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韩信衣锦还乡做的三件事

历史典故 2023-07-22 09:38:11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他因早年家贫,父母双亡,经常是寄人篱下,过着漂泊的日子。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账下,并未得到重用。后来经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天下兵马大将军。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在回到楚地上任后,韩信首先做了三件事。这三件事都是他自己的私事,但每一件事都感人至深,出人意料。下面各位看官一起看看吧。

第一件事:找到漂母知恩图报赠千金。

韩信从小父母双亡,他主要生活来源是靠钓鱼外加乞讨为生的,他常常食不果腹,饿得昏天暗地。一次,韩信在河边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衣服,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韩信衣锦还乡后首先安排人去寻找当年一饭之恩的漂母,见到漂母后他向漂母行最高的礼节:跪地迎接(这样的礼节本来应该只有对皇帝刘邦才行的)。举行隆重的招待宴席,漂母临走时并赠予千金作为感谢。

第二件事:以情尽孝为父母修建坟墓。

韩信父母在他幼年的时候就双亡了,当时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厚葬父母,现在封侯了,衣锦还乡了,于是他马上派人把父母的坟地修缮一新。修好后韩信就去亲自祭奠了。一番声泪俱下的祭奠之后,韩信看见坟地四周还有许多枯木杂草,于是他接下来就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他不顾堂堂楚王的身份竟然跪在地上,用手一棵一棵地去拔那些杂草,将父母坟前杂草清理干净。

第三件事:以德报怨当年胯下之辱。

少年时的韩信曾经受过胯下之辱,但韩信忍辱负重,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建立了旷世功绩。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当年那个欺负韩信的混混头子被抓到韩信面前时候,早就被吓瘫在地了,此时变成了孙子,他在韩信面前双腿跪地,磕头如捣蒜,嘴里还念念有词:“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小人当年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有眼……”。就在他拼命求饶的时候,韩信哈哈大笑起来,并原谅了他,后面了解到他已经金盆洗手不做混混了,还安排了一个上尉官职给他当。左右的人就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治他的罪反而赏给他官职?韩信的答案是:“当年正是因为有了他,使我受辱而又不能以死相拼,他激励了我不得不向前走,我今天之所以能坐在这个楚王的位置,完全拜他所赐。这样的人我难道不应该感谢他吗?”以德报怨,这是怎样的一种心胸和情怀呢?

韩信的一生经历创造出了34个成语,每一个都是经典,你知道哪些呢

韩信的一生经历创造出了34个成语,每一个都是经典,你知道哪些呢

我国拥有许多成语,这些成语每一个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典故,这些成语的由来就是来自于这些典故。其中历史上有一个人,在历史上有34个成语与他一生的经历有关,这个人就是韩信,他的一生创造出了34个成语,每一个都是经典,那么到底都是哪些成语呢?

第一个国士无双,这个成语是当时萧何向刘邦介绍韩信时,对于韩信的评价。这个成语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第二个是一饭千金。这个成语的由来是当时韩信吃不饱饭时,有一位妇人给了韩信一碗饭吃,韩信在离开的时候,韩信对这位妇人说道,等到自己衣锦还乡时,一定会报答她,结果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回报了她千金。

第三个胯下之辱。这个成语的由来大家想必是非常的熟悉。当时有一村霸挡住韩信的去路,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韩信做了,后来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这个成语就成了韩信能伸能屈的象征。

第四个妇人之仁。这个成语的由来是当时韩信给刘邦分析天下局势时,对项羽的评价,说项羽这个人是妇人之仁,意思就是说项羽处事不果断。

第五个推陈出新。这个成语来自于韩信在管理粮仓时所演变而来。当时韩信在粮仓设立两个门,两个门的方向正是一前一后,一门运进来,一门运出去。这样可以做到运出去的都是旧的,进去的都是新的,之后就演变出这个成语。

第六个明修暗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大家是无比的熟悉们,这里就不做解释了。

第七个解衣推食。这个成语是当时刘邦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韩信,自己的食物也给韩信,表示刘邦对韩信很热情。

第八个背水一战。这个成语的由来,大家同样是无比熟悉。当时韩信为了取得胜利,采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当时韩信军队是背靠水与敌军交战,背水一战就由此而来。

第九拔旗易帜。这个成语的由来是韩信的一个计谋。当时韩信派出一支军队扛着旗帜抄小路埋伏敌军,最后获得胜利。

第十个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成语与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是同样的道理,它的由来也同背水一战一般,这里就不多做解释。

第十一个人心难测。这个成语的由来是韩信打败了赵王时,张耳与陈余本来是生死之交,结果两人因为某些事情翻脸了。所以韩信说出这么一个成语来形容。

第十二个独当一面。这个成语来自于张良对韩信的评价。

第十三个战无不胜。这个成语是刘邦夺取天下后,对韩信的评价。

第十四个十面埋伏。这个成语是韩信在与项羽对战时,韩信对项羽所用的计策,也就是在十个地方都有埋伏着军队阻击项羽,最后把项羽给逼死。

第十五个兵仙神帅。这个成语来自于明朝一位学者对韩信的评价。这也是我们称呼韩信为兵仙的由来。

第十六个居常鞅鞅。这个成语是韩信看不起樊哙,不愿与他为伍,因此韩信说出了一些话,最后演变成这个成语。

第十七个功高震主。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故事,这也是为何韩信被刘邦杀掉的原因,这里就不多做解释。

第十八个金石之交。当时武涉劝韩信自立,当时韩信说自己与刘邦的关系是金石之交,所以没有选择自立。

第十九个略不世出。这成语是说韩信的战略眼光是天下无有的,是不世出的。

第二十个不赏之功。这个成语说的是韩信功劳太大,已经赏无可赏了。

第二十一个勋冠三杰。这个成语是说韩信是汉初三杰中功劳最大的。

第二十二个伐功矜能。这个成语是太史公司马迁对于韩信的评价,意思是说韩信这个持才傲物,为人轻狂。

第二十三个伪梦云梦。这个成语的由来是刘邦要夺取韩信兵权时,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使用这一计策,把韩信贬为淮阴侯。而这个计策就是伪梦云梦。

第二十四个钟室之祸。这个成语指的是韩信被吕后算计,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下,由此演变而来。

第二十五个问路斩樵。当时韩信与项羽交战,韩信想要绕到偷袭楚军,于是韩信问了当地樵夫的路,最后韩信得知了路线,害怕潜伏把他们的信息泄露出去,所以把樵夫杀了。

第二十六个多多益善。这个成语的由来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十七个鸟尽弓藏。这个成语的由来大家也知道,刘邦夺取天下后,把韩信给杀了。韩信在杀之前,曾说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也是这个成语的由来。

第二十八个气吞山河。指的是韩信当时离开项羽,投靠刘邦时的气魄。

第二十九个乡利倍义。当时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时,韩信说自己吃刘邦的、用刘邦的,那么就要为他人效命,怎么能为了私利为背信弃义呢?

第三十个肝胆相照。说的是蒯通愿意为韩信披肝沥胆,从而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

第三十一个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时韩信攻打齐国时,曾向李左军问策,李左军说出了一个计策,还说了这句话。

第三十二个一竿之微。指韩信微时垂钓淮阴事

第三十三个传缴而定。当时韩信向刘邦说,只要废除秦朝是的法政,就可以得到百姓的认可,天下就可以定下来。

第三十四个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个成语的由来大家也是熟悉的,这里就不说了。

这三十四个成语都是韩信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最后被人们简单化,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34个成语。

韩信衣锦还乡后以千金报一饭之恩,是不懂权谋的表现吗?

韩信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是让刘邦非常不爽的。一是平定齐地后,他写了一封信给刘邦,请求封他为假齐王,刘邦虽然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封了韩信为真齐王,但这种目无尊长的索要是让刘邦很不舒服的。二是固陵兵败前,他已经派出信使前往齐国,要求韩信带兵前来合力攻楚,但左等也不来,右等不也不来,结果导致了固陵兵败,损失数千将士,最后却得知韩信想要封地,这种拥兵要挟的行为,一般人是忍受不了的,何况老大刘邦?不过,刘邦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会立刻暴发而贻误战机,先悠着,但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毫不手软地收拾起对方来。可见,刘邦擅长算计。

不过,刘邦对付韩信,很多时候当断则断,根本无须多费口舌,他两次夺韩信兵权就是如此。第一次是汉王三年(前204),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已经平定赵国,屯兵于修武稍作修整时,刘邦被项羽逼出成皋后,赶到修武,一个清晨,韩信还在睡梦里,刘邦走入他的营帐,直接就取了韩信的兵符,夺了他的兵权。


第二次是灭亡楚国并平定其他诸侯国后,刘邦在内部权力调整上再次夺去了韩信的兵权。当时,刘邦赶到定陶,与张良、陈平一番密谋,随后直入韩信的大将军营,当面对韩信直言道:“将军随我东征西讨,劳苦功高,我当铭记于心。如今天下平定,老百姓盼望休养,不再劳军,故请将军缴出兵符,还就原镇。”韩信楞住了,不知如何推脱,没法,只得乖乖交出兵符。

就在他要告别汉王回齐国去当他的齐王时,又接到了汉王的命令,意思是楚地已经平定,楚怀王无后,将军本是楚人,还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去做楚王吧。于是,韩信由齐王改封楚王,定都下邳(江苏睢宁)。韩信很听话地回去了,没有表露出半点不快,他或许没有意识到刘邦对他的怀疑和猜忌,再者,易齐王为楚王,明显报旧怨嘛,可见他是一个不懂权谋、没有心计的人。

回到楚国下邳后,韩信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设法寻找到漂母,接她老人家到王宫,好吃好喝,好话一堆,然后特赐漂母千金,以报当年一饭之恩。知恩图报,这是韩信做人的原则。

然而,他会不会是个眦睚必报的人呢?不是。他做的第二件就是找来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屠户恶少。恶少一见韩信,吓得面如土色,以为结局不是有去无回便是受尽羞辱。但奇怪的是,韩信不但没问他的罪,反而当面封这恶少为中尉官,真是喜从天降。他为什么受胯下之辱而不杀此恶少呢?他随后对身边的诸将道出了原因:“他虽恶少,但也是一壮士呀。当年忍受侮辱,并不是不能拼死杀他,只是我以死相拼,死得无名,所以忍了,最终才有了今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2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