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国藩: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之一,据说自古以来,奇人降世常有异相,曾国藩也不例外,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父梦见一条蟒蛇降临曾家,这是喜得贵人的吉兆。
“巨蟒转世”的传说到后来是越传越神,甚至有人说曾国藩每到晚上就恢复蟒蛇的原型,并在睡觉的时候蜕皮生长,继续修炼。在当时,许多人甚至亲眼见过曾国藩的床上有些斑斑驳驳的“蛇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节目:《晚清重臣曾国藩》由全纪实电视节目播出
主播: 隋丽娟
主持人:今波
《晚清重臣曾国藩》之一 走出大山的农家子弟
被家人寄予厚望的曾国藩小时候读书却是个“菜鸟”,有笑话说他复习功课一夜苦读,在一旁蹲点儿的“梁上君子”都已经能背诵了,他却还是记不住那些简单的诗句。那么,生性愚钝的曾国藩最终又是怎么完成祖上几代人的梦想,荣登天子堂的呢?
《晚清重臣曾国藩》之二 十年七迁的幸运京官
道光十八年(1838年),28岁的曾国藩高中进士,同年入翰林院做庶吉士。之后他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二品大员。对于生长在深山,出身“寒门”的曾国藩来说,真可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啊。如此顺达的官运在晚清政坛上是及其罕见的。最令人感慨的是,他曾在一年之内,连升四级,这番只有在戏剧里面看到的场景,却实实在在发生在这个湖南士子的身上。那么曾国藩到底有何能耐?何以能得如此殊荣呢?
《晚清重臣曾国藩》之三 墨絰出山的团练大臣
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被任命为江西乡试的主考官,并且被奏准回籍省亲。然而就在他行至安徽太湖小池驿之时,却突然接到母亲江氏去世的消息!于是他立刻调转马头,由九江登船赶回原籍奔丧。然而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曾国藩,本想要安心在家守孝,却接到了朝廷的上谕,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重孝在身的曾国藩面对皇帝的圣旨该如何是好呢?而当众人都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立劝他出山的时候,曾国藩却依然我行我素,不动声色。那么曾国藩的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呢?
《晚清重臣曾国藩》之四 编练湘军的儒家统帅
曾国藩在湖南督办团练的时候,当地曾经流传着一个“曾剃头”的说法,据说当时大人拿“曾剃头”吓唬小孩,小孩马上就不哭不闹了!在湖南,“格杀勿论”、“就地正法”署名“钦命帮办团练大臣曾”的告示贴得到处都是,弄得湖南省城长沙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书生出身的曾国藩,真的是像传说中那样冷酷无情吗?而久居官场的曾国藩在看到清朝绿营军的种种弊端之后,便下定决心要编练出一支有着血诚精神的湘军,那么他是如何用自己独有的方法来编练新军的呢?在编练过程中,曾国藩一个堂堂二品朝廷命臣,又为何被人从自己的宅子里赶出来落荒而逃呢?
《晚清重臣曾国藩》之五 湘军主将的自杀闹剧
1854年,太平军北伐西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连克岳州、宁乡、湘阴等地,兵锋直指湖南的省会长沙。而此时在衡阳的曾国藩已经练就了水陆两军一万余人。在朝廷的催促之下,曾国藩带兵正式对太平军宣战。在他看来,一举就可以荡平太平天国,把失地收回来。但是仅仅几个月之后,当初雄心壮志的曾国藩就有了轻生的念头。当船驶到离长沙不远的靖港时,他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投水自尽!而没过多久,曾国藩又重蹈了一次跳水自杀的闹剧。只不过是打了败仗,曾国藩至于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死吗?几度自杀又几度获救,这背后是不是另有隐情,曾国藩真的是想一了百了吗?
《晚清重臣曾国藩》之六 建功立业的回头浪子
湘军中的第二号人物胡林翼,因为身体虚弱只活了不到50岁,但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却为湘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国藩也非常佩服他的文韬武略。生于官宦之家又是独子的胡林翼,年轻时似乎有点过于放纵自己,吃喝嫖赌是样样都来……
《晚清重臣曾国藩》之七 围剿天国的最后力量(上)
突破安庆城这道防线后,紧接着湘军就直逼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生死对决迫在眉睫。曾国藩本来制定了攻克天京的缜密战略,但此时曾国藩的四弟曾国荃却捅出了篓子,他率兵直入距天京仅四里的孝陵卫,前有强敌后无援兵,军中又发生瘟疫,雪上加霜的是,此时李秀成率兵回援天京,他的20万大军包围了曾国荃的2万多人马,这对孤军深入的曾国荃部队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然而,出人预料的是,李秀成大军围攻了46 天,竟然没能攻入曾国荃修筑的壕垒。不仅如此,他们还自行撤围离去,曾国荃就这样奇迹般地侥幸逃过一劫。那么,李秀成为什么要如此轻易地放过曾国荃呢?
《晚清重臣曾国藩》之八 围剿天国的最后力量(下)
自湘军建军以来,军饷从来都是大问题,而到围剿天国的最后阶段,因为没粮食、没军饷,南京城下的湘军开始四处抢劫,曾国荃一筹莫展,士兵连半饱也吃不上,只能煮粥度日。曾氏兄弟不断向上呼吁供给湘军粮食,说再这样下去,湘军就要溃散了!而此时却有一个人上奏清廷,停止供应湘军军饷。这个人是谁?他与曾国藩有什么样的渊源?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朝廷设一个“绝无良心科”,他一定能得第一名呢?曾国藩最终又是如何解决湘军粮饷危机的呢?猎取太平天国头号人物洪秀全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可是当湘军气势汹汹地冲进天王府后,却得知天王刚于十天前去世。曾国荃不相信仇敌已死,直到打开棺材见到尸身方才罢休。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怎么就在这个时候死了?他真的是因为不堪忍受心理上的折磨而服毒自杀的吗?
《晚清重臣曾国藩》之九 天京城下的说谎之人
湘军与太平军苦战11年后,终于攻破了它的都城天京,此时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已一命归天,只剩忠王李秀成集合为数不多的余部,保着幼天王逃跑。途中他见幼天王的坐骑不好,有掉队的危险,主动把自己的马换给他,结果导致自己掉队,最终被活捉。李秀成对太平天国可算是忠心耿耿,无愧于“忠王”的称号。但为什么被捕之后,他却一反初衷,变节投降了呢?在囚笼中的李秀成应曾国藩之命,忍着痛苦,以一天写七千字的惊人速度奋笔疾书,在短短的九天时间里,写出了长达四、五万字的《自述》,他到底写了些什么?最终,曾国藩并未对这个求生讨饶的降将网开一面,甚至等不及朝廷的回音,就私自将李秀成正法于金陵,这其中又有何蹊跷?
《晚清重臣曾国藩》之十自 裁湘军的保泰之法
同治三年(1864)六月的一天深夜,曾国藩忽然收到两天前曾国荃率领湘军收复南京城的好消息,曾国藩激动得彻夜难眠!对于曾国藩来说,这南京城的收复,意味着数年的辛劳终于有所回报,也宣告着他所率领的湘军大功告成,终于实现了自己早年“早晚红旗报未央”的抱负。可是就在之后不久,他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裁撤湘军!大家都知道湘军是曾国藩颇费一番心血组建起来的,也是他的政治资本,可就是这样一支立下盖世奇功的军队,又为何会在得胜之后就被曾国藩亲手裁撤?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在诗歌方面,他博采众家之长,但更尊尚北宋诗人黄庭坚。据施山的《望云诗话》中记载:“今曾国藩酩嗜黄诗,诗亦类黄,风尚一变。大江南北,黄诗价重,部值千金。”
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明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他写的《讨粤匪檄》文,号召“抱道君子”,“赫然愤怒,以卫吾道”,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他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得以生存。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7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