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陈桥兵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时候,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除了那个侍卫亲军马步副都指挥使外韩通被杀外,其余再也没有一起流血事件。
要知道,后周也是一个朝代。而且在整个五代史上,后周实际上是最强大的,也是最接近于统一全国的朝代。
既然这个朝代有这么强大的力量,那么他的生长性自然是相当强的,是很难被摧毁的。比如唐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朝廷并没有崩溃,依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往后延续了一个半世纪。由此可见,一个朝廷要想轻易被消灭,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之所以一个朝代消灭并不容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古代高度集权,权力都在中央,因此,反对的势力,其实很难推翻。二是人们在情感上都是维护旧朝廷的,如果有人想要推翻旧朝廷,大家都是会反对的。
(陈桥兵变)
那么,本来很强大的后周,为什么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的时候,却没有什么人站出来反对呢?
当然了,也不能说绝对没人反对。韩通就是一个反对者。当赵匡胤带着大军回撤回来,进入宫中准备夺权的时候,韩通便带着身边的一些士兵,从家里冲出来,想要去调集军队对付赵匡胤。
但是,赵匡胤的军队早已冲到韩通的门外,驻守在那里。韩通一冲出来,赵匡胤的军队就把他逮了个正着,手起刀落,砍下韩通的人头,并且冲进去,杀掉了韩通的三个儿子。
除了韩通反对以外,文臣中的宰相范质也是反对的。当赵匡胤走进朝廷的时候,所有的文臣都跪了下来,不过宰相范质并没有下跪,而是质问赵匡胤说,先帝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背叛他呢?赵匡胤当时大哭着说,不是我想背叛他,都是士兵们强迫我,我也没办法啊。旁边的士兵罗彦环也配合性地拔出宝剑,对着范质大叫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有个天子识得我们,谁如不从,就让我的宝剑说话!”范质没办法,只得也跪了下来。
(范质画像)
由此看来,也不是完全没有反抗。反抗是有的,只不过反抗的程度显然非常有限而已。那么,预料中激烈的反抗,为什么没有出现呢?
我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
其一,皇室人才凋敝。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轻轻松松发动“陈桥兵变”,后周皇室人才凋敝,算得上一个重要原因。后周皇室为什么会出现人才凋敝呢?主要是因为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的家人,当年几乎被后汉的皇帝汉隐帝杀光了。
后汉的皇帝汉隐帝之所以要杀郭威一家,是因为郭威掌控着军队的大权,汉隐帝猜忌他,所以才会杀他。杀不到他,就杀他的家人。
郭威由于家人被杀光,因此,才几乎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后代。最后在传位的时候,才会传给养子柴荣。
既然皇室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才,因此赵匡胤发动兵变的时候,才没有人站出来维护后周。
(柴荣画像)
其二,柴荣自断臂膀。
柴荣虽然没有什么皇室成员,但依然有两个重要的人,掌控着权力。一个就是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一个是郭威的外甥李重进。
柴荣活着的时候,他是不害怕这两个人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敢反抗。但是,当他生了重病的时候,就有点担心了。所以,把这两个人都调出了中央,把他们调到地方上去了。
恰恰是这两个人都调出去了,因此才给了赵匡胤独自掌控权力的机会。而赵匡胤也正是利用这个机会,谎称契丹入侵,把大军骗到手里。由此在整个朝廷中,他一枝独大,别人根本就把他无可奈何。
其三,赵匡胤暗聚力量。
实际上,之所以朝廷上下,很少有人站出来维护后周江山,是因为在陈桥兵变发生之前,赵匡胤已经悄悄地网罗了一大批人才。朝堂上下,人才基本上都早就到了赵匡胤一边。
这一点,柴荣一直是没有发现的。当他还以为张永德和李重进两人权力太大,会夺了他江山,因而把他们撵出朝廷的时候,实际上最容易夺他江山的赵匡胤,早已把朝廷中的文臣武将都吸纳到自己身边了。
赵匡胤之所以要这样做,既是因为当时五代本身就具有夺江山的传统。一代一代夺江山,已经夺了半个世纪了,赵匡胤当然要有样学样。另一方面,赵匡胤也是看到柴荣身边,没有什么死心塌地维护他的人。所以他预谋已久。而柴荣去世,正好给了他机会,他夺江山,简直是水到渠成了。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取代后周、建立宋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后周的政权,那么后周朝廷为什么没有人反抗?难道就这么乖乖的放弃?
陈桥兵变时,后周皇帝是柴宗训,他还是个小孩,无力控制局面,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权威呢?柴宗训是老四,三个哥哥已经先后死去,柴宗训尚且只有七岁,更何况三个更加年幼的弟弟。
五代十国时期,正是群雄逐鹿之时。在这段时期,只要你的拳头够硬,你就可以做皇帝,而百姓也习惯了换皇帝,大臣也习惯了换皇帝。如果是在同一王朝恐怕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另外,赵匡胤当时掌握着后周的军权,而且还在军队中形成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强大势力集团。赵匡胤的做法也比较奇特,貌似无可奈何地在众将逼迫下黄袍加身,算是和平演变,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后果。
不得不说,赵匡胤对待百姓和前朝的态度,也算他让深得民心吧。比如赵匡胤曾命令不得抢掠百姓;对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
当时朝廷还是有所反应的,只不过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铁哥们。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然而赵匡胤没有给他留有任何机会。
致使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随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建立宋朝。
赵匡胤:“导演、编剧、演员、统筹、道具等等,我一个人包圆了。”没人阻止,主要是无人可用了。其实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宋太祖赵匡胤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到最后自己王朝衰败时,小皇帝和太后也都投降元朝!后周小皇帝“恭帝”,宋皇帝“恭帝”。
陈桥兵变的背景就是后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儿子继位。继位第二年就听到辽国联合北汉举兵入侵。这太后也不行,皇帝还小就不知所措,只好询问宰相范质。宰相范质知道,只有赵匡胤才能抵抗辽汉联军,赵匡胤却说兵不够用将太少,没办法宰相只好把所有军权都委任给他。就这样,赵匡胤率领全国大军浩浩荡荡地去郊外旅行去了。来到陈桥这个地方,京里面谣言四起:“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朝廷内的官员也知道此事件,但是京师内的所有事情赵匡胤都有了如指掌。
到了晚上时分。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如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和宰相赵普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龙袍往赵匡胤身上一套,这些部下山呼万岁。赵匡胤就开始演戏,装自己喝醉酒:“你们立我为皇上,但是我有命令你们听不听,如果不听我命令,可不敢当皇上。”下面的人唯命是从,继续山呼万岁。调转部队返回京师,京师里面的守将都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所以自然开城门迎接。只有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仓促起兵抵抗,但是还没来及召集军队就被杀死。
宋朝的史书上说赵匡胤陈桥兵板之前是没有预谋的。这一切都是被赵匡胤准备好的,《辽史》根本没有记载南下入侵的消息。上面说到辽兵入侵、点检作天子、黄袍加身、开城迎接、禅位诏书、这一系列操作你要说没有预备,鬼都不相信。也同时让我们看出来,为什么朝中没有人出来阻止?整个京师政都被赵匡胤把持住了,所有兵马都由他指挥,谁还能反抗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