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车千秋三句话被汉武帝直接封为宰相(帮我翻译一下这个古文)

历史典故 2023-07-22 09:21:09

汉武帝的千古功绩不用多说,是很少有帝王能和他媲美的。但他年老的时候,身体大不如从前,又变得多疑。有一次,他梦见有许多木头人背后袭击他,把他惊出一身冷汗。

汉武帝认为有人在诅咒他,就下令让江充去彻查此事。而江充和太子向来有矛盾,考虑到汉武帝已经年迈多病,担心将来太子继位被杀。于是就想把巫蛊的罪名陷害在太子身上,以绝后患。一个护卫对汉武帝说了三句话,汉武帝直接封他为宰相太子刘据惨遭陷害走投无路,随后起兵诛杀了江充。武帝信以为太子谋反,就调集军队平叛,一番血战下来,太子战败自杀,全家上下除了刚出生的孙子(刘询)无一幸免,全部遭难。

这场巫蛊之祸,太子一家含冤而死。可大家都知道太子是冤死,但因畏惧武帝,没有人敢提及此事。一个护卫对汉武帝说了三句话,汉武帝直接封他为宰相但有一人为此事忿忿不平,他就是汉高祖刘邦陵寝的护卫车千秋。他一番思量之后,最终决定给武帝上奏为太子鸣冤。上奏内容很简单,就短短两三句话:“太子擅自调动兵马,按律当打板子;杀死一个江充,也不至于死罪。这是睡梦中一位白发老翁让我这么说的。”

汉武帝一看到车千秋的奏书,逐渐醒悟过来,觉得自己犯下大错,太子是冤枉的。于是就派人去召车千秋进宫。一个护卫对汉武帝说了三句话,汉武帝直接封他为宰相汉武帝一见到车千秋很满意,认为是高祖护佑,让车千秋特意来点醒他的。立马就让车千秋担任大鸿胪,短短几个月,汉武帝直接封他为丞相。

车千秋没什么才华,又没有任何功绩。凭一封奏书,就直接升任一朝丞相,这是千古未见的事情。臣子们各个心中不服,就连匈奴人听说后,都笑话汉武帝把治国当儿戏。

虽然车千秋没什么学识,但在任上兢兢业业,为国为民。帮了武帝不少的忙,武帝很认可他。汉武帝去世之后,8岁的儿子刘弗陵继位。车千秋和霍光等人成为辅政大臣。虽然车千秋贵为丞相,但大权却在霍光手里。一个护卫对汉武帝说了三句话,汉武帝直接封他为宰相车千秋并没有去和霍光争权,朝廷之事都由霍光处理。因此霍光对车千秋很满意,时常彰表他的功绩。

汉朝的丞相一般做的都不长,而车千秋却一做就12年,直到他死去为止,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帮我翻译一下这个古文

戾太子刘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那时
他七岁了。当初,汉武帝二十九岁才得太子,很
是高兴,为此修建了梅祠,命东方朔和枚皋写祭
祀梅神的祝词。太子渐渐长大以后,诏令他学习
《公羊春秋》,又跟从瑕丘江公学习《谷梁春秋》。
到了二十岁行加冠礼就住太子宫,汉武帝给他修
建了博望苑,让他与宾客往来,依他的兴趣行
事,于是有好多以异端邪说来进献的。元鼎四
年,娶了史良娣,生下儿子刘进,称为史皇孙。
漠武帝晚年,卫后失宠,江充受重用。江充
与太子以及卫氏一家有怨恨,担心汉武帝死后被
太子处死,正在这时,巫蛊案发生,江充就藉此
事挟私报复。当时,汉武帝年事已高,对事情多
有厌烦,怀疑身边的人都干了诅咒蛊害之事,诏
令严厉追查这件事。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
邑公主,以及皇后弟弟的儿子长平侯卫伉都受
牵连被杀害。关于这些都载于《公孙贺传》、《江
充传》。
江充负责查处巫蛊案,他已经知道了皇帝的
心情,就对皇帝说宫中有蛊毒之气,进到宫内一
直到帝王的住处,拆毁宝座,掘开地面。汉武帝
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
江充。江充就到太子宫中挖掘蛊物,找到用桐木
刻成的小人。当时汉武帝有病,到甘泉宫避暑去
了,只有皇后和太子在宫内。太子召见少傅石德
问他对这件事应该怎么办,石德害怕因为是师傅
的关系被一起处死,就对太子说:“在这之前丞
相父子、两位公主以及卫氏一家都被此事牵连治
罪,现在女巫和来调查此事的官员掘开地面找到
了证据,不知道是女巫故意放在那裹的呢,还是
真的就有,我们自己无法明辩,可以伪称诏令用
符节把江充等人收捕入狱,把他们的奸诈阴谋追
查清楚。再说皇帝正在甘泉宫养病,皇后以及太
子属吏的请安问候都得不到回覆,皇帝的生死存
亡都不得而知,而现在奸臣干出这种事,太子您
难道不记得从前秦朝太子扶苏被害的事吗?”太
子十分着急,采纳了石德的意见。
征和二年七月壬午曰,太子就派门客装成使
者,把江充等人逮捕起来.按道侯韩说怀疑使
者有诈,不肯服从诏令,门客就搏杀了韩说。御
史章赣被砍伤后逃掉,自己跑回甘泉宫。太子命
舍人无且拿着符节连夜进入未央宫殿的长秋门,
通过长御倚华呈告皇后,派用中厩裹皇后的马车
装载射手,搬取武库的兵器,调发长乐宫的卫
队,向文武百官宣称江充造反。然后就斩了江充
巡示朝野,在上林苑烧死了胡人神巫。接着部署
宾客为将帅,与丞相刘屈厘等人的军队开战。长
安城大乱,传言太子造反,因此民众不肯归附太
子。太子军队被打败,逃走,人们没有抓到他。
汉武帝大怒,群臣担心害怕,不知怎么办才
好。一个名字叫茂的壶关三老上书说:“臣下我
听说父亲好比是天,母亲好比是地,子女好比是
天地间的万物。所以天平地安,阴阳和谐,万物
就能繁茂生长;父慈母爱,家庭之内,子女也就
孝顺。如果阴阳不和就会导致万物受伤早死,父
子不和就使家庭丧乱死亡。所以父亲不像父亲,
儿子也就不像儿子;国君不像国君,臣民也就不
像臣民,就是有粮食,我们能吃得上吗!古时候
的虞舜,是个最为孝顺的入,却不中他的父亲瞽
叟的心意;孝己遭诽谤,伯奇被流放,本来骨肉
最亲,却父子相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诋毁积
累得越来越多造成的。由此看来,儿子没有不孝
顺的,而做父亲的却有时不明察。当今皇太子是
汉朝的嫡出继承人,承接千秋万代之业,体受祖
宗开创之重,以亲缘而言他是您的嫡长子啊。江
充不过是个布衣百姓,民间乡里中卑贱小吏罢
了,陛下让他显耀而予以重用,他El传您至高无
上的命令来迫害、难为皇太子,伪造掩饰奸邪诡
诈,一帮小人颠倒是非,致使亲人之间有了隔阂
不得沟通。太子进前承恩却得不到皇帝的接见,
恬退自守又被乱臣围困,只因为遭受冤枉而无处
申诉,忍不下悲愤的心情,这才起兵杀了江充,
事后心里害怕才逋逃外出,这不过是儿子偷着用
父亲的兵力来解难自救罢了,臣下我私下认为太
子没有邪心。《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黑苍
蝇,落满藩篱;平易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浅
言;谗言没完没了,就会使四邻各国纷乱不安。’
从前江充进谗言害死赵王的太子,天下无人不
知,他被杀死本就应该。现在陛下在没有洞察实
情的情况下,认为是太子犯了错而严加责备,盛
怒难抑,调发大军来抓太子,三公大臣都明哲保
身,聪明人不敢说,善言者不敢辩。臣下我暗自
为此痛心。我听说伍子胥为了尽忠心而失去了尊
号,比干为了尽仁德而牺牲了自己,忠臣竭尽忠
诚,不顾刀斧加颈来陈述自己的意见,其目的就
在于匡扶国君安定社稷。《诗经》上说:‘把那些
进谗言的坏人抓起来,去扔给豺狼虎豹吃。,希
望陛下宽慰心意,稍微体察父子亲情,不要为太
子的错误忧虑不安,赶快撤回军队,别让太子长
时间在外流亡。臣下我不胜恳切,一旦王命发
出,我待罪建章门阙之下恭受责罚。”书信奏上,
汉武帝看罢受到感动醒悟过来。
太子出逃,往东跑到湖县,躲藏在泉鸠里百
姓家。这家人贫穷,常常卖鞋来供养太子。太子
有旧友住在湖县,听说他资财丰足,就派人前去
传呼,由此被人发现。当地官吏带人来围捕太
子,太子心想逃不掉了,就进到屋裹闭上门上吊
自杀。山阳县大汉张富昌是个士卒,他一脚把门
踢开,新安县令史李寿急忙上前把太子解下抱
住,那家主人与士卒格斗而死,两个皇孙一起遇
害身亡。汉武帝已经为太子的死悲伤,但还是颁
下韶书说:“施行许诺的赏赐,是为了申明信义
的。封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
过了很长时间,巫蛊害人的事大多不真实。
汉武帝知道太子只是心裹害怕才逃,没有别的意
思,加上车千秋再次为太子申诉冤屈,汉武帝就
提升车千秋为丞相,然后把江充全家抄斩,把苏
文在横桥上烧死,以及泉鸠里刀伤太子的那个
人,先前被封为北地太守,后来也满门抄斩。汉
武帝痛心太子无罪而死,就修建了思子宫,还在
湖县建起了归来望思之台。天下人听说这件事之
后也都为之难过。
当初,太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下嫁
给平舆侯的承嗣之子。在太子失败的时候,都同
时遇害。卫皇后、史良娣死后葬在长安城南。史
皇孙、皇孙妃王夫人以及皇孙女葬在广明苑。跟
着太子出逃的那两个皇孙,和太子一起葬在湖
县。

车千秋的人物生平

一年多以后,武帝病重,立钩弋夫人生的皇子为太子,命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车千秋,一起接受遣诏,辅助教导幼主刘弗陵。汉武帝驾崩,昭帝刚即位时,不能处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车千秋位居丞相,忠谨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会,霍光就对车千秋说:“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遣诏,现在霍光治理内政,您治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开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车千秋说: “请将军多留心,就是天下极大的荣幸了。”始终不肯对霍光专权发表异议。霍光因此很看重车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应出现,都褒奖赏赐丞相车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始元六年,昭帝韶令郡国举荐贤良、文学之士,询问他们百姓感到痛苦的事,在造时产生了盐铁之议。
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谥号定侯。当初,车千秋年老,皇上优待他,朝见时。准许他乘坐小车进入宫殿,所以就号称“车丞相”。车千秋的儿子田顺继嗣为侯,官至云中郡太守,宣帝时任虎牙将军攻打匈奴,因私自增加俘虏人数冒功而获罪自杀,封国取消。

“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什么意思?

罢黜黄老之学,法家刑名之学以及诸子百家的言论,招揽文学儒者几百人。

出自李昉《太平御览 职官部》

原文如下:

又曰:赵高为丞相,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又曰:韦丞相贤者,鲁人,以读书术为吏,至大鸿胪。有相工相之,当至丞相。有男四人,相之至第二子,名玄成,相工曰:"此子贵,当封侯。"丞相曰:"我为丞相,有长子,是安从得之?"后贤竟为丞相,病死。而长子有罪,论不得嗣,而立玄成。

又曰:魏相者,济阴人,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令诸吏带剑前奏事。或有不带剑者,当入奏事,乃借剑而敢入。

又曰:匡衡为御史大夫,岁馀,韦丞相死,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衡十年之间不出长安城门,至丞相,岂非遇时而合也。

《汉书》曰:陈平,阳武人;周勃,沛人。高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以平为左丞相。帝问勃曰:"一岁决狱,钱谷出入几何?"勃不知,汗出浃背。上问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谁?"曰:"决狱责廷尉,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君所主何事?"平曰:"臣主佐天子,理阴阳,调四时,理万物,抚四夷。"上曰:"善!"於是出,勃语平曰:"君独不早教我乎?"

又曰:萧何,沛人。陈豨反,上自将。闻吕后用何计诛韩信,拜何相国。何病,惠帝自临视何疾,因问:"君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何如?"何曰:"帝得之矣。臣虽死无恨矣。"

又曰:曹参,沛人。闻萧何薨,告舍人:"趋治装,吾当入相。"使者果召参为相。择郡国长史,讷文辞谨厚者为丞相史。参日夜饮酒,宾客见参不事事,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

又曰:萧何拜相国,益封五千户,卒五百人为卫。众人皆贺,邵平独吊,谓何曰:"祸自此始也。"何乃让封,悉以家财佐军,上喜。

又曰:张苍免相,文帝以皇后弟窦广国贤有行,欲相之,恐天下以吾私广国,久念不可。而高帝时,大臣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申屠嘉为丞相。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时大中大夫邓通方爱幸,赏赐累钜万,文帝常燕饮通家。是时,嘉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嘉奏事毕,因言曰:"陛下幸爱其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朝罢,嘉为檄召通,通至,诣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嘉坐自如,弗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使吏令行斩之。(如淳曰:嘉语其吏曰:"今便行斩之。")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此吾弄臣,君释之。"

又曰:公孙弘,颍川人。武帝以弘为丞相,掌列侯,惟弘无爵。诏封平津乡侯,六百五十户。丞相封侯,自弘始也。弘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家无馀财。

又曰: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泣涕曰:"臣本边鄙鞍马骑射,不任宰相。"

又曰:车千秋,本姓田,为高寝郎,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何罪哉!臣尝梦见白头公教臣言。"於是上召见千秋,千秋体貌甚严,帝说之,曰:"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相。"数月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一言寤主,旬月至宰相,世未尝有。

又曰:蔡义,河内人。诏求能为韩诗者,征义。待诏,久不进见,义上疏曰:"臣行能无所比,容貌不及众,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於先师,自托於经术,愿赐清间之燕,尽精思於前。"上召见,说诗,悦之,擢为光禄大夫,代杨敞为丞相。时年八十馀,短小无须眉,貌类老妪,行步伛偻,常两吏扶乃能行。

又曰:邴吉为丞相,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辄予长休。吉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也。吉驭吏嗜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茵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茵耳。"遂不去也。

又曰:王商,字子威,涿郡人,为丞相有威重,长八尺馀,身体鸿大,容貌过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天子闻而叹曰:"此真汉相也!"

又曰:邴吉为丞相,常出,逢斗者,死伤横道,吉不问。又逢人逐牛,牛喘息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吏怪之。吉曰:"人斗杀伤,长安令、京兆尹所当禁,吾备宰相,不亲小事。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此时气失节,三公典调阴阳,职所忧也。"

又曰:薛宣为丞相,相府辞讼,例不满万钱不为移书。后皆遵用薛侯故事,然官属讥其烦碎,无大体,不称贤相也。

又曰:韦贤,字长孺。为丞相,年七十馀,乞罢归,赐第。丞相致仕,自贤始也。

又曰: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儒由是兴。

又曰:丞相有病,皇帝法驾亲至问疾,及瘳视事,则赐以养牛上尊酒。(如淳曰:律稻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尊,稷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中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下尊。师古曰:稷即粟也。中尊者宜为黍米,不当言稷。且作酒自有淳浇异,为上中下耳,非必系於米也。)

又曰:有天地大变,天下大过,皇帝使侍中持节,乘四白马,赐上尊酒十斛、牛一头。策告殃咎使者去半道,丞相追上病。使者还,未白事,尚书以丞相不起病闻。若丞相不胜任,使者策书驾骆马,免为庶人。若丞相有他过,使者奉策书骓騩马,即时布衣步出府,乘栈车牝马,归田里思过。

又曰:大司空朱博奏曰:"帝王之道,不必相袭。高帝置御史大夫,次丞相,典政度,以职相参,历载二百,天下安宁。今更大司空与丞相同。故事,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叙,所以尊圣德重国相也。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而为丞相,非所以重国政也。臣愿罢大司空,以御史大夫为百僚师。"哀帝从之。

又曰: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丞相,高帝更名相国,萧何、曹参并为之,哀帝更名大司徒。

《后汉书》曰:李通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

《汉旧仪》曰:丞相车两黑轓骑者,戈绛,掾史见礼如师,白录不拜朝,示不臣也。听事〈门台〉,曰黄〈门台〉,无锺铃。

《汉杂事》曰:田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拜谒,蚡不为礼。汲黯为主爵都尉,见蚡,未尝拜,揖之而已。

《汉旧仪》曰:丞相有病,皇帝法驾亲至问疾;薨,即移于第中,赐棺赙葬地;葬日,公卿以下会送。

应劭《汉官》曰:丞相有疾,御史大夫日一问起居,百官亦如之。

《魏志》曰:曹公初平十三年,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又曰:锺繇,字元常。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在东宫,赐繇五熟釜,为之铭曰:"於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锺,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僚师师,楷兹度矩。"

《蜀志》曰:诸葛亮率诸军攻祁山,魏明帝使张郃距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马谡违亮节度,为所破,戮谡以谢众,上疏自贬,以右将军行丞相事。

《吴志》曰:张昭,字子布。初,孙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事职冗者,贵重非所以优也。"后孙劭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爱乎?顾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至,非所以益之。"

又曰:顾雍为丞相,孙权常遣中书郎诣雍有所咨访。若合雍意,事可施行,雍即与相反复究而论之,为设酒食;如有不合,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无所施设,即退告权。权曰:"顾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意未平也。孤当重思之。"其见敬信如此。

又曰:万彧为右丞相,王蕃啁彧曰:"鱼潜於渊,出水吹沫,何则?物有本性,不可横处非分也。彧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犬马犹能识养,将何以报厚施乎?"彧曰:"唐虞之朝无谬举之才,造父之门无驽蹇之质。蕃上诬明选,下讪桢干,亦何伤於日月?多见其不知量耳。"

又曰:顾雍,字元欢,吴郡人也。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於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

又曰:步骘,字子山。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然门内妻妾服饰奢绮,颇以此见讥。

又曰:陆凯迁丞相。孙皓性不好人视已,群臣侍见,睛莫敢迕。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卒有不虞,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

《晋书》曰:东海王越为太傅,问王尼何以独不拜?尼数越事,事非宰相,以是不拜。

又曰:山涛薨,魏舒领司徒,有顷即真。舒居位持重,为任职,不显人之短。咸推有宰相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馀财。

《齐书》曰:褚渊,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盛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莫不延首目送之。宋明帝常叹曰:"褚渊能迟行缓步,便持此得宰相矣。

又曰:明帝顾命江佑兄弟及始安王遥光,尚书令徐孝嗣,领军萧坦之,更日帖敕,时呼为六贵,皆宰相也。"

《齐职仪》曰:相国绿綟绶衮冕服,汤以伊尹为宰相,仲虺为右相,高宗得傅说,立为相,魏襄王以公孙衍为相邦,赵孝成王以廉颇为相国。

《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古代的守墓人,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囚徒,那么田千秋是如何从守墓人成为帝国丞相?

田千秋是汉朝人,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了机遇。其实田千秋的祖上还是皇室之后,只不过因为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他们作为后代的族人就没落了。所以秦朝被刘邦灭了以后,田千秋只能当一个高寝郎了,也就是俗话说的的专门帮皇家看守陵墓的人。

但是在田千秋眼中,这样也可以平安的度过一生了。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田千秋认为这是一个机遇。虽然,田千秋之前认为这个官职没有任何的上升途径,直到发生了这件事。起初汉武帝的臣子江充和太子不和,但实际上太子对江充并没有那么大的仇视,但是江充担心太子当上皇帝之后,会立刻革掉他的官职。所以他就设计陷害了太子,导致太子自杀身亡,太子的母亲卫子夫也自杀身亡。

随着时间的流失,汉武帝觉得事情很蹊跷,加上谣言四起,所以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因此心中对两个人的愧疚,也是越来越多。恰巧这个时候,作为守墓人的田千秋,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个机会,于是他就上书说,太子和其母亲是被冤枉的。就有幸见到了汉武帝,汉武帝看他姿态容貌姣好,并且颇有大臣风范。加上当时汉武帝对太子和其母亲特别愧疚,所以将这份愧疚回报在了田千秋的身上。

虽然说田千秋没有任何功绩可言,只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守墓人,但是他可以把皇帝哄高兴,加上刚好赶上这个机遇,所以成为了一代丞相。他作为丞相之后,认真负责,并没有给自己立下敌人,所以他的结局也是平安到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1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