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可以说和他父亲一样为大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没有像其父亲一样安享晚年,落得含恨而终。
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
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
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可以说没有七国之乱的平定,就不会有诸侯王国割剧势力威胁中央政权问题的最终解决,同样也就难以出现汉武帝时的强盛局面。显然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仅从上述二事来看,称周亚夫为汉代杰出的军事家,似乎并不过分。
但就是这样一位功臣,最后却落了一个凄惨的下场。
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应该与周亚夫耿直的性格有关。在封建时代,一个人要想在官场中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就必须时刻与上级长官保持一致,对有权有势者只能顺从,对皇帝的诏令只能无条件地去执行。周亚夫不知是对此不了解,还是知晓但不愿那样做。无论为将、为相,均把是否符合国家利益作为行动的最高准则。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触犯某些人的利益,因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前有冒犯文帝之举,后有得罪梁王、窦太后、景帝之事(即把皇帝和皇帝之母、妻、弟、大舅子均得罪了)。所幸的是文帝乃胸怀大度之人,能广泛地求谏选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因而对周亚夫要自己按军令行事的举动,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加以赞扬,予以提拔。
不幸的是景帝与其父相比,相差甚远,为人较为心胸狭隘,有怨必报,听不得不同意见。早在为皇太子时,一次与吴王太子下棋,为争棋着用棋盘将对方打死。“吴王由是怨望,稍失藩臣礼,称疾不朝。”成为其后来发动叛乱的导因之一。再如刘启曾与梁王刘武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宫殿的司马门却不下车,被担任公车令的张释之拦住,并以他俩不下司马门为不敬罪奏请皇帝依法予以处理。刘启对此怀恨在心,在继位后不久便把张释之降职。在这样一个专横君主的统治下,周亚夫的命运可想而知。
景帝尽管对周亚夫在平叛战争中拒不执行诏令一事心怀不满,但毕竟战争取得了胜利,使自己保住了皇位,最后还是提升有功的周亚夫为相。丞相一职在汉初的文武百官中权力最大,“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佐皇帝,总管政务。周亚夫不想做庸碌之辈,而想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凡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他从不推诿,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结果多次与皇帝的意见相左,造成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最终还是皇权战胜了相权,周亚夫被加上谋反的罪名,身陷囹圄,抱冤而死。
再看其父从沛县起事开始,他就随刘邦南征北战,可称是刘邦军中最老的班底。史书上对刘邦屠杀功臣大书特书,而事实是,刘邦对待如周勃这样最早跟随他打江山的“发小”还是比较厚道的,他不信任的,恰是那些半路加入的勇将们。从刘邦灭秦到楚汉争雄,老周的军队始终是汉军的开路先锋。从三秦会战到成皋会战的关键战役中都立下大功。老周此人,表面粗犷,鄙薄书生,作战勇猛,看似是憨厚可爱的粗人一个,实则谋事周密,粗中有细。刘邦去世后,吕氏势力日益坐大,周勃充分发挥了他“能装”的特点,装傻装憨,让吕氏势力对他轻视,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夺取了军队指挥权,这才株杀了吕的势力,保全了刘汉的江山。此时的老周,扮猪吃老虎的本事已经炉火纯青。最后告老怀乡,可惜他的儿子周亚夫虽然军事才能远胜过他,做人却失败的很。
周亚夫任河内守时,有一个人叫许负的人对他说:“你3年后肯定封侯,封侯8年,你一定为将相,掌握国家大权,十分尊贵。这以后再过9年,你定会饿死。”周亚夫说:“我的哥哥已经继承父亲爵位为侯,假如他死了,有他的儿子继承,怎么轮到我为侯?即使如你所说我为侯了,又为何说我饿死?”许指着周勃的口说:“有从理入口,此饿死之法也。”意思是,您脸上有纵纹入口,这是饿死的面相。 这似乎有点危言耸听。 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胜之犯了罪,孝文帝择周勃儿子中最为贤能的人为侯,都推亚夫,于是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 文帝后六年,匈奴大举入边,周亚夫军队驻防细柳,纪律严明。当时孝文帝来慰劳军队,在别的地方,天子总是长驱直入,但是到了细柳,只见“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却不得入。先驱说:“皇帝马上就到。”军门都尉说:“将军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过了一会,皇上来了,又不得入。于是,皇上乃持节诏将军:“我是欲来慰劳将军的。”周亚夫传言,开壁门。皇帝从壁门进去后,壁门士吏又对车骑说:“将军有规定,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按辔徐缓前行。到了营房,周亚夫持着兵器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孝文帝慰劳了军队以后,不由得感叹说:“嗟乎,此真将军矣!”一个多月后,周亚夫被提升为中尉。孝文帝临死之前,告诫太子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随后,周亚夫任车骑将军。 这位非凡的将军宁可得罪皇帝,也得讲军理,结果得到皇帝的重用。 孝景帝三年,吴王濞联合楚王反叛。亚夫从中尉升为太尉,东击吴、楚,并向孝景帝提出一条妙计:“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意思是,楚兵强悍,很难面对面打仗战胜他们,我请求梁孝王委屈一下,我要在他的地盘上断绝吴兵的粮道,这样就能制服叛军了。皇上同意这样的决策。 周亚夫按计划行事,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坚守。梁孝王遭到吴兵的攻击,向太尉求援,太尉不理,皇帝出面要太尉援梁,仍然不理。吴兵缺乏粮草,饥饿难耐,向太尉挑战,始终不出。吴兵饥饿至极,只得离去。这时,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吴军。吴王濞逃跑后被越人杀死。前后三个月的时间,周亚夫就平息了吴、楚叛乱。诸将都认为这是太尉高超的计谋所至。
周勃周亚夫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都曾经拜将,也都曾经拜相,实际上他们都是非常职业化的军人,只适合当将领,不适合作丞相,作将领他们战则能胜,作丞相他们无所适从。究其原因,这是他们性格使然,他们父子二人的性格就像现代军队里的狙击手,勇敢、沉静、专注、耐心,他们可以隐蔽接敌,然后全神贯注地盯住前面的敌人,但是狙击手的最大弱点在他们的背后,他们缺乏防范来自自己人特别是自己上级暗箭的感觉和能力。刘邦起兵前,周勃旅居沛县,他高大魁梧,讷讷少言。此时周勃如此彪形大汉居然以编织为业,而且周勃编的还是养蚕用的精细草具,可见周勃这人细致入微,充满耐心。在别人家有丧事的时候,周勃当吹鼓手,但他不擂大鼓,不吹喇叭,他喜好吹箫,要知道箫这种乐器以低音取胜,空旷辽远,能使烦躁的心灵安静下来。他还能够使用强硬的长弓。周勃的生活仿佛是在训练狙击手。周勃跟随刘邦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的所有军事行动,灭秦、征项羽、平定内乱、防御匈奴。周勃的作战特点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冲锋狙”,在进攻下邑、啮桑、长社的时候,周勃首先登城,进攻槐里﹑好畤、咸阳、曲逆的时候,他荣立上等军功,此时周勃就像一个拿着重型狙击步枪冲锋的战士,一路冲杀,过关斩将;另一种是“移动狙”,也就是在敌人必经的道路上阻击敌人,镇压燕王臧荼叛乱,镇压韩王信叛乱,周勃都采用了这种战术,结果斩获颇多。刘邦正是看到了周勃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特点,认为他能够承担大事,在自己即将去世的时候,把樊哙手下的军队交给了周勃。吕后上台后,周勃隐忍以待,就像一个隐蔽潜伏的狙击手,吕后去世后,周勃立即夺取了长安城南北两军的军权,尽诛诸吕。此时,周勃把狙击手的作风用到了政治上。汉文帝上台后,周勃任右丞相,此时周勃的麻烦来了。一天,汉文帝温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周勃说:“不知。”又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周勃又不知道,后背上汗都出来了。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者。”文帝说:“主者谓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文帝说:“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陈平说:“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汉文帝认为很好。周勃非常尴尬,出来之后就埋怨陈平,说:“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着说:“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周勃知道和陈平相比自己差远了。周勃辞去丞相后,回到自己的封地,总感到心惊胆战,地方官员前来巡查的时候,他总是穿上铠甲相见。周勃的感觉没有错,不久有人告发周勃造反,被投入监狱。汉文帝当然知道周勃没有造反,但是周勃这种长期隐忍,然后突然出击的性格的确让人琢磨不透,很不放心。好在薄太后的胆识远远超过汉文帝,认为周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周勃才被释放。周亚夫比他父亲周勃军事上更精通,政治上更无知。汉文帝时,周亚夫军细柳,说的是他平时训练军队非常严格,这正是狙击手的性格。汉景帝时,周亚夫指挥平定七国之乱,他上书汉景帝,说:“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也就是放弃梁国,截断粮道,等待时机,这又是一种类似狙击手的战法,结果三个月平定了七国之乱。周亚夫已经把狙击手策略运用到了战略水平。但是,汉景帝同样是一个喜好等待时机的人,他完全能够理解周亚夫的思维方式,也能够预料周亚夫的举动,他知道他在世的时候,周亚夫是有用之臣,可以替他做事,可以为他担当过错,但是他过世后,他的儿子汉武帝刘彻是个粗心大意的人,根本不是周亚夫的对手。周亚夫年轻的时候,有人给他算命,说他日后会饿死,周亚夫当时不以为然。后来,他的儿子购买作为祭器的盾牌铠甲,被人告发,牵连了周亚夫。周亚夫尽管不知道汉景帝为什么要杀他,但是有即将被杀的感觉,被抓的时候他本想自杀,是他的妻子劝止了他。狱吏问他为什么购买盾牌和盔甲,他说那是祭品,狱吏说:“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周亚夫气愤已极,五日不食,呕血而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2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