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三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战败后选择西迁为什么鲜卑不走

众妙之门 2023-06-13 19:24:20

历史上三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战败后选择西迁为什么鲜卑不走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匈奴、突厥战败后选择西迁为什么鲜卑不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纵观整个中国王朝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北方边境从来没有真正安稳过,北方游牧民族总是对中原的大好江山垂涎三尺。

大部分时候,汉族总是胜利者,但是,每当中原王朝衰落之时,游牧民族就会悄悄崛起,趁火打劫。虽然说,除了蒙古族与满族,其它游牧民族始终都没有彻底掌控过广阔的中原大地,但是,也有不少游牧民族曾经给中原王朝带来过严重威胁,比如说,匈奴、鲜卑、突厥。

这三个游牧民族在历史上都曾经非常强大,多次在中原王朝边境挑起战火。而令人不解的是,匈奴、突厥战败之后,都选择了西迁并在中亚等地建立了强大的王国。可是,鲜卑却没有西迁,自始至终都留在了中国境内。那么,这种不同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如一一来说。

首先,是匈奴西迁。

历史上,蒙古高原地区,曾经出现过许多游牧民族,而最早崛起的就是匈奴。秦朝初建之时,匈奴开始在北方崛起,成为蒙古高原真正的主人。秦朝虽然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获得巨大胜利,并修建了至今还存在的长城抵御匈奴,但是,秦末中原战火连绵,匈奴再一次趁机南下,甚至,威胁到了新生的汉政权。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才转守为攻,开始反击匈奴,并取得辉煌战果,使得匈奴元气大伤。西汉晚期,匈奴政权内部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匈奴选择归顺强大的汉王朝,而另一部分则继续流窜到中亚地区,被汉将陈汤所灭。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和汉朝的关系趋于和平。

东汉初年,国力不如之前那么强盛,匈奴之中的某些贵族不甘向汉王朝低头,想要再次骚扰汉朝边境,故而,匈奴内部又一次发生了分裂,这次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南匈奴臣服于汉朝,直到汉朝末年还对汉王朝忠心耿耿,而北匈奴则选择与汉朝为敌,经常侵略骚扰汉朝和南匈奴。

汉朝自汉武帝时期,就确定了对匈奴强硬的外交政策,是绝对不会忍耐这些匈奴人的。

所以,公元73年,汉朝军队再次出兵打击北匈奴军队,甚至,一度追击到天山一带。89年,汉军又一次大胜,将北匈奴军队赶至今蒙古国境内。两年后,汉军在阿尔泰山附近打败北单于大军。自此,在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下,北单于只好向西逃亡,直至顿河、多瑙河流域。

后来,匈奴的后裔在此地安居,并建立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帝国——匈奴帝国。这个帝国的元首之中,有一位名为阿提拉,有“上帝之鞭”的美誉,颇为让人敬佩。此人曾经两次率领军队侵入巴尔干半岛地区,远征军队还曾到达奥尔良地区,基本上征服了大半个欧洲!

甚至,直至今日,还有匈牙利学者认为,自己体内流淌的是匈奴人的血液!

其次,是突厥。

突厥崛起在隋唐时期,匈奴退出蒙古高原的历史舞台之后,草原之上又陷入了混战。隋唐时期,突厥打败其它民族,一举成为了草原上的主人。后来,突厥内部发生分裂,分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唐初,名将李靖率军大破东突厥,而后,战败的东突厥向唐王朝俯首称臣。

西突厥为了自保,只能选择跟匈奴一样的方法——向西出逃,足迹远至咸海地区。西迁之后,西突厥先后建立了塞尔柱突厥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塞尔柱突厥帝国的地盘非常大,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大部及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等地。

游牧民族的悍勇深刻地印在这个民族的血液之中,所以,这个帝国武力超强,还曾经在与东罗马帝国的战争之中,俘虏了其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只是,盛极必衰,后来,帝国分裂成许多小塞尔柱苏丹王朝。

然而,在罗姆苏丹国中,诞生了一位影响欧洲几个世纪的人物,他的存在,基本上改变了整个欧洲历史。这个人,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奥斯曼。

奥斯曼之父是一位守卫罗姆苏丹国边疆的将士。奥斯曼早年随父习武,协助其父为罗姆苏丹国守卫边境。曾在当地苏菲派长老埃德巴利约处学习苏菲学理,并与其女玛尔哈顿结婚。1281年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袭边境贝伊职位。他与苏菲教团首领和加齐社团结盟,逐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

后来,奥斯曼称帝,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著名帝国——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强盛之时,势力遍布亚欧非三大洲,其治下领土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向西直达今天的直布罗陀海峡,向东则可抵达里海及波斯湾地区,往北可达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往南则是苏丹与也门。

其军事力量的强大更是不必言说,直接消灭了盛极一时的东罗马帝国!

最后,就是鲜卑了。

蒙古高原几经易主,匈奴、突厥都先后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又被赶出这片土地。那么,同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称王的鲜卑呢?

鲜卑起源于东胡,在匈奴强大之时,鲜卑还只是蒙古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秦汉时期,东胡被一统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败,分裂为两部,分别退往乌桓山和鲜卑山。之后,他们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在匈奴人的奴役之下苟延残喘。匈奴分裂之后,鲜卑族才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为了反抗压迫和一雪前耻,鲜卑前后两次攻打曾经的主子。公元91年,在东汉和南匈奴的共同打击之下,北匈奴被迫逃离蒙古高原,使得鲜卑趁机称霸蒙古草原。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大地战乱四起,鲜卑蠢蠢欲动,趁机占领我国北方,先后建立慕容氏诸燕、西秦等国家。

公元385年,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随后,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实现了全国大一统。

那么,作为失败者的鲜卑,为何却没有跟它的前辈一样西迁呢?

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形势不同;

匈奴、突厥强盛之时,正是中原王朝处于秦汉隋唐时期,而我们都知道,这几个王朝的国力十分强盛,根本不惧任何外敌。实际战果也证明了这点,匈奴、突厥根本无法战胜强大的中原王朝,屡次战败元气大伤,只能西迁保存民族剩余力量。

然而,鲜卑所处的时代则不一样,他们强大的时候,晋朝自身难保,只能一直龟缩在南边,甚至无力踏足北方。所以,鲜卑在北方拥有了自己的政权,生活安逸,自然也没有西迁的必要。

二、鲜卑灭亡的方式;

鲜卑的灭亡并不是一件直接而迅速的事情,它经历了文化思想上的汉化,逐渐被汉族融合。隋朝一统之后,鲜卑与汉族区别不大,民族属性几乎不存,不会有西迁的想法。

三、隋朝一统之后,鲜卑仍然还有一个小小的吐谷浑政权尚存。

对于那些仍旧保留鲜卑民族特性的国民,便回到草原上在吐谷浑治下生存。但是,后来草原的霸主变成了强大的吐蕃政权,于是,吐谷浑政权被吞并,使得这些鲜卑人根本没有南迁的机会。

所以,对于当时的鲜卑来说,它没必要迁,也不想迁,更没办法迁,这便是其不同之处。

历史上的匈奴和鲜卑谁更强大?有什么依据吗?

匈奴和鲜卑都有过强盛的时期。匈奴最鼎盛的时期在西汉初,就是那个射杀自己老爹篡位的冒顿单于在位时候。平城之围,刘邦在今天山西大同一带被四十万匈奴大军围困,就是冒顿的杰作。那时的匈奴统一了北方大草原,疆域东西广万里,北至贝加尔湖,势力如日中天。后来也不弱,只是遇上了战略崛起的大汉朝和汉武帝,才被揍的找不着北,狼狈西逃。

一般认为突厥也是匈奴分支,南北朝后期发展壮大,在唐初曾给唐朝带来过巨大威胁,不过面对大唐天可汗,下场肯定好不到那去,又被打得屁滚尿流一蹶不振。

鲜卑也不弱,南北朝时期建立前燕、后燕的慕容氏,后来统一北方建立北魏的拓跋氏都是鲜卑部。长期侵扰北魏的北方柔然也是鲜卑分支。北魏拓跋焘在位时,军力强盛,打到过刘宋政权的长江北岸,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鲜卑和匈奴还发生过一场颇具规模的战争,在北魏建立初期,拓跋珪时代。当时匈奴后裔刘卫辰盘踞在内蒙古西部一带,兵强马壮,不把拓跋珪放在眼里。拓跋珪出动十几万大军,势如破竹,消灭了刘卫辰。

刘卫辰的儿子逃过一劫,还在甘肃、陕西一带建立过一个短暂的政权夏国,或者叫胡夏。此人就是臭名昭著的赫连勃勃,恩将仇报,十分凶残,死没多久,就被北魏灭国了。

值得一提的是匈奴西迁至欧洲,在中华大地五胡乱华的时期,匈奴单于阿提拉把欧洲也搅得天翻地覆,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人称阿提拉为上帝之鞭,认为是上帝派去惩罚他们的。阿提拉建立过一个囊括大半个欧洲的国家,在他死后分崩离析。今天的匈牙利、土耳其,都有不少匈奴后裔。

本着此处不留爷,爷换地方折腾的革命精神,匈奴人祸害了欧亚大陆几百年。从这一点来说,匈奴比鲜卑的影响力大多了。

鲜卑族是如何被灭绝的?鲜卑族和匈奴是什么关系?

其实鲜卑族和匈奴都是北方蒙古的游牧民族之一,也都曾在历史当中崭露头角。不过,鲜卑族好像并没有像匈奴那样,最后成为一个强大的北方势力,而是突然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录中。东汉时期,鲜卑族和匈奴同样让汉朝皇帝感到头疼,而且也没办法将他们全数消灭,到了16国时期,其中有六个国家政权都是由鲜卑人建立,直到北朝末期鲜卑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那鲜卑族最后是被灭绝了还是跟某一个民族进行同化了呢?

东汉中后期,匈奴人向西远遁,鲜卑人成为了中国北方的新霸主。然而,这个强大的民族并未没有像匈奴一般建立一个长时间控制漠北的强大政权,“鲜卑帝国”在昙花一现后便分崩离析。

自匈奴西迁之后,北方草原成为了鲜卑人的天下,就连匈奴留居草原的十万落都“皆自号鲜卑”。然而相较于具有明确统治体系的匈奴部落,鲜卑人的部落体系十分松散。东汉中后期建立的鲜卑部落联盟的檀石槐起初是因为“勇健有智略”、“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的原因,“遂推以为大人”,而后才一步步建立汗庭,使得鲜卑“东、西部大人皆归焉”。

这种建立政权的形式与匈奴初见于中原史册之时就有头曼单于到冒顿单于这样的首领世袭继承的统治模式完全不同。檀石槐的异军突起证明当时的鲜卑部落集团虽然占据了广大的中国北方草原地带,但是发展速度仍然十分缓慢,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属于松散的部落联盟阶段。

这种情况虽然在檀石槐时期获得了短期的改变,并开始逐渐产生层级的地域管辖理念(檀石槐分其地为东、中、西三部),但是融合了匈奴等草原民族的鲜卑部落联盟内部明显呈现出比匈奴部落更为强大的离心力,这导致“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的庞大鲜卑部落联盟基本上是依靠檀石槐的个人力量维系而存续。

正因如此,东汉光和年间檀石槐去世以后,整个鲜卑部落便土崩瓦解,造成了整个中国北方草原的权力真空。

这种权力真空在汉魏更迭之际曾经发生改变,以轲比能为代表的小种鲜卑曾经一度一统漠南,史载其“众遂强盛,控弦十余万骑。”这种崛起被认为开启了“后檀石槐时代”,恢复了曾经强盛的部落联盟时代,但是这种复兴同样是基于轲比能个人的军事能力对于各个部落分离倾向的暂时压制。公元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死,这种回光返照式的复兴随之戛然而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