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死后,后金汗位空悬,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拿出所谓的遗嘱,宣布由多尔衮继汗位,代善辅政。可是,最终登上汗位的却是皇太极而不是多尔衮,这当中出了什么意外呢?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因宁远一役的战败身受重伤抑郁而亡,由于努尔哈赤生前没有给出明确的汗位继承人人选,所以他的儿子们一时之间都隐隐躁动起来,谁占得了先机,谁就最有机会坐上汗位。
此时最有力的几位汗位竞争者当属八旗旗主,然而比八旗旗主更具有优势的则是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而这三人又恰恰是八旗中的三旗,自然成为了汗位的首选。因此,努尔哈赤刚逝世,得以陪伴在努尔哈赤身边的大妃阿巴亥便向诸位皇子传达,称努尔哈赤临终时曾立下遗嘱,要她的小儿子多尔衮继位,由大贝勒代善辅政。
遗嘱一出,满朝骇然,努尔哈赤生前总是强调“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现在又冒出立年少的多尔衮为汗的这样一份遗嘱,可以说是疑点重重了。多尔衮继位,最大的受益者必定是大妃阿巴亥了,那时阿巴亥只有37岁,年少的多尔衮继位以后,她就能独掌朝政大权了。所以,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四大贝勒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
四大贝勒不让步,多尔衮就无法继位,局面僵持不下。最后打破这个局面的是四贝勒皇太极,登上汗位的也是皇太极。
实际上,在努尔哈赤考虑继承者的时候,排行不靠前,才华又不出众的皇太极似乎从来都没有进过备选之列。一开始,努尔哈赤看好长子褚英。一来有立储立长的传统,二来就是褚英骁勇善战,表现十分优异。可是,在考察褚英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发现了褚英身上的致命缺陷,那就是没有容人之量,喜欢斤斤计较,还扬言要杀掉亲兄弟“四大贝勒”以及那些得罪过他的“五大臣”。先不说这些人在朝中地位如何,单单就说这些人跟随努尔哈赤所立下的累累战功,也不是轻易说杀就杀的吧。正因如此,在“五大臣”、“四大贝勒”和褚英当中,努尔哈赤决定放弃长子一人儿保全整个功臣集团,所以,褚英被杀。
褚英一死,努尔哈赤便把目光投向了为人宽厚的二儿子代善。经过褚英一事,努尔哈赤明白继承人的品行是一大要素,所以他开始考验起代善来,结果代善什么都好,却偏偏传出了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的暧昧传闻。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代善都会被努尔哈赤踢出继承人备选的名单。
接连两次选储失败,努尔哈赤这才想出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办法,美其名曰是通过他们以后的表现选出继承人,可努尔哈赤直到去世也没能选出一个满意的继承人来。
阿巴亥所说的遗嘱不被代善、皇太极等人承认,皇太极看中这一时机,他暗中说服了代善的长子劝代善拥立自己继位,而四大贝勒中的阿敏并非努尔哈赤的儿子,莽古尔泰又有弑母之罪,所以自然而然的,皇太极就成为了最合适的继位人选。最终,皇太极在众人的拥戴下继承汗位,当然明面上他还是象征性的推辞了几次的。
我们可以看出,在皇太极争夺汗位的过程中,一共出现了三位强大的对手,一是褚英,二是代善,三是大妃阿巴亥,各个时期的最大对手都不一样。
皇太极在努尔哈赤死后能继承汗位,表面上是经过满洲贵族选举的结果,其实背后充满了兄弟间的争权夺利。
01.据说首先提议皇太极继位的是岳托和萨哈璘。
按照《清太宗实录》的记述,在努尔哈赤死后,大贝勒代善的儿子岳托和萨哈璘二人找到父亲代善,认为皇太极在四大贝勒里有才有德,不仅深得努尔哈赤的喜欢,而且众人也心悦诚服,建议推举他继承汗位。代善对儿子的建议表示赞同,第二天代善与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等人建议立皇太极为大汗,众人都表示赞同,于是皇太极继位。
从这里的记述看,皇太极的继位过程很和谐,而且是众望所归。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四大贝勒里,代善和皇太极在争夺汗位继承人的过程中矛盾重重,代善因为和继母富察氏的不正当关系而与继承人失之交臂,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争夺汗位的心思,他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去推举对手呢?
02.从相关史料的记载看,皇太极并不在努尔哈赤的备选名单里。从朝鲜人和明朝人的记载看,努尔哈赤在临死前是有遗诏的。一种说法是,努尔哈赤临终前立代善为继承人;另一种说法是传位于多尔衮,由于多尔衮年幼,由代善摄政,等多尔衮成年后归政。
努尔哈赤在临死前可能留有遗诏,虽然后世没有见到这个诏书,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的资料分析出来。在《清史稿索尼传》记载,当皇太极死后,在推举福临为帝的时候,多铎对多尔衮说,如果你不做皇帝,就立我为帝,我的名字在太祖遗诏里。多尔衮说,豪格也在太祖遗诏里。
从他们的谈话看出,努尔哈赤不仅有遗诏。而且指定了好几个继承人。这些人当中却没有皇太极,因为在《清太祖实录》记载,当代善等人请皇太极继位的时候,他说,父亲并不想立我为帝,我怎么能违反父亲的心愿呢?可见,
皇太极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这份遗诏里
,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也说过——
“太宗文皇帝之继位,原系夺立,以此挟持中外。” 从这些零零碎碎的记载里,我们可以看到,皇太极继位过程中的暗斗和纷争,并不是表面记载的那么简单,可惜的是因为史料的缺乏,我们不了解斗争的详细过程。
03.小结皇太极即位之初,几个大贝勒的权力很大,和皇太极一起平起平坐。皇太极做事受到几大贝勒的掣肘,皇太极的汗位徒有虚名。在最初的几年里还发生了阿敏和莽古尔泰阴谋夺权的事件,阿敏被皇太极圈禁而死,莽古尔泰暴病而死。
皇太极借此机会对莽古尔泰的同党大开杀戒,1000多人被杀。如果阿敏和莽古尔泰是从心里拥护皇太极继位怎么会发生反叛自立的事情?从皇太极的处理方式看,根本没有兄弟情义,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得位的“夺立”可能性非常大。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病去逝。大妃乌拉那拉氏和两个庶妃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嗣汗位。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这是一桩说不清的疑案。说皇太极抢了多尔衮的皇位,但是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一切都是猜测,口说无凭。但是从多尔衮的角度来说,肯定是皇太极抢了他的皇位。现在的首要问题是,皇位原来是不是多尔衮的?
努尔哈赤暴毙,没有留下遗诏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生前最喜欢的儿子,这是毋庸置疑,这不仅仅是因为多尔衮的生母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妃子大妃阿巴亥,而且是因为多尔衮聪明睿智至极,他的封号睿亲王可不是白叫的。所以努尔哈赤生前确实流露过要传位给多尔衮的意思,但是这只是口头流露过而已,努尔哈赤当年还流露过要把汗位传给大贝勒代善的意思呢。
努尔哈赤是突然暴毙而亡,死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诏,只有大妃阿巴亥陪在他的身旁。大妃阿巴亥召集众人,说努尔哈赤留下遗言,由多尔衮继承汉位。
这就是汉位属于多尔衮的由来。
阿巴亥的遗诏不被众人接受
阿巴亥虽然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妃子,但是在努尔哈赤临死前的几年,她已经没有这么受宠了。
原因就是阿巴亥这个人心思太多,想着努尔哈赤年纪大了,想趁机再找个靠山。当时都风传努尔哈赤要把汗位传给大贝勒代善,于是就在背地里和代善眉来眼去,这让努尔哈赤很恼怒,找机会狠狠斥责了阿巴亥,并且对外放言,自己驾崩后要阿巴亥殉葬。
所以这次阿巴亥说努尔哈赤有遗言传位给多尔衮,众人是不太信的。一来多尔衮是阿巴亥的亲儿子,二来,这么重要的事,努尔哈赤怎么可能不和众人商量,而单独和一个失宠的妃子说。
所以皇太极趁机联合众位手握实权的兄弟和武将,以皇太极要阿巴亥殉葬的遗言为根据,逼死了阿巴亥,让她殉葬。
再经过皇太极一番高明到极点的走位和操作,汗位自然落到了皇太极手里。
多尔衮年纪和实力太小,不足以和皇太极相争
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尔衮年纪太小了,威望和战功不足,手上的兵力很弱小。不要说没有真正的遗诏,就算是有努尔哈赤的遗诏,也只会让多尔衮死的更快。
皇太极不论年纪,威望,战功,智慧,实力,都稳稳压了多尔衮一头,不论如何,这个汗位是轮不到多尔衮的。从这个角度看,汗位本身就是皇太极的。
但是从多尔衮的角度来说,这个汗位本来是属于自己的,可是被皇太极强行抢了去,而且还被逼死了亲身母亲。这可真是深仇大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9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