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在的九江市区有两个旅游景点,一般来九江市旅游的人都会去参观。一是琵琶亭,据说是唐代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记述的遇见京城来的琵琶女的地方,另一个是浔阳楼,是《水浒传》中所说的宋江题写反诗的地方。其实琵琶亭《水浒传》中也写到了,在来浔阳楼一个人喝闷酒之前,宋江先与李逵、戴宗、张顺等人,就在琵琶亭喝了一回酒,李逵因为一个歌女来强行唱歌,挡了他的活头,便一伸手把那女子按昏过去了,头皮都脱了一层,闹了一场笑话。白居易历史上实有其人,而宋江、李逵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可现在更多的人宁肯把宋江当作真实的人物,而冷落了真实存在过的白居易,所以,目前浔阳楼的生意远好过琵琶亭。为什么呢?也许浔阳楼内的两副对联说出了原因。
对联一:
果有浔阳楼乎,将宋江醉酒,壁上题诗,写得有声有色;
如无水浒传者,则梁山聚义,替天行道,就会无影无踪。
对联二:
大闹江州,人言此事桩桩有,百代流传,无非天下英雄,借题抒壮志;
细观水浒,我觉其文句句真,千秋炳焕,信是世间才子,因史撰其书。
其实,人们关心的是自己心中的“真实”,而不是历史上的真实,当人们体验的自己心里也澎湃起宋江那一干人的热血豪情时,就宁肯相信确有其人其事了。就像现今的琵琶亭和浔阳楼,也并非古时旧物,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建之物,只有二十年左右的光景,但我想再过上五十年,就会有人把这个楼传说为真是千年前宋代的遗迹了。
人相信是真的,就会尽心尽力地打理它,所以,浔阳楼被经营得真不错,具体的内容在图注中会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赘言了。我主要想讲的是宋江这个人。
(二)
那对联写得真好“细观水浒,我觉其文字字真。”这真是有阅历的人的话。当代作家王朔有言:小说说的其实都是真事儿,人类没有那么大的想像力,只是怕人知道,才改成小声地说。此语信然。
说起宋江这类人,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而且不少。他是政府里的一个小干部,平时靠给江湖上的黑社会帮伙送情报、透消息,收些回报,再用这些银子中的一部分,周济一些落难的江湖弟兄。长期脚踩黑白两道,难免翻船,因怕被他包养的“马子”阎婆惜揭发出与强盗同伙的事实,杀了她,为此由山东刺配江洲(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才给今天的九江市提供了建筑这个大楼的根据。
宋江本来没想造反,他是想着刑满释放后,回家接着过太平日子的。他在浔阳楼上题写反诗实在是酒喝大了,忘乎所以,乱发狂言,酒醒后他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但偏有一个急着捞政绩的闲官黄文炳,抓着他不放,硬是识破了他装疯卖傻的苦肉计,把他打入死囚,就等杀头了。这才引出一段梁山英劫法场,真个血洗浔阳江头。烧了政府,杀了官员,宋江也只有去了梁山大寨,落草为寇了。
(三)
小时读《水浒》,总是不明白,宋江进山寨坐了头把交椅,梁山好汉是个个是武艺超群,本事了得。他为什么放着自由自在的草头王不当,偏偏要挖空心思,去投靠朝庭,走招安这条路呢?人过中年,才渐渐理解了此中真意。
我本人经营了一个小电脑公司,年青时气盛,总以为通过努力,自己说不定也能弄出个中国的微软或IBM什么的,事到如今,这个念头早就没有了,现在,我最大的念头就是想着有一个IBM或微软之类的大公司把我的公司收购了,跟着我辛苦十多年的弟兄们有个可靠的出路,而我自己也可以松口气,歇一歇,能安闲地度过余生。这不是和宋江一样,想着受招安吗?
其实,有受招安念头的民营企业家不只是我们这样的小老板,大企业的大老板也多得是,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汇源果汁准备出售给可口可乐公司的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当时我和另一位企业家朋友议论此事,都觉得以汇源果汁的规模和经营现状不是活不下去了呀,正挣钱着呢!他为什么要出卖呢?分析来分析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汇源果汁的老板——太累了,不想干下去,想找个大买家把企业买了去,一方面保住企业,让跟他多年奋斗的弟兄们有个可靠的去处,另一方面变点儿现钱,休息一下,安享晚年。说到底,这也是和宋江一样的路线:招安!
再看《水浒》中的宋江,他出身于官府,在政府里干过,知道政府力量的强大,仅凭他那108个兄弟,万儿八千的啰罗,小小的水泊,根本是无力与大宋朝廷抗衡的。所以,他想通过招安这条路,再回到官府中去,也给弟兄谋个“封妻荫子”的前途。他的想法是真诚的,下的功夫是巨大的,结果还真实现了招安的梦想,但最终结局却并不好,尽管为朝廷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终究没有被朝廷原谅,最后赐一杯毒酒了事。这次,他彻底绝了念想,说是为了在历史上不再留下个盗寇的名声,也可能还有为了子孙后代不再重蹈喋血江湖的命运,他宁可喝了毒酒,也不再造反了。
(四)
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对《水浒》的评价,他说一部《水浒》,好就好在写了投降派,使人们认识到投降主义没有前途。毛主席是革命家,彻底的革命家,他明白这个道理,要么不造反,要么造反就别投降。中途变卦那是没有好下场的。这个道理梁山泊中最有佛缘的花和尚鲁智深也明白,他说,就象洒家这黑色的布袍,怎么可能再漂白了呢?言下之意,既然为寇,再怎么努力也回不到政府干部的队伍中去了。按《水浒》作者施耐庵的想法,鲁智深是因为有神密的佛缘,领会了禅机,才有这等见解的。但革命家毛泽东不这么看,他认为这是阶级出身决定的。宋江出身地主家庭,本人不是官吏,总是带着他的阶级本性:拜官主义。而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人,出身社会下层,鲁智深不过是个排级干部,李逵是个狱卒,武松是平民,因打虎有功才做个捕快中的小头目。这些人在官场里没像宋江那样尝过甜头,所以,革命性才坚决。这个评价确实一针见血。反观现在那些想要“招安”的民营企业家,多是有过在国营单位工作经历的人,所以,才会有对国营单位安逸日子的留恋和幻想。而那些真正出身农村底层的人草根族企业家,是少有这类“招安”念头的,他们会一直不懈地奋斗到底,梦想着多娶几个老婆,多生几个娃,做大做强一片家业,传给子孙后代。出身不能决定一切,但在这件事上,出身确实影响着民营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五)
如何选择?是汲汲于寻找招安的路径,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是很多当代民营企业家面临的现实问题。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得听毛主席的话:拒绝投降主义,做一个彻底的“革命派”。
民营企业家当初创办企业,也和梁山泊的好汉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经历。有的人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或下岗工人,已经一无所有了,只能死里求生般地打拼,闯出一片天下的。也有的人是政府或国营企、事业单位的人,因羡慕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的快活生活,辞职下海想捞一票的人,这些人中有的现在还脚踩两只船,过着“亦官亦商”的日子。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为了什么目的,碰上什么样的机缘,最终的结果是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山寨”,有道是,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创业经历,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挣了点钱,但人老了,身体也垮了,没了对所谓“优质生活”的神秘与向往,也没有了做大做强的幻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面临持续不断的商场竞争压力,都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就有了投降主义的思想,有了寻找“招安”路子的念头。
但“招安”这条路实际上是走不通的,勉强走下去,也绝不会有好结局。一方面,确如鲁智深所说,一块布已经染黑了无法再漂白。我不是说,民营企业家有“原罪”什么的,而是说,多年的创业生活已使他们个人的生命品质定型了,离开了企业,他什么也不会干,而且就算是可以饱食终日,安享晚年,他自己也未必会快乐。一个忙碌了大半生的人,让他突然闲下来什么也不干,他也未必受得了。是啊!在岗位上,他们抱怨压力过大,受不了,但如果彻底没了压力,无所事事,他们更受不了。也就是说,在生命品质上,他们大多数人不是宋江,而是鲁智深、李逵等人,闲不下来,闲下来也不会安生的。另一方面,虽说是商场如战场,但那只是夸张的说法,商场的竞争再激烈也不是战场,毕竟不是流血死人的事嘛!况且,现在我国已经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营企业将长期存在并发展下去,办好企业,不仅给自己和跟着自己干下去的弟兄谋个安身立命的条件,也能给社会做出贡献,受到社会的承认,可以“青史留名”。这一点与水泊梁山杀人越货式的造反大不相同。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已不是为“朝廷”不认可的江湖异类,而是已获得“御批”的正统队伍了。这种政策好哇,不仅让无数初出茅庐的后生有了当企业家的梦想,也让那些捷足先登者感受到坚守下去的价值。换个角度看,你就是想去受“招安”,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路子了:被国营企业兼并,这基本不可能;只能投靠外资企业。但这个去处,绝对不好,且不说要顶着个“卖国主义”的骂名,单看外资企业对其所收购的中资企业的作法,就十分令人心寒。这些年来,有无数的中国品牌被外企收购后“冰冻”起来,直至消失。这差不多等于朝廷赐给宋江的那杯毒酒。所以,如果还对自己的财产和奋斗成果还有点儿责任心的话,是不能走这条路的。
至于民营企业间的并购吗,那肯定是个趋势,如同二龙山、少华山并入梁山泊一样。但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内部火并”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既然走上了自己创办企业的道路,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一条道走到底。况且,也没有什么永久存在的“朝廷”可以投靠的了。通用汽车大不大?不照样破产了!雷曼兄弟牛不牛?不照样倒闭了!其实,任何企业都一样,无论规模大小,只要其掌门人有战斗下去的意志,就不会垮掉;而一旦其掌门人有了投降主义的念头,无论规模再大,实力再强的企业,也可能一夜之间之垮掉。企业能不能永久存在下去,弟兄们的前途能不能有个永久的依靠,不取决于企业的规模与市场环境,而取决于企业掌门人和他的弟兄们是否始终保持着创业时的奋斗精神。没有什么外部的力量能保住企业的永久存在,除了企业家本身的奋斗精神。弟兄们的终身依靠也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他们自己的奋斗精神。任何人没了这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在任何企业中也会被炒鱿鱼的。
在浔阳江畔,想想宋江,想想毛主席,下决心了,要听毛主席的话,将“革命”进行到底。绝不能做宋江,无论为官、为商都不能做宋江。
宋江一进入梁山时就有了招安之心,等到他执掌梁山大权之后,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将他的招安之心展露无遗。
宋江是一个自卑的人,长相不好,身高又非常矮,当官也只是当一个没有任何升迁希望的小吏,但是宋江有着强烈的愿望来超越自己的卑劣地位。
北宋末年,冗兵冗官现象严重,就是一个小小的县城押司之职,每县都会配备8个以上,那些正经科举出身的读书人,想要做官都很困难,何况是没有任何功名的宋江。宋江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另辟蹊径。所以宋江先是拼命的在江湖之上打出自己的名声,积累了一个很广的人脉。
后来,做官无望的宋江跟随梁山好汉,落草为寇,并在众人的推举之下,坐上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之位。晁盖死后,宋江当上了梁山的老大,他的为官之心又死灰复燃了。看到梁山的逐步壮大,他认为自己的仕途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他找到了一条晋升之路。所以,他才不遗余力的发展梁山势力,带领梁山众人数次击败朝廷的围剿。
宋江知道,只有自己的势力足够强大,那么朝廷就会害怕自己,就会招安,那么自己的仕途理想就能实现了。宋江同意招安,有着自己的私心,也有着为兄弟谋福利的想法,招安之后能给自己的兄弟安定的生活,也是很好的。
宋江的故事
宋江,虽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但是他在历史之中也是真实存在的,虽然笔墨不多,但也是一个英雄人物,有关历史之上宋江的故事,我们只能从知道一件事。
历史之上宋江的故事发生在宋朝浙江方腊起义的时候,那时同为农民起义首领的宋江和方腊是朝廷最头痛的两个人。宋江手下人数不多,但是都是精兵强将,而且战法灵活多变,剿匪大军很难占到便宜。方腊起义军的起义规模比起宋江来说,要大了很多,而且手底下也不缺精兵强将,最主要的是方腊和朝廷没有缓和的余地。
朝廷经过权衡利弊之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招安宋江,然后让宋江带领手下去征战方腊。当时负责招安的是北宋名将张叔夜,他从来都看不起宋江这些起义军,之所以去招安是因为朝廷的命令。
张叔夜找到宋江的时候,他正和手下攻打海州。宋江和起义军副将吴加亮等人,仔细分析了海州滨海的特点和城防情况,决定从海上突破,他们俘获了大型船只10余艘。张叔夜看清了战况,连忙招募敢死队1千余人,在近城设伏。然后,再派出小股士卒赶往海滨诱战,同时将精兵埋伏在海边。双方开战后,伏兵蜂拥而上,举火烧毁了宋江的船只。宋江虽然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见船只着火、退路已断,也不免有些慌乱。这时,张叔夜又乘势发动全面进攻,俘虏了吴加亮。宋江在重兵包围之下,痛感大势已去,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这就是历史之上宋江的故事。
在《水浒传》里,梁山接受招安是故事的转折点,那么最后宋江为什么要招安?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宋江为什么要招安,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其实,宋江的招安之心,在他一进入梁山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招安之心。等到宋江执掌梁山大权之后,这种想法就表露无遗了,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表面上是表达忠义之意。梁山众多好汉对宋江忠心,那么宋江要对谁忠心呢?
宋江出身文吏,北宋的文人,熟读经学,而这些经过政府加工过的经学著作,早已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了北宋政府统治文人思想的工具。其实,宋江是一个自卑的人,长相不好,身高又非常矮,当官也只是当一个没有任何升迁希望的小吏,但是宋江有着强烈的愿望来超越自己的卑劣地位。
北宋末年,冗兵冗官现象严重,就是一个小小的县城押司之职,每县都会配备8个以上,那些正经科举出身的读书人,想要做官都很困难,何况是没有任何功名的宋江。宋江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另辟蹊径。所以宋江先是拼命的在江湖之上打出自己的名声,积累了一个很广的人脉。
后来,做官无望的宋江跟随梁山好汉,落草为寇,并在众人的推举之下,坐上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之位。晁盖死后,宋江当上了梁山的老大,他的为官之心又死灰复燃了。看到梁山的逐步壮大,他认为自己的仕途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他找到了一条晋升之路。所以,他才不遗余力的发展梁山势力,带领梁山众人数次击败朝廷的围剿。
宋江知道,只有自己的势力足够强大,那么朝廷就会害怕自己,就会招安,那么自己的仕途理想就能实现了。宋江同意招安,有着自己的私心,也有着为兄弟谋福利的想法,招安之后能给自己的兄弟安定的生活,也是很好的。
如果宋江不招安会怎么样
宋江是梁山上一直坚持主张招安的人,与他相对立的是晁盖,他想的就是占山为王,所以他死前也没有说明让宋江继位。不过以宋江当时的声望和地位,第一把交椅自然只能是他的,而晁盖死了,虽然梁山还是有人反对招安,但也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事,于是梁山接受招安。
假设一番,如果宋江不招安,梁山的结果大概也就只能是被灭亡一条路,只不过是存活时间长短的区别。当时北宋虽然已经衰败走向灭亡,但在历史上它最后是亡在金人手里,而不是从建国开始一直存在的农民起义。可见,当时的北宋不是农民起义可以推翻的。
究其原因有二。第一是虽然各地赋税重,但百姓还没到活不下起来推翻朝廷的地步,所以农民起义都不大,远没有秦朝或者汉朝末年的规模。第二是,北宋的军队虽然一直败在外族手里,但战斗力也不是一帮子农民、渔夫和罪犯组成的杂兵可以比拟的。这在水浒里可以找到不少的证据,朝廷几次派人前来征讨,兵力远远少于梁山,但都给宋江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不是梁山轻易可以取胜的。可见如果宋江不招安,梁山也早晚会被重视起来的朝廷派兵给灭了。
宋江一直主张招安,一方面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看清了形势,而吴用支持他而非好友晁盖大概也是如此。
水浒传宋江是个怎样的人
《水浒传》宋江是水泊梁山集团的老大,书中的主人公。宋江以前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衙文官,但是名为官,实则是一个小吏,拿着微薄的工资,虽然不是太有钱,但是比起那些出身草莽的人来说,还是富足了不少。
宋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给人予以帮助,最重要的不是钱财的多少,而是把握恰当的时机,给予别人帮助,那样即使是很少的金钱,也能收买一个江湖豪杰的心。正是因为宋江的聪明,他才会得到一个响亮的名号,那就是?及时雨?,他在江湖之中的名声才会越来越高。宋江在犯事逃亡的时候,都不忘结交豪杰,可见这是一个多么注重人际关系的人物。
《水浒传》宋江是一个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经营人,正是因为他的人际关系比较不错,所以一上梁山就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后来老大晁盖死后,他顺理成章的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之后,宋江将整个水泊梁山当成了一个集团来治理,制定律令,分配工作,大家各司其职,对于违抗律令的人,不管是谁都会遭到严惩。一时之间,水泊梁山上下,纪律严明,梁山由以前的土匪窝变成了一个纪律严明的小国家。
在梁山坐上高位的宋江,还想更上一层楼。读了几年经书的宋江,知道什么才是正统,自己要想有个更好的前程,必须要依靠朝廷。他壮大梁山的最终目的就是加大自己和朝廷的谈判额筹码,只有梁山一步步壮大,他就可以向朝廷索要更多的东西。
可惜的是,朝廷根本没将这群接受招安的土匪看在眼中,那他们当做?灭火器?使用,哪有危险,就把这支军队扔到哪去,结果梁山108好汉,散的散,死的死。最终,宋江也被毒杀,吴用和花荣也自缢于宋江墓前,李逵在宋江死之前,也被宋江毒死。至此,梁山好汉成为云烟。这就是《水浒传》宋江。
猜你喜欢:
1.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2. 宋江为什么要走招安路线
3. 宋江为什么能当老大
4. 水浒传中为什么着重描写武松
5. 宋江征战方腊故事
6. 才女寇白门的历史趣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9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南宋理宗赵昀头颅被做成骷髅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