马赋》中说她又说“打马爰兴,实博弈之上流,乃闺房之雅戏。”可见,她对打马的痴迷。
除了李清照,久深宫之中的太妃、太后们也喜欢用打牌来打发时间。据说慈禧太后虽国事缠身,但也比较喜欢打牌,在闲暇时她常召集福晋、格格们“斗纸牌”。
打牌嗑瓜子,这仿佛是个绝配。在不能走出闺房的前提下,打发闲时光阴,嗑瓜子是不二之选。《岁时歌》记载民间习俗是“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可见,嗑瓜子被放在了诸事之首。
《红楼梦》中也多次写到嗑瓜子的情节。第八回黛玉和宝玉在梨香院作客,“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第六十四回:“只见西边炕上麝月、秋纹、碧痕、紫鹃等正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呢”。第六十六回:“三姐见有兴儿,不便说话,只低了头磕瓜子儿。”多篇幅的提到嗑瓜子,可见当时小姐丫鬟是多么喜欢。
另有记载说,隆裕太后也特别喜欢嗑瓜子,她每天入睡之前都要嗑瓜子,不吃就睡不着。由于吃瓜子吃得太多,隆裕太后的胃还出了毛病。(《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说到嗑瓜子,这里顺便提一下明清时期经常往来女子闺房的尼姑,她们有时候会成为闺阁女子的知心人。她们可以随意出入女性的闺阁,她们会被请来在闺阁中教女子读书、写字,也会被请过来扯淡吃瓜子。不过举动反而引来了当时男人的猜疑,他们甚至认为“尼姑登门不是去给女人送春药,就是去拉皮条。”(《中国古代房内考》)
《荆楚岁时记》明确记载了古代女子在七夕的“闺中秘戏”。
其一,蛛丝乞巧。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结网的疏密来定巧拙。如果蜘蛛还在瓜果上结网,也意味着智巧的到来。
其二,穿针比巧。这是一种比目力和手头技巧的游戏。穿针乞巧者,或穿七孔针,或穿九孔针,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为巧。
其三,丢巧针。这多少有些占卜算卦的意思了。在一碗水里投入绣花针,让绣花针漂浮在水面上,观察它在水底的影子,“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
虽然这些游戏看起来比较枯燥,但深居闺房的女子还是会感到兴奋。
想想,古代女子“宅”在闺房当中只能做这些我们看起来没什么乐趣的事,你还愿意穿越回去吗?
原因很多了,第一、觉得男人抽烟很帅,就学了。第二、有的结了婚的女人受不了男人的烟味就以毒攻毒自己也抽上了,第三、有的女人环境影响了她、比如在酒吧、娱乐场所,烟里有刺激神经的元素,抽了烟可以稍微刺激神经,产生稍微的兴奋。第四,有些自然条件比较潮湿的地方女人抽烟也比较多,可以减少环境带来的一些病害。总之很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3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旅顺表忠塔:表忠塔背后有何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