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锦衣卫袁彬:土木堡之变忠君爱国(明英宗被俘时如何逃脱“美人计”?)

话历史 2023-07-22 07:27:18

公元1449年,也就是明正统十四年。已经多年没有战事的北部边境,突然向京城送来了加急的奏报:瓦剌部也先,率四路大军南下,兵峰直指大同。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震动,英宗朱祁镇十分慌乱,准备在第二天的朝堂之上问计于诸位大臣。但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认为瓦剌人不值一提,劝英宗亲征漠北,建立不世之功,不需要同大臣们商议。

好大喜功的朱祁镇羡慕先太祖和成祖横扫蒙古的英明神武,听王振这么一说,也想立几件“举世奇功”,直接下旨亲征,大臣们接到消息进宫苦劝,却被英宗斥责,没办法只能奉旨跟随。

不日,明英宗朱祁镇率明军三大营全部主力和几乎全部的文武百官出征,朱祁镇乘坐马车,不配铠甲,不挽烈弓,与其说是征讨入侵者,不如说更像出去狩猎的架势。

这出征的壮观场面,让第一次奔赴战场的明英宗激动万分,他发现所谓兵戈相交、血肉横飞的残酷战争也不过如此,大明强盛,何须担忧区区瓦剌?

但是仗还是要打的,不然出来这趟可就没有意义了。但奇怪的是,朱祁镇没有将这支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一个经验丰富的武将,而是他的贴身太监——王振,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一场历史悲剧的发生。

这次著名的出征,没有让朱祁镇建立“永世奇功”,却造成了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国耻——土木堡之变。一个毫无军事指挥能力的太监,指挥20万明军精锐抗击战斗力强劲的瓦剌骑兵,这本就是天方夜谭!

此战之中,20万明军全军覆没,跟随大军的宗室大臣死伤殆尽,亲征的明英宗更是被瓦剌士兵俘虏,押往了也先大营。

在混乱的战场,瓦剌骑兵将慌乱的明军冲杀殆尽,朱祁镇身边的亲卫四散逃跑,只有一名官职低微的锦衣卫留在他身边,始终不离不弃,细心照顾。

而正是这名小小的锦衣卫,在朱祁镇接下来的传奇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就了一段忠君爱国的传奇故事。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人,锦衣卫校尉——袁彬。

袁彬的父亲,在建文年间入锦衣卫担任校尉,一直恪尽职守。正统四年,袁彬接替父亲的职务任锦衣卫校尉。正统十四年,他作为皇帝亲卫中的一员,随军出征。

在土木堡的乱军之中,朱祁镇身边的护卫死的死、逃的逃,只有指挥使哈铭(蒙古族)和袁彬两人留下来护卫不愿逃跑的皇帝陛下,他们也随即被瓦剌士兵俘获,和朱祁镇一起被带到了也先的军帐之中。

朱祁镇作为大明皇帝,深受蒙古贵族的记恨,如果不是以此为要挟换取明朝的土地和金银,恐怕朱祁镇早就身首异处了。

但是这不能阻止蒙古贵族对朱祁镇普遍的恫吓和凌辱。每当有瓦剌的士兵将军用刀剑威胁他,袁彬都会挺身而出,护住朱祁镇,为大明皇帝保留住最后一丝尊严。

在于谦领导京城军民在京城成功阻击瓦剌包围后,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继位为代宗,瓦剌和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对峙时期,朱祁镇的利用价值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瓦剌人对待朱祁镇的态度也越发的恶劣。

长城以北气候寒冷,朱祁镇居住的帐篷无人照管,在夜晚冷风钻入帐篷之中,朱祁镇被冻的瑟瑟发抖难以入睡,在身边照顾的袁彬,便解开衣裳,将朱祁镇冰冷双脚抱在怀中为他取暖。

瓦剌部族逐水草而居,也先在行军的过程中也总是带着朱祁镇,袁彬同样跟随左右,每逢恶劣天气车马不能行,袁彬总是背着朱祁镇跟着行军队伍,瓦剌士兵很不明白为什么他还要护着这位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皇帝”,但是袁彬心中所想,远不是他们这些凡人所能理解。

说起明英宗朱祁镇这个人,历史上对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形容——一个好人。

更多>>(接下文评论)

明英宗被俘时如何逃脱“美人计”?



生活中,有一句话形容危机来临时的夫妻关系,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对夫妻是同林之鸟,灾难面前各自飞。其实在古代,看似威严的君臣,正处于紧要关头,用这句话来形容也很恰当。比如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


明朝十四年,北方的瓦拉部也兵分四路,大举入侵大明。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明英宗在宦官王镇的怂恿下,对大臣们的话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亲自带兵。没想到到了土木堡,先被攻败,死伤无数,英宗也被俘了。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这场战役经过激战,各级将领伤亡惨重。英宗身边的随从和士兵看到将军被杀,皇帝被俘虏,都以为大势已去,哪里还会关心捏在叶仙手里的英宗?逃命很重要!纷纷想尽办法逃跑,甚至不惜倒戈,各“飞”各的。除了伤亡,随英宗出征的数十万大军都被打散,不知去向。


此时,长生不老的英宗也完全失去了皇帝的风范,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好在还有一个人对皇帝不离不弃,陪伴左右,更加细心地照顾英宗。他是袁彬。


英宗被俘后,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别说奢侈,就连住在那里的人也成了破旧的蒙古包。“与八月雪隔鞑靼天”,入夜,长城刺骨的寒风一个个吹进蒙古包,冷得刺骨。英宗冷得发抖,睡不着。袁彬见状,解开衣服,把英宗冻僵的脚裹在怀里取暖。英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看到皇帝沦落到这种地步的袁彬也很难过。在这个寒冷的蒙古包里,君主和他的臣民相对无言。


下雪了,道路泥泞,随部队转移的车马难以行进。英宗不得不下车,可是九五皇帝这样走路去哪了?英宗愁眉苦脸,但他有袁彬陪着。没等英宗迈出一步,袁彬抱起英宗,随军而去。


曾经你是天子,曾经你是囚犯。英宗心中的落差和苦闷难以想象,更不敢揣测自己未来的命运。也许,宋代的宋立科惠宗父子,患了“靖康之难”,他们死在异乡是不得而知的。英宗满腹愁苦,时常遥望南方,追忆往事,百感交集,叹息不已。此时,袁彬不断开导英宗,劝英宗不要失去信心,坚信自己能等到回国的那一天。正是袁彬的解脱让英宗希望自己不会穷困潦倒。


袁彬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顾英宗,还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英宗免受外侮,并提出了忠心耿耿的建议。


为了迫使英宗投降,瓦腊首领首先使用了杀手武器——“美人计”。一天,他来到英宗的住处,诚恳地说要把妹妹许配给英宗。英宗在外受尽风霜,一听就要娶媳妇。自然是在天堂。然而,第一个的目的被袁彬看穿了,他一离开,袁彬就跪在英宗面前,恳切地请求皇帝不要同意这桩婚事。


英宗不解。不就是为了娶个老婆吗?袁彬陈述了他的理由:“首先,你是一个大国的君主。如果你娶了你的一姐,你不会是外国人的女婿吗?不仅这个尊严没了,诚信也没了,以后还要受制于人;第二,陛下现在是流亡国王,这时候结婚会让人觉得你贪图享乐,对你的名誉有损!”英宗认为袁彬的分析有道理,于是婉言谢绝,说回国后要娶你妹妹。


他没有先制定计划,不肯放手,制定了计划。这次直接送了六个美女,说是侍奉英宗。英宗看到美女,高兴得嘴角都歪了。没想到,袁彬又捅了一刀,力劝英宗不要收下这些美人,以免落入“温柔乡”,先还回去,并回答说:“等我回国娶你妹妹,我就把这六个女儿当跟班,这样才对得起你妹妹。”尽管英宗没有放弃,但他仍然按照袁彬的计划归还了六位美人。


在袁彬的保护下,英宗始终错过了第一次的奸计,不肯投降。一开始对英宗也是无可奈何。同时遭到了大明的顽强抵抗。最后,景泰元年八月,英宗被遣送回国,袁彬随他一同回国。


作为朝臣,袁彬全心全意、忠心耿耿地照顾英宗,不顾个人安危,成为英宗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得力助手。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我以忠诚待你”。袁彬的忠诚受到许多历史学家的赞扬,他的家乡人民甚至为他建造了“护送楼”,以纪念他对护送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6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