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明朝走下了中国历史的中心舞台,成为了一个过往的历史符号。与此同时,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清王朝入主中原,建立了新的大一统王朝——清朝。几百年来,因为明亡之时悲壮的历史画卷被众人熟知,也因为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都是清王朝一手造成,很多人的都对明王朝的灭亡充满着惋惜的情绪,赞扬明王朝的坚韧和顽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流行一时,甚至有一些人,做过这样的假设:如果明朝不亡,近代就没有这样的屈辱,原本在明朝十分发达的科技,就不会再清朝断层,中国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历史君认为,这些想法未免有些片面,历史本不容假设,发生的已经发生,一切历史都有他发生的必然。我们只要跳出那个时代看整个社会的变革,就能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答案。
苦命君臣
关于明亡的这段历史,有很多论文小说,野史流传,争论颇多,最近几年,随着一股阅读和解析明史的风潮悄然而来,关于明亡时期的一些事件和人物也逐渐被我们所认识。在这些人中,袁崇焕和崇祯帝是两个怎么也无法避开的人物,一个是救世之臣,一个是亡国之君。两个绝顶聪明却又有致命弱点的关键人物,一起书写了整个十七世纪中国巨大变革的绝美画卷。
崇祯帝和袁崇焕的生平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历史君在这里就不做太多的叙述。今天要说的是,是一件明末影响了明朝整个国运的大案,这个大案有多重要呢?可以说,这场大案的发生,就如同一个宁可癌细胞扩散全身也不愿意开刀切除肿瘤的病人一样,使得明朝的内忧外患彻底爆发,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欢送会的杀机
公元1629年,也就是崇祯二年,明朝兵部尚书、蓟辽都师袁崇焕带着粮草和金银,率领一队护卫,来到了鸭绿江口的皮岛,慰问在这里驻扎的东江总兵毛文龙。当时的袁崇焕只是一个挂着兵部尚书虚衔的二品文官,而总兵毛大人是一品武将、辽东地区最高司令员,但毛文龙还是早早的在港口迎接袁崇焕,并毕恭毕敬地接待袁崇焕的慰问团。
话说朱元璋当年建立明朝时,为了解决武将专权这个千古难题,继承了宋代的政策,规定武将必须受文官的约束,特别是边关要地的武将,不能将兵权独掌手中,无论文朝廷派遣到来文官的评级如何,武将都要听命。因此雄踞一方的毛总兵,才会对袁崇焕如此的敬重。
毛总兵所驻守的皮岛身处鸭绿江口,属于当时明朝在辽东地区唯一一块根据地——东江根据地。在万历末年的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将辽东的广大地域纳入了满清帝国的版图,明朝就逐渐丢掉了山海关以外的几乎所有国土,时任辽东经略的王化贞提出了在努尔哈赤身后建立敌后根据地的建议,当时只是一个大头兵的毛文龙主动请缨,带了197个人登上了皮岛,不仅在岛上建立了地盘,还吸收了上万辽东的遗民参战当兵,他也从一个大头兵一路升官,成了总兵大人。
更多>>(接下文评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1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