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方孝孺为何被诛十族十族包括哪些,(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

人生百味 2023-07-22 13:58:01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也就是说当天子发怒之时,会死人无数,流的血都可以用来乘舟划橹。这话虽然夸张,但却生动形象的表明了古代封建王权社会,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利。

看古装影视剧中,皇帝大怒之时,经常会说出类似“我要诛你九族”的话来。所谓九族,一说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二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诛九族牵连甚广,的确是古代非常残酷的株连大法。在很多人认为诛九族,应该就是打击面最广的处罚了。但实际上,却还有诛十族的说法。就是在九族之外,另加门生之门生,也就是自己的弟子。

诛十族如此残酷之法,中国历史上只在一个人身上实行过。此人就是本文的主角,明初大臣方孝孺。对于方孝孺为何有如此惨淡的结局,有一个民间传说。

方孝孺曾经回到家乡,修缮祖坟。但是等到工人起开坟墓之后,却不想挖出了在墓里蜗居的一窝黑蛇。一条大黑蛇并一窝小黑蛇,看的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祖先墓里出现异物,是非常不吉祥的,工人们于是停工,等将这窝黑蛇除掉之后,再继续动工。

到了这天晚上,方孝孺迷迷糊糊间,看见一黑衣妇人来到自己寝居中。方孝孺大惊,问她是什么人?黑衣妇人行了礼回道:“妇人是住在您祖先墓里的黑蛇,特意来拜见大人,只希望大人能绕过我儿郎的性命。”黑衣妇人进一步表明,自己只是暂居,日后定会离去。

方孝孺听后问道:“我若是坚持除掉你们,你又会如何呢?”

听了这话黑衣妇人原没有开头和善,厉声说道:“你若杀我全族,我自然还报之。”

方孝孺从梦中惊醒,才知道自己是做梦。虽然梦境奇怪,但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他自然不信这世上真有精怪。所以天亮之后,依照计划放火将那墓中黑蛇都给烧了。

这事儿一出,就与那黑蛇精结了仇,后来他被诛十族,便是黑蛇精的报复。这则故事不单是民间传说,而是出自明吴中四才子祝枝山之笔。

方孝孺被诛十族,历史上当然不是因为这虚无的东西,而是因为他违背了当朝统治者的意志。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皇位传给嫡长孙朱允炆。朱允炆继位之后,是为建文帝。一上位就谋算削藩,如此自然威胁各诸侯王的权利和地位。其中尤以燕王朱棣,手握重兵,为诸侯王之最。

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朱棣最终起兵反抗,发动靖难之役。此战历经三年,最终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建文帝不知所踪。

朱棣谋篡皇位,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许多中央官员纷纷抵制反抗。方孝孺是宋濂之徒,当世大儒,可以说是读书人的领袖。严守儒家礼法,对此自然是反对的。

姚广孝早就料到了,所以在朱棣攻打京城之前,就曾经劝说朱棣:“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朱棣答应了姚广孝,在攻入京城之后,并没有为难方孝孺。反而为了能收复人心,还请求方孝孺为自己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孺自然不从,不仅拒绝,而且当庭斥责朱棣,最终引得朱棣大怒。早就忘了当初答应姚广孝的事情,下令不仅将方孝孺斩首,而且诛十族。

方孝孺对朱棣的反抗,最终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870多人。除此之外,方孝孺一死,引得天下读书人震动,许多敬佩方孝孺的读书人,纷纷以身相殉,成为文坛惨事!

方孝孺在后世争论很大,有些人认为他赤胆忠心,令人敬佩,也有人认为他是愚忠,最终牵连亲属门生。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

1

“诛九族”的罪名是古代族诛连坐的刑罚。什么是九族呢?就是从当事人起,往上数四代而至高祖,往下数四代而至玄孙,这八代人,如此再加上自己这一代,正好是九族。

所谓“诛九族”,就是将这九代人杀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按常理说,诛九族是将当事人和其亲属杀光,直到杀无可杀,已经算是刑法之极。但是明成祖朱棣却发明了“诛十族”。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并非马皇后所生的嫡子,但在诸子中,要数他的样貌秉性最像乃父,所以最得朱元璋的喜爱。

2

可惜,因为投错了胎——或说投晚了胎——他没能做到太子的位子,这位子由他的长兄朱标坐了。

朱标为人温厚恭谨,对兄弟也友爱照顾,被朱元璋目为守成之君的不二人选,所以朱棣虽然略有不服,但也没什么机会,于是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的藩王,戍守北京城去了。

后来朱标因病身死,留下了一个儿子朱允炆。说实话,朱元璋不是没有考虑过在诸子中再选一个继承人,甚至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让朱棣继承大统。

3

不过,朱允炆与父亲朱标实在太像,他们一样的温厚,一样的仁爱,最重要的是,允炆长期生活在祖父朱元璋的身边,对他十分孝敬。

朱元璋老了,他实在是需要有个孙子在身边承欢膝下,所以他简直离不开允炆,最后也自然而然地将大位传给了他,这就是建文帝。

允炆年幼,政治上并不成熟,才干也不如叔叔朱棣,可是他是名正言顺的九五之尊,号令天下,而朱棣不过是偏居一隅的北国藩王。

4

所以他虽然看不上这个侄子,对他不服气,倒也没有妄兴篡逆的念头,他的后来的造反,实际上乃是“逼上梁山”,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允炆身边的齐泰、黄子澄等人不断地强调,如今藩王遍天下,正如汉初的时候,乃是有重演“封建”、裂土分疆的危险。于是大力撺掇允炆削藩。

允炆然其计,于是给削掉爵位,入罪下狱的藩王一个接一个,看的北边的朱棣胆战心惊。不得已,朱棣终于起兵造反。

5

刚开始,以一隅敌全国的朱棣屡战屡败,因为他手上的筹码实在太少了。不过因为建文帝不懂武略,所以中央军的指挥调度屡屡出现重大失误,所以才给了朱棣机会,而丢了天下的建文帝则不明下落。

当了皇帝,朱棣开始对原先反对他的人进行大清洗。如齐泰、黄子澄等人都采取诛族刑罚,而抵抗最久、屡屡将朱棣打败的铁铉则给割下耳鼻,毁坏肢体,又将他的尸身投入油锅,惨不堪言。

齐泰等人的妻女也给朱棣没为官妓,供士卒随意凌辱。但是,齐、黄等人的遭遇,与一代名士方孝孺比起来,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

6

原来,方孝孺才名响遍天下,朱棣也十分爱惜,不忍杀害。而方孝孺的正直名声也可以给自己的新政权加分,于是百般拉拢。可是,方孝孺对这些都不为所动。

朱棣对他说,我本无心于皇位,现在打入南京,不过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而已。孝孺抬头瞪视:“成王在哪里?”这成王自然是指建文帝。朱棣做无奈状说:“他已经不见了。”孝孺仍不肯罢休,接着问:“为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说:“他并无后。”

孝孺上前一步,大喝道:“那成王的弟弟呢?”朱棣的耐性终于消失殆尽,冷然道:“这是朕的家事,不劳你来多心!”于是叫他起草登位诏书。

7

没想到方孝孺只是写了“燕王篡位”的四个大字。朱棣问:“你不怕我杀了你?”孝孺说:“你杀了我,我也不会与你同流合污。”朱棣冷笑道:“哪有那么容易,我要诛你九族,让你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惨死身前!”孝孺怒喝:“你便诛了我十族又怎样?”

这句话引了一个大灾难,心狠手辣的朱棣果然诛了他的十族。这第十族哪里来呢?原来就是方孝孺过往的好友。在朱棣称帝的第八天,他特意在南京的聚宝门设刑台,开始诛杀方孝孺的十族。

方孝孺一代国士,对自己的死根本不放在心上,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友在自己面前给人诛杀,心里之痛实在难以述说。

8

不过,他并没有屈服于朱棣的淫威,只是等着自己死亡那一刻的来临,对他说,那已是解脱。

方孝孺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哥哥方孝闻早年已经病逝,而弟弟方孝友却给押赴刑场。不过,方孝友并不怪罪哥哥,反而在死前不断地安慰开释。

这次大屠杀一共持续了七天,死者多达八百余人。最后一个死的当然是方孝孺,他大骂不止,嘴巴给朱棣割裂至耳,又给割下舌头,处以凌迟。

9

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其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其有所坚持,为自己的信念努力奋斗,不屈不挠。

方孝孺忠于建文帝,也许不过是对帝王的愚忠,但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就是他的一寸诚之所在。

方孝孺为什么被灭十族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是讹传。

《明史》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而《太宗实录》的描述是“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都没有提及方孝孺被诛灭十族的事情。

而这件事情的唯一出处,就是明朝的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所著的《野记》,里面详细的说:“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

人物经历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孺始终不屈。被施以凌迟杀害于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南明弘光帝时追谥“文正”。

都说是诛九族,那明朝方孝孺为什么被诛十族?

因为方孝孺不肯为举兵篡位的朱棣书写即位诏书,从而引得朱棣不喜,方孝孺也因此被诛十族,而这多出来的一族就是方孝孺的学生。众所周知,朱允炆在即位之后因忌惮藩王的势力过大而采取削藩。其中实力最盛的燕王朱棣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率先对朱允炆发难,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谋反。最后南京城被破,朱允炆则命丧火海,明朝皇位就此易主。

南京城沦陷之后朝中绝大部分官员都见风使舵地改变立场,对朱棣表示臣服。但是方孝孺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对朱棣投降,他也因此被抓进牢房之中。因方孝孺本就以?忠诚?闻名且学生众多,所以朱棣便想让他起草即位诏书,想要借此来减少登基后的反对声。但是当他将方孝孺叫至跟前并说明这个意向时,方孝孺并不是很乐意。朱棣见状便为自己辩解说:?法周公辅成王?,结果方孝孺听闻这话之后接连质问了朱棣好几个问题。

在他的质问下朱棣被?怼?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用?此朕家事?将其搪塞过去。之后朱棣便命人拿来纸笔,要求方孝孺起草诏书。但是方孝孺在接过笔之后直接将它摔到了地上,并对朱棣破口大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见他如此彻底被激怒,遂下令将他处以车裂之行。之后他的弟弟也被处死,他的妻儿则相继自缢或者投河自尽。

朱棣因为怒气太盛,还株连了方孝孺十族,这第十族就是曾被方孝孺教导过的众多学生。不过关于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并非来自于《明史》,而是来自于其它一些野史。不过朱棣对这位十分受人推崇的方孝孺终究是存有忌惮的,所以朱棣在他死后还将他的著作列为禁书,不许任何人收藏。

方孝孺被诛灭十族,诛灭十族中的十族指的是?共杀了几个人?受牵连被发配几个人?

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
(1) 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称之谓九族,具体的来说这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子、孙、曾孙、玄孙共九代。但要在五服以内!

(2)指异姓亲族,即父族四(自己本族四代),母族三(母亲同族三代),妻族二(妻子同族二代),这样合起来共九族。
但要在五服以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