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王阳明简介王阳明是将军吗,(王阳明的生平)

华里士 2023-07-22 13:51:22

王守仁,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阳明先生是心学集大成者,其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建树能与孔孟两位老人家比肩。我们所熟悉的王阳明的是那个提倡“致良知”而非“格物致知”,强调“知行合一”的圣贤,抛开这些,他又是谁呢?

一个人太过优秀往往会让人忽略其他方面,或者说他在某方面的建树太过光芒万丈,使得别人看不见他的其他有点。对王阳明先生来说,抛开他哲学家、思想家的身份,他还是在军事领域大有作为的将领。

平定江西盗匪之乱

正德十一年八月,王阳明在兵部尚书王琼的推荐下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当时南中地带盗匪四起,其中势力较为庞大的是占领横水、左溪、桶冈的谢志山,占领浰头头的池仲容,以及大庾的陈曰能、乐昌的高快马、郴州的龚福全等。

这些盗匪在南中地区肆意妄为,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各府县百姓都被折腾得苦不堪言。此时,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官府有点招架不住,盗匪的势力散乱,你去攻打这个,另一波就要生事。

王阳明到任之后,了解情况后发现官府之中必定有盗匪的眼线,不然他们的行动不可能这么快。所以当机立断把那些可疑之人给抓了起来,严刑拷问,被抓起来的仆役都怕得瑟瑟发抖,老老实实说了。

王阳明并没有治他们的罪,反过来为他所用,刺探匪军的动向。王阳明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借着这样的优势,王阳明迅速出手收拾了以詹师富为首的大帽山盗贼。

次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意撤退迷惑敌人。等敌人摸不着头脑之际迅速出击,连破四十寨,斩获七千余人。

七月,进兵大庾。十月,进横水、左溪,彻底粉碎了谢志山的势力。随后还师赣州,讨伐利头的盗匪,斩获两千余人。

王阳明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平定了为害江西数十年的盗匪之祸,江西百姓一方面感叹王阳明的用兵如神,另一方面特别感激王阳明重新带来了平静安稳的生活。

平定宁王之乱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消息传到京城之后,朝中大臣皆是惊惧之色,只有兵部尚书王琼满脸的不担心,说:“王阳明守在江西呢,必定能截获叛军,别担心。”

事实证明,王琼说的一点没错,因为王阳明只用了三十五天就粉碎了宁王称帝的白日梦。

当时王阳明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叛乱,在途中听到了宁王起兵谋反的消息,立马就赶往吉安,募集兵士,起兵征讨。

王阳明担心宁王顺江东下攻占南京,南京毕竟是曾经的国都,不能落在宁王手里,不然叛军在政治上就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性,平叛就会有困难。

所以王阳明假意在江西境内传檄文,说朝廷已发兵八万,连同自己在江西境内的兵力八万,共十六万大军征讨宁王的老巢南昌,逼得宁王不得不暂缓攻打南京的脚步。

等了十几天之后,宁王才知道自己被王阳明耍了,连忙顺江东下,前去攻打南京。这时,王阳明的大军真的在猛烈进攻南昌,宁王只得回援。

宁王彻底失去了在战场上的主动性,一步一步都是王阳明算计好的,宁王回援不及,南昌已落入王阳明手中。

不仅如此,王阳明还截住了宁王回援的大军,双方在鄱阳湖激战三日,宁王兵败被俘。宁王的起兵之举历时三十五天宣告失败。

王阳明的生平

王阳明(名为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一、生而不凡

王守仁1472年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二、守仁“格”竹

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三、龙场悟道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不久后任兵部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

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四、平定江西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五、平宁王叛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擒获宁王。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六、立院讲学

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世宗即位之际,王守仁因父老请归,世宗说王守仁有擒贼平乱之大功,正要论功行赏,不许他辞官。同年七、八月,先升其为南京兵部尚书,不许他推辞,稍后又特许他顺路回去探视父亲。不久,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

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七、总督两广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黄绾借此机会上书争辩守仁的功绩,请赐给他铁券和岁禄,并叙录平定宁王叛乱功臣,世宗都答应。十二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八、病逝归途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思想家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请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2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