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长相一般的朝鲜贡女为什么会充斥明朝后宫,

历史典故 2023-07-22 06:58:55

朝鲜是中国的传统藩属国。历史上,朝鲜多次向中央王朝的皇帝进贡女子,通过姻亲关系来巩固双方的关系。朝鲜的贡女,在明朝是非常多的,广泛存在于皇室和宗室之间。

洪武时期,明朝曾依惯例向朝鲜“求亲”,但未能成行。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传谕朝鲜国王,要求挑选出身好的女子与皇室子弟婚配,说:“我这里有几个孩儿,恁(您)高丽有根脚好人家女孩儿,与将来教做亲。”洪武二十五年,朝鲜国家政权更替,至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双方多次商量“做亲”事,朝方还先派送5名太监到南京。太祖对国王表示:“我实要做亲。我的子孙厮儿(男孩)多、女儿小(少),恁(您)那里才八岁,到十六岁便是成了。”可惜由于各种原因,这种设想没能实行。

到了永乐时期,由于明朝的江山已经稳定,这种贡女的事情就非常普遍了。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曾三次向朝鲜“征召”贡女。时期分别是永乐六年、永乐七年和永乐十五年。明朝的征召要求是,对朝鲜家世清白之家的女子,凡十三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尚未婚配的,须等候挑选,从中选出年轻美貌者送至明朝。在此期间,禁止女性结婚。

永乐六年的征召,共有五位朝鲜女子入宫侍奉。

永乐六年(1408年),永乐皇帝朱棣派出的内史黄俨等到达汉阳,朝鲜开始推进选妃工作,并“禁中外婚嫁”。经过半年的时间,最终选出5名女子。她们是:工曹典书权执中之女、仁宁府左司尹任添年之女、恭安府判官李文命之女、护军吕贵真之女、中军副司正崔得霏之女。另外,还有随从12名、太监12名。国王命艺文馆大提学李文和为特使,护送她们前往北京。

七年二月,一行于七年初到达北京。二月,权氏封为“贤妃”,因为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逝,宫中空虚,所以由权氏掌管六宫事务,行使皇后职权。任氏封为“顺妃”,李氏封为“昭仪”,吕氏封为“婕妤”,崔氏封为“美人”。权妃之兄权永均被任命为朝廷光禄寺卿,官秩三品。任妃之父任命为鸿胪寺卿,李昭仪之父、吕婕妤之父任命为光禄寺少卿,官秩都是四品;崔美人之父为鸿胪寺少卿,官秩五品。

权妃是《明史·后妃传》中唯一有记载的朝鲜女子:“恭献贤妃权氏,朝鲜人……善吹玉箫,帝爱怜之。”《李朝实录》记载说,永乐帝见到贤妃之兄,“赐言之时,含泪伤叹,至不能言”。永乐帝直到晚年还怀念贤妃,说:“权妃生时,凡进膳之物,惟意所适;死后,凡进膳、造酒,若浣衣等事,皆不适意。”可惜第二年十月,贤妃就在随朱棣从南京到北京的路上去世。

永乐时期的第二次选妃发生在永乐七年(1409年)。永乐帝派太监黄俨到汉阳宣圣旨:“去年你这里进将去的女子每(们),胖的胖,麻的麻,矮的矮,都不甚好。只看你国王敬心重的上头,封妃的封妃,封美人的封美人,封昭容的封昭容,都封了也。”故而要求再选派贡女。四个月后,朝鲜确定人选,至永乐九年送至北京。尤其是其中的郑氏女子,受到永乐皇帝的特殊喜爱。据《实录》记载:九年正月,“命郑允厚(郑女之父)为光禄寺少卿。允厚朝鲜人,掖庭之亲,因其来朝,特授是职而不任事。”

第三次在永乐十五年,朝鲜方面又选出韩氏、黄氏两位女子,随行有侍女6人、太监2人。到达北京后,永乐皇帝尤其喜爱韩氏,故而赏赐韩家父兄大量财物,一直送到辽东,并特意嘉奖朝鲜国王,赏白金2,000两,绫罗绸缎无数。

到了宣宗时期,进一步扩大了在朝鲜的征召贡女的人数和规模,征召数量居然多达8次,同时要求征召的对象包括年轻的女孩子,以及“会做茶饭的女仆”。也就是说,不光是征召后妃,还要征召一些打杂役的女子,以为朝鲜后妃做饭。

由于明宣宗皇帝喜欢吃朝鲜的饭菜,尤其喜欢朝鲜女厨师做的朝鲜风味豆腐。为了经常能吃到地道的朝鲜豆腐,所以他特意规定朝鲜国王送些会做豆腐的厂子。

据统计,明宣宗在位十年,从朝鲜征召来的女厨师,就有100多人,女仆的人数就更多了。

明英宗时期,明朝停止了从朝鲜征召贡女的做法,还将明成祖至宣宗时期的宫中朝鲜女子50多人送回朝鲜。

从朝鲜征召贡女,有加强双方政治关系的一面,也有着满足皇帝个人欲望、双方地位不平等的一面。

朱元璋、朱棣曾经主动提出和亲,为何却被对方拒绝?

朱元璋提出和亲之所以会被拒绝,是因为他和亲的对象高丽王朝被推翻了,因此朱元璋也就没有了和亲的必要;而朱棣想和亲之所以会被拒绝还是因为朝鲜王朝担心明朝的公主嫁过来后会干预朝政,最后对朝鲜王朝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影响。


朱元璋虽然后来起义,直接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但是蒙古还是在北边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再次南下。朱元璋为了国家能稳定安宁,就向朝鲜王国的高丽政权示好,并且提出了两国和亲的请求。其实高丽在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是想过要臣服于明朝的,但是那时朝鲜和明朝的关系很不好,于是高丽政权就想着找北边的蒙古旧元部落联盟。于是朱元璋又给高丽政权那边下了一道诏书,说请朝鲜的贵族女子来中原和亲,毕竟他的帅气儿子还是有挺多的,

一开始高丽还是很重视和亲这件事的,他们还派出了使者来中原和朱元璋详谈,但是后来高丽王朝又很快就被朝鲜王朝的李氏势力更迭了。于是朱元璋这时又向李氏王朝提出两国和亲的方案,但是朝鲜王国那边态度太消极了,朱元璋只能暂时放弃和亲的想法。

后来朱元璋死后他的儿子朱棣继位,而这时朝鲜的李氏势力和朱棣的关系好了很多,于是朱棣又想起了联姻这一出。只是朝鲜国王李芳远拒绝了朱棣,因为他担心明朝的女子要是嫁进朝鲜的话,可能会操控权力造成朝鲜内部的混乱。毕竟朝鲜高丽政权还存在的时候朝鲜就出过类似的事情,来和亲的公主开始操纵政权,严重影响了高丽的统治。

因此,朱元璋之所以会被拒绝和亲是因为高丽王朝已经被李氏王朝推翻更替,但而朱棣会被拒绝和亲是因为朝鲜皇帝李芳远担心明朝公主来了朝鲜之后重蹈覆辙,搞得朝鲜一团混乱。但是朱棣后来还是叫李芳远向明朝提供“贡女”以示两国交好了,而且后来朱棣最喜爱的那个权贤妃就是从这些“贡女”里面来的。

朱棣的妃子除了皇后徐氏还有吗?

还有,朱棣妃子列表:

1、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安徽凤阳人,父徐达,1407年卒,寿46岁。

2、金/李氏,女真酋长於虚出(阿哈出)女,明成祖为燕王与之联姻。永乐三年,成祖以金氏的名义招倈猛哥帖木儿。成祖以金氏久疾向朝鲜索黄牧丹,朝鲜尊称其为第三皇后。

3、昭献贵妃王氏,苏州人,1420年卒。

4、昭懿贵妃张氏,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英国公张辅的姐妹。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册封为贵妃。

5、恭献贤妃权氏,权贤妃,朝鲜人,1410年卒。

6、康惠庄淑丽妃韩氏,朝鲜人,明成祖死后,吊死韩氏等16余人殉葬。

7、康靖庄和惠妃崔氏

8、康穆懿恭惠妃吴氏

9、贞静顺妃张氏

10、惠穆顺妃郭氏

11、恭和荣顺贤妃王氏

12、安顺惠妃龙氏

13、恭顺荣穆丽妃陈氏

14、昭肃靖惠贤妃王氏

15、昭惠恭懿顺妃王氏

16、昭敬忠顺贤妃喻氏

17、任顺妃

18、李昭仪

19、吕婕妤

20、恭荣美人王氏

21、景惠美人卢氏

扩展资料:

朱棣后妃资料:

1、仁孝文皇后

仁孝文皇后(1362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皇后,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嫡长女,母谢夫人(谢再兴次女)。

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寿46。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2、恭献贤妃

恭献贤妃(1391年-1410年)权氏,明成祖朱棣宠妃,朝鲜人。权氏是永乐六年(1408年)在朝鲜甄选的,永乐七年(1409年)初由朝鲜向明朝进贡充掖庭,同年二月封为贤妃。

其兄权永均,为光禄寺卿。权贤妃姿容美丽,善吹玉箫,成祖爱怜之。永乐八年(1410年)十月,权氏随明成祖北征。胜利归来的时候,权妃不幸薨于临城,葬于峄县。朝鲜实录记载权贤妃被毒杀。

3、王贵妃

昭献贵妃(-1420年)王氏,明成祖朱棣的宠妃。南直隶苏州府(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永乐七年(1409)封为昭容。后晋封贵妃。

贵妃王氏有贤德,侍奉徐皇后恭谨,为明成祖朱棣所重。朱棣晚年多急怒。王氏曲为调护,自太子朱高炽和诸王公主以下皆倚赖焉。永乐十八年(1420)七月逝世,谥昭献,礼视明太祖朱元璋的孙贵妃。

4、昭懿贵妃

昭懿贵妃,明成祖朱棣之贵妃,父亲是河间忠武王张玉。英国公张辅的姐妹。

她的父亲张玉,是明成祖为燕王时候的大将。靖难之役时,张玉在东昌之战中为营救明成祖而战死。兄弟张辅,继承父职,早年也参加靖难之役,后进攻并占领安南,改交阯,此后四次平定叛乱,封为英国公。

明成祖感念张氏父子的功劳和忠诚,将她选入宫。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册封为贵妃。

5、康惠庄淑丽妃

康惠庄淑丽妃(?-1424年) 名失考,又称“韩丽妃”,本贯清州韩氏,中国古代明朝妃嫔,出身于朝鲜王朝。

父韩永碇,弟韩确。她的侄女是朝鲜德宗之王妃昭惠王后(仁粹大妃),妹妹韩桂兰是明宣宗的女官,封恭慎夫人。永乐十五年,因美貌出众,奉朝鲜国王李芳远之命入明后宫为明成祖朱棣妃。

来到明朝后,朱棣得知和韩氏一起被选送来的美女黄氏并非处女并曾经堕胎,严加审问,黄氏招供曾与姊夫金德章、邻人皂隶等私通。朱棣迁怒于朝鲜,韩氏为朝鲜国王求情。

朱棣又命韩氏责罚黄氏,韩氏遂抽打黄氏的面颊。但此后黄氏依然被留在明朝皇宫。永乐十九年(1421年),后宫爆出牵涉多名妃嫔宫女的风化案吕鱼之案,韩氏受到牵连,曾被关进冷宫并断绝饮食多日。守门太监可怜她,偷偷送来食物,她才没有被饿死。韩氏的婢女们都被杀害。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去世。明初制度,皇帝去世以活人殉葬,此次共殉葬30多人,韩氏也被列入殉葬之列。临殉葬前,韩氏跪地苦求新皇帝明仁宗放她回朝鲜赡养老母,但不获准,最终惨遭吊死殉葬,谥号“康惠庄淑”。

——朱棣

古代残酷的埋葬仪式:朱棣与一名朝鲜贡女合葬



古代残酷的祭祀仪式:朱棣居然和一个朝鲜进贡少女合葬。以下文字资料由小编收集整理。让让我们赶快看一看吧!


人类生活中埋葬活人的野蛮制度,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它只是这种做法太残忍了,它没有直到秦汉以后才趋于一致。如果活人不葬,就用木俑和陶俑代替。从此以后,埋葬活人就极为罕见了。一些开明的君主,临终前明确要求将身边大量的宫女遣返回民,允许嫁娶。本来,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没想到,人葬的习俗在明朝死灰复燃。朱元璋开了这个很不好的先例。


朱元璋虽然出身苦寒之家,但死后却做了奢侈的安排,包括活人的人葬。朱元璋死前已经立下遗嘱,明确指示众多嫔妃、宫女合葬。好好活着,谁愿意和一个死老头埋在地下?话虽如此,愿意追随陛下的女性也不在少数。那些没有名气和地位的年轻女性,完全是被逼的。要么投河自尽,要么上吊自尽,要么被集体屠杀,塞进黑暗的坟墓。当然,皇帝和皇后要直立葬在一起,陪葬的女性只能在陵墓周围保持一定距离。看来能和皇帝皇后一起死是莫大的荣幸。据记载,孝陵陪葬朱元璋的嫔妃和宫女约有46人,其中有十几个宫女出生和死亡。总之,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和皇帝一起死!


1424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死了。身为武术家的永乐皇帝对阴间的荣华富贵念念不忘,以至于像他的老父亲朱元璋一样,死后下令将自己作为活人下葬。朱棣下葬,随后30多名嫔妃相继死去。近乎病态的记载:太祖崩,御仆多随亡。当文健和永乐成立时,他们相继被授予优秀t恤。如张峰、恒力、赵复、张弼、王彬,都有数千世袭侍卫,人们称之为毛天空中的女人历祖、仁、玄二宗。也就是说人类埋葬活人的制度。它从朱元璋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朝唐玄宗朱瞻基。舜第八年建安年间,也就是1464年正月,祝琪莲镇,明英宗病危,皇帝他的善良曾经是强大的。他发布圣旨说:我可以我不能忍受。这件事应该由我自己来阻止,它赢了不要在后代中重复。这句话积德,明朝人葬的恶制就此终结。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明朝的人葬制度毁了多少无辜的女人?不仅中原百姓遭殃,就连一些依附国的良家妇女也纷纷效仿。


明朝皇帝喜欢漂亮温顺的朝鲜姑娘,进贡的公主居然追到了皇帝死亡。那个可怜的如花似玉的外国女人,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好歹献出了生命。记录了一个朝鲜少女为永乐皇帝下葬的悲惨过程。


1424年,明朝皇帝朱棣去世。根据皇帝根据圣旨,皇宫里的嫔妃必须经过筛选才能活埋。当然,被选中的倒霉的都是没背景没地位的女人。刚进京的朝鲜姑娘,是天生的烈士,孤身一人,没有朋友。什么哭有什么用?什么对抗有什么用?它太垂直了。披着黑白薄纱的后宫,立刻变成了人间地狱:皇帝崩了,三十多个宫中人被埋了。死的那一天,所有的差饷都交给朝廷,所有的差饷都退了,带到朝廷,哭得厅堂楼阁震动。在大厅上放一张木床,放在上面,用绳子围起来,把头伸进去,然后走到它的床上,


有一次被吊死的女子登上木床,把雪白的脖子伸进绳圈套里,负责监管的太监立刻把木床踢开,被埋的女子抓伤了双脚,五官变形,很快窒息而死。


在这个巨大的悲剧舞台上,朝鲜选择的两个女人特别惨。一个叫韩另一个叫崔氏。他们勉强属于皇帝的小妻子面。也许,朱棣没有我甚至没有时间接近他们。没想到,好事没t发生,但不幸的人类牺牲发生了当场。明仁宗辞职的时候,韩突然精神崩溃了。她恳求新皇帝让自己回国,说家里还有个老母亲需要赡养。显然,这种恳求并不根本不工作。最后皇帝走了,他们不得不死。韩死的时候,他的护士在他身边送别。韩痛哭起来。妈妈,我我去!妈妈,我我去!话音未落,太监一脚踢开木床.刚才,大厅里人声鼎沸,一片死寂。阳光透过窗户和门照射进来。漆成红漆的梁柱上,挂着30多具行走的女尸。谋杀就在不远处,他们蜷缩着。随着萧瑟的秋风,它们四处飘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5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