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垕是元末明初土家族土司,元朝末年他联合不满湖广澧州大庸卫茅岗宣慰都元帅吴统志、吴毓父子残酷统治的土家人民奋起反抗,赶走了吴氏父子。后来,覃垕投奔了朱元璋,那时朱元璋已经击败了最大的对手陈友谅,覃垕于是被封为慈利安抚使,后改封湖广理问。
建立明朝以后的第三年,覃垕不知出于什么缘故竟然联合桑植、永顺、鹤峰等“十八洞蛮”反叛朝廷,声势浩大,举国震惊!
朱元璋得知覃垕的背叛时大为恼怒,竟亲自坐镇荆州,接连派出五个侯级将领征讨叛贼覃垕。
一开始,覃垕率领土家士兵们攻打慈利县城,朱元璋则派了湖广平章扬侯杨璩去征剿。双方接连在慈利覃垕城、百丈峡、大庸肖家峪、茅岗七年寨交战。明军占据了人数优势,打得覃垕节节败退,最后只得死守地势险峻的七年寨。
覃垕被杨璩围困于七年寨,他先派出三千人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一边又向明军诈降。杨璩手下一名将领黄永谦被覃垕捉住,并透露了明朝大军来到南方大多都水土不服的重要信息。覃垕分析形势以后决定与明军打持久战,杨璩怎么攻打也攻覃垕是谁?不破七年寨。
杨璩的失利令朱元璋很是生气,他直接下了圣旨来责问杨璩,为什么迟迟无法获胜,还丢了一员部将。反正他的耐心不多,既然你杨璩胜任不了,那我就再派一个将军过来。于是,周德兴被任命为征南将军,接替了杨璩的位置。
这场仗打了一年多,覃垕终因寡不敌众被朱元璋所擒获。洪武五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朱元璋在都城南京下达了对覃垕实施凌迟之刑的命令。可是怪事发生了,自打朱元璋的那道皇命下发出去杀了覃垕以后,南京竟然出现了七天七夜不分昼夜的怪异天象。朱元璋认为这是杀了覃垕所引发的现象,他觉得他可能错杀了真命天子,老天爷这是在对他示警。
朱元璋害怕极了,跪在地上请求上天原谅,由于覃垕已经身死,朱元璋就对老天爷说,他保证以后每年的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都让覃垕坐在皇帝宝座上,届时他都会给覃垕行九叩之礼。朱元璋话音一落,那些怪异的现象就消失了。
为了履行诺言,朱元璋命人将覃垕的皮吹鼓,供奉在大殿上。可是这皮是会腐坏的,于是每年的六月初六,朱元璋都会派人把覃垕的皮拿出来晒一晒。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六月初六这天称作“覃垕晒龙袍”、“覃垕晒皮”。而在《永顺县志》中又说,六月初六这天要晒书和衣服的习俗是从覃垕那里传下来的,覃垕被杀的时候,他的血染红了衣服,附近的居民将他的衣服保留了下来,每年的这一天就要拿出来晒一晒,所以也叫做“晒龙袍”。
和朱元璋有关的典故如下:
政治火烧庆功楼、云奇告变、太祖治骄、建都之议、剥皮揎草、朱元璋立碑废封号、表笺之祸、愤题和尚诘问、铁裙之刑、刘伯温求雨、太医监、悍妇之肉、圣谕六言、大明诏旨碑、洪武正韵、月饼起义(八月十五杀鞑子)、五更吹号、畏法度者最快乐、治隆唐宋、御制大诰、教民榜文、新官堕落定律、逆臣录、无为而治、白话圣旨、红座船、藁城人;
宝源局、宋濂诚实、洪武大移民、夷狄腥膻、装傻计美食四菜一汤、糊羹、粉子馍、捆香蹄、垛子羊肉、瓤豆腐、仙客来灵芝、珍珠翡翠白玉汤、万三蹄膀、吴城大板瓜子、油煎毛豆腐、老表土鸡汤、临水酒、周烂头、桃香茶油、虎皮毛豆腐、五里界蒸肉、养生油、洪武宴、开花馍、何故四菜一汤、岁寒三友抹尖脆、常州牛塘谷、黄氏肚包鸡、八宝稀饭、濮阳壮馍;
得胜饼、凤阳酿豆腐(洪武豆腐)、费县山楂、南京盐水鸭、文化怒打伽蓝神、 淮右布衣、楚人养狙、阅江楼记、牲口节、大写金额、陈辞滥调、朱陈之好、覃垕晒皮、智聪、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铁板一块、河伯女等。
朱元璋简介:
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题主所问的这个问题,有两处错误。
其一:蓝玉奸污北元皇妃这件事儿,在史料上却有。但与被朱元璋剥皮填草没有必然直接联系,5年后蓝玉才被杀。对敌人进行侮辱在古代很正常,蓝玉虽然这样做肯定有罪,但朱元璋以此为借口,只是对其进行教训而已。希望他有所收敛,但蓝玉不知进退终于导致被杀。
其二,也无族灭两万之理。蓝玉家族怎么可能有两万多人?两万多人是因为蓝玉主管军事手下众多。朱元璋为了天下稳固,将蓝玉谋反这件事儿扩大化,对“蓝玉集团”进行平灭,这些人并非家族成员。
朱元璋对蓝玉奸污北元后妃非常生气,但对此也没什么觉得了不起的。后妃自尽后,将元主次子送往琉球。本质上说,还是比较袒护蓝玉的。蓝玉被杀是因为越来越不听话,对朱元璋政权造成威胁。
《明实录·太祖》和《明史》对此都有记录,“太祖实录”比较完整,是如下记载的:
洪武二十一年秋七月戊寅(戊寅即初六,公历1388年8月8日),大将军永昌侯蓝玉遣人,送虏主次子地保奴及后妃公主等至京。地保奴及后妃献金印、金牌,(朱元璋)赐钞二百锭,命有司给第宅廪,饩俾就居京师。既而,有言玉私元主妃事。
上怒曰:玉无礼如此,岂大将军所为哉!
元主妃闻之惶惧因自尽,地保奴由是有怨言。
上闻之曰:朕初以元世祖君主中国时,有恩及民不可无嗣。尝与儒臣议,欲封地保奴以尽待亡国之礼,彼乃如此,岂可以久居内地!于是,遣至护送往居琉球,仍厚遗资遣之。
由此可以看出三点:
第一:朱元璋对元世祖一直比较推崇,是五位(西汉刘邦、东汉刘秀、唐太宗、宋太祖)秦汉之后主要祭祀皇帝之一。这点主要是为了使元朝旧臣、对元朝比较怀念的人放心。
第二:对于地保奴等人赏赐尚算可以,甚至有加封爵位的意图。但因为地保奴因为后妃被蓝玉侮辱且自尽心声怨恨,为了防止日后有变,这才把他们送到琉球。琉球也就是今天的日本冲绳。
1388年蓝玉干出这件事儿,1393年蓝玉才被杀,中间蓝玉做了什么?这些才是蓝玉被杀的关键
蓝玉虽不敢说反心已现,但权臣面目已然显露。他的问题很多,朱元璋早就想对付他,但他毕竟有用,用他去对付北元。
没杀他只是因为时机没到,时机一到干净利落!必杀原因只是:这把“锋利的刀”已经没用了,杀蓝玉的时候几乎所有外战都停止了。
朱元璋等说蓝玉准备要击杀、伏击自己,反心已现。其实,也只是他的借口而已。从各种迹象表明,朱元璋杀蓝玉是早有准备的。
蓝玉大规模认干儿子,把亲信在军中布置;
经常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由,不听从朱元璋调遣;
纵兵毁关入城,毫无法纪;
皇帝封其为太傅,蓝玉大怒要太师一职;
宴会上对皇帝多有不敬的傲慢等,这些都是大不敬、僭越大罪。为此,朱元璋等所有事情都结束后,才对其展开追杀。
蓝玉被杀的时候,与其一党几乎是被一窝端!可见,朱元璋早就做好了准备;一定要注意,杀蓝玉前调回来三位关键人物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初十开始,十二日蓝玉被杀。随着五月初一《逆臣录》颁行,大规模逮捕行动到九月初十结束。也就是,主体行动是二月初十到五月初一,基本对“蓝玉集团”的主干进行捕杀。之后四个月基本就是修修剪剪,借此为名消灭其他人了。
“朱元璋实录”内记载这关键信息:
二月初一,朱元璋命令宋国公冯胜立刻入京,本部人马在河南、山西、塞外的军队归朱元璋的儿子晋王统领。同时,颍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升、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等立刻回南京。紧随其后,又调长兴侯耿炳文(此人是朱元璋亲信中的亲信)立刻回京。
请注意,这些人可基本上都是在初十赶到了京城。这份名单是有玄机的。一方面,怕将领们惧怕而造反;一方面,也是让他们“震慑”蓝玉集团,要知道冯胜、傅友德二人的资历比蓝玉要深;另一方面,就是斩断“与蓝玉关系紧密的常氏家族”。
常遇春与蓝玉是姐夫、小舅子的关系,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彪,但1393年时,太子妃已经死了,但常家和蓝家的关系仍在呀。
这时,常家的长子常冒已经被朱元璋发配南方病死了,继承常遇春爵位的是次子常升。让常升来,一方面是看着他,一方面是要杀他。最终,常升被朱元璋凌迟。
《明史》说常升死于“靖难之变”是不对的,当时的史观是为了照顾皇家脸面(请注意,清朝修的《明史》对朱元璋多有回护,许多问题都替他掩盖了。
为何?清朝替换的是晚明的天下,打的是为明朝报仇的旗号,对建国初多有袒护,对明朝末则没有袒护,这很正常)。
像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写的《逆臣录》、皇家档案《公侯伯袭封底薄》、《太祖皇帝钦录》三份史料联系起来看:常升是被凌迟而死,家族也被杀或被变为晋王奴仆。
综上所述,对于诛杀蓝玉朱元璋早有准备。至于锦衣卫指挥蒋瓛所告谋反,只不过是一切都准备好了的“信号”而已。
最近两年土家藤茶出现在了大众视野,实际上,藤茶历史相当悠久,无论从古代的一众典藉文献的记载中,还是现代的医学研究中,对于莓茶(藤茶)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藤茶,俗称莓茶、土家甘露,又称土家神茶、端午茶、长寿藤、灵芝草、藤婆茶、龙须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科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的嫩茎叶。显齿蛇葡萄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认定,可做食品加工原料。
藤茶其主要化学成分有粗蛋白、可溶性蛋白、氨基酸、总多酚、黄酮类物质(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很高),此外还含有17种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有重要影响的无机元素如铁、铜、锰、锌、硒均有较高含量。
藤茶是纯天然无污染且具有清热解毒、润喉利肺的藤本茶叶,分布在湖南、贵州、湖北、等海拨400~1300米的山地灌丛中、林中、石上、河边。尤其适应山间阴湿的环境中生长。
根据民间长期饮用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野藤茶具有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对因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导起的身体不适(如咽喉炎)、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而灵妙的保健功效。
有关莓茶的典藉历史文献记载:
1、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记载:川茶、藤茶、夸茶,皆出四川。蒙元宫廷饮食谱《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初刻于元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至今近700年,作者忽思慧,蒙古族,生平无考,兼通蒙汉医学,曾于元仁宗延祐年间被选为宫廷饮膳太医。
元末明初,大庸卫土司覃垕率义军抵抗元军时,多数义军伤病缠身十分艰难,缺医少药。百岁老人送给士兵一种藤本植物治疗兵刀伤害,士气大振,助覃垕抵抗元军七年之久。
2、明朝朱橚(1361年-1425年)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明朝立国后受封周王,身后追授谥号为“定”,史称“大明周定王”。他所著《救荒本草》记载:蛇葡萄:生荒野中,拖蔓而生,叶似菊叶而小,花叉繁碎;又似前胡叶,亦细,茎叶间开五瓣小银褐花,结子如豌豆大,生青,熟则红色,苗叶味甜。救饥:采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治病:今人传说捣根傅贴疮肿。
3、清朝刘善述在《草木便方》中记载:藤茶叶甘温消渴,诸气鼓胀月瘕活,丹停气肿下盅毒,利便通肠代茶喝。
4、清代周大球的《棚民谣》中写到:郎君且坐待阿爷,为君汲水煎藤茶。
5、《清宫医案》记载:“素号名医,却不如乡间一草(藤茶)尔。”
6、《崇陵传信录》记载:“御医得其草(藤茶) ,心喜。其色不扬,闻之清香,味苦后甘。入汤,色亮。帝饮后数日,脉不复细弱,宏健有力,是可谓神草也!”
7、清宫御医屈贵庭曾言:“此草(藤茶)效果神奇,可与其他药物通用,无禁忌。性微凉但平和,前所未见。此生得见此物,余生足矣。”
8、四川 《大竹县志》记载:茶有藤茶、甜茶、姑娘茶、老鹰茶等名,而家茶反少,因清有茶税,种者伐之,以避催科。
9、土医古籍里记载:藤茶,卯洞所生,酉水所灌。……荡清涤浊,解百毒,祛百病,水清气足。
10、《新编中药歌诀》中记载:甜茶藤味甘淡凉,清热解毒功第一,黄疸肝炎咽喉痛,目肿痈疖服加洗。
11、《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藤茶,【性味】味甘淡性凉。【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降暑生津,祛风湿,强筋骨,消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缓解酒精作用等功效。长期饮用对皮肤癞癣,黄疸型肝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痛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护肤养颜等都有极好作用。
12、《中华本草》中记载:藤茶,【别名】霉茶叶。【性味】苦;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平肝降压;活血通络。主痢疾;泄泻;小便淋痛;高血压;头昏目胀;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茶。
13、《湖北中草药志》中记载:藤茶,清热凉血,用于高血压病,头昏目胀等症。治高血压,藤茶30克,开水泡,当茶饮,10天为一疗程。
有关莓茶的现代医学鉴定:
1、中国中医研究院:莓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无毒副作用,饮用安全,“莓茶对金黄葡萄球菌,甲、乙型链球菌有明显的灭杀作用。”
2、湖南省卫生厅鉴定:“莓茶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亮氨酸、蛋氨酸等17种氨基酸及钙、铜、钾、钠等14种微量元素。”“莓茶经过急性毒性实验与止咳、抗炎、杀菌作用实验表明:该茶使用安全,具有较强的抑菌、消炎、止咳作用。”
3、湖南省卫生防预站鉴定:“莓茶含粗蛋白质12.8%至13.8%,总黄酮含量 7.5%至8.3%。”
4、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鉴定:“莓茶含有单宁素和黄酮类化合物,有明显的抗炎消毒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多种致病菌,莓茶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葡萄球菌、甲、乙型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常见致病菌作用比较敏感。”
5、湖南中医院附二医院鉴定:“莓茶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为91.4%,对咳嗽、咳痰、咽部不适症状、鼻塞等外邪引起的病状疗效较好。”
6、湖南艺术嗓音职业病防治研究室鉴定:“莓茶对咳嗽、咯痰、喘息、咽干哮鸣音、咽部充血的作用好,总有效率为100%。尤其对急慢性咽炎的咽痛有效率为94.7%,对咽干、咽壁充血作用明显。”
7、北京食品卫生监督所鉴定:“莓茶含人体必须的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
8、经中国中医研究院、空军医学研究所、湖南中医研究院等多家权威机构科学鉴定:
抗炎实验:莓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呼吸道一类感染与治、防感冒作用特别明显。
毒性实验:莓茶无毒副作用,饮用安全。
抗菌实验:莓茶对金黄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桔草牙胞杆菌等7种病菌进行了实验,有很强的杀灭效果、灭菌率达100%,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为91.4%,尤其对急慢性咽炎的咽痛有效率为94.7%,对咽干、咽壁充血作用明显。
9、经湖南省张家界人民医院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以土家药显齿蛇葡萄(滕茶)为主,配以黄芪、白术等中药材之方剂,可有效用于新冠肺炎防控。
藤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一、用保温杯冲泡,效果更佳。
二、用200~300毫升开水冲泡,10分钟后再饮用。
三、每天2~3次。
四、可反复冲泡3次,喝完再续水。
温馨提示:因水温、水量、茶叶数量、冲泡时间的不同,口感会有所不同,同时影响饮用效果。
注意问题:无需洗茶,黄酮首次融水溢出率为70%,第一泡才是精华。
在中国古代关于开国皇帝杀死功臣的例子数不甚数,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残忍杀掉功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介绍朱元璋杀死大将蓝玉的故事。
蓝玉,安徽定远人,是大将常遇春的小舅子,跟朱元璋算半个老乡。在明朝所有开国功臣中,蓝玉当年为朱元璋平定各地的叛乱,扩张领土,可谓是不遗余力,立下了赫赫战功。当年徐达去世后,蓝玉在朱元璋麾下脱颖而出,明史记载,蓝玉“临敌勇敢,所向皆捷”。
洪武二十年,由于战功卓著,蓝玉被朱元璋提拔为大将军,率军驻扎在北方的蓟州。就在此时,败退的元顺帝孙子脱古思帖木儿不甘心失败,经常南下骚扰,于是朱元璋命令蓝玉统领15万大军征讨。明军在蓝玉的指挥下,利用沙尘暴盐湖大败蒙古军队,还俘虏了8万多人。
常言道,一个人的优点越大,那么他的缺点也会放大。蓝玉领兵打仗能力有目共睹,这点是他的最大有点,但是他的缺点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性情暴躁,刚愎自用,随着战功越来越大,他愈加骄横恣意,甚至做出了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比如当蓝玉俘虏了元朝皇妃后,他竟然将其强奸,结果使得妃子羞愧自杀。
不仅如此,蓝玉还养了奴仆、义子几千人,作为随从亲信,俨然一个“小朝廷”,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中,“上(朱元璋)由是益疑忌功臣,不数月而祸作。”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八日,锦衣卫指挥蒋献突然在早朝上上奏蓝玉谋反,说他勾结景川侯曹震等公侯,企图趁着皇帝在郊外举行“藉田”仪式时,发动叛变。
蓝玉“叛变”一案,前后共牵连人数多达一万五千多人,极其血腥惨烈。不过,朱元璋对蓝玉还是比较“宽容”,最后没有将他凌迟处死,而是剥皮实草。当刽子手将蓝玉整张人皮剥下来之后,命人将里面塞满稻草,最后将其送到四川蜀王府里“留念”。
当时谁也没想到,蓝玉人皮一挂就是两百多年,当张献忠攻占蜀王府后,在王府祭堂发现了它。纵观蓝玉一案,还是那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正如明末清初的史家谈迁说,“蓝凉公非反也。虎将粗暴,不善为容,彼犹沾沾一太师,何有他望!富贵骄溢,动结疑网,积疑不解,衅成钟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6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曾国藩评价如何评价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