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元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元稹的妻子是谁,

历史典故 2023-07-22 10:47:12

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和官员,尤以在诗方面成就最大。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两人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诗作号为“元和体”。

同时元稹也是一位传奇大手,代表作有《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政治上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后来一度坐到宰相的位置,但是很快就被觊觎相位的李逢吉拉下马,在政治上元稹并不得意。

本文其实说那么多,不是想要讲元稹有哪些成就。而是象征性为大家介绍下官方的元稹,接下来就是八卦时间。

对元稹一生有巨大影响的女人有三位,他的初恋、妻子,以及情人。

大家应该都或多或少对《莺莺传》了解一二,《莺莺传》是《西厢记》的前身,此文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落魄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但很少人知道,实际上《莺莺传》中的张生是元稹自己,崔莺莺是元稹的初恋,本名崔双文。

崔双文是元稹母亲的远房亲戚,唐贞元十五年的时候,到蒲州任职小官的元稹与之相遇,并渐渐相恋。

崔双文才貌双全,虽然家中无权势,但也算富有。可对于想要走仕途出人投地的元稹而言,崔双文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妻子。

元贞十六年,为了能够正式被任命官职,元稹再次赴京参加吏部考试。在京城中元稹文才卓著,很快就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

韦夏卿家中有一女韦丛尚未婚配,当时元稹就已经有了想法。贞元十八年,元稹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深思熟虑之下,元稹放弃了初恋崔双文,决定娶对自己仕途有助益的韦丛。

后来等到他渐渐步入上位,想到曾经被自己抛弃的崔双文,有了愧疚之心,这才有了唐传奇《莺莺传》。

虽然娶韦丛的初心是为了仕途顺畅,但是两人婚后过的也十分幸福。韦丛聪明有才,又贤惠端庄,出身富贵却不慕虚荣。

韦丛嫁给元稹的时候,元稹既无权也无钱。骤然由高门进入普通人家,韦丛却安于清贫,并能尽最大的努力体贴和照顾丈夫。

成婚之后元稹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试中,家中大小事务由韦丛包办,可知其贤惠。韦丛是元稹共度清寒岁月的结发妻子,可惜的是当元稹升任监察御史,眼见幸福生活就此开始之时,韦丛却离世了。

韦丛去世之后,元稹有一情人年长他11岁,就是蜀中名妓,唐著名才女薛涛。唐元和四年元稹奉命出使地方,因为久闻蜀中诗人薛涛芳名,因此到了蜀地之后约见薛涛。

薛涛虽然是一乐伎,但是他聪慧而有才华,还十分富有政治头脑。嫉恶如仇,尤其讨厌贪官污吏。

元稹与之见面,两人互相吸引,尽管相差十一岁,但却产生了一段爱情。可惜的是,这段感情最后无疾而终。

元稹三十一岁正是风华正茂,追求事业的时候。而年长11岁的薛涛即便仍然风姿绰约,但她的身份不利于元稹的仕途。

元稹后来调任洛阳,两人劳燕分飞,尽管二人经常写信来往,但在一起已经成为不可能。而著名的“薛涛笺”(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尤其适合写情书)便是薛涛为了给元稹写情书所创,一直流传到现在。

薛涛痴恋元稹,最后换下自己的红袍,穿上灰色道袍,清淡度日。尽管不能在一起,薛涛也愿意为自己的爱情坚守。

元稹有一千古佳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不知是为哪位佳人所作。

元稹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元稹,中唐著名的诗人,有"才子"之称。元稹是位多产作家,其诗歌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描写了社会上的各种人:君主、官员、耕夫、女性等。他诗歌中的女性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阶层,有与元稹朝夕相处的妻妾,有美貌多才的歌姬舞女,有幽居深宫的妃嫔宫女,也有辛劳生活的普通女子,同时还有不忘红尘的女道士,这些女性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形象鲜明。
《行宫》元稹唐诗鉴赏
行 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元稹诗鉴赏
元稹是名震中唐的大诗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有得有失,故前人论其诗众口难一,抑之者说它轻浮,语言直露;扬之者却赞其艳而有骨,耐人咀嚼。
平心而论,前一说如指元某些诗缺乏含蓄虽有道理,但以写爱情为淫艳,以语言通俗为直露,却未为知言;后一说虽不能总括整个元诗,但用以评价他的优秀之作,显然当之无愧。宋人洪迈说得好“白乐天《长恨歌》《上阳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道开元间宫禁事,最为深切矣;然微之有《行宫》一绝”,“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容斋随笔》)。明人瞿佑也说:“乐天《长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元微之《行宫》诗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归田诗话》)诗短而韵味无穷,确是《行宫》的一大特色。
经过安史之乱,唐代中衰,痛定思痛,全国上下,以有为之君到普通百姓都希望盛世再临,同时,人们也自然会感叹盛衰之变,而唐玄宗时代的开元之治和天宝末年之乱,恰成鲜明对比,诗人感时抚事,吟咏成篇。
元稹借玄宗时事写过三篇有名的诗:《代曲江老人百韵》、《行宫》、《连昌宫词》。三首诗有许多不同处。前一篇为排律,贞元十年作。它借长安“曲江老人”之口述述盛衰变化,多议论典故;后一篇为七言古诗,写于元和十二年。它通过连昌宫“宫边老人”之口讲李杨故事,反映了社会的治乱与诗人的希望,最唐代脍炙人口的叙事诗;《行宫》诗写于元和四、五年间。其时元稹以监察御史分务东台,活动于洛阳。这里有包括玄宗在内的唐代帝王东巡时居住过的行宫— 上阳宫。其地东接皇城,南临洛水,西滨谷水,北连御苑,风光宜人。玄宗时龙楼凤阁,烟柳繁华,歌舞升平,与元稹所见凄凉景象迥然不同,所以诗人在本诗一开头就感叹上阳宫的.荒废冷落和破旧。
第二句“宫花寂寞红”仿佛又是一声叹息。诗人的笔触虽然着眼于上阳宫中的花开,而且渲染它的色彩鲜艳,但“红”字前冠以“寂寞”二字,顿时就产生出强烈的暗示,它使人想到宫花自开自落,想到花草凋落,缺少百花争艳。从第三句转入写人,写荒凉宫中被长期冷落的宫女。她们是玄宗时代的历史见证人,“花鸟使”选美时,她们入宫还是少女,而此时已是满头白发。中间的沧桑变迁,个人的辛酸,不言自明。“闲坐说玄宗”一句既刻画了宫人的百无聊奈的生活,也给人留下了思考回味的余地。读者可以根据历史和生活经验,驰骋想象,从各个角度去补充她们“说玄宗”的内容。这样,小诗所创造的意境,所传达的情思和蕴含的言外之意,就使它产生了以少总多的艺术魅力。

元稹的妻子都有哪些?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冬天,十三岁的元稹回到长安。第二年应试明经科及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而明经科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考成功。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于长安。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元稹还写了《离思》诗五首,以“怀念”崔莺莺,其中第四首中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句子,为后世所传诵。“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意思是他对其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除“君”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元稹到了长安,为了求取功名,竟无情地把他的初恋情人崔莺莺抛弃了,娶了对他有“帮助”的韦丛。透过这些华美的词句,我们看到了一个虚伪的元稹,一个把感情当儿戏的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为何还三妻四妾?

元稹诗词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让我们见识到爱情的力量,但是真实历史上的元稹却不是一个深情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官运他选择了出身名门望族的女子来做自己的妻子,但是为了保持他对于感情的新鲜感他就有找了其他女子来做自己的红颜。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元稹实际上就是一个负心汉,但是人们对于他才情的欣赏让大家忘记了他感情上的不堪。

元稹自持有才华同时表现出对于官位的在乎,为了可以在朝堂中站住脚跟有时也是需要其他人帮忙的,于是元稹就娶了官员家的女子,来借助她们家中的力量帮助自己升迁的,但是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女子自小受到的教育是不能够和多情的元稹相互交流的,所以元稹对于她们并没有特别深的感情,同时在府中呆久之后也会产生一些逃出去的感觉。

在家中受到的约束让元稹在外面的世界中释放出来了,因为他的才情所以在外面的时候总是可以吸引一些女子们对于他的青睐的,他也并不拒绝整日也和女子们生活在一起,不过对于未来的事情总是不提及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并不是沉醉在温柔乡里面,是要在朝堂之上有一番作为的,不过当他失意的时候却总是来到温柔乡里让自己忘却烦恼的。

或许是受到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思想的影响,所以元稹对于女子并没有太高的评价,对于自己相处的女子应该也是投入感情的但是并没有像追求官运一样在追求这些女子,在他的心中自己的仕途是要比女子们对自己的真心更为重要的,从现今的角度他的确不是一个好男子,但是他的才情却是一直被大家称道的,也是他一生得意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5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