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1644年5月27日山海关战役爆发

历史典故 2023-07-22 06:37:32

1644年5月27日,山海关战役爆发。一场灭国级的战役让李自成的大顺帝国灭亡。当时李自成率军进北京,逼死了崇祯皇帝。而后他的手下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女人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来到清军营中剃发请降。最后多尔衮率万马清军,大破大顺军,李自成全军覆没。

1644年5月27日,(顺治元年四月己卯)清军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出迎,大军入关。1644年4月25日,大顺军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吴三桂据山海关袭击大顺军消息传至北京城。 5月18日,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大顺军出兵京城,兵锋直指山海关。

5月26日,大顺军到达山海关,并形成了对吴三桂的包围,开始进攻山海关。5月27日,清兵赶至,于中午出击,大顺军溃败。6月3日,在北京城的李自成举行了称帝仪式,次日清晨离京。山海关一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相当重要,此役确认了是大顺还是大清来取得中国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

首都沦陷、皇帝自杀,从而标志着明帝国的灭亡,大顺军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广大疆域,统治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以及湖北、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当时中国的四大势力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占据辽东之大清政权、拥有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之南明政权,以及正入蜀的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就当时的形势看,大顺是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政权,庞大的军力足以威慑其他三大势力,从北京城接管过来的、完整的帝国中央政府官僚可以用来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然而,接踵而来的山海关战役,即清军和大顺军的第一次战役改变了大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李自成入京到离京,短短四十几天内,大顺的优势迅速转化为大清的优势。

明末的山海关大战是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决战,尽管时间仅有两天,对中国的影响却持续了近三百年,正是这次大战,造成了满清鞑子得势,遗毒直到今天还没有消除。

当时的形势是,李自成已经攻占了北京,吴三桂据守山海关,八旗兵在关外伺机而动,三股势力互相敌对,在这三股势力中,八旗兵最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次之,吴三桂最弱,但却是最关键的一方,因为山海关是入关的屏障,山海关的得失,将决定历史的天平向哪一方倾斜。

崇祯吊死煤山以后,吴三桂选择了投靠李自成,在赶往北京的路上,惊闻自己的“梦中情人”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去了,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带兵返回山海关,改而投靠满清。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追击,把山海关围了个风雨不透,一场大战就此引发,而诱因近乎可笑,竟是为了名妓陈圆圆!

战争进行得非常惨烈,双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吴三桂的宁远铁骑号称明朝精锐,到底挡不住闯王军队的勇猛,呈现溃败之势,吴三桂急忙拼死突围,把满清鞑子接进了城内,几次哀求出兵,多尔衮就是不肯,等到闯王军队与宁远铁骑都伤亡过半,这才出来拣便宜,闯王军队猝不及防,尽管奋力拼杀,还是败了下来。李自成回到北京愤怒难消,抄斩了吴三桂父亲一家,弃城而走,而北京这座明王朝的都城,也被鞑子所窃据,残阳下的古都,屋瓦都似染了血色。

山海关大战的结局,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深重的灾难,反思这场大战,从这场大战中得到启示,无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律下不严,有失民望,闯王军队在京时拷掠明朝官员财物,致使人心涣散,是一个重大失误,而刘宗敏强抢陈圆圆,更是逼反了吴三桂,闯王之败表面上看是败于军事,实际上是败于政治,闯王英勇善战世所公认,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缺乏长远打算,不懂得笼络士族,这样的农民政权,必定不会长久。

吴三桂降清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陈圆圆被抢,二是他父亲被拷掠,从战场表现来看,“冲冠一怒为红颜”更为可靠,吴三桂早就将他父亲生死置之不理,自从吴三桂与李自成决裂那一刻起,他父亲已经死定了。吴三桂献关当然是卖国行为,但应看到,李自成政治失策是起因,如果闯王进京约束住部下,历史将会是另一个结局。

闯王军队与宁远铁骑是当时汉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闯王军队约有十万,宁远铁骑则有三万,如果联合起来,不仅可以守住山海关,即使与八旗兵决战,胜算也很大,可惜,为了钱财,美女,两支汉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竟在关前以死相拼,把大好江山葬送,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内部还为了个人利益争斗,等待着这个民族的将会是非常悲惨的命运,如今,雄关依旧屹立,仿佛在提醒国人,不要忘记这一鲜血书写的历史!

点评:山海关战役是一场灭国级的战役,改朝换代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

山海关大战的介绍

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此战的胜利,开启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在全国的统治。

山海关之战:决定明末乱局中胜出的关键之战

1644年这一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举足轻重的一年。这一年即是大明崇祯17年,也是大顺永昌元年,也是大清顺治元年,更是大西大顺元年。南明以明年(1645年)为弘光元年,1644年这一整年还是算在崇祯17年里。这一年4月末爆发的山海关之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决定了上述4个政权的最终结局。

1.李自成的想法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此时,北京城内已饱受鼠疫多时,百姓病死者甚众,李自成刚进入北京城时,眼见百姓深受鼠疫之苦,遂下严令,命麾下各部兵士不得惊扰百姓。可惜没过几日,一向以战养战,掠劫成性的大顺军开始原形毕露四处抢劫财物,虽是以前朝的达官显贵为主,但城中的一般百姓也遭池鱼之殃。本来嘛,中下层的农民军兵士们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造反不就是为了这些吗?

稳坐龙椅的李自成眼光略过这座深陷兵灾的城市,慢慢看向了东边。之前,他已派降将唐通前去山海关劝降吴三桂。谁知他在归降的半路上,得知大顺兵士为勒索财物竟将其父吴襄严刑拷打,自己爱妾陈圆圆也被他人霸占后,拒降大顺领军退守山海关。

现在吴三桂手中大概有3、4万人马,其中关宁军堪称明军最后的精锐。如果吴三桂与南边的残明势力联合出兵,大顺就将陷入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如今,可以趁着残明在南边还未站稳脚跟,自己先发制人集中力量歼灭或武力招降北面的吴三桂,只要北面安定下来大顺便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然后自己亲率大军攻入南方彻底消灭残明,则大局可定。

至于张献忠,呵呵我李自成分分钟吊打之。

关外的满清呢?前些日子倒收到一封满清的书信,信中大言不惭欲与我大顺共分天下,真是笑话!对满清情况大顺军上下都不甚了解,不过他们与大明相斗数十年,也曾入关劫掠过几回,但其势力始终被明军压制在关外,双方积怨无数,世代相仇。但是我大顺与他素无瓜葛,两方井水不犯河水便是了。倘如,他们敢入关搅一搅这遭浑水,定叫这帮建州野人知道知道大顺的铁骑踩在脸上滋味如何。大顺如今战力已高于明军,而始终被明军压在关外的满清,我李自成又有何惧之?

4月13日,李自成率领大顺最精锐的6万兵马出征山海关。为了在道义上压制吴三桂,随军同行的还有吴三桂老爹吴襄与大明太子朱慈烺。

大顺兵马一路上收拢降兵,征召壮丁,待4月21日抵达山海关下已有10万之众。

2.吴三桂的困境

1644年初,崇祯看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看着李自成率军东进,看着李自成渡过黄河,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自己。崇祯手上的兵将早就被他败得一干二净,放眼整个大明,吴三桂的关宁军成了最后的稻草。

3月5日,明廷急急传旨吴三桂加封其为平西伯,即刻火速领军入京卫国。那关外怎么办?满清不管了?是的,管不了了,头都要被砍了,还在乎手脚?

吴三桂点齐兵马奉诏入京。也不知是吴三桂太慢还是李自成太快,3月19日,吴三桂刚过山海关时,李自成已然破城,崇祯自缢殉国。到了3月22日,吴三桂走到了玉田(今唐山)一带才收到城破帝死的消息。

此时此刻33岁的吴三桂,陷入了无目标无归属无依靠的三无状态。百般思虑无果后,吴三桂又退回到了山海关。

此时,吴三桂已收到满清又要起兵来袭的报告,之前他可以将报告向京城传递,在等待皇帝或兵部的最终决策时,自己还是像往常一样整顿兵士,备好粮秣,守城退敌保家卫国。可是如今家在哪里?国又在何方?失去后方的人员与物资补给,他能挡得住满清几次进攻?

正苦恼间,李自成倒是帮了他一个大忙,他派人给吴三桂送来一份劝降书,劝吴三桂归附大顺,就像那些已经投降的前明官员一样,不要有心里压力,不要有心里负担,大明气数已尽,实乃天意如此,岂是人力所能相抗?各朝各代兴衰自有定数,存亡与否当尊天道,哎呀,总之就是大明玩完了,我们来一起建设大顺吧,你在京师的老爹老婆全家我都不会伤害他们的,这样好不好?

吴三桂除了答应归降还有第二条路吗?

可惜,好死不死就像前文所述一样。京城中兵灾四起,大顺军大肆搜刮钱财,他们绑架官员本人,按官位大小开始勒索,有家属出钱缴纳赎金才肯放人。索要赎金甚高,许多家属倾家荡产都凑不到一半,只能眼看人质们被顺军残忍折磨而死。据传有官员或富户1600余人死于此事。

吴家也没有幸免,家财被抄充军,老爹吴襄被拷打勒索,爱妾陈圆圆被人强占。

半路上的吴三桂听闻李自成的所作所为,大为惊恐与失望。他看不到归降后的出路与前景,于是,他又退回山海关,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

李自成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很快李自成率军向山海关进发而来,号称三十万大军,同时还带来了老爹吴襄与太子。

吴三桂自知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大顺军的。站在城头正犯难时,猛然间他回过头来望向关外,难道真的要来一招驱虎吞狼嘛?

3.多尔衮的阴谋

多尔衮与吴三桂两人人同年,1644这一年都都33岁。与吴三桂只想活下去的小心态不同,身为大清摄政王实际上一把手的他,心里时刻惦记着的是整个大明江山。

1644年初,多尔衮决定干一票大的,他致书李自成欲两方联合攻明,事成之后共分天下。如果事成大清则可入主中原,成就霸业,如果事败大清则退回东北,自己身死政灭。在等李自成回信的同时,他征发境内10岁到70岁之间的所有男子,备好粮草兵器马匹大炮,只等李自成一点头达成同盟,自己便率全部兵马杀向北京,待大明一灭再以八旗劲旅攻杀李自成,之后中原岂不是我囊中之物?到时候还不是美滋滋。

李自成的农民军乌合之众,几次被明军打得全军覆没。李自成能混到西安称帝还不是因为有我大清在东北牵制住最强的明军——边军吗。到时候打起来,我大清什么都不怕,就怕李自成跑得太快。

等到4月初,什么情况都计算好了的多尔衮还是有一点没算到,那就是自己被李自成耍了!

中间好几个月,李自成压根就没给多尔衮回信,就是鸟都没鸟他。多尔衮自己傻等了几个月后终于意识到不对,立刻发兵进攻大明。(也有说李自成断然回绝满清的)

4月9日,多尔衮统率满、蒙、汉八旗兵十万余人从盛京(沈阳)出发。11日,行致辽河时,才收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上吊殉国的消息。在降将洪承畴的建议下,多尔衮计划经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一带南下,进攻北京。

清军原本路线与之后直奔山海关路线

大军行到翁后(在今辽宁阜新境)时,与吴三桂求援的使者相遇。吴三桂声称:自己愿献出山海关,望大清“借兵”平寇为崇祯皇帝报仇,待击退李自成收复京师后,大明另有重谢。

吴三桂这话像什么呢?就好像,男女朋友外出开房,男的半夜爬到女的床上,一开始女的激烈抗拒,男的就来一句:“我就抱抱你,什么也不做的。”女的默认,男的就顺势上了床,成功开始抱着女的装睡了一下子,然后就......

现在多尔衮就是那男的,等我上了床,不对,是入了关还不是老子想干嘛就干嘛,你吴三桂手上那几个破兵挡得住我满洲八旗?

多尔衮满口答应使者所有条件后,即刻令大军改道,走连山(在今葫芦岛市境)、宁远一线,直奔山海关而来。清军日夜兼行,13天内超强行军,最后一天更是跑出200余里极限强度,终于在4月21日夜间,多尔衮率先锋部队抵达了山海关。

而此时,吴三桂已与李自成激战了一个白天了。

4.决战

4月21日,李自成的大顺军终于开到山海关。10万大军中,裹挟着大量流民与新降的明军,真正有战力的,不过李自成老营的6万人。为了保留住这些为数不多的家底,李自成再一次向山海关中的吴三桂劝降。

清军还没有赶到,此时吴三桂只能尽量拖延时间,半天才回复李自成拒绝投降。

目前,李自成并没有得到清军已经与吴三桂暗通的消息,也不知道此时清军距离山海关到底还有多远,自己攻克山海关的最佳时间还剩多少,他统统不知道。

在纯属浪费时间的劝降失败后,李自成终于开始攻城。

李自成先派出唐通、白广恩部2万多流民与新降明军绕道关后的一片石,切断吴军的退路,同时注意关外有无清军行动的踪迹,李自成心里还有对满清带有些防备的。双方在一片石激战,顺军中的流民纯属炮灰,倒是新降明军为表表忠心下了些力气。

随后正面开战,6万多李自成手上最精锐的顺军开始攻城。

顺军人数优势极大,加上攻克北京的新胜,士气高昂,而且6万人俱是百战老兵经验丰富,列阵有方进退有度。但是武器装备还是落后于吴军,只有少量火器绝大多数兵士还是使用传统的冷兵器作战,又没有重型攻城武器,只得凭血肉之躯冒死前进。

山海关上的吴军刚好一个相反,装备好过顺军太多,军中大量的火器与冷兵器混用打死打伤城下顺军无数。可是,吴军人数劣势太大,守住南边,北边又有顺军爬上城墙,这边刚推翻一座云梯,那边又有顺军架起三座。

在战况最激烈的西罗城附近,吴军几乎败溃,守城吴军假意投降待顺军走到城墙脚下,又突然发射火炮轰击顺军,顺军当场死伤惨重,一时暂退。

在北翼城,顺军拼死激战至翌日黎明,迫吴军一部投降。但因其他各城未下,顺军未能进据罗城。

21日夜间,李自成之前派出切断吴军退路的唐通部在一片石遭到突然出现的清军袭击,唐通大败,归报李自成清军已经杀到山海关。

时间转到22日清晨,李自成收到清军出现在山海关附近的消息后,顺军开始发动全部力量攻城,李自成心中暗暗祈祷希望清军只是先锋,大部队还未集结,如能先清军一步拿下山海关,则顺军有险可守,进退自如。如若不然,顺军后果不堪设想。

同一时间,吴三桂轻骑出城直奔仅距山海关2里地的清军大营,叩拜多尔衮乞求发兵救援山海关,同时自愿剃发正式降清,再不提“借兵”以复明仇之事。

多尔衮大喜,许诺吴三桂将会把皇太极之女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儿子吴应熊(鹿鼎记?),八旗军8万人马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回到山海关内的吴三桂率全军弃关出战,与顺军展开最后的决战。顺军经过一日夜激战,已有疲像,李自成正欲速战速决,以免夜长梦多,自然求之不得。

下午3点左右,鏖战数个小时的吴军到了最后关头,饶是枪炮齐发,可是顺军依旧如潮水一般前赴后继,绵绵不断。倒在吴三桂面前的顺军尸体也是越叠越高,身边的兵士家丁却越来越少。

就在顺军快突破最后一道防线时,欢喜岭上观战的多尔衮见势,已达到顺吴两军两败俱伤目标,急令阿济格、多铎各率2万正白旗骑兵,顺势从山上冲下,精巧地绕过吴军右侧,撞入顺军阵中,大砍大杀。

李自成眼见如此,正欲组织人马截杀清军,突然间顺军中有人大呼:“满兵来了!满兵来了!”先是流民开始溃散,接着是新降明军,最后是顺军老兵,无数的顺军自相踩踏而死,李自成的军令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亲卫的保护下,李自成避开溃败的大军,急急忙忙向北京跑去,不知道在他回头看到山海关时心中有何感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4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