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秀攻关中、洛阳之战

人生百味 2023-07-22 09:51:44

汉更始二年(24年)冬至东汉建武三年(27年)三月,刘秀击破更始、赤眉,西并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南取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北)的作战。

更始二年冬,赤眉军分两路进攻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刘秀为防止关中、河洛战略要地落入他人之手,决定乘赤眉西攻长安,更始军应付不暇之机,平定河北、消灭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涉西南)、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的更始力量,然后相机夺取长安、洛阳,为削平群雄,统一天下作准备。

为此,他派邓禹为前将军,率精兵2万西进,伺机夺取关中;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经略物产富足充实的河内,负责兵马粮械补给;又任命冯异为孟津将军,统率魏郡(郡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河内郡的部队防守孟津(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县西南),以防洛阳的朱鲔、李轶北上;自己亲率主力北徇燕赵,继续进击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的尤来、大枪、五幡等农民起义军。

建武元年(25年)元月,邓禹率军由野王(今河南沁阳)出发,沿黄河北岸西进,攻破箕关(今河南济源西王屋山东南),入河东,进围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未下。更始大将军樊参救之。六月,邓禹在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临晋镇东南)南大破之,斩参。复败王匡、成丹等军10余万人,遂定河东全境。

七月,邓禹自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宝井镇北)西渡黄河,在衙县(今陕西白水北)击破更始中郎将公乘歙部10万余人,继续西进。九月,占领枸邑(今陕西旬邑东北),进取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南鱼河堡)、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三郡,曾两次进袭长安,但均告失败。屯兵孟津的冯异也对更始驻洛阳守将朱鲔、李轶、武勃等展开了政治、军事攻势。冯异致书李轶,劝其归降。李轶动摇。冯异离间成功,便抽调河上重兵北攻天井关(又名太行关,在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顶,因关南有天井泉三所而得名),占上党郡(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尔后南渡黄河,攻占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之汜水镇)等13县,降者10余万人。朱鲔得悉李轶通刘秀,派人刺杀李轶,并分兵两路北渡黄河,进攻河内,在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被寇恂、冯异击败,被迫退守洛阳。刘秀军先后攻占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上蔡西南)、涅阳(今河南邓县东北)、穰县(今河南邓县)、新野(今属河南)等城,洛阳陷入孤立。

七月,刘秀派耿弇、陈俊屯军五社津(今河南巩县西北黄河上),派吴汉为大司马,统率岑彭等1l将军围攻洛阳,攻城数月不下。刘秀乃使岑彭往说朱鲔,保证鲔降后之爵禄。朱鲔遂献城降刘。洛阳既下,刘秀作战重心又转向关中,集中全力对付赤眉军。令冯异为征西大将军,讨伐赤眉军和割据关中之延岑军。战斗部署是:冯异进军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击赤眉于西;侯进屯新安(今河南渑池东),耿弇屯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北)。

二年十二月,冯异与赤眉军战于华阴,相持60多日,战斗数十次,降赤眉将卒5000余人。时邓禹东归与赤眉军交战,大败;冯异率军救助,亦大败。三年闰正月,冯异大败赤眉,追至崤底,降赤眉8万余人。三月,赤眉余部10万余人于宜阳陷入刘秀重兵包围,因粮尽力竭,全部投降。同月,冯异西入关中,扫除沿途割据势力,抵上林苑(今陕西西安市及周至、户县交界处)屯兵。据蓝田称王的延岑纠合盘踞长安的张邯,进攻冯异,被击破。延岑经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逃往南阳郡。

点评:刘秀夺取洛阳,西定关中,为其建立东汉政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

刘秀的人物生平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秀出生于济阳县,他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当年稻禾(嘉禾)一茎九穗,因此得名秀。 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钦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和兄妹成了孤儿,生活无依,只好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
由于刘秀勤于农事,而其兄刘縯好侠养士,经常取笑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新朝天凤年间(公元14年―公元19年),刘秀到长安,学习《尚书》,略通大义。西汉自汉元帝以来,朝政日益衰败。到了汉成帝之时,成帝昏聩不堪,委政母族。致使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了朝政大权;又专宠赵氏姐妹,从而形成了“赵氏乱于内,外家擅于朝”的局面。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之侄王莽连立汉平帝、孺子婴两幼主,其地位历经“安汉公”、“摄皇帝”,表面上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废孺子婴(刘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一脉。刘秀为人、与其长兄刘縯不同,刘縯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 ,处事极为谨慎。
新朝王莽末年,天下的乱象已现,刘縯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而刘秀却持谨慎的态度以观时局。据《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载:“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可见刘秀起兵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谨慎决断的,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决定了日后刘縯、刘秀两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公元22年)十一月,“光武遂(从宛)将宾客还舂陵”,会同大哥刘演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于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因为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的舂陵乡(今湖北枣阳)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这也成为了后世演义中的一段佳话,即所谓的“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后经过激战杀死了新野尉,刘秀才有了战马。为了壮大声势,加强反莽力量,舂陵兵与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最大的主力进行了联合,从而扩大了相互的力量,并先后于沘水、育阳等地与新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大破莽军,并击杀了新莽大将甄阜、梁丘疵等人。
更始元年(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对此,刘縯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得暂且作罢。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更始政权建立,复用汉朝旗号,此举大大震动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同年五月,王邑、王寻率军西出洛阳,南下颍川(今河南禹县),与严尤、陈茂两部会合,迫使刘秀的部队从阳关(今河南禹县西北)撤回昆阳。昆阳汉军仅九千人,众恐不敌,欲弃城退守荆州故地。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由,说服诸将固守昆阳。此时王莽军已逼近城北,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后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兵赴援昆阳。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王邑军向昆阳城发起进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车。昆阳守军别无退路,坚守危城。此时王莽军久战疲惫,锐气大减。刘秀于六月一日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士气大振。随后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今河南叶县辉河),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王邑依旧轻敌,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寻率及万人迎战,王邑兵马陷入困境,王寻战死,诸将未敢出援。昆阳守军见城外汉军取胜,乘势出击。王莽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为之不流。
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则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时一个噩耗传来,刘秀的长兄大司马刘縯被更始帝所杀。哥哥无故被杀,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但是刘秀能强忍悲伤,益发谦逊,而且悲愤不形于色,正是彰显出了刘秀的韬光养晦、隐忍负重。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对大哥刘縯部将不私下接触,虽然昆阳之功首推刘秀,但他不表昆阳之功,并且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帝本因刘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杀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自愧,毕竟刘秀两兄弟立有大功,故刘秀不但未获罪,反而得封武信侯。刘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
但是,刘秀心里明白,即便是一时让更始帝不猜疑自己,以后也可能会得到与兄长刘縯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声名远播、功高震主。
当时新莽王朝虽然覆灭,但是河北(黄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刘赐对刘玄说:“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并且河北一带只能是刘秀去才合适。”再说,能不能摆平河北,决定更始政权的命运。当时南方流行一个童谣:“得不得,在河北。”可是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绿林军出身的将领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当初刘玄杀刘縯,就是朱鲔和李轶的强烈提议,朱鲔他们不让刘秀去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强了。刘玄很为难,朱鲔这边的反对意见也是很有道理的,让他去,刘秀势力壮大,太危险,不让他去,河北的招抚工作做不好,更危险。就在刘玄犹豫不决的时候,冯异给刘秀出了一条锦囊妙计,冯异劝刘秀,一定要 想办法巴结左丞相曹竟,刘秀听从了冯异的建议,“厚结纳之”。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路上,刘秀的挚交邓禹杖策北渡,追赶上刘秀,对刘秀言刘玄必败,天下之乱方起,劝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邓禹的话,正合刘秀的心意。刘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即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而前西汉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相应刘林。一时间,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甚至有南返逃离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耿弇,一身豪气,对刘秀言道:“渔阳、上谷的突骑足有万骑,发此两郡兵马,邯郸根本不足虑”。刘秀高兴的指着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不久刘秀率军在更始帝派来的尚书令谢躬和真定王刘杨的协助下,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时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

见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更始帝极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同时令尚书令谢躬就地监视刘秀的动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谢躬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马。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史称此时刘秀“自是始贰于更始”。不久,刘秀授意手下悍将吴汉将谢躬击杀,其兵马也为刘秀所收编,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与上谷等地的太守韦顺、蔡允等也被吴汉、耿弇等人所收斩。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击灭赤眉,扫平关东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月,刘秀定都洛阳。此时的长安,极度混乱,赤眉军拥立傀儡小皇帝刘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权,拥兵三十万众,进逼关中,更始遣诸将与赤眉大军交战,均大败而归,死伤甚重,三辅震动!不久,更始向赤眉请降,获封为长沙王,后为赤眉缢杀。刘秀闻绿林、赤眉两大起义军发生了火并,也派邓禹西入关中,以观时变。此间,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赤眉数十万大军拥在长安,不日粮草即告匮乏,只得撤出长安西走陇右以补充粮草,结果为割据陇右的隗嚣所败,恰是严冬,“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赤眉数十万大军只得东归再次折回长安,并击败了进驻那里的邓禹军,迫使其退出长安,但此时的赤眉军也遭受了极大的消耗。见邓禹的西征军不利,刘秀遣冯异前往关中,代替邓禹指挥西征大军。冯异到后,邓禹联合冯异部与赤眉再战,结果再次大败,冯异只率少数人弃马步行才得脱身归营,而邓禹则败走宜阳。冯异收拢归散的部下,坚壁清野,待机再战。不久,冯异军与赤眉再次大战于崤底(今河南渑池西南),双方均倾众而出,一直大战到太阳偏西。在此之前,冯异提前选精壮之士换上与赤眉军一样的装束,伏于道路两侧,此时见双方皆已力衰,伏兵杀出,赤眉大军惊溃大败,被冯异迫降者八万余人。崤底之战,使得赤眉军再遭重创,加之粮草已尽,不得已再次转向东南方,力图补充粮草和人马,摆脱困境。早在崤底之战前,刘秀鉴于关中大饥,人相食而隗嚣的重兵又陈于西方的局面,料赤眉必向东或南方向运动,遂遣破奸将军侯进等屯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建威大将军耿弇屯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东、南两个方向堵截赤眉东归或南下之路。不久,刘秀得知冯异在崤底大破赤眉,而赤眉军主力十多万众南下走宜阳,刘秀乃亲自引大军驰援宜阳一线,与耿弇等人会合,共同阻击赤眉南下。刘秀亲率六军,于宜阳前线将大军摆开阵势,大司马吴汉精兵于最前,中军在其后,骁骑兵和带甲武士分陈于左右两侧。赤眉大军兵士疲敝,粮草缺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自崤底失败后一路从关中折向南,至宜阳,正迎面撞上刘秀布下的重兵,兵困粮乏的赤眉军根本无力再战,而后面又有冯异的大军,再回关中已无可能。在已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尚有十几万兵马的赤眉大军无奈在宜阳被迫请降,并向刘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处传国玉玺和更始的七尺宝剑。赤眉降后,上缴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阳的城西,与旁边的熊耳山(山名,因似熊耳而得名,在宜阳以东)一样高。至此,起自新莽天凤五年,纵横山东十余年的赤眉军被刘秀扼杀在了血泊之中。
在与赤眉军在关中激战的同时,刘秀在关东(即函谷关以东)一线亦派遣以虎牙将军盖延为首的诸将对梁王刘永进行了东征。刘永,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八世孙,其家世代为梁王,据梁地,故在梁地素有威名,声望极大。王莽摄政之时,其父梁王刘立因结连平帝外家卫氏,被王莽所杀。更始帝立,刘永复被册封为梁王,据旧地。后更始政乱,刘永遂据国起兵,以其弟刘防为辅国大将军,招揽沛人周建等豪杰为其将帅,攻下齐阴、山阴、沛、楚、淮阳、汝南等二十八城,并遣使拜董宪为翼汉大将军(后又封海西王)、张歩辅汉大将军(后又封齐王),与共连兵,遂专据东方。更始败亡之后,刘永自称天子,在睢阳登基。对于刘秀来说,近在东方睢阳的刘永是对其威胁最大的军事集团,刘永所在的睢阳距洛阳近在咫尺,时刻威胁着京师洛阳的安全。自建武二年始,刘秀先后派虎牙将军盖延和建威大将军耿弇分别平定了割据睢阳的刘永和青州的张歩,特别是耿弇与齐王张歩的战斗,极为惨烈,“城中沟堑皆满,八九十里僵尸相属”。此间,刘秀还亲征海西王董宪,大获全胜。到建武六年初,关东基本上为刘秀所定。 得陇望蜀,一统天下自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建武六年(公元31年)初,经过近六年的东征西讨,刘秀已经基本上控制了除陇右和巴蜀之外的广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东方,与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鼎足之势。
建武五年(公元30年)四月,光武帝至长安,告隗嚣将派建威大将军耿弇等七将军从陇西攻蜀。隗嚣反对,并派大将王元率兵据陇坻(今陕西陇县西北),伐市塞道阻止汉军进攻。四月,汉军沿渭北平原翻陇山仰攻陇坻,结果大败。王元跟踪追击,幸马武率精骑断后,使汉军得以撤回。刘秀留耿弇守漆县(今陕西彬县),冯异守栒邑(今陕西旬邑东北),祭遵守沂县(今陕西陇县南),另调吴汉由洛阳西进,在长安集结兵力。隗嚣乘胜派行巡攻栒邑,王元取肝县,均被击败。时割据河西的窦融已归附刘秀,进攻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击破助隗嚣的羌族豪强何封等部,隗嚣腹背受敌。隗嚣大将马援也在隗嚣反汉时归附于汉。光武帝给其精骑五千,招降隗嚣部属和羌族豪长,从内部分化瓦解隗嚣。隗嚣上书刘秀表示亲善,企图以此作为缓兵之计,未遂。即派使向公孙述称臣。
建武六年(公元31年)春,公孙述立隗嚣为朔宁王,出兵援陇。秋,隗亲率步骑三万进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进至阴架(今甘肃泾川东)。另派部队进攻肝县,企图夺取关中,冯异、祭遵分别击败。次年春,来歙率军二千,秘密从番须、回中,袭占略阳,威胁嚣所据冀县。隗嚣集中精锐反攻略阳数月未克。闰四月,刘秀利用隗嚣顿兵坚城、士卒疲惫之机,进兵高平第一城,窦融也率河西步骑数万前来会师。汉军分路挺进陇山,招降瓦亭守将牛邯等隗嚣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军队十余万皆降,略阳围解。隗嚣率残部逃奔西城。汉军占领天水郡。适值农民军余部复起,京师骚动,光武帝赶回洛阳。
同年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时,隗嚣部将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军五千人赶到,从高地反击,汉军措手不及,王元等突入西城,迎隗嚣入冀。时汉军补给困难,粮食已尽,各部被迫出陇西。隗嚣收拾残部,一时又夺占陇西数郡。九年正月,隗嚣死。部众拥立其少子隗纯为王。
建武七年(公元32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十月,来歙、盖延攻破落门,王元只身逃奔公孙述,隗纯等投降。此战,历时4年,陇西始平定。
平陇战后,刘秀即从南、北两个方向,对益州的公孙述展开攻势。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三月,大司马吴汉率荆州兵六万,马五千匹,于荆门与岑彭会合,沿长江西上入蜀;来歙、盖延率诸军自陇西南下攻河池入蜀。南线岑彭军溯江西上,攻克荆门,俘程讯,斩任满,田戎退守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彭遂由三峡,长驱直入江关。沿途郡县降附,大军直迫江州。
同年六月,北路来歙军大败王元、环安军,攻破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河池,挺进蜀中。公孙述派人刺杀来歙,刘秀乃派将军刘尚继续率军南下。江州城固粮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围困,自率主力直指垫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东)。公孙述令其将延岑、吕鲔、王元、公孙恢率军拒守广汉(郡治樟潼,今属四川)、资中(今四川资阳),另派侯丹率二万人拒守黄石(今四川涪陵东北横石滩)。岑彭留臧宫于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军折回江州,溯江西上,袭破黄石,倍道兼程二千余里,迂回岷江中游,占领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进击广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东北岸)。公孙述派人刺杀岑彭。刘秀命吴汉率兵三万赶到前线,接替岑彭指挥。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一月,吴汉败蜀军于鱼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进围武阳,歼灭蜀援军五千余人。西上再破广都,逼近成都。吴汉求胜心切,率二万步骑进攻成都,兵败。吴汉随即改变战术,乘夜秘撤到锦江南岸与副将刘尚合兵,并力对敌,转败为胜。此后,吴汉根据刘秀敌疲再攻的战术,与蜀军战于成都、广都之间,歼灭公孙述大量有生力量,兵临成都城下。十一月,臧宫攻克繁(今四川彭县西北)、郫(今四川郫县)与吴汉会师,合围成都。公孙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挥,准备决战。延岑在市桥(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败吴汉。吴汉隐蔽精锐,示弱诱敌。公孙述贸然出击,蜀军大败,公孙述重伤死(参见广都、成都之战)。延岑见大势已去,率成都守军降。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古老中国再次归于一统。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刘秀统一中国后,厌武事,不言军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却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 偃武修文,励精图治自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20年的时间,此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已经是“十有二存”了。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刘秀则“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同时,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刘秀还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县。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人口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增长了一倍还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税,兴修水利,罢免贪官污吏,加强中央集权,精兵简政。在文化上,重用文人贤士,史称“光武中兴”。极为重视图书文化建设和皇家藏书的收藏。王莽末,典籍被焚,鉴于西汉官府藏书散佚,而民间藏书颇多,他每至一地,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遗漏。他下旨天下,广为收集。先是四方学士,多怀挟图籍,遁逃林籔。自此而后,鸿生矩儒,莫不抱负典策图籍,芸汇京师。数十年间,朝廷各藏书阁,旧典新籍,叠积盈宇,汗牛充栋。如“石室”、“兰台”、“仁寿阁”、“东观”等多处,藏书的规模和数量超过了西汉。迁还洛阳时,其经牒秘书,载乘2 000余辆。奠定了东汉国家藏书的基础。中央集权,归于尚书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简化机构,裁减冗员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刘秀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建国后,在洛阳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还常到太学巡视和学生交谈。在他的提倡下,许多郡县都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

洛阳的历史战争

太多了,参考一下这里,只能贴网址了

洛阳战争故事(连载)
/dispbbs.asp?boardid=37&id=977872&page=&star=1

其它
楚汉之争(主要在洛阳荥阳一带进行)

/view/19775.html?wtp=tt

刘秀攻关中、洛阳之战
/f?kz=166917260
董卓之乱
/view/113327.htm
八王之乱
/view/26588.htm

各种洛阳之战
/artx/lishi/36179.html

/view/786675.htm

这是历史上最出名的洛阳之战,堪称世界经典
.cn/longbook/1086658349_lishimin/138.shtml

安史之乱(战斗主要在长安洛阳一带)
/view/2795.htm

认得胡儿做“父皇”(契丹灭后唐,后晋.十年间契丹两破洛阳城)
.cn/nzt/his/diguodezhengwu/176.shtml

明军攻洛阳
/html/20061102/886413.html

李自成攻洛阳之战
/datalib/2001/MartialCyclopaedic/DL/DL-4123
洛阳战役
/view/349633.htm

昆阳之战刘秀一战成名

昆阳之战刘秀一战成名

昆阳之战是在中原地区新汉两军发生的一场战略决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的战役。而刘秀也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成名,想要知道刘秀是怎么一战成名的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昆阳之战的经过吧。

昆阳之战刘秀一战成名1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发生的一场战略决战,也是让刘秀一举成名的一场战役。

公元23年五月,王莽派王邑、王寻统帅十万大军,由颍川向昆阳进军。刘秀和王凤、王常带领新军大约一万人,驻扎在昆阳。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将领们都对坚守昆阳感到信心不足。权衡利弊之后,刘秀让王凤和王常领兵守在城内,自己则亲率十三人连夜骑马出城,去寻求救兵。突出重围后,刘秀到定陵等地调到军队杀回了昆阳。在与王寻军队交战的过程中,刘秀带领一千多步兵和骑兵,瞬间斩了几十个人的首级。这时,汉军各部一同冲杀过来,再次斩杀了王寻军队数百上千人。汉军接连获胜,将领们也士气大增,并且一举杀了王寻。王邑只好带着残余部队,逃回了洛阳。

从此,新朝一蹶不振,日渐衰落。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将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

昆阳之战刘秀一战成名2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寻统帅的大军与严尤、陈茂会合后,即由颍川向昆阳前进,两三天即有十余万军队到达昆阳。统帅王邑立即下令围攻昆阳。纳言将军严尤根据以往作战的失利教训,认为不可把兵力用于昆阳这个既坚固又无碍大局的小城,大军应当直趋宛城,击破围攻宛城的汉军,则昆阳将不攻自破。王邑听不进严尤的建议,傲气十足地说:“我以前围攻翟义时,就因为没有能生俘他而受过指责,现在统帅百万大军,碰到敌人城池,竟绕道而过,不能攻下,这怎么能显示我们的威风!应当先杀尽这个城中的.军民,全军踏着他们的鲜血,前歌后舞而进,岂不是更痛快吗!”于是王邑仍然坚持以十万大军围攻昆阳。王凤、王常等见新莽大军逐渐云集昆阳,形势十分严重,刘秀所率三千骑兵在颍川西北遇见新新军后,也引兵退回昆阳,加上汉军其他退入昆阳的一些零星部队,昆阳守军共约一万人.王凤等鉴于双方力量十分悬殊,对坚守昆阳信心不足,一些退入昆阳城中的官兵也惊惶失措,担心妻子儿女,想分散回去,各保存自己的地区。

刘秀看到这种情况便对大家说:“目前我军兵粮缺,而城外又有强大之敌,如能集中力量抗击敌人,还有取胜的可能;如果分散各自回去,势必都不能保全。况且刘縯等攻打宛城,尚未得手,也无力挽救我们。昆阳一旦失守,不出一天,各部也必将被敌各个击破歼灭。现在如果我们不同心协力,存亡与共,同立功业,反而贪生怕死,能只顾各守自己的妻子财物吗?”诸将领等听到刘秀这些话,大怒说:“你怎敢教训起我们来!”刘秀听了便笑着站起来。恰在这时侦察员回来,报告说:“王寻大军即将到达城北,军队连绵百里,还看不见后卫。”王凤等向来轻视刘秀,见当前情况急迫,才互相商量决定,请刘秀计划破敌之策。这时刘秀经过分析情况,便做了决策,以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率人坚守昆阳城,自己当夜和宗佻、李轶等十三骑,出昆阳城南门到外面去调集部队,准备对新军内外夹攻。

新莽大军进到昆阳,即按照统帅王邑、王寻的命令,开始围攻昆阳城。新军为了显示其作战威力,把昆阳包围十层以上,设置了一百多座军营,军旗遍野,锣鼓之声于数十里之外都可以听到。新军挖地道,使用冲车和棚车攻城,集中了所有的机弩向城内狂射,箭矢像雨水倾泄。城中的军民不能外出行动,连出门打水也要头顶门板,以防中箭。战斗最艰苦时,守将王凤等人一度动摇,向王邑乞降,但王邑、王寻认为攻克昆阳指日可待,不许他们投降,否则,便不算建功立业,因而,决心非要踏平昆阳不可。这使守军认识到只有拼死坚守,以待援军才能有生路,于是更加顽强地与新军搏杀。

这时严尤看到昆阳难以在短期内攻下,便又建议王邑说:“兵法讲围城要留一面,我们应当让昆阳之敌逃跑一些,使他们传播失败的消息以震撼宛城之敌。”但王邑等依仗自己兵多粮足,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又一次拒绝了严尤的建议,继续加紧硬攻昆阳,使自己几十万大军,屯兵坚城之下。 城内的汉军军民并肩战斗,一次一次地打退新莽军队的强攻,占绝对优势的新莽也无可奈何,虽经反复攻城,昆阳城仍屹立不动。王邑的“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的设想,难以实现。

昆阳被围前,乘机出城调集兵将的李轶、刘秀等十三人,到达定陵、郾城等地调集各地兵马时,一些将领贪惜自己的财物,想就地分兵留守,不愿赴昆阳增援。刘秀对他们说:“今天如果能破敌,珍宝财物要比现在多万倍,我们的大事也可成功;如果我们为敌人所败,脑袋都保不住,还谈什么金银财物呢?”于是各营将士遂跟着刘秀、李轶等一齐向昆阳地区开进。

新汉两军昆阳攻守战正在胶着状态,公元23年(更始元年)五月底,宛城在绿林军(汉军)的长期围困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守将岑彭终于被迫投降 。但这个消息尚未传到昆阳。刘秀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动摇莽军军心,传宛城已破,绿林军(汉军)主力将至昆阳。消息传到昆阳城内,守军立刻士气高涨,更加坚决守城,并随时准备出城歼敌。新军得此消息,个个心情沮丧,士气低落。绿林军(汉军)在气势上已占据了优势。

六月初一,李轶、刘秀所率之定陵、郾城等地的汉军到达昆阳地区。刘秀为鼓舞大家的斗志,自率步骑兵一千多人为前锋,李轶率主力跟进,刘秀军在逼近新军四五里地时,即摆开阵势,准备出击。王邑、王寻也派兵数千前来迎战。刘秀亲自率领人马冲杀,斩新军几十个人,跟随的将领都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看到小股敌人,都十分害怕,今天见了大敌,却很勇猛,真是了不起。以后请你总在前面率领我们作战,我们共同协力破敌”!刘秀接着又率领将士再行向新军攻击,新军被打得大败,刘秀军斩杀新军近千人。刘秀率兵连着打了几次胜仗,这就大大地鼓舞了汉军的斗志,杀减了王邑、王寻的锐气。刘秀等在昆阳外围与新军作战,取得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为着进一步瓦解新军的战斗士气,鼓舞昆阳城内汉军军民的斗志,故意渲染宛城汉军的胜利,他把写有宛城汉军已获胜,“宛下兵到”的密信,射进昆阳城内,同时也转落到新军手中,引起新军统帅王邑、王寻的恐慌。新军将士看到,一个小小昆阳,大兵压境,苦战一个多月,都没能攻破,如若再加上宛城的十万汉军,则更无法对付。 刘秀又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自城西冲击新军的中坚。王邑、王寻轻视刘秀,自以为很容易打败刘秀。因而,他们只率领万余人巡视阵地。了防止各营出现混乱,他们下令各营严格管束自己的部队,没有命令,不准擅自出兵。王邑、王寻迎战刘秀,但他们不是刘敢死队的对手,新军的阵势很快即被刘秀军击破,士卒混乱溃逃。这时新军其余的部队,因不敢轻举妄动,故无人主动支援王邑、王寻军作战。刘秀率领汉军,奋勇冲击,并一鼓作气打垮了王邑、王寻的部队,斩杀了王寻。王邑的中坚被冲垮,王寻被斩杀后,新军各部队失去了指挥中枢,立即混乱。这时昆阳城内的汉军看到刘秀等人所率的敢死队取得胜利,也大喊着冲杀之声,冲出城门,内外夹攻新军,杀声震天动地,新莽的四十二万大军迅速土崩瓦解。新莽军本是强迫征来的贫苦百姓,早已对王莽政权痛恨之极,经起义军内外夹攻,自然弃阵而逃。溃逃的莽兵相互推挤,“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碰巧又遇上大风和大雷雨,屋瓦被大风刮走,大雨倾盆而下水暴涨,王邑军随队的虎豹都吓得发抖,新军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万余人,滍川被尸体堵塞得几乎断流。王邑、严尤、陈茂等人仅带少数长安精骑,踏着死尸渡河才得逃脱。

汉军缴获了新军的全部军用物资,各种东西堆积如山,一连搬了一个多月还没搬完。王邑率领千余残兵一气奔逃到洛阳。当王莽得知昆阳惨败的消息后,异常震惊,整个新莽朝廷上下也为之惊恐。

叶邑古城的刘秀和昆阳之战

在旧县广袤的土地上,还记载着刘秀、王莽昆阳之战的历史。
新莽末年,阶级矛盾更趋激化,各地起义遍及黄河南北和江汉地区,其中以绿林、赤眉声势最大。绿林军乘王莽主力向东攻击赤眉军之机,在沘水(今河南泌阳境)击灭王莽荆州兵甄阜、梁丘赐部,又在淯阳(今河南新野东北)击败严尤、陈茂所部,势力发展到10余万人,2月间,推举汉朝王室后裔刘玄为帝,恢复汉制,年号更始。以绿林军为主体的刘玄政权为阻止王莽军南下,保障主力夺取战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阳),并开进到滍川一带,派上公王凤、大将王常、偏将刘秀等,率约20000人攻下昆阳、定陵(今河南郾城西)、郾县(今河南郾城南),与围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角之势。3月间,王莽派大司空王邑急赴洛阳,与大司徒王寻调集各州郡兵40余万南进,号称百万军,企图一举消灭汉军。 5月间,王邑、王寻率军西出洛阳,南下颍川(今河南禹县),与严尤、陈茂两部会合,迫使刘秀的部队从阳关(今河南禹县西北)撤回昆阳。昆阳汉军仅九千人,众恐不敌,欲弃城退守荆州故地。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安”为由,说服诸将固守昆阳。此时王莽军已逼近城北,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郾县调集援兵,后有步兵、骑兵一万多人赴援昆阳。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王邑军向昆阳城发起进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车。昆阳守军别无退路,坚守危城。此时王莽军久战疲惫,锐气大减。刘秀于6月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刘秀亲率兵千余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士气大振。随后又以勇士3000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王邑依旧轻敌,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王寻率及万人迎战,王邑兵马陷入困境,王寻战死,诸将未敢出援。昆阳守军见城外汉军取胜,乘势出击。王莽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为之不流。刘秀以昆阳守军钳制强敌,再以精干数千援军捣敌要害,大破王邑主力。昆阳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急攻武关,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莽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政令。
据旧县乡南村70多岁的老人程富友介绍说,在昆阳之战中,至今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刘秀被王莽军队围困在昆阳城(旧县乡旧县街)中之时,刘秀决定出城求援,和其他将领商定趁夜晚时分莽军疲惫之时遛出城去,原定于鸡叫时从东城门动身班师。刘秀等人中有一人口技甚好,能学鸡叫,他就在晚饭后不久学鸡打明,引得附近公鸡纷纷啼明。刘秀恐怕消息走漏,遂由南城门出城,杀死守城将士后飞奔而去。因为刘秀军队事先和王莽军队约定,天亮前五更鸡叫开战,由于北头鸡叫早,南头鸡叫晚的时差,为刘秀赢得了战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2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