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来说,皇帝后宫的妃子,肯定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来的最漂亮的女孩,后宫的妃子们,代表着这个国家女性最美的典范,皇帝的权利稍微花点用在这个上面,完全是绰绰有余对吧,毕竟电视剧里的后宫,我们看到的都是各色的大美女一大堆,于是满怀期待的查看了资料,这个结果我不能接受,不知道你们看了是什么想法。
影视剧中的后宫佳丽跟真实后宫佳丽肯定是两回事,至少古代没有那么多的化妆品和整容技术,不过话说回来,底子好化妆整容才会好看,长得不好看是改变不了的。难道古代没有长的好看的美女么?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真没有,至少后宫里面,我们看到的长的都是那么不尽人意。
我们知道清代历代皇帝,后代一个比一个少,以至于在末代皇帝溥仪这里压根就没生了,这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呢?有网友议论,看看这些后宫妃子你就全明白了。
在我们看到的照片中,这些妃子大多数不是那么好看,但似乎还是有一两个看起来还算的上漂亮吧。
试想一下,皇帝每天在翻牌子的时候,心情该是有多忐忑,原本是一件很刺激很美好的事情,在皇帝的真实生活中,大概也期待不起来了。
皇帝做到光绪这一代,正好国家是内忧外患,都没有来得及展示一下拳脚,每天都在处理烂摊子,闲暇享乐的心情肯定也都没有了吧,所以对于后宫佳丽,他只是习惯性默认她们的存在,不讲究,甚至只是将就。
不过有一个说法,我倒是觉得认可,因为古代皇帝特别是类似光绪这样没有去打江山只是守江山的“文”皇帝,一辈子出宫的机会并不多吧,而这些宫女都是以“民间最漂亮”的标准选出来的,至于标准把握,肯定是掌握在这些有心人的手上,或者这些替皇帝选妃的人有着独特的审美观,作为皇帝没见过“世面”也就不奇怪了,他也就对自己后宫女人的相貌没有异议了。
如果这位光绪皇帝有一天像他的祖宗康熙或者乾隆那样,到民间走一走,回来之后,估计他会把整个后宫给撤了,把这些后宫“佳丽”赏给那些替他选妃的臣子了吧。
满清灭亡时,清宫里的佳丽有三千是不可能的,当时的皇帝是4岁的溥仪,没有大婚就不可能有后宫嫔妃,所以后宫里的佳丽也就是光绪皇帝留下来的寡妇,估计不超过十人。这些人的生活也不算悲惨,生活有国民政府承担,自己也有积蓄,大都是平安的过完了一生。
光绪只有一后二妃3人。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9岁的光绪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光绪的一位皇后两个妃子都是慈禧做主选的,皇后不是别人,正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慈禧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为的是在把朝政交给光绪后,还能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起码可以监视和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但相貌性格却大不相同。瑾妃相貌一般,而且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情机敏。
珍妃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他要在政治上摆脱束缚有所作为的欲望。大婚后的数年间,他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显得较为轻松的时光。
▲光绪的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亲弟都统桂祥的女儿,就是隆裕皇后。隆裕皇后长得不漂亮,既瘦弱,又驼背。这门亲事是慈禧皇太后懿旨给定的,光绪虽不满意,却也无奈。皇后叶赫那拉氏与光绪皇帝的婚姻,完全是政治婚姻。慈禧将自己侄女嫁给自己外甥,目的就是在宫闱椒房,探悉皇帝的内情,控制和操纵皇帝,并为尔后母族秉政、太后垂帘听政做铺垫。光绪皇帝同皇后叶赫那拉氏大婚后,情不投,意不合,始终是一门不美满的婚姻。光绪死后,宣统继位,上光绪皇后徽号为“隆裕”,是为隆裕皇太后。隆裕皇太后在民国二年(1913年)正月十七日,死于太极殿。
▲珍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光绪皇帝的侧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后因获罪于慈禧而被投井杀害。
生平
珍妃其祖父乃陕甘总督裕泰,其父长叙曾任户部右侍郎,其伯父长善乃广州将军,珍妃与其姊瑾妃自幼随长善在广州长大。珍妃10岁那年,长善卸任广州将军,她与姊姊随同北返北京。
1889年,珍妃两姊妹被入选宫中,13岁的她被封为珍嫔,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嫔为九等宫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绪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七旬万寿加恩得晋嫔为妃,前面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
得宠与获罪
光绪大婚之后,隆裕皇后逐渐失宠,而瑾妃与光绪相处漠漠。惟珍妃生性乖巧、善解人意,工翰墨会下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光绪共食饮共玩共乐,对于男女之事毫不在意,“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国闻备乘》)
清朝制度,妃子例银(工资)每年300两,嫔为200两。珍妃用度不足,又不会节省,还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亏空日甚。她遂串通太监,侍宠多次受贿卖官。因为有利可图,当时太监中最有势力的数人均染指其中。慈禧曾当面拷问珍妃,并从其住处搜获记有其卖官收入的一本账本。由于树大招风,卖官鬻爵的不法勾当影响日渐彰显,引起了慈禧的强烈不满。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十月,光绪帝奉慈禧皇太后懿旨,将瑾妃、珍妃著降为贵人(第七等),“以示薄惩”。珍妃被幽闭于宫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也就是常说的“冷宫”),从此与光绪隔绝,不能见面。
沉井与后事
庚子年(1900年)7月20日,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决定携带光绪等一行人出走西安。此时,大家都换了百姓布衣聚在寿宁宫,“慈禧忽感触前事,出珍妃于牢院。强词珍妃带走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因命太监将乐寿堂前的井盖打开,要珍妃自尽,珍妃不肯死。众人遂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执行此命的是慈禧的领班太监崔玉贵。
民间认为珍妃是因为支持光绪进行戊戌变法而触怒了慈禧太后,但史料对此并无确切记载。目前史学界较赞成的观点是,珍妃因多次违反宫闱禁忌,卖官受贿,再加上光绪皇帝对她情有独钟,冷落了慈禧的亲外甥女隆裕皇后,最终落得被杀害的下场。
1901年春清廷与八国联军媾和,慈禧、光绪等准备还朝。慈禧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将尸骨被打捞出来,装殓入棺,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的宫女墓地,并企图以“贞烈殉节”的名义掩世人耳口。民国二年(1913年),其姊瑾妃(时为端康皇太妃)将珍妃迁葬光绪景陵妃嫔园寝,并为她修建了一个小灵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颂扬珍妃对光绪的一片真情。
▲珍妃的姐姐瑾妃的结局比她的妹妹强多了。光绪二十六年七月,瑾妃随慈禧也逃出了京城,一年多以后才返回皇宫。光绪帝死后,宣统帝溥仪尊封她为皇考瑾贵妃。1913年3月,溥仪又尊封她为端康皇贵太妃。
据溥仪回忆,隆裕皇太后死后,瑾妃就成为紫禁城内幸存的四妃之首(另外三妃是敬懿皇贵妃、庄和皇贵妃、荣惠皇贵妃,她们三人都是同治帝的妃子)。瑾妃很专权,自己俨然成了皇太后,效法慈禧,让溥仪叫她皇额娘,经常管教溥仪,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为此,溥仪在一些人的怂恿下,公开与瑾妃吵了一架,使瑾妃很下不来台,溥仪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瑾妃为了出这口气,把溥仪的奶奶、母亲召进宫,对她二人施加压力。她二人可吓坏了,一齐跪下来苦苦哀求,答应劝溥仪给瑾妃赔礼道歉。最后溥仪经不住祖母和母亲的苦劝,被迫给瑾妃道了歉。溥仪的母亲个性极强,从未受过别人的训斥。这次窝了一肚子火,回到家吞了鸦片烟自杀了。瑾妃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吃惊不小,深怕溥仪追究此事,于是也改变了对溥仪的态度,两人关系有了明显地缓和。
1924年10月20日瑾妃病死,终年51岁,溥仪谥之为温靖皇贵妃。1925年10月29日葬入崇陵妃园寝东宝券内。
十四年后,1938年农历十一月,一伙不法匪徒在夜间盗掘了瑾妃墓,掠走了全部殉葬珍宝。
于2022年之际算起,曾历经多少风谲云诡明争暗斗的紫禁城迎来了建成602年的纪念之辰。过去的六百多年的光景里,盛名天下的紫禁城有过无比辉煌的璀璨时刻,亦是有着被侵略者肆意破坏的劫难之年。而本组珍贵的晚清老照片,便是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紫禁城的风貌,以及曾经住在城内的嫔妃肖像旧照。
160斤的嫔妃相貌端庄秀美的罕见留影,老照片中的女子乃是晚清光绪皇帝的后宫嫔妃之一,进宫后被册封为瑾妃。年轻时期的瑾妃虽然体重达到了160斤,但是其相貌端庄秀美娴静,在后宫嫔妃中亦算得上难得一见的美丽女子。
晚清末年的紫禁城太和殿的留影旧照,老照片中的太和殿荒草萋萋破败不堪。众所周知这太和殿乃是紫禁城里规模最大的殿宇,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皇帝金銮殿。金銮殿的长宽为九比五,寓意帝王的九五之尊,代表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利。
晚清年间紫禁城里杂草丛生的道路,据史书 历史 记载,紫禁城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之际,其规模乃是按照朱元璋在南京时所建造的皇宫为蓝本,自开建时到竣工之期一共历时十年之久。后来明朝灭亡之后,李自成曾带人进宫大举破坏城内建筑及房屋。直到清廷入驻,被肆意摧毁的紫禁城才得到重新修葺。
荒草萋萋的紫禁城内的太和门广场旧照,自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嫔妃们逃离京城后,其城内只剩下少许的太监与宫女打扫维护。而曾经偌大的辉煌宫殿,竟在短短数月便变得破败荒凉,触目之处皆是被摧毁的断壁残垣,让人不禁想到了晚清即将面对的风雨飘摇之悲惨命运。
晚清末年紫禁城里的宫女为洋人伺候喝茶时候的画面旧照,老照片中的洋人皆是前来参观皇宫,而守在殿内的宫女摄于侵略者残忍,不得不佯装示好前来伺候敬茶。而在侵略者进入紫禁城后,其宫内的建筑不但遭到了惨不忍睹的破坏,而且还丢失了大量的宝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3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下一篇: 爱新觉罗·载涛:溥仪叔叔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