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霸道朱元璋:写错字让臣下买单

历史典故 2023-07-22 13:08:26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据说也是长得比较丑的皇帝(有可能被黑了)。据说,当时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此人不仅人品好,文学素养也不错,后面也机缘巧合被吏部的人推荐到朝廷做了大官。朱元璋还亲自批准他到山东的兖州当知州。可见,当时朱元璋还是很喜欢他的,受到重用。

这个姓卢的文人,拿文书官凭就走马上任了。到达目的地后,他就要开始使用官印,发布文告。但是当他把皇上亲自赐予的官印拿出来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亲自下诏的诏书是让卢熊当的是衮州知州,这官印可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的,不会出错的,这就把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但是山东自古以来就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

这个文人就是文人,有时候就是转不过弯,这是皇帝改的,谁敢怎么样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但是卢熊呢?是个死脑筋,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于是他写了一份奏折,要求皇帝更正,重新把官印刻一个。

朱元璋一见到奏折就不开心了,他的确写错了,他是打天下的人,全国地名还非常熟悉的,衮字的读音是“gǔn”,而不是“yǎn”。朱元璋出生卑微,自尊心很强,知道自己无理了,就开始撒泼,大骂:“卢熊好大胆,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朕授他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就是因为文人多事写法不同,这卢熊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混账东西,刑部尚书听旨,将卢熊斩首。”可怜的卢熊,就这样被斩了。

伴君如伴虎。

寒门学子在宋朝时,科举之路有多么的不容易呢?

明成祖朱棣在位的22年间文武并重,一面南征北战,赢得了万国来朝的局面;一面又尊崇儒家改善民生,他组织文人编纂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在励精图治下,朱棣时代达到了大明王朝的巅峰。

但此后200多年,明朝再也没有一位继任者能重现他的辉煌。

而明代后期的一蹶不振与从朱棣时代定下的三项国策不无关系,甚至最终将大明王朝拖入了深渊。

一、重用宦官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乱政、唐代晚期的宦官之乱、北宋末年的童贯监军,都令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心有余悸。



因此,朱元璋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极大的约束:宦官不得兼任文武官职、官阶不得超过四品、不得查阅公文等。

制定了诸多律例,朱元璋还是不放心。

公元1384年,他又特意命人打造了一块铁牌刻上"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作为基本国策长期执行下去。

据说,晚年的朱元璋无意写错了一个字,身边的老太监帮他指出后,朱元璋点头赞许,后来转念一想大发雷霆,将这位太监遣回原籍,终身不得入京。

发现漏洞的朱元璋又贴心地为子孙们加了一道保险:宦官不得识字,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宦官参政的基础。



令朱元璋无法预料的是,他的政策很快就被废除。

公元1402年,他的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兵临南京,并在南京金川门守备太监的配合下,入宫取代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史称明成祖。

在此之前,朱棣身边有位叫马三宝的太监足智多谋,屡次助他脱离险境。

朱棣登基后对他予以重用,不仅将他提拔为正四品的掌印太监,他甚至作为使臣率船队数次出使西洋,后人更习惯称他为郑和。



朱棣率先违背了"宦官不得参政"的祖训,以致于明朝成了宦官乱政最为严重的朝代。

明朝先后涌现出了王振、曹吉祥、汪直、刘瑾、魏忠贤等一批扰乱朝纲的太监,而正是这些人,让大明王朝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朱元璋让一才子题字,此人写完后,为何朱元璋立马将其斩首示众?

这件事反应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马扑《谈误》卷四记载:?太祖初命詹希原书太学集贤门。门字右直微钩起。上曰:吾方欲招贤,原乃闭门,塞我贤路耶?遂杀之,而以粉涂其钩。?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即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之后,百废待兴,各处宫殿、官舍、城门等地逐渐建成,后有一次朱元璋看太学集贤门修缮完成,只差一块匾额,遂下令中书詹希原书写匾额上的?集贤门?三字。

詹希原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后改名詹希元,安徽人,自幼学习书法,对各种字体皆有研究,尤其是宫殿、城门、坊匾大多都是让詹希元书写,名声在外。

因此朱元璋特意下旨,然而在詹希元写好之后,朱元璋经过集贤门时,说?门?字多了最后一勾,然而这是集贤门,是招才纳士的地方,这一勾是想要阻挡我招人才吗?于是将詹希元斩首示众,随后令人用粉将最后一勾涂抹掉。

也有说朱元璋说自己是真龙天子,倘若经过此处,岂不是龙鳞会被这勾勾去,此后明朝各处宫殿、城门上的?门?字皆不带勾,即使是后期明成祖朱棣迁到北京也是如此,现在故宫里的许多匾额上的?门?都是没有勾的。

那么朱元璋真的只是因为詹希元所写的门字有勾才将其斩首吗?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其实这个和朱元璋的出身有关,众所周知,朱元璋农民出身,还帮地主干过活,放过牛,甚至做过贼,当过乞丐,最后生活所迫做了和尚。

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坐上了皇位,但是在做和尚时认识一些字,不过终究读书少,所以有些自卑,因此时常凭借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甚至凭借自己的想法,在这些大臣的奏折中寻找触犯忌讳(不合自己的大臣)的文字,之后强行解释,稍有不如意者就将其斩首。

真可谓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很多做官的文人有时候怎么被杀的都不清楚,很多官员实在受不了就借口辞官回乡,结果弃官还乡也要被说成是谋反,躲也躲不掉,明朝初年,朱元璋时期因文字狱被杀害的人高达数万之多,成为自秦始皇以来文字狱杀人最多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1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