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怎样评价郑成功,郑成功的功绩有哪些,(戚继光和郑成功的伟大功绩)

话历史 2023-07-22 07:06:35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位伟大的英雄,它的主要功绩有驱荷复台、抗清复明。郑成功指挥的战斗总共拿下81个将佐(有少量非直接指挥的),其中满八旗70个,蒙八旗7个,汉八旗4个(尚不计部下陈六御在舟山收割的10个将佐和张煌言在芜湖独自消灭的一员将佐)。抗清东线战场的格局同西线战场要么不打、要么大打不太一样,围绕舟山、南京、厦门这些关键城市爆发大规模战役的同时,沿岸的一些小要塞也在发生连续不断的据点争夺。

比较大的战役有福建反攻战役(漳浦之战、海澄之战、福州之战)共消灭将佐10个,南京之战消灭将佐8个,以及最为出名的顺治十七年第二次厦门保卫战消灭将佐53个(有文章考证出有60个),顺治十八年第三次厦门保卫战消灭将佐7个。击杀前锋统领1名,副都统1名,协领1名,参领(护军参领、前锋参领、署参领)8名,王府长史3名,一等护卫5名;轻车都尉6个,去掉重复者,共击杀三品以上的八旗将领24名,其中纯正满洲20名,蒙八旗3名,汉八旗1名。

虽然郑成功击毙将领的质量相比李定国有所不如(毕竟李定国有两个王爵),但在绝对数量上,延平王甚至还略有胜之,第二次厦门保卫战更是创下了和通泊前满清伤亡的最大记录,倘若记录属实,此战过后至少两白旗怕是要家家戴孝了。而且我确信我肯定还遗漏了一些,毕竟网上有文章考证出此战满清将校至少阵亡60人以上(虽然我对此文意见略有不同,我认为征厦门的主力确实还是以两白为主,蓝、红两旗为辅)。

单论对过程的阐述,其实《被汉人遗忘的辉煌—–歼灭满洲官兵人数最多的厦门大海战》此文应该比我讲述的生动。总体而言,郑成功在大军压境,前一年又在南京损失极大对士气影响很大的不利情况下,在涨潮前能稳住军心,使舰队在蒙受损失的情况下依然阵型不乱,最后趁潮起出击割裂了清军舰队相互间的联系,实施分割包尾。而大海碧波之上,八旗真是想跑都只能喂鱼。

也正是因为此战打消了满清短时间解决东南问题的信心,才使得郑军能不受干扰地实施对台湾的渡海作战。

另外此战满清指挥达素和实际负责的黄梧、施琅均属于脑子不同程度被门夹了的典型,军力不占绝对优势,海战能力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居然想实施南北对进,登陆、海战并行的高难度动作。幸亏顺治死的早,继任的四个理政相互争权没工夫管这个事,否则真到了满清部议战败责任的时候,至少施琅怕是要和郑芝龙一起去菜市口作伴了。

国姓爷在网上其实没少被黑,毕竟和晋王李定国那种成长过程中的贫民色彩相比,国姓爷的早年生活实在是让普通人产生距离感。这也正常,看看现在的富二代,郑公子早年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想象得出,更别提相对来说国姓家不但富贵,而且极其有权,已是方面大员。

但是在父亲投降、母亲自杀后,郑成功彻底地和自己的过去告别,几乎是从零开始地再度把郑家集团在内的东南沿海势力聚拢起来,最终如他自己所愿成为翱翔于东南的凤凰,这是极少数“二代”才能做到的事,历史上更多的官二代富二代,在这种国家危难关头,情况下都只是「几十万大军一枪不发,恭迎入城」那样的废物点心,左良玉之子左梦庚这样的人,从来层出不穷。

更多>>(接下文评论)

戚继光和郑成功的伟大功绩

一、戚继光功绩

1、戚继光生平事迹,主要为十余年在浙、闽、粤平定肆虐沿海的“倭乱”,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安全;十余年在蓟辽戍边,修理长城,抗击蒙古部族的侵犯。著有军事著作《纪效新书》十八卷本、《练兵实纪》十四卷本,以及《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

2、戚继光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战术,利用当地材料制造武器,改进创新火攻武器;更善于利用和创新各种战船、战车,改善明军水陆装备;同时还创造性地在城墙和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以利攻守。这些创造显示他不仅是个军事家,还在兵器和军事工程上都有突出贡献。

二、郑成功功绩:

1、1645年,清廷军队进入江南不久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投降清廷,母亲田川氏在乱军之中自尽身亡:然而郑成功率领他父亲留下的残余旧部拒不投降,继续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抵抗清朝的主要力量之一,郑成功曾一路突袭包围江宁重镇,但终究是寡不敌众被清军击溃,他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等地。

2、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克服种种困难于次年击败荷兰印度公司在台湾的驻军,成功的收复台湾,开始了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郑成功是一个有过怎么样贡献的人?

郑成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这是三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共同承认的。他的驱荷复台的立场和功绩,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仅是中国人民崇拜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维护海商权益,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崇敬的历史名人,堪称为“国际英雄”,更是光耀千秋。?

在台湾,由于郑成功的驱荷复台,郑氏为团结台胞,建设台湾,施行有效措施,更是敬仰情深。在《台湾名胜楹联》中,尤其中同治年间下令为郑成功建祠奉祀,鼓舞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情绪,表明了中国人民对爱国精神的赞扬,同时体现了民间对郑成功崇拜的深化。
 下面分二段加以说明:?

一、郑成功是国际英雄?

对于郑成功驱荷复台的功绩,中外史学界认为,在17世纪西方殖民者加紧向东方扩张,侵占殖民地,杀害当地居民,进行经济掠夺期间,郑成功敢于同当时被认为是西方殖民者最强大的荷兰进行抗争,击败侵略者,收复了台湾。下面引录当年郑成功发给荷兰侵略者的信函和通牒,以及中外有关文献资料,来表现郑成功反抗殖民者、维护海商权益,驱荷复台的功绩,确实是一位中外人民共同崇拜的国际英雄人物。以下从两个方面略加评价:?

1、维护中国海商的权益?

从17世纪初开始,西方殖民者在太平洋区域的侵略活动越来越猖獗,相继侵占殖民地,进行掠夺性的贸易活动,尤其窃据我台湾的荷兰和占据吕宋的西班牙殖民者,更经常在海上劫掠中国商船,残害中国海商,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友好贸易关系。?

荷兰殖民者是当时西方盛极一时的强国,1602年荷兰政府建立“东印度联合公司”,作为向东方扩张、开拓殖民地、操纵海上贸易的侵略机构。1619年东印度公司侵占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作为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西方殖民者,争夺殖民地的大本营。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窃踞我台湾[荷兰人称为“福摩萨”]后,向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侵扰,对当时郑成功海上基地的建立和巩固,有一定的威胁。因此,郑成功对荷兰侵略者保持高度的警惕,不但经常注荷兰殖民者的动向,并且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主要表现在海上贸易的权益和收复台湾这两个方面。

为了维护中国海商的权益和友好国家的贸易,郑成功采取有效的措施: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九月,台湾发生郭怀一[郑芝龙旧部属]领导的抗荷起义。荷兰殖民当局在镇压起义军的同时,更残酷屠杀台湾人民,郑成功对此十分愤怒,对东印度公司采取经济制裁;通令各港海商,不准往台湾贸易,造成台湾因船只不通而经济衰落。在C、E、S的《被忽视的福摩萨》中,也承认台湾“从1652年到1657年,曾一度陷于萧条的情况……”又据英国人甘为霖《荷兰人侵占下的台湾》记载:“在前瞳萨长官[指1656年在任的荷兰驻台总督]任职期间,国姓爷曾经封闭和我方交易,禁止中国帆船或其他中国船只,航行于中国和福摩萨之间。这个行动大大妨碍了公司[指东印度公司]在北方[指中国大陆]的商业活动。”?

针对荷兰殖民者抢劫中国商船,妨碍中国海商到吕宋、印尼、暹罗、日本、马六甲等地贸易的商业活动,郑成功还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发函警告:“本人将发布一道命令,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大小船只,皆不准开往巴达维亚、大员[即台湾]及其他附近地方,交易任何货物。’”——事载荷兰人胡月涵《17世纪50年代郑成功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往的函件》。这就表明郑成功已将经济制裁,扩大到巴达维亚,使荷兰侵略者受到更沉重的打击!?

永历十一年,荷兰侵略者派揆一继任驻台总督。揆一于当年八月间派通事何斌[又名何延斌,南安县人],致书郑成功,表示每年要纳贡献宝,以求通商。据杨英《从征实录》记载:“……由是禁绝两年,船只不通,货物涌贵,夷多病殁。至是令延斌求通商,年输饷五千两,箭杯十万枝,硫磺千担,遂许通商。为维护海商权益,郑成功在驱荷复台后,对当时侵占吕宋的西班牙殖民者,迫害华侨和中国海商的暴行,深表愤怒。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成功派在厦门传教的罗马教士李科罗,携带信函给西班牙驻吕宋总督,信中写道:“……尔以弹丸小邦,竟敢欺压我们,又对我方贾舶肆行刁难……兹先遣神甫前来,冀其友善之言,能使你服从天意,承认尔之过失,并逐年来朝,向余致敬。尔若不体吾意,又不顾及本身之利害,则余之舟师迅即前来攻击。”可惜的是李科罗从吕宋回台复命时,郑成功已幸于当年五月初八日[公元1662年6月23日]逝世,出兵征讨西班牙殖民者之事,无法实行了。?

2、驱荷复台的立场和功绩?

永历六年九月,台湾发生郭怀一起义,郑成功多方支持台湾人民这一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被忽视的福摩萨》有如下的记述:“岛上中国居民认为受公司压迫过甚,渴望自由。他们受到国姓爷方面的鼓励,认为可以得到国姓爷的支援,于是举行了一次危险性的暴动。中国人民的叛乱虽然很快被镇下去,地方秩序也已恢复常态;但公司仍然怕中国人会再次发生叛乱,甚至取得更大的成果……”台湾人民也期望郑成功能早日赴台,赶走荷兰殖民者;郑成功也更坚定驱荷复台的决心。?

对于收复台湾的任务,郑军诸镇的看法很不一致。为了统一议取台湾的决心,郑成功于永历十五年正月,召集各镇畅开门路,议取台湾:吴豪、黄延等人认为台湾航行险恶,台地又多瘅疬,居住困难,而且红夷[指荷兰人]船坚炮猛,很难取胜,因而反对东征;陈永华、马信、杨朝栋等人则极力赞成东征,收复台湾,认为这是一项正义的举措。在经过一番辩论之后,高瞻远瞩的郑成功庄重声明:“本藩矢志收复台湾,故冒波涛进取不服之区,非贪恋海外,苟延安乐。”并坚决地宣布:“台湾非吾亲征不可!”经过一番议率之后,终于取得一致的意见,决定东征复台。?

郑成功率将士二万五千多人,战船数十艘,于当年三月二十三日,从金门料罗湾誓师东征。四月初一日船队驶达台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鼓励将士说:“尔等从征诸提镇营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益首所向,衔尾而进。”于是郑军从禾寮港与北线尾登陆,进攻赤嵌城[荷人称为普罗文查堡],事载江日升《台湾外纪》。?

下面引录一些函牒和文献,略加论证:?

在围攻赤嵌城同时,郑成功向荷兰当局发出通牒,勒令荷兰人投降。如果胆限拒绝,定将屠杀无遗。荷兰总督揆一多次遣使者来,妄图以十万两银要求郑成功退兵;后又要求保台湾城[荷人称为热兰遮],允许荷兰人自由出入。郑成功对荷兰使者义正辞严地指出:“该岛一向属于中国的。在中国不需它之时,可以允许荷兰人借居;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事载甘为霖前揭文]。?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巴达维亚日志》中,记述1661年12月21日郑成功的表态写道:“我[此次]是为索回原属泉州,现应当归我领有的福摩萨土地和城堡而来。你们必须立即将城堡交出……”?

郑成功又警告使者,要荷兰人立即离开台湾,允许将枪炮、财物,运回巴达维亚,并宽怒其敌对行动。并且指出:“如果你们仍旧不可理喻,违抗我的命令;如果你们一意孤行,自取灭亡……我的健儿便会向它[指赤嵌城]进攻,加以占领,并把它夷为平地。我大军一动,可以翻天复地;我军所向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你们要听从我的警告,对此加以好好考虑。”[见甘为霖前揭文]。?

四月初六日[5月4日],赤嵌城荷兰守将描兰实叮,在城孤援绝的困境下献城投降,郑军取得东征复台的第一大胜利。?

于是郑军开始进攻台湾城,把台湾城围得水泄不通;又挖深壕沟,切断城内水源;同时又在海上击退巴达维亚的援台舰队。至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历1662年2月1日],揆一在无粮、无水、又无援兵的困况下,被迫投降。郑成功以明招讨大将军名义,接受荷寇投降。揆一等二十八人代表荷兰政府的在和约上签名后,带领残兵败将离开台湾,返回巴达维亚。?

郑成功终于打败了当时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侵略者,取得了光复台湾的最后胜利。连横在《台湾通史》中写道:“是役也,陷围七月,荷兵死者一千六百人。自天启四年至永历十五年[1624—1662],荷兰据有台湾凡三十八年,而为成功所逐,于是郑成功之威名,震于寰宇。”?

应该指出的是:郑成功驱荷复台之前,在建立金厦海上基地期间,对侵扰我东南沿海地区的荷兰侵略者,多次给予沉重的打击,为捍卫我东南地区的海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驱荷复台的战斗中,台湾的高山族人,积极为郑军提供粮食和情报,支援郑军的斗争;有些高山族人还参加战斗,这就表明已突破了民族界限了。在复台战斗中,郑军还得到日本国在军事装备和财力方面的赞助,这更表明突破了国家的界限。在荷兰侵略者中有黑人兵,是荷兰从非州黑人中强迫服役的。郑军在围歼荷军时,也得到黑人兵的配合,这更说明郑成功的复台,也解放了在台湾的“黑奴”,这更是反对殖民统治的国际性种族斗争。?

这就说明: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者光复台湾的斗争,是一场突破民族、国家、种族的界限,是国际性的斗争,并且取得最后的胜利。郑成功确实是一位威震中外的国际英雄。三百多年来,深受各国人民的共同崇敬。?

二、台湾崇拜郑成功的楹联?

楹联也称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成,讲究排比对称,发挥鞭恶扬善的功能,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真是雅俗共赏,历来为群众所喜闻乐道。?

《台湾名胜楹联》,由常江、苏民生主编,1985年出版。其中有关郑成功的名胜有10处,收录楹联共36对。这些名胜从始建年代和题写楹联,充分显示台湾民间对郑成功驱荷复台功绩的缅怀和崇敬;对郑成功为团结台湾同胞,建设台湾施行有效法规的敬仰深情;同时也体现了民间对郑成功崇拜的深化。?

下面引录有关景点和有代表性的楹联,显示台湾人民对郑成功的敬仰和崇拜深情,以示一般:?

赤嵌楼俗称“红毛楼”,早在郑成功复台时期设承天府,下置天兴、万年二县。该楼毁于地震,至光绪五年[1879年]在遗址建文昌阁和海神庙,录有楹联2对,表明民间早已将郑成功崇拜为神明了。?

登斯楼一空色相;?

拜山佛尽属儿孙。

赤嵌楼高,西天不远;?

白衣道广,南海来同。?

在赤嵌楼旁有大天后宫,系明宁靖王宅邸,清康熙年间始建。宁靖王是明太祖九世孙寮王的后代,明亡后避乱台湾,清军攻占时自缢,有五妃亦自缢。大天后宫祀的是妈祖,但其中有一对楹联,隐涵着人民对郑成功的缅怀和崇敬深情:?

赤嵌壮璇宫,奉英灵为海外砥柱;?

皇朝隆祀典,钦慈济本湄岛渊源。?

台南市开元寺,是台南四大古刹之一。原是郑经为其母建的别墅,称“北园别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改为海会寺,后又改称石榴禅寺、海靖寺,最后定名“泉州开元寺”。奉祀如来菩萨,也供奉郑成功神位。其中有一对楹联写道:?

开辟丛林,八百钟声堪警世;?

元为古迹,一篇青史足传人。?

台南市建于清初的安平天后宫,祀天上圣母、延平郡王、水仙王和四海龙王,另祀郑成功部将石将军。其楹联写道:?

永护郡王宁社稷;?

长随圣母保平安。?

台南市区东部的延平郡王祠,是祀奉郑成功的。始建于清初,名开山王庙,民间则称为郑成功祠。该庙历经多次拓建,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秋,清王朝正式下各地建郑成功祠时,乃改用延平郡王祠。该书指出:延平郡王祠在全台有五六十座纪念郑成功的,“以本庙历史最久,祭礼最隆。”该祠设有正殿、左殿、右殿和后殿;正殿祀郑成功;左殿又称宁靖祠;右殿祀郑经、郑克臧[郑经子,立为世子监国]称监国祠;后殿祀郑成功生母翁氏。?

《台湾名胜楹联》中,收录楹联以延平郡王祠为最多,共有22对,其中正殿16对,左殿3对,右殿1对,后殿2对。撰联的有清代知府或知县,福建船政大臣和巡抚,台湾学者以及民国时期的政府官员。摘录其中14对如下:?

吴延华,清台湾邑令,其联写道:“锺河岳之灵,为胜朝绵正朔;遵海滨而处,知中国有圣人。”[胜朝指明朝,一般称前朝为“胜朝”]。?

王凯泰,清福建巡抚,其联写道:“忠节感苍穹,大海忽将孤岛现;经纶关运会,全山留与后人开。”[经纶:整理丝缕,引为处理国家大事。]又有一联写道:“孤臣秉孤忠,浩气磅礴留千古;正人扶正气,莫教成败论英雄。”?

周懋琦,清台湾府知府,其联写道:“独奉圣朝朔;来开盘古荒。”[圣朝:指明朝。盘古:表示自古以来]。?

张其光,其联写道:“生为遗臣,殁为正神,独有千古;今受大名,昔受赐姓,谅哉完人。”[遗臣:郑成功复台时明朝已亡。赐姓:明隆武帝赐郑成功“朱姓”。]?

刘铭传,安徽合肥人,台湾巡抚,曾开办铁路、煤矿。其联写道:“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于舜日尧天。”[俎豆:古代祭礼名。]?

沈葆桢,清福建船政大臣,林则徐之婿,其联写道:“开万古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洪荒:借指太古时代。缺憾:郑成功反清复明,最后因病死于台湾。]?

丘逢甲,台湾彰化县人,爱国诗人,其联写道:“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郑成功于1661年驱荷复台,使台湾重返祖国怀抱。]?

陈谟,清台湾学者,任崇文书院山长,其联写道:“纵绝岛别开生面,移山填海,三百年社稷系以存亡,仿箕子、比田横,志士苦心,特向胶痒留气节;是胜代第一完人,起敞扶衰,十七载勋猷明月日月,填滇海,连浙水,英雄无命,长悬肝胆照波涛。”[箕子:商代贵族

,官太师,劝谰纣王而被禁,周武王灭商后获释。田横:齐国贵族,楚汉战争中汉灭齐,他不愿称汉臣,逃亡海岛,不受汉高祖诏命,自杀。胶痒:古代称学校为胶痒。勋猷:意指功绩,指郑成功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设有置县、建立学校、屯田开荒等。]?

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国民党桂系首脑,其联写道:“孤臣秉孤忠,五又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义,七鲲拓土,莫教成败论英雄。”[汗青:即史策,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有“留取卑青照汗青”之句。七鲲:泛指荷军的驻地。]?

许世英,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其联写道:“东海望台澎,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南天留祠宇,雄图虽助,称名则妇孺皆知。”[南天:泛指台湾。]?

王懋官,其联写道:“英雄应厄运而生,赤手擎天,存故国四十年正朔;开辟在神州以外,红毛避地,启遐荒百万提封。”[神州:些专指大陆。红毛:指荷兰侵略者。]?

周懋琦在后殿祀郑成功生母翁氏太妃,其联写道:“值明运穷时,故英灵不毓中土;辟炎方创局,惟烈母乃生佳儿。”[毓:养育。炎方:指南方台湾。]?

该书还修录台湾“郑氏家庙”和“郑家祠堂”两处楹联各3对,引录如下:?

郑氏家庙在台南市忠义路,始建于明郑时期,此地旧名五帝庙,其正殿称“昭格堂”。其楹联如下:?

“昭烈显宗坊,疆开毗舍;格诚兴祖庙,派衍荥阳。”[毗舍:即商贾。]?

“昭代伟人,不愧千秋俎豆;格天烈士,直堪万世馨香。”?

郑以成,郑成功四世孙,其联写道:“昭德启孙谟,经文纬武;格言承祖训,移孝作忠。”

郑家祀堂在新竹县关西镇,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以下3对:?

“虎踞友蟠,永奠文昭武穆;蛟腾凤起,端推人杰地灵。”?

“祗父恭兄,即是祖宗肖子;光前启后,便成天地完人。”[祗:即恭敬。肖:即孝。]?

“祖有德,宗有功,渊源一脉;修其庙,陈其器,俎豆千秋。”? 综上所述,表明郑成功驱荷复台的丰功伟绩,他确实是一位国际英雄。在收复台湾之后,他还制定一些治理台湾、团结高山族同胞、建设台湾的措施,深受台胞的拥护。?

在台湾,崇拜郑成功的楹联,更是群众所喜闻乐道的;连国民党政府的官员,也以撰写楹联,表示对郑成功的崇敬之情。?

尤其是在清代后期的同治十三年[1874年],下令各地要建郑成功祠加以奉祀,以表明在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侵略的清代后期,清朝统治者对这位在200多年以前,把被称为“海上霸王”的荷兰侵略者赶出台湾的国际英雄,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且通过为郑成功建祠奉祀的形式,来鼓舞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斗争的精神,这是应该理解的。?

事实表明:300多年来,中国人民对郑成功的崇拜,真是越来越深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5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