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
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
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
对于孙权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国志》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而对于刘备方面,则多数以诸葛亮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两万为准。大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五万人参战。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但“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
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
曹操很轻易地相信了黄盖的投降,是因为曹操认为,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不甘。
此外,周瑜的同郡蒋干被曹操派去说服周瑜也确有其事,但并非在赤壁之战中。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把它记在赤壁之战后,并且只有蒋干劝降,没有中周瑜的反间计。而蔡瑁、张允也没有被卷入其中,他们甚至压根就不是曹操的水军都督。
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说的八十万,那只是虚数。古往今来史学界并无有人认同此数。而事实就是双方以五万抵抗七万的兵力,而并不是曹操所说的十万兵力。
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号称八十万的曹军(实际上仅十五六万)竟在一夜之间被周瑜的五万兵马击溃。对此,历来认为是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军的功劳。随着我国近年来医学、史学、考古学的发展,对曹军的败因已有新的认识,认为这是瘟疫流行造成战争失败的一个典型。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查访,认为这瘟疫应该是血吸虫病,理由如下:
一、早在赤壁大战前300多年,赤壁一带就已有血吸虫病广泛流行。这可从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出土的西汉男尸体内发现血吸虫卵得到证实,说明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有此病了。江陵和赤壁相距很近,查当地史志,今古赤壁地理环境变化不大,都是属于血吸虫病流行的江湖洲滩地带,古代深居幽阁的达官贵人竟也感染上血吸虫病,可见其流行之广了。
二、血吸虫病是人畜及野兔、沟鼠、狐狸等动物共患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一条血吸虫幼虫进入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后,经过一两个月就可生出成千上万条尾坳。人接触了这种?疫水?,就可得病。历史上赤壁一带是云梦大泽,是钉螺的大本营。曹军打仗和练兵,都要颇繁接触这种疫水,大批将士感染此病是必然的。
三、本来,频繁的战争、艰苦的生活,就已降低了肌体的抵抗力,这就更加快了病情的恶化,促进了死亡。曹军中流行此?瘟疫?,历史书上有多处记载。如《魏书武帝纪》说:?公(曹操)至赤壁,与备(刘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魏书?贾诩传》裴松之注云:?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蜀书?刘焉传》中也说:?曹公军不利于赤壁,兼以疫死。?正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给孙权的信中所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揭示了赤壁之战的主要败因。当时由于科学不发达,不知道那是血吸虫病。
四、那么,为什么仅一江之隔的吴军却没有发生此?瘟疫?呢?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吴军大部分是南方人,不少人自幼感染此病,体内已有免疫力一,即使在赤壁一带再感染,也不至于急性发作,因而影响战斗力并不严重。这可以从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江苏省昆山县的血防史中得到证实。该县是条条河浜有钉螺、家家户户有病人的重疫区。解放后历年调查,发现每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的人很少。二是地理环境不同,血吸虫病流行程度也大为不同。吴军当时驻扎在蒲圻县,比起曹军的驻地江北洪湖县来,血吸虫病流行程度轻得多。从这两个县的血防资料分析,洪湖县累计钉螺区面积2.7亿平方米,病人14.7万,比蒲圻县钉螺区面积多3倍多,病人多5倍多。蒲圻县沿长江有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鸯山,江滩面积小,因而钉螺也少。军队又常驻扎在山上,染病机会就大为减少。江北有大面积的江滩,没有山丘,钉螺区面积大,染病机会就多。
五、从?瘟疫发病季节来分析,也可说明流行的是血吸虫病。曹军南下时正值夏秋季节,是感染血吸虫病的时候。感染后,有一个多月的潜伏期。急性血吸虫病由于高烧不退,可长达二三个月,甚至半年之久。到隆冬季节已是血吸虫病危害的高峰,患病的大批将士体力消耗殆尽,纷纷死亡,活着的人也是骨瘦如柴、腹大如鼓,失去了战斗力。于是军队内部人心惶惶,不战自乱。这就是5万吴军能在一夜之间战胜十五六万曹军的重要原因。
三国赤壁之战真相:曹操1句话说出真实原因,和周瑜关系不大
赤壁之战在三国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说是赤壁之战成就了周郎,也有人说是周郎成就了赤壁之战。总之,周瑜因赤壁而一战成名。
唐代诗人胡曾,曾经就三国时著名的赤壁之战,作了一首诗歌,诗曰: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说赤壁之战中,曹操号称百万雄师,但却被周瑜击败,以此称赞周瑜过人的胆识和谋略,表达了对英雄的认可和向往。
苏东坡也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忍不住夸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见在很多古代文人的眼中,认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实际上,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被严重夸大了,曹操的百万雄师更是无稽之谈。
决定赤壁之战胜负的关键因素
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认为,赤壁之战是诸葛亮的功劳。稍微看点《三国志》的人则是认为,赤壁之战,周瑜功不可没。实际上,赤壁之战,2人都参与了。周瑜是孙权方的统帅,诸葛亮是刘备方的军师,但胜负和2人关系都不大。
决定赤壁之战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瘟疫。
《三国志?吴主传》中,赤壁之战是这样赢的: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这里说到,周瑜、刘备和曹操遭遇,赢了一个回合。战场本身就变化莫测,有赢有输,这属于正常现象。然而曹操接下来的做法是什么呢?自己把船烧了,断了南征的念想,为何呢?
士兵大多感染了瘟疫,死了一大半,这船也不能要了。
从这里看出,拯救孙刘的是瘟疫。考虑到周瑜赤壁之战后不久就去世,极有可能也是感染了这场瘟疫。只是可惜了如花似玉的小乔。
曹操也曾经评价赤壁一战,认为赤壁之败,绝非周瑜的功劳,而是疾病所致,自己烧了船跑了,让周瑜得了个虚名。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这段话,和《三国志?吴主传》相互印证,可信度很高。
而《三国志?周瑜传》中,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却和《三国志?吴主传》有所差别。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看得出来,《周瑜传》前半段记载,和《吴主传》前面类似,不同的是,《吴主传》是曹操自己烧了船跑路了,而《周瑜传》则是详细的记载了周瑜采纳黄盖计谋,烧了曹操的战船,曹操被迫撤退。
那到底是曹操和《吴主传》在集体撒谎,还是《周瑜传》在吹牛呢?
《三国志》中的?吹牛?现象
仔细研究《三国志》,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三方传记中,对同一场战争人数的描写各不相同。
第一种:吹嘘别人,抬高自己。
公元244年,曹爽伐蜀。据《三国志王平传》记载,曹爽?步骑十馀万?,但《三国志曹爽传》中记载是?发卒六七万人?。
看得出来,这里蜀国是刻意夸大了,吹嘘敌人有多强大。如果自己打退了敌军,是自己厉害,如果打不过,不是自己无能,实在是对方太强大。
当然,也有可能他们压根就不清楚,对手到底有多少人马,纯属猜测。
第二种:吹嘘自己,吓唬对手。
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曾写书给孙权,吹嘘自己有八十万水军,加上步兵差不多也一百万了。
江表传载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向震失色。
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这么多士兵,而是只有二十多万,周瑜曾经给孙权做过分析:曹操击败袁绍后,得青州兵,总兵力也就十五万左右,拿下荆州后得了刘表兵七八万,加起来也就20来万。孙权这才放心和曹操开战。
周瑜问孙权要5万精兵,孙权东拼西凑,才凑了3万,实际上可能只给了两万。
看得出来,当时别说百万大军了,凑10万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儿。可是,赤壁之战后不久,孙权却在合肥之战时,声称自己是10万大军。这个所谓是10万大军,大概率是有水分的,所以网上流传出?孙十万?这样的梗。
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凉州三县投降。曹魏震动,朝中大臣很多建议魏明帝曹叡派大军征讨。但当时任中书令的孙资则认为,动用?十五六万人?进攻蜀汉,?天下骚动,费力广大?,力劝魏明帝以固守为主。孙资是魏明帝身边的红人,说话非常有分量,魏明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所以说,在整个三国时期,想凑够十万兵马都是非常困难的,那些动不动号称几十万大军,真的只是号称而已,实际数据可能相差很大。
孟子有句话说的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史书是我们了解历史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里面却也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经常被后世一些学者所诟病,认为他治史不严谨。但陈寿作为一名蜀国的史官,投降晋国后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并不能完全怪他,而关于吴国的历史,陈寿可能也是直接?抄?来的,难免在校对上出现问题。
正史虽然不是百分百准备,但起码还是比一些影视剧、小说靠谱多了!我们想要了解历史的真相,依然要去正史中抽丝剥茧,寻找答案。
各位看官,说到这里,结论已经呼之欲出,即曹操没有撒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而是捡到了漏,成就了他的万世功名;而《周瑜传》,则是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周瑜的功绩。
讽刺的是,瘟疫成就了周瑜,却也害死了周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4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三国历史上的赵子龙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