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过云楼”,开启了人们对古籍价值的关注和好奇。而近日,南京图书馆拿出馆藏古籍精品中的精品,办了“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据介绍,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本次展览时间也特别长,从10月22日到11月21日整整一个月。其中既有与南京密切相关的《南京太仆寺志》,也有一张纸也珍贵的《永乐大典》!
有什么与南京相关的?明代唯一研究南京马政的书籍、明代南京地图亮相
昨天,南图的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周蓉,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展品中与南京密切相关的古籍。
其中,首次与读者见面的《南京太仆寺志》,是明代雷礼允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时所撰写,是明代唯一研究南京地区马政的重要典籍。周蓉说:“可不要小看了养马的这个部门,“弼马温”的职权其实很大的。当时这个部门设在安徽滁州(当时滁州属南京管辖),是当地级别最高的行政部门。在战争时期,战马就是战略资源;在和平时期,官员出行铁定要配马。而什么样的人能坐什么样的马,什么颜色、配几匹,都是有讲究的。而这本书,就保留了马政实施以来的第一手资料,所谓‘马政即国政’嘛。”
此外,还有一本《洪武京城图志一卷》,其中详细记录了南京城的地貌,是明代朱元璋时期所著的有图方志。周蓉告诉记者,20多幅地图中,详细记述了南京的建筑、地理形势、地名、各种机构等的地图,每一幅地图上都标示着不同的内容。在展出翻开的那一页上,详细记述了当年南京的各种桥梁和城门的地理位置和名称。“在地图中可以看出,当年很多桥名都沿用到了今天。”其中对“大中桥”的描述如下:即古之白下桥也,在通济门里,今名大中桥。“淮清桥”:在大中桥西南一里淮水旧名东水间,今名淮清桥。“也有一些城门名称的变化,例如当年的中华门,在图中显示就叫做‘聚宝门’。”周蓉说。
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永乐大典》“正本”消失成千古之谜
在这些展品中,有一件展品显得很特别,因为,它只有一页纸!这就是:“嘉靖本”《永乐大典》的残页,然而尽管只有一页,却贵为国宝。
细细看去,这一页纸只有400多字,到底说了啥?周蓉笑说:“《永乐大典》是先提出一个字,然后把历史上关于这个字的所有内容都摘录出来。可是只有一张纸,没有承上启下,也不知道具体讲了什么。《永乐大典》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比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早了300多年呢!此外,由于《永乐大典》中会把所有解释的出处都注明,这样也保存了很多已经失传的其他古籍,乾隆编撰《四库全书》时,就从《永乐大典》中找到了许多书。”
周蓉昨天还向记者讲述了关于《永乐大典》的一个千古之谜,“《永乐大典》的正本是在南京编成的,后来带到北京后,嘉靖皇帝特别爱看这套书,有一次宫中失火,他还几次下诏,要求一定要把《永乐大典》悉数救出整理。并且,为了以防万一,他又命人抄写了一套,不过,正本有1000多本,嘉靖本就只有800多本。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20多处的,都是从嘉靖本而来。”
那么《永乐大典》正本呢?说到这个问题。周蓉说:“这个问题到现在也只是猜想!后来正本就不见了!有专家,比如说郭沫若先生就曾经提出猜想,认为可能被嘉靖皇帝带到陵墓中去了。后来另有勘探专家用卫星遥感,看到陵墓中都是水。这也意味着,即使真的被嘉靖皇帝带到了水中,也肯定都化为乌有了。”
那么,这一页《永乐大典》是怎么被南图收藏的,为什么只有一页呢?周蓉说,她来到南图工作时,这页纸就在了,“听老一辈专家说,可能是当年,国民党去台湾时,急匆匆打包给漏掉的,后来好像是在废纸中找到它的。”
有什么著名刻本?明朝皇亲国戚最爱读书,王府刻书特别精美
什么样的古籍珍贵?除了本身的编撰年代、作者名气、传本稀少之外,什么样的版本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标准。比如说,这次的展览中就集中展出了明代藩府刻书。据周蓉介绍,所谓藩府,就是明王朝分封的各个亲王府,“这些亲王因是皇室宗师,待遇极好,加上明朝很提倡亲王读书习文,所以王室中出了不少人才,他们不仅读书,还刻书、藏书。另外,王府中设有伴读、教授等职,相当于藩王的秘书与教员,其中不少甚至是著名学者,这样刻书的话就有学术上的保证,再加上他们钱多,于是嘉靖、万历两朝啊,出现了大量精美的藩府刻本。”而此次展出的《史记》130卷,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部。据说,因为这个刻本质量非常高,旧时的书商往往撕去序跋,去冒充宋、元刻本。
有什么书法可看?四大名刹之一的灵岩寺 原石拓本首次出库
看古籍,也看书法,譬如《四库全书》那样规模宏大的书籍,其中亦全是学者抄写,书法很值得一看。而这次首次出库的宋拓本《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是南图馆藏珍品之一。自唐代开始,灵岩寺与南京栖霞寺等并称“四大名刹”,唐玄奘曾在寺内翻译经文,唐高宗以来的历代皇帝,也多到寺内参拜。所以宋代时,很多官员和名人墨客,都要到这个寺拜拜,并且顺便留下诗歌留念。后来,这些题诗由寺僧移刻于石,此本即为宋代原石的拓本。这块石头早不在了,这个拓本便弥足珍贵!记者 仲敏 摄影 金琎
小贴士:展览持续一个月,每个礼拜更换一次
据介绍,本次“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从10月22日到11月21日,共展出一个月。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所收藏的2750万册古籍中,江苏便占有360万册,名列全国前茅。其中,南京图书馆又是重中之重,藏有古籍160万册,入选前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59部。此次的展览,便是从中459部中挑选而来。本次展览中的200部,按轮展形式,每个礼拜更换一次,直到把200部展完。
弼马温是干什么的?在我们理解中,弼马温是专门伺候马匹的打杂类的职务。但实际上弼马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很小的官职,相反,它是个正四品的管理岗位,是管理天宫所有马匹的官职,并不需要亲自去照看马匹。对于一个普通猴子来说,这属于破格录取,看起来已经是玉帝的妥协和天大的赏赐了。但是,为何孙悟空会因此暴怒大闹天宫呢?
其实弼马温这个官职的音还可以理解为 ?避马瘟?,是为了防止马群发生瘟疫而设立的官职。传说母猴子的经期之血给马儿吃掉之后可以预防瘟疫,不论是真是假,人们在养殖马匹的马厩附近都会再养一只母猴子,以期望不发生瘟疫。所以,在孙悟空看来,玉帝给他这个职位是为了侮辱讽刺他是只母猴子。这和血气方刚,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孙悟空所期待的大相径庭,和他的身份不符,所以对玉帝十分不满,大闹天空,搅了个天翻地覆。
而且这不只是孙悟空的误解而已,天庭也确实是想借此打压讽刺孙悟空。从后来猪八戒对孙悟空讲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天宫的各位仙子们对这个职位都是看不起的,虽然它位及四品,还是得不到大家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玉帝把这个职位以赏赐的方式赏给孙悟空,就是想借此让他看清自己的位置,打压他的气焰,进而平息这次暴动。而实行这种阴谋诡计的方式就是要先将孙悟空骗到天宫,所以当初太白金星来宣布官职的时候,刻意隐瞒了这官职的猫腻,却还是没有瞒住。
不过玉帝没想到的是,这计策不仅没有使孙悟空俯首称臣,反而激起他的反叛情绪,也是追悔莫及。
《西游记》大家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悟空可谓是无所不能,更是干出了不少惊天动地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因为孙悟空实在是太闹腾了,玉皇大帝曾经招孙悟空来到天庭,想要给个官职让孙悟空收收心,另一方面,也想让孙悟空能合理地发挥他的才能。于是孙悟空被太白金星带到了凌霄宝殿上,玉皇大帝随即给孙悟空封了一个“御马监主管”,还调侃孙悟空叫他做“弼马温”。很多人听起来,会觉得就是一个很小的官职,其实不是这样的,且听我仔细地介绍。
“御马监主管”,顾名思义,就是帮宫廷管理马匹的理事主管。那么,“御马”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里的“御马”,是指皇家的马匹,这些御马其实都是战斗力很强的战马,战马的好与坏对于战役的胜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只是当时天庭没有所谓的战乱,所以把这些战马收为御马,来保护玉皇大帝的人身安全。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御马监主管”在一定角度来说,其实是一个有军事权利的官职,其他天庭上的官员是不敢随便得罪御马监主管的。玉皇大帝从一开始就给孙悟空这么重要的官职,其实是一种十分看重孙悟空的表现。再加上御马是一种一直要贴身于玉皇大帝身边的,所以,御马监主管这个官职其实离玉皇大帝,也就是权利中心是很近的。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玉皇大帝是有意想把孙悟空培养出身边人的,也就是心腹。
而弼马温,咋一看是玉皇大帝在取笑孙悟空。其实《西游记》的作者在给孙悟空安这个“弼马温”的名字的时候,是大有讲究的。在中国,一直有一个习俗,为了让马可以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会放一只机灵的猴子进马棚,因为猴子的积极好动会带动马群里的气氛,让马匹们也能变得积极好动起来。
另外,“弼马温”的谐音是避马疫,实际上是玉皇大帝觉得孙悟空可以胜任这一官职,所以才给他的外号,顶多算是调侃,而不是取笑哦!
不过,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但是性格比较好胜,喜欢别人说好听话,又没有什么城府,所以很容易被人利用而煽动自身情绪,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于是某一天,孙悟空在和天庭上的其他下属说话闲聊时,不懂文化的他,问下属说:“这个弼马温算是什么官衔。”下属回道:“官名就是此了。”孙悟空又问:“那这个弼马温算是几品官啊?”下属回答道:“未入流。”其实这时下属回答的未入流的意思是,孙悟空的试用期还没到,还没有被归入正式官职。
但孙悟空却一下子就误会了,以为玉皇大帝给他的官职是一个小小的芝麻七品官,根本就是随便忽悠他,于是气冲冲地离开了天庭。何况天庭根本没有几品官的说法,这些都是些凡间的规定,所以,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也有可能孙悟空的下属在挑拨离间,想要逼走孙悟空。
大家知道,在《西游记》之中,孙悟空自从和菩提老祖学了一身本领之后,就到处闹事,先是抢走了东海龙宫的定海神针,随后还大闹地府,把生死簿所有关于花果山的记录一笔勾销,这些事情让玉帝很是头疼。此时太白金星出了个馊主意,建议玉帝将其招安。于是玉帝就将孙悟空忽悠上天庭,封给他一个“弼马温”的官职,但是孙悟空却对此很不满意,认为这个官职太小,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来看《西游记》的原著情节。孙悟空的“弼马温”官职,实际上它的全名叫做“御马监正堂管事”,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官职,其实它的晋升前景十分光明。在天庭之中,它不仅管理着上万匹天马,并且还能够受仙箓,而没有受仙箓的神仙是没有办法进入南天门的,换句话来说,所谓的“仙箓”就是天仙的身份证明文件,有了它就相当于有了天庭的编制。
其次,由于艺术来源于现实,因此在吴承恩所生活的明代,自然也有着和“弼马温”相似的官职,而它的名字就是御马监了。在明代,御马监是正四品官职,和兵部一起掌管兵权,并且明朝著名宦官汪直也是出自御马监。虽然到了后来,御马监的品阶一降再降,最后成为了正七品官职,但是却依然是有实权的部门之一。
要知道,御马监在当时掌管着京城的禁军,一旦外部生变,御马监就要率领士兵们第一个站出来保护皇帝,由此可见御马监的首领一定是皇帝最为信任的宦官。而除此之外,明朝御马监还负责对边界军队的监督,比如明朝后期的镇守太监,正是皇帝从御马监派出去的亲信宦官所担任的。
因此不管是在天庭还是在现实之中,“弼马温”这个官职的实际权力往往超出你的想象,孙悟空之所以嫌“弼马温”的官职太小,倒也不是他“有眼不识泰山”,而是因为天庭的管束和规矩太多,最终才导致孙悟空无法忍受这么多规矩,最终大闹天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3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绿帽子和乌纱帽之间一悲一喜的传奇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