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景泰年间逼疯锦衣卫指挥使的金刀案幕后真相

话历史 2023-07-22 13:07:26

明朝锦衣卫的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受皇帝领导,负责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锦衣卫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心狠手辣,迫害忠良,但实际上锦衣卫指挥使也只是皇帝的小棋子,往往是在刀口舔血。而明朝景泰年间的“金刀案”,让一位叫卢忠的锦衣卫指挥使直接装疯,最终仍被凌迟处死,通过蛛丝马迹可以得到一个惊人的推测。

明朝景泰年间,逼疯了锦衣卫指挥使的“金刀案”幕后真相史书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了著名的“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人掳走,举朝震动。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等拥立朱祁钰即位为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土木堡之变”后一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放归,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住在南内,执政的明景帝朱祁钰担心兄长复辟,下令明英宗不得出入。

英宗因为当过十几年皇帝,皇宫中的老太监大都跟英宗很熟,看守南内的老太监阮浪便是其中一个。阮浪在明成祖朱棣一朝时入宫,资格极老。阮浪是个念旧的人,服侍英宗极为周到。英宗因而很感激阮浪。有一回阮浪过生日,英宗将自己用过的金刀送给阮浪作礼物。这金刀是天子之物,制作十分精致,阮浪门下宦官王瑶见到后爱不释手,阮浪便大大方方地送给了王瑶。而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听说后,告诉了景帝朱祁钰。立即逮捕阮浪、王瑶,但他们始终只说金刀只是太上皇送的生日礼物。因为反复审讯,朱祁钰让躲在幕后的卢忠不得不走到台前,但是这就让卢忠得罪了原来王振和朱祁镇的余党,简直是往死路上逼啊。卢忠为保身家性命,便开始装疯卖傻,借此逃脱。景帝最后将王瑶凌迟处死,阮浪死在狱中。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见帝疾甚,与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而英宗复辟后,大肆封赏了3000多人,并追封阮浪和王瑶二人,而将卢忠凌迟处死。

幕后真相到底是什么?不得不说两个细节:

其一,“金刀”作为皇帝的贴身信物,其作用可与“尚方宝剑”相比,明英宗朱祁镇将金刀送给老太监有没有别的目的,难道真的是为了感谢吗?

其二,朱祁镇复辟后将卢忠处以极刑,可见朱祁镇当时对卢忠有多恨,如果朱祁镇送刀没有其他目的,卢忠有什么大罪必须要活剐?更何况卢忠后来还装疯卖傻摆明了是不想管,也不想去深究“金刀案”,完全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所以很有可能这把金刀是朱祁镇想送给太监曹吉祥的,作为皇帝信物,目的就是为了复辟皇位之用。而卢忠因为知道了这个重大秘密,坏了朱祁镇的大事,又让他多囚禁数年,因此明英宗朱祁镇才会下此狠手。

明朝最惨的锦衣卫指挥使,为什么会被大臣群殴打死在朝堂上?

说起明朝的锦衣卫,那是何等的威风!负责侍卫,侦查,逮捕,审讯等要事,最盛时有六万多人。锦衣卫的首领为指挥使,一般都是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官拜正三品,极受圣宠,权势滔天,百官莫不惧怕,而在明朝历史上,却有一位锦衣卫指挥使,死的却很奇葩。

这位指挥使名叫马顺,于大明正统年间担任指挥使要职。正统皇帝就是史上有名的俘虏皇帝朱祁镇,他九岁登基,在位期间重用宦官王振,朝中大小事情无不取决于王振,他称王振为先生,对王振言听计从,有求必应,简直视若生父。王振也借着小皇帝的极度信赖,成了大明宦官专权的鼻祖人物。

马顺见风使舵,眼见王振得势,就投靠了王振,成为王振心腹,替王振迫害大臣,打击政敌,帮助王振巩固了地位,是太监集团得力的干将和忠实的走狗,自然也换来了不错的奖赏,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使。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不断骚扰明朝边境,接连攻占了几座边城。面对边境军情,大臣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王振为了建立不世功勋,力主英宗御驾亲征,群臣皆以为派一员大将即可,皇帝不必亲征,太过危险。王振在私心的诱导下,不顾大臣劝柬,坚持让皇帝亲征,英宗自然听从了王振。

在王振的逼催下,两天内就匆忙凑起了50万大军,火速开往北方边境。行军途中,得知前线大同3万守军全军覆没,军心震动,王振惧怕,不顾众将领反对,下令全军撤退。在撤退途中,王振为了光宗耀祖,命令大军绕道河北蔚县从他的老家经过,好让乡亲们瞧瞧他的威风,快到蔚县了,他又怕马队踩坏他的庄田,又令大军原路返回,在他的再三折腾下,瓦剌军队赶来了,将明军围在土木堡。

土木堡之役,大明50万大军全军覆没,王振也被将领杀死,就连大明天子也成了俘虏,消息传回,举国震惊。

危急关头,太后与群臣立英宗弟弟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明景泰帝。景泰继位不久,瓦剌裹挟英宗寇边,只指北京,局势再次紧张。

在一次朝会上,大臣们面对危难局势,想起了罪魁祸首王振,纷纷要求景泰帝处死王振家人及同党,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两派人撕扯在一起,叱骂声,哭泣声,号叫声不绝于耳,活生生将朝廷变成了菜市场。

景泰帝哪见过这等场面,见局势快要失控,他选择了逃避,下旨群臣退下,此事日后再议,群臣不肯退下,反而被皇帝的行为激怒了,更加群情激愤!

在这节骨眼上,本该低调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却站了出来,厉声呵斥群臣退下,并驱赶大臣。这一行为纯粹是火上浇油,大臣们彻底忍无可忍,爆发了!

一名七品小官,户科给事中站了出来,抓住马顺头发,用朝笏击打马顺,打到激动处,张口咬掉了马顺脸上一块肉,群臣见状,一拥而上,挽起袖子,一顿暴打,打了许久,马顺就这样被活活打死了,被一帮文臣群殴而死。

景泰帝在于谦的力劝下,宣布马顺罪当伏诛,群臣无罪,才平息了这一事件,马顺就成了明史上唯一一个被大臣群殴打死在朝堂上的锦衣卫指挥使。

明朝锦衣卫真相,因什么而劣迹斑斑?

权势过大,肆意妄为

明朝的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锦衣卫,锦衣卫指挥使多有皇帝亲信担任,最开始锦衣卫主要职责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掌直驾侍卫?就类似于皇宫中站岗的,是一根训练有素的?柱子?。真正让锦衣卫变得臭名昭著的是锦衣卫的第二个职能?巡察缉捕?,?巡察缉捕?说白了就是皇上的私人侦探,锦衣卫拥有私人监狱?诏狱?,可以在不经过其他司法机关的逮捕处决他人。


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废除锦衣卫,将所有囚犯关回了刑部。明成祖朱棣继位,又恢复了锦衣卫,由于明成祖出身的特殊性,其对权力的控制欲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锦衣卫在他手中,权力无限扩大。


锦衣卫?巡查缉捕?是为皇帝侦察情报,观察是否有人有意谋反,处理皇帝不方便交给刑部的案件。对于锦衣卫指挥使来说,这侦察情报的工作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很多,既可以排除异己,还可以作为资历等待升迁。

因此在锦衣卫掌权期间,全国人民均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一旦稍有不如意的地方,随便按个罪名就会被关进诏狱,家破人亡。


锦衣卫的另一个职能?执掌廷杖?更是给了锦衣卫排除异己的机会,一般明朝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杖刑,就会被带到午门行刑,根据观刑的锦衣卫指挥使的暗示,行刑的锦衣卫校尉会选择受刑人是生是死。若是指挥使两脚八字张开,可活命,若是脚尖内拢则下重手,受刑人不死也丢了半条命。而指挥使判断是否官员是否可以活命的唯一条件便是官员是否听命于他。

这就是明朝锦衣卫臭名昭著,劣迹斑斑的真相。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1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